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8)
2023(8437)
2022(6978)
2021(6194)
2020(4673)
2019(10796)
2018(10575)
2017(19921)
2016(10750)
2015(11888)
2014(12047)
2013(11841)
2012(11441)
2011(10482)
2010(10829)
2009(9838)
2008(9672)
2007(8609)
2006(7793)
2005(7390)
作者
(31158)
(25792)
(25596)
(24160)
(16663)
(12381)
(11688)
(10002)
(9985)
(9242)
(8848)
(8635)
(8422)
(8086)
(8015)
(7916)
(7616)
(7492)
(7429)
(7403)
(6496)
(6349)
(6217)
(5976)
(5877)
(5833)
(5742)
(5699)
(5220)
(5133)
学科
(53546)
经济(53481)
管理(27165)
(25968)
中国(22055)
地方(20796)
(18110)
企业(18110)
(14905)
方法(13274)
业经(12602)
数学(11332)
(11245)
数学方法(11240)
地方经济(10965)
农业(10688)
(10343)
金融(10343)
(9721)
银行(9709)
(9584)
环境(9564)
(9199)
(8888)
(8744)
贸易(8732)
(8324)
(8208)
发展(8118)
(8091)
机构
学院(152963)
大学(150985)
(65951)
经济(64333)
研究(60322)
管理(54705)
中国(45904)
理学(45432)
理学院(44774)
管理学(44170)
管理学院(43851)
科学(34941)
(34264)
(30387)
(30372)
研究所(27037)
中心(26731)
(24461)
(24171)
(23942)
师范(23749)
财经(22935)
北京(22390)
(22339)
(20765)
(20260)
经济学(20217)
业大(19499)
师范大学(19284)
农业(18495)
基金
项目(97596)
科学(77886)
研究(74701)
基金(69379)
(59629)
国家(59087)
科学基金(50922)
社会(48852)
社会科(46361)
社会科学(46352)
(38892)
基金项目(36491)
教育(33157)
(32800)
自然(30243)
编号(29886)
自然科(29547)
自然科学(29543)
自然科学基金(28989)
(28078)
资助(27193)
成果(24890)
发展(23248)
(22845)
课题(22407)
重点(22285)
(21037)
(20485)
国家社会(20279)
创新(19256)
期刊
(82749)
经济(82749)
研究(53594)
中国(38357)
(24249)
管理(21675)
教育(21102)
(20847)
科学(20091)
学报(19459)
(18515)
金融(18515)
农业(16886)
大学(15377)
业经(14340)
学学(14168)
技术(13677)
经济研究(13022)
问题(12259)
财经(10962)
(9582)
(9356)
(9069)
世界(8860)
(8359)
现代(8248)
国际(8025)
城市(7790)
(7607)
论坛(7607)
共检索到254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卫波  
我国正处于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关键发力期。以德国为参照,通过系统总结评价交通运输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能够为我国切实加强交通运输牵引支撑,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带来重要经验启示。站在新历史起点,我国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面临更加突出的高品质、一体化客货运输和发展枢纽经济的迫切需求,应围绕完善通道和枢纽功能支撑,创新提升现代综合运输服务能级,培育交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主要方向,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交通运输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利民  胡思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贸易往来及经济互补性的增强,国际经济更趋一体化。新世纪将是综合运输的时代,将形成物流系统综合化,交通运输面临新的革命性变化,这种新的运输模式将打破传统的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的局面,强调运输方式之间的集成、协同。综合运输系统由此成为各种运输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边炎炎  
马克思主义的城市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本规律之上的科学真理。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景,马克思认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新时代,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制度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指导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为行动指南,促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城市治理机制,深化国家现代化管理能力和管理系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雪松  陈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种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共存于城市道路系统之中。如何确定公交价格的适宜性,使多种公共交通运输方式随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既能够提供优质优、价舒适快捷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吸引高收入群体,又有彰显人文关怀的低价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兼顾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需求,促进公共交通运输成为城市客运主导方式,是地方政府及相关研究机构应该关注的课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蒋慧峰  
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年和2013年的截面数据,采用有序度、协调度模型测算等方法,定量分析单个系统有序度以及系统间协调度。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相对高于人口系统;有序度最高的为经济系统,再次为交通运输系统,而有序度最低的则为人口系统;系统间的协调度在不同的区域有着显著差异,交通运输与人口系统的协调度明显高于人口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因此,要消除不协调因素,促进三方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就可以从交通运输与人口、经济与人口及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三个维度出发,研究协调演化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寒  刘东晋  
文章以2007—2017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耦合协调度的模型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虽然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逐步趋好,但目前还仍未真正走出失调局面而实现耦合协调发展;十多年来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按照阶段划分,两者关系呈现了由中度失调到轻度失调再到边缘协调的动态特征;十多年来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关系经历了从旅游产业滞后,到两者同步发展,再到交通运输滞后的过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帅  陈志杰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在快速发展起来。物流业融合了运输、仓储和货代业,是一个复合型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国民经济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同样物流对城乡经济发展上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各地将交通运输物流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产业基础,打造城乡物流中心和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服务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就推进交通运输物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话题进行讨论,希望能对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彭晗  孙志强  周威  
为了准确掌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变化规律,以促进二者之间协调发展,建立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环比系数与熵值的组合赋权法进行指标赋权;通过耦合度、综合协调指数分析,建立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分析模型,并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2年-2011年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从纵横两个角度分析河南省各地市二者之间协调度变化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及适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交通运输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力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服务均等化背景下,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系统间协调发展评价研究渐受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外代表性研究成果概述及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评价对象范围、指标构建逻辑、评价方法与模型等方面存在不足。为克服现有评价缺陷,实现该领域内研究递进式发展,需要引进新模型、或对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等改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坤  
当前,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万莉  王靖添  马晓明  卢幸烨  
碳交易机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机制,已经在全球各国逐步推进实施中。交通运输行业是三大碳排放行业之一,积极应用碳交易等市场机制管控排放是大势所趋。目前,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已经在国内外逐步探索实践。系统梳理分析全球交通运输领域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碳交易现状,结合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从借鉴国际交通运输CDM经验、注重交通运输方法学开发和应用、探索创新交通运输碳交易机制、建立低碳交通基金等方面提出中国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机制发展方向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阳斌  郭杰  李忠奎  褚春超  
以系统分析法、ASIF方法学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分析框架,立足国情探讨了我国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提出了强化需求管理、优化交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能源、加强低碳创新、提升低碳能力等六个方面的战略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尝  王姣娥  金凤君  王成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发展,网络布局逐步展开。经过60年的建设,中国已逐步建设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航空、河运和管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交通骨架网已基本形成,部分交通方式己经进入了普适化时期和优化升级发展阶段。交通技术等级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输支撑能力显著增强。运输组织优化将成为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和交通地理研究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