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8)
2023(7913)
2022(6464)
2021(6280)
2020(5072)
2019(11490)
2018(11595)
2017(19951)
2016(12292)
2015(13806)
2014(13968)
2013(12730)
2012(11716)
2011(10777)
2010(11155)
2009(10107)
2008(10094)
2007(9153)
2006(8150)
2005(7663)
作者
(31790)
(26547)
(26471)
(25347)
(16923)
(12787)
(12148)
(10297)
(10190)
(9498)
(9066)
(9001)
(8615)
(8491)
(8428)
(8271)
(8006)
(7874)
(7850)
(7602)
(7012)
(6614)
(6352)
(6184)
(6111)
(6097)
(5895)
(5873)
(5346)
(5268)
学科
管理(32937)
(32768)
经济(32685)
(27711)
(23538)
企业(23538)
教育(19725)
中国(16445)
(12950)
(12920)
方法(11497)
(10805)
(10074)
理论(9761)
数学(9515)
数学方法(9314)
(8929)
业经(8753)
体制(7549)
(7347)
银行(7332)
(7319)
财务(7297)
财务管理(7279)
技术(7273)
教学(7139)
(7061)
金融(7059)
(7052)
(7044)
机构
大学(165822)
学院(159194)
研究(60316)
(56729)
经济(55154)
管理(52809)
理学(44754)
理学院(44063)
管理学(43182)
管理学院(42841)
中国(40460)
(36735)
科学(34853)
教育(32281)
(31801)
师范(31603)
(31450)
(30151)
研究所(27146)
(26649)
师范大学(26373)
中心(26320)
北京(23983)
财经(23642)
(22673)
(22236)
(21374)
业大(20354)
(20212)
技术(19915)
基金
项目(102601)
科学(83044)
研究(82431)
基金(72285)
(62568)
国家(61908)
科学基金(52167)
社会(50556)
社会科(47502)
社会科学(47493)
教育(46098)
(40171)
基金项目(37334)
(36653)
编号(35422)
成果(32785)
自然(31774)
自然科(30984)
自然科学(30978)
自然科学基金(30430)
课题(28306)
资助(28248)
重点(25438)
(25199)
(25121)
(23416)
(22846)
(22769)
教育部(22290)
规划(21675)
期刊
(64677)
经济(64677)
研究(60450)
教育(52735)
中国(44747)
(25312)
学报(22890)
科学(21748)
(20878)
管理(20355)
大学(19189)
学学(16322)
技术(16125)
(14086)
金融(14086)
农业(13897)
职业(13228)
财经(12053)
(10353)
经济研究(9525)
业经(9189)
技术教育(8785)
职业技术(8785)
职业技术教育(8785)
(8543)
论坛(8543)
问题(8136)
(7819)
(7731)
(7272)
共检索到258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蕊竹   孙善学  
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技能形成体制的新变化。采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探讨“堆叠”“转换”“漂移”三个制度变迁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动力来自大中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多元协同创新、制度的活力在于形式灵活,但双元制高等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阶段我国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目的有相似之处。借鉴德国经验,建议在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政策上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本科教育形式、适度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职业本科高校合理布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田雪飞  恽晓方  史万兵  
对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二者的彼此吸纳与借鉴。在界定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相似性与不同之处。研究得出了理性、效率、公正是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共性;"重情感"与"重理性"、"集权"与"分权"、"依附性"与"自由性"、"国家为核心的工具善"与"个人为核心的目的善"是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差异性的结论。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完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几点启示,对于完善和改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价值重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梦洁  张德祥  
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一方面体现在对传统高等教育制度的承继,如沿袭传统模式的文理学院、大学外部控制模式、学术自治与政府不干涉主义等特征;另一方面体现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变革,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服务经济社会、重视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以社区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化不仅坚持传统,且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同时崇尚自由竞争、发挥市场机制,尊重学术自治、完善政府调控。从中美比较而言,我国应在继承高等教育制度传统基础上,不断完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强高等教育立法建设,避免非理性制度变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雷晓云  文辅相  张应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栗晓红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考量中外合作办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作用可以看到,中外合作办学在促成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和树立高等教育制度典范的双重意义上具有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潜力,但中外合作办学所体现出来的"移植式课程"、"半截子留学"、教学单一定位、对合作双方的高度依赖使其还不能完全发挥影响作用。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和合作双方对办学的定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晓蕾  樊平军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指的是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主要被三种路径依赖束缚:移植别国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的应急性选择、政府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强控制力。突破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束缚,实现制度创新,就要创新高等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健全多元监督机制,并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修远  荣艳红  
德国双元职业教育制度是蜚声世界的一种教育制度,凯兴斯泰纳是双元职业教育制度的主要奠基者。在德国工业化、城市化对于青少年的国民教育提出迫切要求,而原有继续教育机构无力承担该重任的情况下,解决青少年的国民教育问题成为凯兴斯泰纳为双元职业教育制度奠基的重要起因。凯兴斯泰纳将学徒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联合作为实现国民教育目标的最主要路径,从而在理论上使双元制有了出现的可能;凯兴斯泰纳力促学徒教育与继续教育联合的慕尼黑体系的出现,客观上为双元制的出现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慕尼黑体系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态,双元职业教育制度正是在改造慕尼黑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卿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多元合作、企业主导、外部支撑"的办学体制。这一办学体制的形成与德国的历史、文化和法治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看,我国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重新理解"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概念;将"多元合作"而不是"多元化"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目标;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建立相配套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松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组织雇员代表、雇主代表和行会等单位共同制定。专业制定的同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年限、培训大纲及考试要求。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体现职业教育专业特性、具有严格规范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专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广山  熊健民  
进入21世纪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德国主要的技能形成模式呈现出由双元制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的趋势。劳动力市场和雇佣结构的变化、教育偏好和教育决策的变化、双元制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间衔接方式的变化是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困境,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如下启示:职业教育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作出调整;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衔接;要积极发展职业继续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匣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国民政府留下的旧教育,而对私立大学的改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调查相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分析了私立高等教育制度瓦解的制度性因素。即新中国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和措施成为改造的基本依据;不断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改造,树立起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文化认知;而私立大学组织内部的改造是思想、政策落实的具体反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忻红  
高等教育收费的高低牵动着社会各个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是按照教育成本来确定的,因此教育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收费的标准。影响教育成本的因素很多,本文试从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制度的改变对教育成本的影响,并提出控制教育成本的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文杰  祁占勇  
良好的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法国职业教育制度发展历程的梳理,归纳出法国职业教育制度在发展中"层进式"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终身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建设、严格有序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质性职教地位的改善等特征,反思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制度中的不足,提出逐层推进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深层次改善职业教育地位低下等建议,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光华  孙志河  吴雪萍  郑凉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每当提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就不能不提到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变化,双元制为德国尤其是为二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保证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一制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尊敬,也因乎此它延伸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近些年,伴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它在与各国实际结合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日益增多,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论,与此同时,它在自己的发源地———德国也呈现出衰落的迹象。这些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期我们特别邀请河北省教育厅的陈光华、...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苏刚  
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影响深远,不仅推动了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一是对"仪型他国"的师范教育制度的必要修正;二是义务教育普及的迫切要求;三是对乡土中国文化特质的路径依赖;四是不同权力主体博弈的结果,其对当前我国农村师资的培养及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