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3)
2023(8474)
2022(7068)
2021(6435)
2020(5464)
2019(11727)
2018(11464)
2017(21649)
2016(12260)
2015(13443)
2014(13482)
2013(12842)
2012(12026)
2011(10958)
2010(11408)
2009(10776)
2008(9763)
2007(8600)
2006(7374)
2005(6908)
作者
(33283)
(28014)
(27765)
(26710)
(17773)
(13424)
(12597)
(10540)
(10480)
(10189)
(9593)
(9391)
(9130)
(8991)
(8922)
(8612)
(8397)
(8341)
(8169)
(7834)
(7087)
(6797)
(6695)
(6424)
(6298)
(6279)
(6217)
(6167)
(5636)
(5454)
学科
(39954)
经济(39873)
管理(38579)
(34346)
(29560)
企业(29560)
方法(15597)
(15438)
(14816)
中国(14510)
数学(13157)
数学方法(12983)
(11458)
业经(10297)
(10153)
(9827)
财务(9806)
财务管理(9780)
(9647)
金融(9645)
(9467)
银行(9456)
企业财务(9359)
(9051)
(8750)
体制(8709)
技术(8449)
理论(8373)
(7788)
贸易(7786)
机构
学院(168252)
大学(165435)
(65963)
经济(64377)
管理(58867)
研究(58087)
理学(50205)
理学院(49616)
管理学(48737)
管理学院(48406)
中国(42829)
(35670)
(34375)
科学(33495)
(29511)
财经(27417)
(26514)
研究所(26394)
(25973)
中心(25878)
(24862)
业大(23107)
(23026)
师范(22798)
北京(21420)
(21338)
技术(20928)
经济学(20871)
财经大学(20480)
(20339)
基金
项目(110335)
科学(87985)
研究(83798)
基金(79761)
(69315)
国家(68709)
科学基金(58750)
社会(53013)
社会科(50219)
社会科学(50208)
(43628)
教育(42122)
基金项目(41621)
(37433)
自然(37006)
自然科(36157)
自然科学(36145)
自然科学基金(35513)
编号(34444)
资助(31945)
成果(28312)
(26654)
课题(25886)
(25861)
重点(25840)
(24161)
(23479)
(23336)
教育部(22767)
国家社会(21899)
期刊
(74847)
经济(74847)
研究(50263)
中国(38475)
(29560)
教育(27091)
学报(26011)
(24564)
管理(23591)
科学(23453)
大学(20537)
学学(19459)
技术(18275)
(18176)
金融(18176)
农业(16363)
财经(14324)
职业(12983)
(12289)
经济研究(11978)
业经(11734)
问题(9438)
技术教育(9394)
职业技术(9394)
职业技术教育(9394)
(8685)
论坛(8685)
(8372)
(8240)
(8094)
共检索到257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建萍  
基于职业性原则进行职业教育是德国双元制的传统特点。经济、技术、社会变迁持续改变着职业的面貌和功能,对职业性原则形成挑战,欧洲一体化进程和工业4.0信息化技术革命加剧了这一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职教界围绕职业性原则危机展开了讨论,相关讨论聚焦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路径两对传统张力:能力目标中专门化、普适性、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平衡,职教与高教(普教)的竞争融合关系。德国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讨论折射出德国职业教育的如下发展取向:进一步加强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联动机制,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关注可持续发展,职业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德泉  
双元制是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能把德国经济的发展完全归功于双元制。双元制与业务过程导向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单向促进关系;德国双元制在培养操作技能的同时,十分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公民道德教育;双元制并不取决于行政命令和法律规定,而是取决于企业的自觉自愿参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杨勇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轨并没有导致职业教育地位低下;双元制为德国的社会公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其所谓刻板不灵活、是社会文化再生产和阶级复制的工具、投资过高的批评是片面的;双元制的确对女性有不公平之处,但这有着深刻的观念、历史和职业差异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不公平正在逐渐改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留禄  陈福根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德国凭借其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保持了经济的基本稳定。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它给我国高速发展的金融业敲响了警钟。针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笔者借鉴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应对次贷危机的金融监管举措,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为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对外开放的"相互持债"概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高杠杆率与金融危机的高相关性决定了去杠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绕不过的门槛。去杠杆有良性去杠杆,也有恶性去杠杆。恶性去杠杆多由去杠杆过程中资金流动性过度紧缩所引发,文章认为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传导至实体部门,最终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衰退。因而,在去杠杆过程中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至关重要。如何管理流动性,需要央行兼顾总量性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强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测,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艺  
有效的金融危机应对必须基于有效的制度构建。作为防范和补救手段的金融危机应对,其实质是本着化解风险、减少危害为目的,以政策调整、机制构建和观念引导为表现形式的涉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一整套制度。因此,以制度视角观之,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应对是一个包括政策法律、应对机制和观念文化的完整制度系统。只有在完善危机应对政策法律,构建危机应对机制和营造危机应对文化的基础上,有效的中国应对才能实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云明  
温家宝总理强调:国家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扶持力度,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与"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密切相关,与作为"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颖  
资本外逃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造成经济紧缩效应、恶化收入分配、增加财政负担以及对金融体系造成危害等方面。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外逃产生了一定的运作空间,为此,我国应从金融、财政、货币、汇率等相关政策入手,加强对外资的引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邵庆祥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高职院校应强化产业发展周期和人才需求规律的研究,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优化专业布局,应适应国际职教发展趋势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遵循高职办学规律提升院校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柴渊哲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新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不仅势头猛烈,而且形式更为复杂多样,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由此受到了巨大影响。本文针对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蓝色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从我国产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崔艳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卿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多元合作、企业主导、外部支撑"的办学体制。这一办学体制的形成与德国的历史、文化和法治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看,我国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重新理解"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概念;将"多元合作"而不是"多元化"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目标;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建立相配套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琰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管理框架是法律依据下的政府协调。联邦文化与教育部长联合会、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和州政府学校发展研究所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政府管理主体。在联邦层面,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依法管理与合作管理上;在州政府层面,体现在对相关部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上;在培训层面,体现在培训过程的步骤化与协调化,以及对培训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监督上,这些都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杨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学徒培训岗位的减少和学徒学历结构的变化,给中学学业不佳者带来了不公平;学徒培训从集体模式向分散模式的转变,损害了中小企业和学徒的利益;女性在职业领域和职业教育的选择上遭受歧视和不公。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应吸取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教育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