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71)
- 2023(7854)
- 2022(6047)
- 2021(5691)
- 2020(4712)
- 2019(10540)
- 2018(10426)
- 2017(18359)
- 2016(11189)
- 2015(12606)
- 2014(12702)
- 2013(11723)
- 2012(10490)
- 2011(9178)
- 2010(9602)
- 2009(8774)
- 2008(8965)
- 2007(8345)
- 2006(7411)
- 2005(7116)
- 学科
- 业(66866)
- 企(64843)
- 企业(64843)
- 管理(47267)
- 济(41897)
- 经济(41842)
- 业经(23207)
- 教育(19537)
- 财(19321)
- 农(17736)
- 方法(17317)
- 务(16736)
- 财务(16733)
- 财务管理(16727)
- 技术(15893)
- 企业财务(15805)
- 中国(15147)
- 理论(14382)
- 农业(13721)
- 策(11970)
- 企业经济(11701)
- 划(10826)
- 经营(10657)
- 数学(10299)
- 数学方法(10220)
- 和(9869)
- 技术管理(9708)
- 制(9432)
- 体(8613)
- 决策(8497)
- 机构
- 学院(152457)
- 大学(147757)
- 管理(59677)
- 济(58240)
- 经济(57046)
- 理学(50924)
- 理学院(50430)
- 管理学(49854)
- 管理学院(49536)
- 研究(45835)
- 京(32128)
- 中国(31598)
- 教育(28709)
- 财(28676)
- 范(26979)
- 师范(26890)
- 江(26000)
- 科学(24024)
- 财经(22434)
- 所(21921)
- 师范大学(21616)
- 农(21207)
- 职业(21206)
- 北京(20943)
- 技术(20529)
- 经(20324)
- 州(19806)
- 中心(19769)
- 研究所(19314)
- 商学(18069)
- 基金
- 项目(90150)
- 研究(78045)
- 科学(75348)
- 基金(62529)
- 家(50878)
- 国家(50095)
- 社会(48178)
- 科学基金(45557)
- 社会科(45408)
- 社会科学(45398)
- 教育(44311)
- 省(38892)
- 编号(35023)
- 基金项目(32499)
- 划(32482)
- 成果(28897)
- 课题(27018)
- 自然(26858)
- 业(26619)
- 自然科(26290)
- 自然科学(26285)
- 自然科学基金(25906)
- 资助(24151)
- 创(22796)
- 年(22747)
- 部(21991)
- 规划(21909)
- 项目编号(21511)
- 发(21183)
- 性(21183)
- 期刊
- 济(70580)
- 经济(70580)
- 研究(54252)
- 教育(50944)
- 中国(39527)
- 管理(27616)
- 财(27066)
- 技术(21955)
- 农(20833)
- 科学(15451)
- 职业(15084)
- 农业(14871)
- 业经(14534)
- 学报(13065)
- 大学(12555)
- 财经(11712)
- 业(10742)
- 融(10735)
- 金融(10735)
- 学学(10306)
- 经(10280)
- 技术教育(10218)
- 职业技术(10218)
- 职业技术教育(10218)
- 经济研究(10054)
- 财会(9757)
- 技术经济(9685)
- 问题(8467)
- 坛(8427)
- 论坛(8427)
共检索到241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谢莉花 余小娟
企业职业教育人员是德国职教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一元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德国企业职业教育人员在结构上由不同类型与特点的人员组成,在职责上分工明确,协调共育,在能力要求上体现层次性和专业性。作为主体的企业培训师也已形成明确的职业活动领域和规范化的资格要求。角色明晰、结构合理、职责明确、资质达标且不断实现专业发展的德国企业职业教育人员是实现"双元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双元制 企业职业教育人员 培训师 德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洁安娜姆
作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特征之一,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实践性特点。在迈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德国以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解决了其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双元制模式在企业界的积极参与下形成,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根基。双元制模式的成长、成熟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博弈过程。而以企业为主体是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
关键词:
双元制 企业 职业培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教学主体、经费主体和法律主体三大作用。从微观教育经济学的观点看,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高投入,确实增加了企业成本。但实际情况表明,企业的投入不仅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而且也取得了间接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在获得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方面。特别是从宏观教育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德国 企业 职业教育 作用 成本 效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聪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国家、对企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德国企业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受到企业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影响,而且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与收益配比、企业人员流动性状况以及经济景气等因素都影响着德国企业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参与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丹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通过财力、人力以及心力投入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并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双元制"提供的用工选择平台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核心动力;政府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推力;完善的制度设计与质量体系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中,必须加强制度的系统化设计,以保证系统要素的有效联动;同时,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重视,切实提升校企合作效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忠 亓婷婷
