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5)
2023(12939)
2022(10536)
2021(10096)
2020(8221)
2019(19048)
2018(19173)
2017(35236)
2016(20150)
2015(23289)
2014(23454)
2013(22002)
2012(19816)
2011(18150)
2010(18447)
2009(16866)
2008(16573)
2007(14796)
2006(13154)
2005(12463)
作者
(52871)
(44015)
(43989)
(42128)
(28024)
(20872)
(20055)
(17045)
(16994)
(15728)
(15017)
(14915)
(14279)
(14105)
(13808)
(13808)
(13254)
(12872)
(12767)
(12559)
(11403)
(10705)
(10639)
(10062)
(9980)
(9905)
(9863)
(9786)
(8767)
(8633)
学科
(77232)
经济(77129)
管理(54272)
(48582)
(39662)
企业(39662)
方法(33766)
数学(30384)
中国(30001)
数学方法(29804)
教育(21340)
(21158)
(19513)
(19004)
业经(17247)
(15398)
贸易(15386)
理论(15373)
(15106)
(14867)
(13712)
(13293)
银行(13282)
农业(13144)
(12767)
(12545)
技术(12338)
(12311)
金融(12308)
地方(11386)
机构
大学(279778)
学院(275293)
(114910)
经济(112572)
管理(99061)
研究(98271)
理学(84976)
理学院(83975)
管理学(82228)
管理学院(81690)
中国(71808)
(61116)
科学(54807)
(54295)
(48111)
(44132)
师范(43851)
研究所(43387)
中心(42820)
财经(42558)
(41470)
北京(39870)
(38901)
(37494)
经济学(36991)
教育(36447)
师范大学(35917)
(35269)
业大(34464)
经济学院(33166)
基金
项目(177205)
科学(142845)
研究(138179)
基金(128507)
(110463)
国家(109497)
科学基金(94121)
社会(88532)
社会科(83794)
社会科学(83776)
教育(71886)
(67532)
基金项目(65520)
(59273)
编号(57398)
自然(57183)
自然科(55951)
自然科学(55940)
自然科学基金(54945)
资助(53458)
成果(49532)
课题(43343)
(42611)
重点(41603)
(38749)
教育部(37937)
(37792)
(37009)
国家社会(36883)
(35746)
期刊
(125766)
经济(125766)
研究(94355)
中国(67176)
教育(61740)
(42096)
管理(39130)
学报(36680)
科学(36244)
(35350)
大学(30546)
技术(29543)
学学(27220)
(25078)
金融(25078)
农业(24133)
财经(22102)
经济研究(21469)
(19170)
业经(18441)
职业(17888)
问题(16498)
(14957)
世界(14099)
(13805)
(13573)
论坛(13573)
统计(13553)
国际(13386)
技术经济(12712)
共检索到428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伟  
德国"双元制"已引进多年,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宗教信仰根深蒂固,德国人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责任惯性提供了强大原动力。从历史上看,德国职业教育起源于学徒培训的实际需要,与生产岗位天然一体,而且还具有行会等体制机制的保障,这些因素都为中国所缺乏,也是"双元制"中国化不顺的主要原因。但我国的订单教育,与"双元制"有诸多相似之处,或许可以视为受其影响的结果。随着我国企业发展逐渐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校企合作的大环境将随之发生改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尹俐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培训目标的一种思想、制度、课程模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进行概念界定,然后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斌  
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朱晓斌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很多,当人们在比较和分析这些职业教育模式时,都普遍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所偏向,西方国家称其为“欧洲的师表”。同样,“双元制”也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青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淼清  
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师资建设和管理上极具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在师资建设和管理上的成功做法,提出加强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学瑶  卢双盈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其发展成就、难题和对策对促进我国职教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我国职教人才培养面临培养模式不规范、职教人才供需结构失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培养监管不到位和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借鉴德国职业经验,我国应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的理念和逻辑,反思30年的借鉴经验和教训;在坚持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完善职教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坚持以"理念移植"为蓝本,以"整体移植"、"试点移植"为补充,以"定制化移植"为特色,实现我国职教人才培养的制度性后发优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军梅  唐锋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世界闻名,其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而我国正面临"如果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德国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动因、企业资格、企业培训条例、培训程序四个方面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展开论述,以提供部分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丹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通过财力、人力以及心力投入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并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双元制"提供的用工选择平台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核心动力;政府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推力;完善的制度设计与质量体系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中,必须加强制度的系统化设计,以保证系统要素的有效联动;同时,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重视,切实提升校企合作效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霞  
"双元制"课程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和进行课程编排,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其突出特点是既重视基础性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未来适应性,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工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德泉  
双元制是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能把德国经济的发展完全归功于双元制。双元制与业务过程导向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单向促进关系;德国双元制在培养操作技能的同时,十分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公民道德教育;双元制并不取决于行政命令和法律规定,而是取决于企业的自觉自愿参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玉宝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只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两个办学地点的紧密联系,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才是“双元”的实质。在德国人看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缺点与其优点一样突出。目前,德国正在展开完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变革,变革的目标之一是进一步突出企业在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越  涂颖清  
文章简要梳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基本情况,详细介绍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育经费、生源招募等七个方面的特点,并择要提出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四点启示,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作为世界装备制造第一强国的德国,其"双元制"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实体经济+职业教育",正是德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尽管中德两国通过在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已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思想内涵、主要特征、运行机制、发展趋势及国际评价,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通过对大量德文一手资料的研读,本文企图将为德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杨勇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轨并没有导致职业教育地位低下;双元制为德国的社会公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其所谓刻板不灵活、是社会文化再生产和阶级复制的工具、投资过高的批评是片面的;双元制的确对女性有不公平之处,但这有着深刻的观念、历史和职业差异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不公平正在逐渐改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庶泉  
德国"双元制"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功模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双元制"在实践层面出现了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德国社会各界几十年来对于如何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次讨论和探索,提出了使其现代化的许多措施和办法。探索如何应对挑战的过程也就是"双元制"的现代化过程。研究总结德国"双元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得与失",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