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6)
- 2023(11384)
- 2022(9878)
- 2021(9541)
- 2020(8078)
- 2019(19105)
- 2018(19255)
- 2017(37118)
- 2016(20683)
- 2015(23593)
- 2014(23994)
- 2013(23105)
- 2012(20881)
- 2011(18824)
- 2010(18837)
- 2009(16714)
- 2008(16195)
- 2007(13978)
- 2006(11982)
- 2005(10329)
- 学科
- 济(77464)
- 经济(77376)
- 管理(55300)
- 业(52344)
- 企(44236)
- 企业(44236)
- 方法(40504)
- 数学(35602)
- 数学方法(34884)
- 农(19654)
- 中国(19613)
- 学(17392)
- 财(17313)
- 业经(16590)
- 理论(16587)
- 地方(15098)
- 贸(13416)
- 贸易(13410)
- 易(13003)
- 农业(13002)
- 和(12892)
- 技术(12886)
- 教育(12735)
- 制(11890)
- 环境(11372)
- 务(11154)
- 财务(11081)
- 财务管理(11061)
- 教学(11008)
- 划(10708)
- 机构
- 大学(284407)
- 学院(283990)
- 管理(113894)
- 济(103799)
- 经济(101312)
- 理学(99898)
- 理学院(98784)
- 管理学(96618)
- 管理学院(96125)
- 研究(90015)
- 中国(63429)
- 京(60814)
- 科学(58365)
- 财(45587)
- 所(44881)
- 业大(43534)
- 农(43338)
- 研究所(41355)
- 范(40852)
- 中心(40629)
- 师范(40489)
- 江(40106)
- 北京(38643)
- 财经(37479)
- 经(34079)
- 农业(34031)
- 技术(33765)
- 州(33386)
- 院(32946)
- 师范大学(32558)
- 基金
- 项目(199285)
- 科学(155932)
- 研究(147410)
- 基金(141401)
- 家(122658)
- 国家(121614)
- 科学基金(104584)
- 社会(88399)
- 社会科(83663)
- 社会科学(83638)
- 省(79736)
- 基金项目(75139)
- 教育(71493)
- 自然(69645)
- 自然科(68065)
- 自然科学(68052)
- 划(67502)
- 自然科学基金(66764)
- 编号(62353)
- 资助(60122)
- 成果(50728)
- 重点(44777)
- 部(43816)
- 课题(43787)
- 发(41789)
- 创(41469)
- 创新(38494)
- 项目编号(38321)
- 科研(38110)
- 教育部(37705)
- 期刊
- 济(107742)
- 经济(107742)
- 研究(80579)
- 中国(53132)
- 教育(45601)
- 学报(44464)
- 管理(40929)
- 科学(40654)
- 农(38531)
- 大学(33818)
- 财(32819)
- 学学(31431)
- 技术(28487)
- 农业(27681)
- 融(18797)
- 金融(18797)
- 业经(18256)
- 经济研究(17025)
- 财经(16959)
- 图书(16228)
- 业(14447)
- 经(14327)
- 科技(14160)
- 理论(13809)
- 问题(13666)
- 技术经济(13618)
- 统计(12946)
- 实践(12929)
- 践(12929)
- 职业(12834)
共检索到398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昊
国外一些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源于他们有一批素质优良的职教师资,这些国家卓有成效的职教师资培养,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方面有许多好的成功的经验。研究比较这些国家职教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对于改进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长义 陈江波
文章对德国"双元制"、美国"合作教育"、澳大利亚TAFE模式三种不同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丹 叶飞跃
教师发展学校(PDS)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形式,它不是建立一所独立的专门学校,而是以中小学为基地进行的一种与大学合作的功能性建设。其具有合作对象多样性、权利义务明确性、理论实践沟通性等特点。基于PDS形式与理念构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可以采取大学、企业、职业学校三方合作的形式,以教师技能训练为中心,同时注重技术合作和相关理论研究,实现三方共赢。该模式运行的关键因素是全员参与,目标一致,有明确的管理机制和反馈机制。
关键词:
PDS 职教师资 教师培训 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林 姚青梅 卢胜利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按专业大类组建电类和机类卓越职教师资实验班,开展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其人才培养的标准可概括为"热爱职教、品德高尚、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技能突出、教学过硬"。在具体实施中,强调课程群建设,创新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注重过程监控。未来还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共性要素,并对现有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精密的测算和优化配置,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特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龙鸥
"2+2"培养模式是基于当前本科基础教育与高职师资教育要求的一次探索,目的在于通过职教师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办学模式的改革和优化,在保障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突出专业技能(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师 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鄢彩玲
教师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欧盟一体化和博洛尼亚进程中学制改革的推进,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从"学位+国家考试"旧模式向"学士-硕士"新模式过渡。解析德国新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并提示其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借鉴意义:融合职业性与教育性构建课程内容,基于职业能力发展规律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本科与硕士阶段课程模式,多方合作共同保证师资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霄鹏
从多元视阈下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当前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职教师资内涵理解缺乏科学性;对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规律认识不足;对职教师资培养缺乏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职业科学理论为指导,建构跨学科"专业"学习+职业任务学习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而职教师资培养规模小、来源结构单一,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精准对接职业院校师资需求,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先行先试做法值得借鉴。事件回放2021年8月4日,教育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坤 王胜男 董毅
中高职和相关企业"双师型"人才匮乏,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并进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合作开展"3+2"双专业职教师资一体化人才培养,立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需求,注重职教师资质量并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是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求的一次创新。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对"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招生机制、质量监测评估体制;加快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资培训平台建设,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多元"育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形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建华
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的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有利于解决一些过程较复杂的问题。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来看,"双师型"的培养目标已经成为共识,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从机构维度来看,我国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属于封闭式、定向型的模式,在培养阶段维度上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专业培训整合的模式。根据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与教情,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应坚持以职技高师院校为主体的发展方向,构建以强化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薛勇民
在我国,高等学校正式开始培养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是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简称"中职硕士")的培养模式开始的。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史上,"中职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创新。实践证明该模式是最符合中国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但该模式同时也暴露出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介入这种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均极其有限;二是决策层与教育理论界对这种模式的未来发展尚未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为了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对该模式进行不断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该模式在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拓展了其最初的培养范围。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承担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高等院校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辉 顾培玉
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的形成、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其培养模式也有所不同。本文按时间顺序分三个阶段对21世纪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反思,即:(1)旧中国的“师傅带徒弟”和“师范班”模式;(2)新中国成立初期特教师资培养是空白;(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世纪末的“中等特殊师范教育”和“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模式。并对未来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新模式的产生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师资 职前培养 模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辉 方长春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着的一个至今难以成功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我国当前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主要归纳为两种,即专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和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并对五年制专科、三年制专科及本科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它培养模式分别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当前及后续特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师资 职前培养 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谭积明 徐国胜
职教师资是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践行者。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将直接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分析目前职教师资职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项目、案例教学法的产训结合的教学新模式,配合使用质量监控、过程考核的新举措,能够为职教师资职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套较为合理、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
关键词:
职教师资 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睆俊 李仲阳 唐智彬
"高职-本科-专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在湖南省免费职教师范生培养计划基础上的创新探索,是一种职业指向性清晰的高层次职教师资专业教育,在专业理论、技能、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培养等方面实现了初步突破。推动"高职-本科-专硕"一体化培养模式,要加强高层次专业化职教师资培养的政策引导与制度支持,完善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素养导向"的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与养成教育体系,并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体系,以高水平职教师资培养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