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6)
- 2023(11571)
- 2022(9677)
- 2021(9435)
- 2020(8122)
- 2019(18564)
- 2018(19004)
- 2017(35477)
- 2016(20725)
- 2015(23940)
- 2014(24453)
- 2013(23091)
- 2012(21449)
- 2011(19674)
- 2010(20771)
- 2009(19186)
- 2008(19274)
- 2007(17889)
- 2006(16215)
- 2005(15199)
- 学科
- 济(71056)
- 经济(70946)
- 管理(58580)
- 业(51630)
- 企(43244)
- 企业(43244)
- 方法(32749)
- 数学(28742)
- 数学方法(28005)
- 中国(27827)
- 教育(23736)
- 制(21379)
- 财(21341)
- 农(20284)
- 理论(18016)
- 学(16166)
- 业经(15806)
- 银(14834)
- 银行(14812)
- 行(14134)
- 体(13941)
- 教学(13850)
- 贸(13776)
- 贸易(13761)
- 易(13465)
- 技术(12577)
- 融(12431)
- 金融(12428)
- 农业(12105)
- 务(12079)
- 机构
- 大学(291595)
- 学院(287536)
- 济(107434)
- 经济(104528)
- 管理(101944)
- 研究(96639)
- 理学(85828)
- 理学院(84816)
- 管理学(82770)
- 管理学院(82211)
- 中国(72195)
- 京(64594)
- 财(57121)
- 科学(56082)
- 所(48790)
- 江(47908)
- 范(46521)
- 师范(46183)
- 中心(44367)
- 财经(43343)
- 研究所(43203)
- 北京(42382)
- 农(41121)
- 教育(40257)
- 经(38933)
- 州(37923)
- 业大(37473)
- 师范大学(37126)
- 技术(36136)
- 院(34621)
- 基金
- 项目(172443)
- 研究(135536)
- 科学(135516)
- 基金(119414)
- 家(101719)
- 国家(100673)
- 科学基金(85467)
- 社会(81366)
- 社会科(76681)
- 社会科学(76662)
- 教育(72711)
- 省(69386)
- 基金项目(60629)
- 划(59686)
- 编号(59621)
- 成果(53213)
- 自然(52804)
- 自然科(51589)
- 自然科学(51576)
- 资助(51257)
- 自然科学基金(50589)
- 课题(45217)
- 部(40307)
- 重点(40169)
- 年(37817)
- 发(36637)
- 项目编号(36390)
- 制(35834)
- 创(35829)
- 教育部(35521)
- 期刊
- 济(126858)
- 经济(126858)
- 研究(99528)
- 中国(73496)
- 教育(71207)
- 财(45875)
- 管理(41670)
- 学报(40704)
- 农(38342)
- 科学(36610)
- 大学(33196)
- 技术(32844)
- 融(29269)
- 金融(29269)
- 学学(29261)
- 农业(25538)
- 财经(22406)
- 职业(20369)
- 业经(20106)
- 经济研究(19559)
- 经(19323)
- 问题(16468)
- 图书(15952)
- 统计(14754)
- 坛(14668)
- 论坛(14668)
- 贸(14219)
- 理论(13903)
- 技术经济(13577)
- 技术教育(13437)
共检索到465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学瑶 卢双盈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其发展成就、难题和对策对促进我国职教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我国职教人才培养面临培养模式不规范、职教人才供需结构失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培养监管不到位和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借鉴德国职业经验,我国应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的理念和逻辑,反思30年的借鉴经验和教训;在坚持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完善职教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坚持以"理念移植"为蓝本,以"整体移植"、"试点移植"为补充,以"定制化移植"为特色,实现我国职教人才培养的制度性后发优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军梅 唐锋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世界闻名,其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而我国正面临"如果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德国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动因、企业资格、企业培训条例、培训程序四个方面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展开论述,以提供部分借鉴。
关键词:
德国 企业 培训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瑞新
文章首先介绍了德国的"双元制",然后介绍了在课程教学能力的要求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最后对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与国内课程进行了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彭慧敏
意大利近年来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使其在培养模式上形成了几个鲜明的特色:灵活、开放的学制;重视普通文化教育的课程目标;重视实验室操作的教学策略;重视与企业等机构合作的办学模式等。
关键词:
意大利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特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涵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这既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经济界需要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积极回应。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采用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其应用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考核考试形式,为重构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依据产业需求,设置职业导向的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根据职业需求,建立应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导向,确立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言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包含三类高校形式,即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学院。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是德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唯一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的高校。在德国16个联邦州中,并非每个州都设有职业学院,其仅存在于巴登-符腾堡(Baden-Wuerttemberg)、柏林(Berlin)、萨克森(Sachsen)、图林根(Thüringen)、汉堡(Hamburg)、黑森(Hessen)、下萨克森(Niedersachsen)、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和萨尔(Saarland)这九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季靖 李玉珠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转型后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德国"双元制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世人瞩目,其"双元制大学"办学双元制、定位具有明确的法律保护、专业设置符合职业发展需要、教学安排满足实际需要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护等特点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分类清晰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普通高校的分类转型、合理设置应用型高校专业、激活
关键词:
双元制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理勤 王兆义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培养模式在博洛尼亚进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应用科学大学已成为双元制专业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类型。对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个案研究显示,通过面向企业需求的专业设置、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强度贯通式的企业实训、强化生产实践的课程模块以及体系化、制度化的校企合作,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专业构建了“就业导向型”培养模式。与普通专业相比,双元制专业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系统性的差异化和灵活性,这是由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更凸显出应用型高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战略抉择。我国应用型高校应强化自身的应用型定位,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主体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岳永红 郭敬伟 刘亚朋
当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准入门槛不高,引进制度不完善;教师的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比例较低;教师的实践机会较少,职业技能提高困难的问题。对此,文章从德国双元制师资培养模式出发,提出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强对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视,构建完善高职教师准入制度,拓宽高职教师培养渠道,打造高职教师培训平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嫣嫣
上海开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是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试点工作进展进行分析发现,除了要深入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实施等多方面的衔接以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和经费统筹制度,加强贯通教育组织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贯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淼清
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师资建设和管理上极具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在师资建设和管理上的成功做法,提出加强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烨 黄秋明
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知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高校与培训企业相结合、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培训企业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深度合作。该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阶段轮替学习的独特特点,其中巴符州双元制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尤为典型。同时,该模式对我国完善应用型本科立法、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现有教学体系、构筑"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烨 徐肇杰
文章详细阐述了德国职业学院、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双元制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以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和西门子公司的合作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有益于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德国双元制高职 培养模式 特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利剑
随着国家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战略举措的不断深入,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转变日渐明显,主要体现在对培养层次和质量上的要求更高。在此背景下部分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逐渐转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创新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重构课程体系及整合教学内容,调整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是构建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丽君 张烨 杨燕萍
借鉴德国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元制教育,我国也应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具体措施是: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计算机企业实训基地,构筑"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专业方向模块+职业资格证书+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