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6)
- 2023(8636)
- 2022(7401)
- 2021(6865)
- 2020(5732)
- 2019(12711)
- 2018(12729)
- 2017(24072)
- 2016(12820)
- 2015(14286)
- 2014(13601)
- 2013(12986)
- 2012(11879)
- 2011(10605)
- 2010(10687)
- 2009(9996)
- 2008(9743)
- 2007(8825)
- 2006(7686)
- 2005(6871)
- 学科
- 管理(47160)
- 济(44475)
- 经济(44393)
- 业(43770)
- 企(38767)
- 企业(38767)
- 技术(15982)
- 方法(15428)
- 财(15214)
- 制(14850)
- 中国(13157)
- 农(13064)
- 业经(12881)
- 数学(12546)
- 数学方法(12409)
- 技术管理(12092)
- 地方(10217)
- 体(10209)
- 务(9145)
- 财务(9127)
- 财务管理(9106)
- 银(8975)
- 银行(8965)
- 体制(8639)
- 农业(8635)
- 企业财务(8584)
- 行(8565)
- 划(8482)
- 理论(8419)
- 融(8280)
- 机构
- 学院(170491)
- 大学(169824)
- 济(69933)
- 管理(68512)
- 经济(68346)
- 理学(58660)
- 理学院(58027)
- 管理学(57293)
- 管理学院(56927)
- 研究(54163)
- 中国(42517)
- 财(35770)
- 京(35471)
- 科学(30080)
- 江(27335)
- 财经(27212)
- 中心(25839)
- 所(24969)
- 经(24481)
- 研究所(22052)
- 范(22048)
- 北京(21893)
- 师范(21872)
- 农(21770)
- 业大(21627)
- 州(21347)
- 经济学(21049)
- 院(20308)
- 财经大学(19995)
- 商学(18756)
- 基金
- 项目(113960)
- 科学(92224)
- 研究(88995)
- 基金(82564)
- 家(69932)
- 国家(69281)
- 科学基金(61551)
- 社会(58028)
- 社会科(54952)
- 社会科学(54941)
- 省(46268)
- 基金项目(44378)
- 教育(41085)
- 自然(37826)
- 划(37701)
- 自然科(36962)
- 自然科学(36955)
- 自然科学基金(36332)
- 编号(35960)
- 资助(31224)
- 创(30231)
- 成果(29527)
- 制(28216)
- 创新(27235)
- 课题(25560)
- 重点(25278)
- 部(25216)
- 发(24578)
- 国家社会(23828)
- 教育部(22431)
共检索到264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佩昌
德国制造在不断追求创新,每次创新都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或解决某个实际存在的问题。前德国总统武尔夫一次演讲中引用了李克强总理与他的谈话:"同样是吃螃蟹,如果德国人像中国人一样喜欢吃螃蟹,他们一定会制造出一套十分精准的吃螃蟹工具,不同的工具用于挖出螃蟹不同地方的肉,直到把身上的肉吃净,整个过程并不需要直接用手。"武尔夫想表达的意思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誉满全球,是德国制造业领先、经济立于不败之地的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佩昌
德国制造在不断追求创新,每次创新都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或解决某个实际存在的问题。前德国总统武尔夫一次演讲中引用了李克强总理与他的谈话:"同样是吃螃蟹,如果德国人像中国人一样喜欢吃螃蟹,他们一定会制造出一套十分精准的吃螃蟹工具,不同的工具用于挖出螃蟹不同地方的肉,直到把身上的肉吃净,整个过程并不需要直接用手。"武尔夫想表达的意思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誉满全球,是德国制造业领先、经济立于不败之地的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昀 贺远琼 周琪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用户需求特征以及制造企业价值创造逻辑的变化。针对现实问题以及资源基础观的理论发展趋势,本文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因素与绩效结果、基于用户需求链的服务类型以及基于资源编排的服务创新机制等3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最后提出互联时代制造企业服务创新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鹏 曾经纬 孟凡生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是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探究制造业技术需求、数字经济赋能对非市场与市场导向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需求拉动理论,引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投入—产出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当政府研发补贴较高时,劳动替代需求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呈倒U型相关,对智能制造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以效率提升为主的技术市场需求通过影响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推动技术创新产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赋能正向调节市场导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出,但对非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不具赋能作用。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应依托需求拉动机制开发更多需求侧政策工具,进一步激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卢彬彬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低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需求侧,是科技创新转移和扩散的对象。中低技术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依靠吸收新技术提升技术能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和发展路径等特征共同决定了依靠非研发创新为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互补性资源的重要性。从新颖性、知识类型和创新方式3个角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提出培育中低技术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能力的渠道。
关键词:
非研发创新 制造企业 科技创新需求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基于2001-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就业,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我国科技创新的制造业就业效应类型符合"倒U"型曲线,且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制造业就业效应处于"倒U"型曲线的前半阶段。因此,在短期内,鼓励科技创新有助于增加我国制造业就业,且随着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区域制造业就业差异将进一步扩大;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区域差异不会永久持续下去。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得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就业和实现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就业增长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 王昕
本文基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了ODI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以航空装备制造业为例,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ODI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创新短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的促进作用受限于我国与航空装备制造强国之间的水平差距;不论短期还是长期,ODI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均具有正面影响,由于研发的累积效应,长期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短期;短期来看,过多的人均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投入会对ODI产生挤出效应。
关键词:
ODI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兴锐
当前,由于技术的潜在价值必须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实现,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入发展正在引发制造业商业模式的变革。为研究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运行机制,文章采取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沈阳机床基于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发现:对于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客户价值主张的满足是前提,盈利模式的设计是关键,客户界面的设计是核心;此外,企业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构建合理的价值链结构、开发关键资源能力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期望通过对沈阳机床智能制造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探讨,为向中国制造2025迈进的制造业企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商业模式 创新 技术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简晓彬 车冰清 仇方道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提升集群式创新效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界定集群式创新概念及特征基础上,以江苏为例,采用产业集群度系数模型分析其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集群式创新效率,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剖析影响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江苏装备制造业存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集群发展效应;其集群式创新效率呈振荡上升态势,但在集群水平、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存在程度不一的差距;从影响因素看,产业集群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江苏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的基础和重要动力,但科技创新投入、网络化联结水平对集群式创新的效率提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而企业规模偏小则制约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创新化、特色化、高效率转型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安菊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欧美等国都在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迈向"中国制造2025",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率先实现技术突围和创新转型。重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是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的必闯之关。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低迷不振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无法改变环境,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适应环境和改变自己,谋求生存砝码并实现自我救赎。企业自主创新之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阳晓伟 闭明雄
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以及国际知名品牌占有率低,加上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完善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打破制造业发展困局的必经之路。而德国凭借高效率的教育体系、科研体系,以及借助工业4.0强化政产学研之间的分工协作,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文章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参与工业4.0,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和促进政产学研分工协作,以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转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青 李想
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命脉,故基于沈阳装备制造业2008—2015年数据,将创新过程分为基础研发阶段和转化成效益阶段,使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行业在不同阶段的创新效率并无一致性;总体上在基础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要高于转化成效益阶段,并且在转化成效益阶段的效率水平处于逐年退步的状态。最后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创新驱动路径给出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世政
组织创新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本研究探讨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组织创新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正向显著影响,即企业进行组织创新有利于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之组织能力、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正向显著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组织创新与企业绩效影响具有中介效果。
关键词:
组织创新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