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7)
- 2023(12012)
- 2022(10054)
- 2021(9056)
- 2020(7988)
- 2019(18147)
- 2018(18101)
- 2017(35533)
- 2016(19363)
- 2015(21881)
- 2014(22094)
- 2013(22115)
- 2012(20533)
- 2011(18524)
- 2010(18877)
- 2009(18203)
- 2008(18660)
- 2007(17276)
- 2006(15201)
- 2005(14117)
- 学科
- 济(87353)
- 经济(87216)
- 业(86848)
- 企(78122)
- 企业(78122)
- 管理(75578)
- 方法(39011)
- 财(31593)
- 数学(30302)
- 数学方法(30074)
- 农(29293)
- 业经(28607)
- 务(22599)
- 制(22598)
- 财务(22567)
- 财务管理(22529)
- 企业财务(21345)
- 农业(20416)
- 中国(19869)
- 技术(17775)
- 和(16327)
- 体(16281)
- 贸(15914)
- 贸易(15908)
- 划(15581)
- 易(15438)
- 策(15158)
- 理论(15137)
- 地方(14289)
- 体制(13857)
- 机构
- 学院(292367)
- 大学(288496)
- 济(126296)
- 经济(123759)
- 管理(116646)
- 理学(99476)
- 理学院(98503)
- 管理学(97235)
- 管理学院(96680)
- 研究(94210)
- 中国(75178)
- 财(62403)
- 京(60291)
- 科学(54533)
- 农(51756)
- 财经(48461)
- 所(48388)
- 江(46633)
- 中心(43729)
- 经(43678)
- 研究所(42978)
- 业大(42007)
- 农业(40701)
- 经济学(38072)
- 北京(37948)
- 州(36014)
- 财经大学(35399)
- 经济学院(34487)
- 范(33691)
- 师范(33382)
- 基金
- 项目(182348)
- 科学(144749)
- 研究(135617)
- 基金(133182)
- 家(114037)
- 国家(112999)
- 科学基金(98307)
- 社会(87366)
- 社会科(82770)
- 社会科学(82747)
- 省(72280)
- 基金项目(70827)
- 自然(62557)
- 教育(61654)
- 自然科(61076)
- 自然科学(61057)
- 自然科学基金(60059)
- 划(59163)
- 编号(55109)
- 资助(53963)
- 成果(44810)
- 部(41328)
- 创(40885)
- 重点(40652)
- 业(40036)
- 发(39154)
- 制(38968)
- 课题(37427)
- 创新(37416)
- 国家社会(35803)
- 期刊
- 济(147725)
- 经济(147725)
- 研究(86884)
- 中国(57303)
- 财(53785)
- 农(49226)
- 管理(47263)
- 学报(40560)
- 科学(39204)
- 农业(32966)
- 大学(31583)
- 学学(29991)
- 融(29282)
- 金融(29282)
- 技术(26582)
- 业经(25744)
- 教育(25090)
- 财经(25053)
- 经济研究(22361)
- 经(21527)
- 业(19827)
- 问题(19601)
- 技术经济(17265)
- 贸(15794)
- 财会(15780)
- 世界(14898)
- 现代(14597)
- 商业(14474)
- 理论(13708)
- 版(13663)
共检索到445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洋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德国是欧元区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这与德国保持了较高的制造业比重有很大关系。德国在19世纪中叶就成为了制造业强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亚洲国家的竞争,德国的制造业继续保持优势。文章对德国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回顾,梳理了二战以后德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德国在19世纪能够顺利完成工业化,成为制造业强国及在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实现产业升级,继续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原因。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德国的这些经验,对中国推进制造业发展具有
关键词:
德国制造业 工业化 优势 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龙
文章实证分析了1990~2011年德国的贸易和技术专业化,采用单位值方法来确定德国制造产品的竞争优势是源于价格还是质量。同时,文章也对德国出口部门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了估计,对德国、韩国、中国、日本以及美国的相应指标进行了计算,用以衡量全球价值链在提升德国制造业地位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德国专业化生产中等技术产品,质量是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而研发是德国制造业产品取得并保持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广宇 冯惠平
在高薪技术发展、世界制造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经营方式开始向服务增值的方向转变,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表现和原因,从而描述制造业的服务化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服务化 服务增值 企业竞争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战楠
采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对中国149个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反映产业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比较优势的各个状态均以较高的概率保持在原有状态,由此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模式和专业化分工模式的演变具有固化性的特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查平 胡琴芳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重构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对于以生产制造为主导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应如何成功构建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企业在竞争优势构建中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资源或能力等问题,现有研究鲜有涉及。鉴于此,以我国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外部关键因素,构建以"企业关键资源—企业独特能力—企业竞争优势"为框架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支持制造业服务化提供物开发与提供的内外软性无形关键资源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基于企业这些内外部关键资源衍生的能够支持客户特定情境服务需求的企业独特能力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即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储备和培植以具有路径依赖、因果关系模糊的软性无形资源为主的内外部关键资源,而且要强化基于关键资源的企业独特能力的开发和培育。此外,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层两个不同组成部分服务导向价值观的秉持对作用于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企业独特能力有正向调节影响作用,即管理层和员工层秉持的服务导向价值观正向调节影响企业独特能力的强弱。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爱军 高敬峰