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了企业自身积极参与以及其他社会条件支持外,还需法律予以确认。这种确认既是对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认可,也是一种倡导和规范。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给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法律保障,凸显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促使德国职业教育得以健康发展。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实际效果以及法律的及时巩固与更新有因果关联。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与现实以及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旭芳 李海宗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在世界上堪称一流,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紧密配合,深入有效地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原因和模式进行论述,目的在于在发展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时候,能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企业参与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俊 李东书
对于德国企业为何愿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国内学者主要从成本收益以及历史制度主义等视角进行分析,但已有研究未能整合不同的研究视角,没有提供充分的解释。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建构一个包含产业、学生和制度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一现象,且符合德国职业教育的实情与逻辑。在产业维度,德国企业在市场地位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构成了企业对学徒需求的内在动力,而其协调市场经济下压缩的工资结构和不完全劳动力市场等特征则降低了企业对挖墙脚的担心,保障了企业对学徒的需求。在学生维度,教育系统内分流及升学的安排,使得大量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并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从而保障了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强化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在制度维度,赋予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较强权力的制度安排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文平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从理念层面分析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的合理性;从制度层面分析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的可行性;实践层面,从企业积极为学徒提供学习地点和岗位、企业与学校积极开展学习地点合作、建设了一支具备良好资质和教学行为的企业师傅队伍、构建了基于企业学习的学习模式或平台,等等,分析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对我国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现代学徒制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 职业教育 学习地点 德国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大洲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对劳动者达到的能够从事某种职业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为会议资料下发了我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就驻在国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发展经验和走向撰写的专题调研报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的有关人员对调研报告分专题进行了摘编和部分撰稿,本刊自2006.2期起将分期刊发系列调研报告(本期为第一部分),以飨读者。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晓玲 肖凤翔
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事实出发,通过内容分析法获得相关数据,集中分析企业自身属性对其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的行业类型、所有制形式、实际规模、发展阶段影响其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为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应结合企业自身属性在权利赋予、动力激发、增强能力、院校拉动以及机制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进而形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凤娟 陈龙根 罗永彬
美国企业素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其参与职业教育具有多种动机,主要为社会公益服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降低成本、招募员工等。阻碍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培训成本的高昂、经济大环境的波动、相关法律规章的制约、企业内部的阻力与信息的不对称等。本文通过对美国政府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研究,为我国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美国 职业教育 企业参与 动机 障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凤娟 陈龙根
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参与方式与非直接参与方式,具体表现为通过捐赠资源、提供实习机会等推动学校本位学习项目和工作本位学习项目的发展。从参与企业的规模与类型、行业类型、提供活动类型等角度来看,规模较大企业、非营利性企业参与程度较高,新型的通讯专业、传统的服务行业的企业参与比例较大,大型企业较其他企业更倾向于提供工作实习和工作见习项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企业参与 美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晓玲
发达国家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扮演着决策者、实施者、参与者、支持者、促进者等角色,承担着目标导向、知识供给、过程参与、评价反馈等责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体现出企业需求导向、突出行业标准、企业全程参与、中介组织协调的特点,同时各国主要通过制度保障、经济补贴、项目设立、道德奖励、文化影响等措施,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这对我国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