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1)
- 2023(12260)
- 2022(9984)
- 2021(9194)
- 2020(7781)
- 2019(17410)
- 2018(17160)
- 2017(33155)
- 2016(17643)
- 2015(19742)
- 2014(19692)
- 2013(19818)
- 2012(18218)
- 2011(16374)
- 2010(16505)
- 2009(15917)
- 2008(16062)
- 2007(14585)
- 2006(12882)
- 2005(12177)
- 学科
- 济(85280)
- 经济(85141)
- 业(82394)
- 企(75352)
- 企业(75352)
- 管理(70116)
- 方法(33809)
- 业经(29955)
- 财(28785)
- 农(26391)
- 数学(25462)
- 数学方法(25338)
- 中国(22938)
- 制(21464)
- 务(20349)
- 财务(20330)
- 财务管理(20306)
- 企业财务(19241)
- 技术(18730)
- 农业(18659)
- 体(16300)
- 贸(16130)
- 贸易(16120)
- 易(15755)
- 划(15397)
- 策(15229)
- 和(15098)
- 体制(14210)
- 产业(13691)
- 地方(13498)
- 机构
- 学院(262936)
- 大学(259451)
- 济(125669)
- 经济(123715)
- 管理(106477)
- 理学(90792)
- 理学院(89962)
- 管理学(89210)
- 管理学院(88692)
- 研究(87955)
- 中国(72356)
- 财(59974)
- 京(54347)
- 财经(46823)
- 科学(45919)
- 所(42752)
- 经(42556)
- 经济学(39581)
- 江(39580)
- 中心(39104)
- 农(38169)
- 研究所(37869)
- 经济学院(35671)
- 北京(34825)
- 财经大学(34487)
- 业大(32048)
- 院(31275)
- 商学(31158)
- 商学院(30876)
- 州(30501)
- 基金
- 项目(164462)
- 科学(133553)
- 研究(126642)
- 基金(123390)
- 家(104451)
- 国家(103548)
- 科学基金(91313)
- 社会(86296)
- 社会科(82094)
- 社会科学(82079)
- 基金项目(64530)
- 省(62118)
- 教育(55795)
- 自然(54683)
- 自然科(53417)
- 自然科学(53404)
- 自然科学基金(52591)
- 划(50931)
- 资助(49620)
- 编号(49153)
- 成果(39837)
- 部(38623)
- 创(37996)
- 制(37873)
- 国家社会(37015)
- 发(36774)
- 业(36548)
- 重点(36345)
- 创新(34621)
- 教育部(34204)
- 期刊
- 济(146456)
- 经济(146456)
- 研究(84676)
- 中国(52968)
- 财(49976)
- 管理(46430)
- 农(37531)
- 科学(33370)
- 学报(29725)
- 融(27583)
- 金融(27583)
- 农业(25880)
- 大学(24873)
- 财经(24645)
- 业经(24521)
- 经济研究(23896)
- 学学(23574)
- 技术(23433)
- 经(21461)
- 教育(20943)
- 问题(19227)
- 贸(16960)
- 世界(16492)
- 业(16414)
- 技术经济(15979)
- 国际(15066)
- 现代(14016)
- 商业(12840)
- 财会(12769)
- 经济管理(12472)
共检索到408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孟祺
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工业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回顾了德国产业升级的路径,总结了德国推动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并针对我国所面临的产业升级模式选择和自主创新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对未来我国推动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依杭 鞠颂东
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物流业发展又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制造大国和强国,德国制造业出口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占2/3,而德国发达的物流业,对推动其制造业国际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德国的物流业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一,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制造业进行业务流程改造,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进而增强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国际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厚双 盛新宇
作为典型制造强国,德国经验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有显著参考意义。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指标工具,对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分工地位不高,产业处在价值链下游加工制造环节;相对参与度较高的行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同样偏低,并愈发靠近加工制造环节。但价值链分工的结果却不同,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后,单位增加值创造能力强,制造业总体及大多数行业保持高竞争力,产业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与德国专注于制造分工、德国老牌工业强国基础支撑的高端制造模式、大批量定制模式以及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中国应当借鉴德国经验,发挥好已有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价值增值,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与加工制造环节的高端化,促进本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德国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阳晓伟 闭明雄
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以及国际知名品牌占有率低,加上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完善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打破制造业发展困局的必经之路。而德国凭借高效率的教育体系、科研体系,以及借助工业4.0强化政产学研之间的分工协作,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文章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参与工业4.0,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和促进政产学研分工协作,以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转效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崔静
二战后德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其国内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时,德国更是率先提出了"工业4.0",即全面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一体,被称为人类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呼之欲出。同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旨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把中国打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借鉴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发展经验,对促进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岳平
