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
2023(1617)
2022(1481)
2021(1337)
2020(1249)
2019(2947)
2018(2975)
2017(5576)
2016(3265)
2015(3643)
2014(3657)
2013(3675)
2012(3388)
2011(2809)
2010(2783)
2009(2729)
2008(2656)
2007(2353)
2006(1981)
2005(1687)
作者
(11005)
(9639)
(9461)
(8820)
(5808)
(4661)
(4199)
(3896)
(3588)
(3327)
(3216)
(3096)
(3060)
(3056)
(3041)
(2965)
(2881)
(2691)
(2660)
(2614)
(2507)
(2445)
(2293)
(2278)
(2125)
(2117)
(2071)
(2060)
(2055)
(2039)
学科
(12134)
经济(12122)
(9975)
管理(9424)
(8873)
企业(8873)
方法(7262)
数学(6524)
数学方法(6460)
(3977)
(3677)
(2708)
贸易(2707)
(2618)
(2539)
财务(2534)
财务管理(2531)
(2450)
企业财务(2447)
中国(2426)
(2134)
税收(2052)
(2046)
理论(2005)
业经(1990)
地方(1949)
(1861)
(1795)
技术(1746)
关系(1735)
机构
大学(46690)
学院(46553)
研究(17635)
(15961)
经济(15605)
管理(15533)
(14498)
理学(13909)
理学院(13713)
科学(13612)
管理学(13239)
管理学院(13185)
中国(12217)
农业(11813)
业大(10734)
(10592)
研究所(9927)
(9815)
农业大学(7575)
(7558)
中心(7518)
(7158)
(6778)
(6722)
(6471)
科学院(6276)
财经(6226)
实验(6174)
(6043)
北京(5977)
基金
项目(33775)
科学(25275)
基金(24467)
(23891)
国家(23723)
研究(19564)
科学基金(18733)
自然(14189)
自然科(13888)
自然科学(13880)
自然科学基金(13646)
(13600)
基金项目(12950)
(12090)
社会(11878)
社会科(11197)
社会科学(11193)
资助(10604)
教育(8917)
计划(8515)
重点(8060)
科技(8018)
(7235)
(7121)
(7108)
(7045)
科研(7028)
编号(6751)
创新(6701)
专项(6493)
期刊
(15161)
经济(15161)
学报(14120)
(13090)
研究(10652)
科学(10553)
大学(9081)
学学(8909)
中国(8792)
农业(8578)
(6212)
管理(5538)
(5253)
业大(4193)
农业大学(3593)
(3290)
(3095)
金融(3095)
中国农业(3088)
财经(3074)
技术(2743)
经济研究(2719)
教育(2663)
科技(2638)
(2600)
林业(2579)
自然(2499)
业经(2360)
统计(2294)
(2206)
共检索到64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梅  张国权  倪芳妍  罗勤贵  魏益民  张继澍  
以陕西省、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及陕西近年来选育的1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分析了小麦面粉微量SRC值与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间的关系,并根据微量乳酸SRC值分布初步拟定了品质分类界限值。结果表明,作为反映谷蛋白特性的快速检测指标,微量乳酸SRC值主要与GM P、面筋指数、SDS沉淀值相关;作为反映面粉破损淀粉水平的快速检测指标,微量碳酸氢钠SRC值主要与破损淀粉率、峰值粘度相关;而作为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预测指标,微量水SRC值主要反映了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微量乳酸SRC值主要反映了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拉伸能量的变化,微量碳酸氢钠SRC值主要反映了面团吸水率和弱化度的变化。强筋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庆  李枝桦  李进斌  李成云  曾莉  
小麦条锈菌DNA的提取对于研究条锈菌遗传群体结构,条锈菌遗传多样性以及揭示条锈菌群体类型和预测优势小种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常规的病原菌DNA提取首先需要获得大量的病原物纯化体,再对病原物进行DNA提取,费时费力。本文直接对含有条锈菌的小麦叶片标样进行DNA提取,从中获得条锈菌的DNA,用于后续研究。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为快速检测和获得所需的DNA提供了参考方法,为快速了解病原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变化和毒性演化的规律创造了可行性,为深入研究小麦条锈菌群体生物学和流行学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倪芳妍  张国权  李劲  魏益民  郑建梅  
以陕西省区域试验的1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小麦面粉的总淀粉、直链淀粉、破损淀粉率、粘度特性、淀粉酶活性、面粉膨胀体积及其与微量碳酸氢钠SRC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 (系)面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直/支链淀粉比、破损淀粉率、破损值、回升值的变异系数较高,在小麦品种间变化较大。微量面粉碳酸氢钠SRC值与破损淀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峰值粘度、降落数值和面粉膨胀体积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分析了微量SRC法中离心力(X1)、溶剂量(X2)、溶涨温度(X2)和溶涨时间(X4)等因素对碳酸氢钠SRC值的影响,建立了微量面粉碳酸氢钠SRS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习文  田霄鸿  曹玉贤  陆欣春  
