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8)
2023(7359)
2022(6097)
2021(5792)
2020(4800)
2019(10830)
2018(10647)
2017(19926)
2016(10694)
2015(12407)
2014(12271)
2013(12113)
2012(11267)
2011(10376)
2010(10250)
2009(9837)
2008(9873)
2007(8730)
2006(7754)
2005(7461)
作者
(29298)
(24728)
(24592)
(23575)
(15755)
(11667)
(11140)
(9452)
(9436)
(8720)
(8643)
(8205)
(8079)
(7979)
(7960)
(7645)
(7413)
(7144)
(7090)
(6784)
(6417)
(5876)
(5839)
(5613)
(5582)
(5498)
(5427)
(5284)
(4868)
(4837)
学科
(47209)
经济(47123)
管理(35261)
(30985)
(25131)
企业(25131)
方法(18846)
中国(16944)
数学(16724)
数学方法(16635)
(14590)
(14241)
(12862)
(11246)
贸易(11239)
(11077)
业经(10725)
(10214)
(9449)
银行(9444)
(9126)
体制(8750)
(8694)
金融(8692)
环境(8028)
农业(8014)
(7821)
财务(7802)
财务管理(7780)
企业财务(7400)
机构
大学(161253)
学院(157384)
(78061)
经济(76826)
研究(59601)
管理(58267)
理学(49501)
理学院(48959)
管理学(48504)
管理学院(48183)
中国(47667)
(37729)
(34609)
科学(30587)
财经(29377)
(29043)
(26943)
经济学(26331)
研究所(25973)
中心(25661)
经济学院(23595)
北京(22594)
(22342)
财经大学(21992)
(21405)
(21232)
(19265)
师范(19133)
业大(18214)
研究中心(17305)
基金
项目(100550)
科学(81519)
基金(77251)
研究(76776)
(66658)
国家(66183)
科学基金(56870)
社会(53444)
社会科(50863)
社会科学(50855)
基金项目(39538)
教育(34988)
(34471)
自然(33303)
自然科(32547)
自然科学(32538)
自然科学基金(32011)
资助(31651)
(30293)
编号(28652)
(25537)
(25306)
成果(24815)
国家社会(24089)
中国(23382)
重点(23061)
教育部(22517)
(21543)
(21073)
人文(20867)
期刊
(86647)
经济(86647)
研究(54974)
中国(35108)
(29765)
管理(24049)
科学(21561)
(20853)
学报(20839)
大学(17217)
(17065)
金融(17065)
财经(16091)
学学(16052)
教育(15825)
经济研究(15010)
农业(14216)
(13949)
技术(12575)
(11958)
问题(11739)
业经(11275)
世界(11110)
国际(10775)
(8133)
技术经济(7675)
现代(7184)
经济问题(7026)
改革(6811)
(6811)
共检索到249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俊杰  
德国"双元制"与中国现代学徒制在推动学徒制与正规教育融合、注重基础理论与通用技能培养、发挥第三方积极作用、坚持契约约定、校企共同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文化、制度的不同又使两者在管理层级、举办主体构成类型、行业范围、具体流程和权益、规范度、对象范围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不同。整体而言,中国现代学徒制处于范围较小、规范性相对较低、体制机制有待优化等阶段,亟需提升和完善。面向未来,借鉴德国优势,中国现代学徒制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推动体制机制、组织支撑、制度拉力等整体合力的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胜男  
起源于德国的现代学徒制在西方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现代学徒制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三年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要在国家框架、经费投入、企业参与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最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要"建立现代学徒制",还是要实现"学徒制的现代化"?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而言,其出发点不同,路径也不同。严格地讲,如果我们是要建立现代学徒制,其潜台词是我们自己没有学徒制,要学习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实现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中国化"。但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学徒制一直都是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主要手段。如果我们与传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健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傅带徒弟,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以来,在培养方案、专业能力、课程开发、产教融合等方面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存在行业企业参与力度不足、制度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在"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构建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联动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从理论上说,现代学徒制的构建应该拥有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三个基本面。政府牵着企业和职业院校,政府需要企业纳税,并通过职业院校给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企业连着政府和职业院校,企业要给政府提供税收并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需要职业院校提供高素质的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宦霖  