德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在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以后,制造业仍然保持了很高比重的国家,德国产品质量享誉世界成为其保持强劲国际竞争能力的保障。从德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在内的完备的制度体系,从政府到企业,从法律到认证,从职业教育到社会文化,覆盖全社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价值体系。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也必须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职工培训、文化重塑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
关键词:
德国 产品质量 管理体系 系统工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作磊 麦小涛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珠三角APS和制造业的产业互动并与典型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珠三角制造业生产对APS的依赖度很低而APS生产对制造业的依赖度很高,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APS对生产的贡献度较弱,APS和制造业之间互动性不强;制约制造业和APS产业互动发展的因素有珠三角不利的国际分工地位、服务业开放步伐慢、产业组织结构不优、中介组织发展不完善等。
关键词:
高级服务业 珠三角 制造业 产业互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白和金 王积业 王岳平 费洪平 杨合湘 王亚平 张立群 李淑华 任旺兵 赵阳华 祁淑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科
"山寨手机"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的普遍生存状态。对"山寨手机"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来源以及面临的发展困境。本文从产业组织形式的角度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山寨手机"产业生产方式的特点,模块化生产方式有效地整合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后提出"山寨手机"的模块化生产方式在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将导致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政府的规范。最后得出"山寨手机"产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关键词:
山寨手机 模块化 纵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辽 王俊杰
本文就"两化融合"的本质内涵、理论因应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着重分析了"两化融合"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竞争优势重构、资源约束缓解等领域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两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关键领域、基本手段和制度安排等问题。
关键词:
生产组织方式 竞争优势 资源约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辽 王俊杰
本文就"两化融合"的本质内涵、理论因应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着重分析了"两化融合"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竞争优势重构、资源约束缓解等领域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两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关键领域、基本手段和制度安排等问题。
关键词:
生产组织方式 竞争优势 资源约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龚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模块及模块化的理念和方法被逐渐引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之中,甚至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变革的革命性力量。国内外主流的模块化理论认为,模块化包括价值模块化、技术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并对模块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主流的模块化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使模块化理论更成熟,还有一些相关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重要的是,模块化理论给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模块 模块化 制造业转型升级 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满盈 聂秀平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出促使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外动力、推动力、拉动力和支撑力。对其他制造业的启示是:应加强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加速企业组织变革、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等,从而推动其他制造业发展。
关键词:
工程机械行业 制造业 转型升级 驱动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建锋
在讨论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及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江苏省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1997-2005年江苏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及其变化。研究表明:江苏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呈现动态发展和演变趋势,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度明显下降,服务业自我发展和强化的机制日益形成。最后,提出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和启示。
关键词:
服务业 制造业 关联度 投入产出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珮
有别于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全球工厂理论指出,跨国公司可以融合全球价值链及跨国经营组织模式,采用内部化与外部化相结合的"辐轴式"结构,从而灵活应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在短时间内重新配置资源,同时保持较低的战略调整成本。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工厂理论体系的来源、特点以及发展动态,有助于中国制造业面对"空心化"威胁、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以及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背景下,制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而通过"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