采用了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P水平(0,0.6,3.0 mmol/L)和3个Zn水平(0,3,30μmol/L)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生长及Zn、Fe、Cu、Mn营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小麦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Zn的正常供应促进了小麦生长,二者的缺乏与过量均会抑制小麦发育,且这种影响在冠部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小麦苗期,Zn与Cu的吸收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供Zn则促进了Zn和Cu的转运,而Mn转运则受到了抑制;过量供Zn时,大量Zn被转运到冠部,同时明显抑制了(Fe+Cu+Mn)的吸收总量;P的供应显著地抑制了Fe的吸收,但P的供应提高了Zn、Cu...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余鹏  王超  奚文星  王志敏  张英华  
为了解小麦不同部位叶片对籽粒微量元素(Zn、Fe、Mn和Cu)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的源库限制程度,以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开花后去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去50%小穗处理,分析成熟期籽粒中Zn、Mn、Fe、Cu和蛋白质含量与籽粒重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叶片的去除均降低了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也降低了籽粒中Zn、Mn、Fe和Cu含量;几个品种平均来看,去倒一叶处理籽粒重下降幅度最大,为14.43%,去倒二叶处理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大,Zn、Mn、Fe和Cu含量分别下降11.31%、15.27%、10.29%和8.32%,去倒三叶处理籽粒蛋白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兵  黄坤  阙劲松  李宏光  陆庆华  邵小东  胡承孝  闫辉  
【目的】本研究对云南红河州8个县市烟叶基地300个土壤样品和900份烟样进行指标检测。【方法】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系统阐述红河不同烟区烟叶品质及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特征,并深入挖掘红河烤烟烟叶品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红河州不同烟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异较大,其中有效锌和有效锰变异最为明显;红河烟区烟叶总氮、烟碱、总糖、还原糖、烟叶钾、氯元素、石油醚和淀粉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氯离子变异极为明显。【结论】红河植烟土壤不同中微量元素对烟叶化学组成影响不同,其中交换性镁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立群  李学军  王辉  王成社  
对2002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参试小麦品系的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运用SDS-PAGE分析了参试品系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6个参试品系中,仅内乡188、郑农16达到强筋小麦标准;5+10亚基频率有所提高(53.8%),但具5+10亚基的品种间品质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在品质改良中仅靠转育5+10亚基是不够的,要注重亚基组合的选育,其中以1,7+8,5+10和1,7+9,5+10亚基组合对品质的贡献最大,以14+15,5+10亚基组合对品质的贡献最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暴增海  马桂珍  徐晓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伟  聂宜民  胡晓洁  李强  张建国  
采用差分式GPS定位的方法,在山东省龙口市北马镇面积为10 km2的科技示范区内采用200 m×170 m网格式设置205个土壤采样点。用EDTA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法对示范区土壤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硼的有效态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GeostatisticsAnalyst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插值方法对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该工作的关键是Kriging插值模型的选择及Cross-Validation交叉验证法的检验与系数修正。结果表明,龙口市北马镇0~20 cm耕层土壤中铜、锌、铁、锰、硼微量元素含量空间相关性中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瑞国  姚艳平  杨国宝  王玉莲  
