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5)
2023(8359)
2022(6901)
2021(6634)
2020(5516)
2019(12783)
2018(12824)
2017(22631)
2016(13421)
2015(15017)
2014(14873)
2013(13679)
2012(12550)
2011(11594)
2010(11973)
2009(10662)
2008(10551)
2007(9566)
2006(8668)
2005(8238)
作者
(33448)
(27980)
(27831)
(26705)
(17902)
(13327)
(12749)
(10989)
(10683)
(10234)
(9482)
(9404)
(9130)
(9057)
(8876)
(8813)
(8327)
(8317)
(8307)
(8011)
(7444)
(6850)
(6684)
(6558)
(6395)
(6372)
(6252)
(6184)
(5602)
(5505)
学科
(41049)
经济(40973)
管理(36340)
(30135)
(25705)
企业(25705)
教育(20601)
中国(18764)
方法(14984)
(14456)
(13621)
数学(12645)
数学方法(12391)
理论(11258)
(11216)
(10521)
(9670)
业经(9588)
技术(8136)
教学(8052)
体制(7986)
(7778)
银行(7764)
(7758)
财务(7730)
财务管理(7706)
(7468)
金融(7466)
(7427)
企业财务(7306)
机构
大学(176001)
学院(170253)
(64256)
研究(63172)
经济(62651)
管理(57242)
理学(48451)
理学院(47757)
管理学(46747)
管理学院(46353)
中国(42334)
(39205)
科学(34807)
(34729)
教育(33345)
(32613)
师范(32423)
(31042)
(28882)
研究所(27632)
中心(27192)
师范大学(26789)
财经(25896)
北京(25668)
(23470)
(23173)
(23036)
技术(22378)
(21747)
业大(21136)
基金
项目(108145)
研究(88561)
科学(87543)
基金(76015)
(65027)
国家(64323)
社会(54953)
科学基金(54727)
社会科(51775)
社会科学(51767)
教育(50065)
(42946)
基金项目(38920)
(38487)
编号(38216)
成果(34635)
自然(32291)
自然科(31545)
自然科学(31536)
自然科学基金(30970)
课题(30647)
资助(30216)
(26810)
(26759)
重点(26420)
(25450)
教育部(24217)
(24112)
(23890)
规划(23643)
期刊
(74289)
经济(74289)
研究(64810)
教育(56975)
中国(51054)
(28982)
管理(23853)
学报(23850)
科学(21952)
(21104)
大学(20458)
技术(20161)
学学(17343)
职业(15998)
(15234)
金融(15234)
财经(13957)
农业(13548)
(12109)
经济研究(11555)
技术教育(10920)
职业技术(10920)
职业技术教育(10920)
业经(10552)
(9776)
论坛(9776)
问题(9511)
(8604)
(8233)
图书(7552)
共检索到283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光华  孙志河  吴雪萍  郑凉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每当提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就不能不提到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变化,双元制为德国尤其是为二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保证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一制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尊敬,也因乎此它延伸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近些年,伴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它在与各国实际结合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日益增多,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论,与此同时,它在自己的发源地———德国也呈现出衰落的迹象。这些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期我们特别邀请河北省教育厅的陈光华、...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修远  荣艳红  
德国双元职业教育制度是蜚声世界的一种教育制度,凯兴斯泰纳是双元职业教育制度的主要奠基者。在德国工业化、城市化对于青少年的国民教育提出迫切要求,而原有继续教育机构无力承担该重任的情况下,解决青少年的国民教育问题成为凯兴斯泰纳为双元职业教育制度奠基的重要起因。凯兴斯泰纳将学徒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联合作为实现国民教育目标的最主要路径,从而在理论上使双元制有了出现的可能;凯兴斯泰纳力促学徒教育与继续教育联合的慕尼黑体系的出现,客观上为双元制的出现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慕尼黑体系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态,双元职业教育制度正是在改造慕尼黑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德泉  
双元制是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能把德国经济的发展完全归功于双元制。双元制与业务过程导向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单向促进关系;德国双元制在培养操作技能的同时,十分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公民道德教育;双元制并不取决于行政命令和法律规定,而是取决于企业的自觉自愿参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杨勇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轨并没有导致职业教育地位低下;双元制为德国的社会公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其所谓刻板不灵活、是社会文化再生产和阶级复制的工具、投资过高的批评是片面的;双元制的确对女性有不公平之处,但这有着深刻的观念、历史和职业差异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不公平正在逐渐改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蕊竹   孙善学  
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技能形成体制的新变化。采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探讨“堆叠”“转换”“漂移”三个制度变迁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动力来自大中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多元协同创新、制度的活力在于形式灵活,但双元制高等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阶段我国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目的有相似之处。借鉴德国经验,建议在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政策上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本科教育形式、适度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职业本科高校合理布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林伟  
太仓"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践的领导机构是相关培训中心董事会,形成了"政府引导,主体双元,合同信守,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其制度优势在于:建立协商机制克服了企业间恶性竞争;发挥企业主导作用构建了内部技能学习体系;构建契约关系保障了企业和学生根本利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技能提升。其借鉴要点包括:政府综合发力,推进职业教育及配套制度创新;学校积极配合,做好人才培养服务工作;企业全力主导,构建内部技能教学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卿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多元合作、企业主导、外部支撑"的办学体制。这一办学体制的形成与德国的历史、文化和法治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看,我国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重新理解"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概念;将"多元合作"而不是"多元化"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目标;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建立相配套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琰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管理框架是法律依据下的政府协调。联邦文化与教育部长联合会、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和州政府学校发展研究所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政府管理主体。在联邦层面,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依法管理与合作管理上;在州政府层面,体现在对相关部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上;在培训层面,体现在培训过程的步骤化与协调化,以及对培训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监督上,这些都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韩霖  叶琼微  
2021年7月1日,G20/OECD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包容性框架(以下简称"包容性框架")130个辖区就"双支柱"方案达成初步共识,并发布《关于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双支柱"方案的声明》(以下简称"7月声明");10月8日,包容性框架136个辖区就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的"双支柱"方案达成全面共识;10月30日至31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松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组织雇员代表、雇主代表和行会等单位共同制定。专业制定的同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年限、培训大纲及考试要求。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体现职业教育专业特性、具有严格规范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专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亚微  陆明克  
战后德国经济的起飞源于其强大而完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双元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核心,它以其精致严密的系统支撑了德国职业教育大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标准体系、条件保障体系、教学管理体系、评价监测体系等方面组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杨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学徒培训岗位的减少和学徒学历结构的变化,给中学学业不佳者带来了不公平;学徒培训从集体模式向分散模式的转变,损害了中小企业和学徒的利益;女性在职业领域和职业教育的选择上遭受歧视和不公。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应吸取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月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它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背景,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本文探讨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达的重要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烨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近年来,德国职业教育中的辍学率相对较高,成为一种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教育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培训方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以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密切合作为支撑的。研究认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产生辍学现象的原因在于结构性因素、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政策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可采用社会生态方法、理性抉择方法、错配法、人力资本方法和基于能力的方法来预防辍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日前,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发布《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数据报告2013》,披露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最新进展。报告提出,双元制仍然是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核心及青年人就业的主要路径。报告指出,2012年,双元制提供344个职业的广泛能力培训。双元制培训项目一般持续三年时间,完成培训后,大部分受训者都作为技能工人直接就业。其中的许多人还会参加后续的继续职业培训。除双元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