文章在对1997~2006年10年间我国制造业产品内分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要素禀赋特征和附加值特征,认为产品内分工主要发生在我国制造业中的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但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在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利益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内的企业会自主进行资本和技术积累,从而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敬峰
文章通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最高至SITC(Rev.3)四位数分类基础上的万余进出口数据,计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从1992年至2006年十五年间的比较优势指标,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要素禀赋特征,指出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制造业当前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我国制造业中的比较优势行业,外资进入对制造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具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 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 陈圳
聚焦中国优势制造业,通过使用基于贸易增加值数据分解的框架测算连续20年的中国数据,分析和评估我国优势制造业的竞争力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在优势制造业方面,中国制造业整体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的中、高技术行业相对于低技术和新兴制造业,更具显著竞争力;以核电、航空和高铁为代表的高技术行业、新兴制造业的中间品出口主要是依靠国内增加值的中间品出口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而代表低技术行业的纺织业依靠融入全球价值链保持全球同行业的竞争优势;在全球垂直专业化深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优势制造业中普遍存在参与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弱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震 张宏
以无偏性假设为起点,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放松无偏性假设,即在有偏性假设下,分别构建完全信息的静态及动态博弈模型,对OFDI的内生性作用加以证明;最后放松完全信息假设,构建有偏性、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完成OFDI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提升的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选择OFDI,且快于竞争对手选择OFDI,可获取先动优势,提升其国际竞争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硕 唐铜生
南宁制造业的地位问题既关系到南宁的城市功能定位,更关系到南宁未来的发展战略。南宁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近50%,并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加,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降低,但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南宁市人均GDP水平较低。确定优势所在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多角度考察了南宁制造业各产业的竞争力与地位,通过计算筛选出了南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产业,以供参考。
关键词:
南宁 制造业 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永华
本文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模型推导,对比分析了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条件下,一国出口比较优势变化的原理;并采用2001-2008年我国和世界制造业26个分行业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不考虑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我国制造业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增多了,特别是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比较优势上升了而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导致的贸易后,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明显下降。此外,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分割生产 制造业 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步提升之中。本文构建了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基本上处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要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医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竞争优势 产业演化 科技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震 张宏
以无偏性假设为起点,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放松无偏性假设,即在有偏性假设下,分别构建完全信息的静态及动态博弈模型,对OFDI的内生性作用加以证明;最后放松完全信息假设,构建有偏性、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完成OFDI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提升的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选择OFDI,且快于竞争对手选择OFDI,可获取先动优势,提升其国际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水映,李晶
美日20世纪70年代以来制造业中竞争力优势的易手,原因在于在世界产业分布格局调整和技术革命背景下经济结构高级化过程中,两国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竞争战略。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行业产品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成为夺取制造业竞争力优势的重要手段。对制造业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欧美再工业化五年后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现状、原因及对策——基于2010-2014年贸易数据的对比分析
日本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制造业出口优势能解释德国经常项目盈余吗?——来自汽车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发挥区位优势 促进制造业发展——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外商制造业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产生正外部性的实证分析
市场要素、组织要素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优势——基于地区—行业交叉数据的实证分析
工业机器人与比较优势——基于跨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深度考察——基于技术含量角度的分析
空间外部性、比较优势与制造业集聚——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