现代化经济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德国"现代学徒制"是现阶段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注重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有效提升了人才实践能力,符合现阶段企业"拿来就用"的用人理念。研究德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对我国人才培养有着极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运用本土化发展策略,对于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莉萍  雷前虎  
民国时期,传统学徒制无法应对新兴工商业人才供给需求,被练习生制逐渐替代。练习生制有三种起源说——英国说、日本说和中国说,经历了清末明初产生期、民国繁荣期、建国之初嬗变期三个演变历程,主要采取企业自主培养、校企合作培养、间接训练培养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对传统学徒制的革新,实现了人才观念、培养模式、人事管理、职业精神培育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探索出较为科学、系统的现代学徒制实践范式,这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雪松  李胜祺  
德国学徒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从传统学徒制逐渐演变成现代学徒制,制度构成比较健全,而且培训效果显著。分析发现德国现代学徒制有严格的学徒选拔制度、技能评价制度、成本共担制度、集体谈判与协商制度、多主体协同治理制度和重视工匠的社会文化制度。借鉴德国现代学徒制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建设,即构建"多赢"的学徒制合作机制、加快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完善的学徒制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学徒制保障制度、营造学徒制文化氛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雪松  李胜祺  
德国学徒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从传统学徒制逐渐演变成现代学徒制,制度构成比较健全,而且培训效果显著。分析发现德国现代学徒制有严格的学徒选拔制度、技能评价制度、成本共担制度、集体谈判与协商制度、多主体协同治理制度和重视工匠的社会文化制度。借鉴德国现代学徒制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建设,即构建"多赢"的学徒制合作机制、加快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完善的学徒制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学徒制保障制度、营造学徒制文化氛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彦文  
以"双元制"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为德国成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推动了该国制造业的成功和经济腾飞。企业积极投资技能教育、参与学徒培训成功地解决了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搭便车"问题,因而被其他国家广泛研究和采纳。文章从外部性理论剖析德国企业投资技能教育行为以及现代学徒制,以期对我国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红利、张万兴在《高教探索》2014年第4期中撰文,研究了德国劳资合作制度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在作用机制,以期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双元制"系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也是德国整个教育系统的主体,其本质是学徒制。从矛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彦文  
以"双元制"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为德国成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推动了该国制造业的成功和经济腾飞。企业积极投资技能教育、参与学徒培训成功地解决了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搭便车"问题,因而被其他国家广泛研究和采纳。文章从外部性理论剖析德国企业投资技能教育行为以及现代学徒制,以期对我国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彦文  
以"双元制"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为德国成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推动了该国制造业的成功和经济腾飞。企业积极投资技能教育、参与学徒培训成功地解决了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搭便车"问题,因而被其他国家广泛研究和采纳。文章从外部性理论剖析德国企业投资技能教育行为以及现代学徒制,以期对我国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1994年以前,英国的传统学徒制主要针对的是每年企业中新增的16-17岁青少年学徒工,开展的是企业内的基础培训,通常第一年在学校脱产学习理论,后3年主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同时利用企业培训日,每周用1-2.5天时间带薪去学习,或者进行部分时间制的课程学习。传统学徒制主要适用于技术和商业领域的职业训练,但较多的还是在技术领域,诸如工程类和建筑类等等。在传统学徒制中,由于培训计划是以劳资双方已达成的徒工协议为基础的,所以除了学校和工会可以局部影响培训外,一般是由企业主自主管理徒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但是现代学徒制形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与传统的学徒制有很大的不同,学徒制的主体、形式、制度以及师生关系均发生了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