以产奶的黑白花奶牛 2 0头 ,分为两组 ,每组 10头。在同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下 ,一组投丸 ,为试验组 ;另一组不投丸 ,为对照组。预试期 10 d,正试期 32 d。试验结果 ,试验组日平均产奶量 17.76 kg,对照为 16 .30 k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 8.95% (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学举  陈荣敏  郎明林  
利用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小麦种质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F_2群体材料,研究了不同亚基组合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降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组合的上述品质性状都存在明显差异,但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与亚基组合的品质评分值相关不显著。Zeleny沉降值与亚基组合的品质评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经方差分析,不同亚基组合的沉降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艳琦  刘琼  边巴拉姆  陈松鹤  张恒  李朝苏  杨洪坤  郑亭  黄秀兰  樊高琼  
为明确施氮量对四川稻茬弱筋小麦原粮品质及大曲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四川省大邑县进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弱筋小麦品种绵麦367和蜀麦1671,副区为5个氮水平,分别为0(N_0),90(N_(90)),135(N_(135)),180 (N_(180))和225 kg/hm~2(N_(225)),除N_0外,其他处理底肥氮水平为45 kg/hm~2,剩余氮肥于四叶一心期追施。结果表明,两品种籽粒容重均高于750 g/L,粉质率均大于70%,N_(225)处理显著增加了籽粒的硬度指数、降低了粉质率;N_(90)处理下千粒质量最高;随施氮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蜀麦1671)或先升后降(绵麦367),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在225 kg/hm~2处理下最大;N_(135)水平下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降落值和RVA特征值随施氮量增加逐渐增加或趋于平稳;脂肪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大曲的感官评价总分、糖化力、酸度分别在N_(180)、N_(135)、N_(135)水平下达到最高值;感官评价主要受淀粉、脂肪含量的影响,其次是蛋白质;糖化力和酸度均在淀粉含量较高时达到最大值。研究认为,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对大曲品质形成尤其重要,合理增施氮肥可以优化弱筋小麦原粮特性,进而促进大曲制作适宜性,建议西南地区用于制作大曲的稻茬小麦的适宜施氮范围为135~180 kg/h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云霞  苏必孟  黄洁  徐海强  宋恩亮  闫庆祥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木薯产量、大中微量元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为木薯合理施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我国主栽木薯品种"SC205"为材料,K_2O施用量设0,60,120,180,240kg/hm2共5个水平,于收获期测定木薯薯块、茎秆、叶片的生物量及N、P、K、Ca、Mg、Mn、Cu、Zn含量,并测定薯块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结果】1)与不施钾相比,施钾可显著提高薯块、茎秆和叶片鲜产量,其中鲜薯增产9.87%25.57%;随施钾量增加,鲜薯产量先增加后降低,K_2O施用量为60120k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静  王菲  张晓玲  王正银  蔡国学  王洋  
在重庆市江津区鸳鸯2社和石佛3社两地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试验点增施各中微肥料均能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增施镁、硼均能提高维生素C含量,其余各种肥料的作用因试验地点不同其效果各异;各中微肥均可使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各中微肥对甘薯淀粉、粗蛋白、磷、钾含量的影响在两试验点的差异较大;增施锰均使两试验点甘薯藤氮含量提高最大,其余各处理对甘薯藤氮含量的影响各异;增施各中微肥均可使甘薯藤磷含量降低;各处理对甘薯钾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岐军  钱森和  张艳  何中虎  姚大年  
戊聚糖是影响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将17份软质小麦品种进行了两年多点试验,分析了水溶性戊聚糖、非水溶性戊聚糖和总戊聚糖含量的遗传变异和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其影响;同时研究了3种戊聚糖含量与其它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软质小麦品种3种戊聚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水溶性戊聚糖、非水溶性戊聚糖和总戊聚糖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54%~1.07%、0.87%~1.43%和1.51%~2.47%。基因型和环境对3种戊聚糖含量的影响均达1%显著水平,且基因型是影响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其影响未达显著水平。3种戊聚糖含量与粉质仪吸水率呈5%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