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4)
2023(9116)
2022(8010)
2021(7324)
2020(6492)
2019(15057)
2018(14809)
2017(29808)
2016(16488)
2015(18326)
2014(18603)
2013(18764)
2012(17673)
2011(15741)
2010(15725)
2009(14764)
2008(14931)
2007(13665)
2006(11550)
2005(10490)
作者
(49077)
(41101)
(41093)
(39538)
(26238)
(19878)
(18965)
(16053)
(15375)
(14677)
(14087)
(13868)
(13312)
(13186)
(13139)
(13088)
(12676)
(12231)
(12086)
(11917)
(10415)
(10228)
(10214)
(9636)
(9301)
(9267)
(9251)
(9211)
(8432)
(8344)
学科
(69422)
经济(69352)
(43585)
管理(42109)
方法(36613)
(33910)
企业(33910)
数学(33305)
数学方法(33019)
(19082)
(18116)
中国(16722)
(16078)
(14333)
贸易(14328)
(13988)
(12552)
农业(12343)
业经(12332)
地方(12303)
(12243)
财务(12213)
财务管理(12183)
(11907)
银行(11859)
(11604)
金融(11600)
企业财务(11572)
(11205)
理论(9885)
机构
大学(238716)
学院(235718)
(100926)
经济(98901)
管理(86663)
研究(82820)
理学(74487)
理学院(73663)
管理学(72281)
管理学院(71859)
中国(65305)
科学(51597)
(49726)
(48054)
(46238)
(43811)
研究所(39879)
中心(39214)
财经(38414)
业大(37988)
农业(36699)
(35435)
(34978)
经济学(33361)
北京(31246)
经济学院(30575)
(29151)
(29137)
财经大学(28815)
师范(28741)
基金
项目(156630)
科学(121787)
基金(115068)
研究(108739)
(102458)
国家(101727)
科学基金(85121)
社会(69236)
社会科(65779)
社会科学(65760)
基金项目(60220)
(59774)
自然(56256)
自然科(54981)
自然科学(54959)
自然科学基金(54038)
(51318)
教育(50527)
资助(49200)
编号(42150)
重点(36074)
(35829)
成果(34985)
(33215)
(31885)
科研(31154)
教育部(30284)
创新(30059)
计划(29890)
课题(29517)
期刊
(102800)
经济(102800)
研究(69021)
学报(43509)
中国(43079)
(40473)
(39083)
科学(36974)
大学(31986)
学学(30552)
管理(29177)
(28870)
金融(28870)
农业(26477)
教育(20027)
财经(19720)
技术(19174)
经济研究(18074)
(16927)
业经(15006)
(14519)
问题(14331)
(12658)
统计(12551)
(12523)
技术经济(12140)
理论(11761)
(10943)
业大(10707)
国际(10501)
共检索到347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慈拉  
笔者分析认为,在目前国际收支双顺差及结售汇体制下,一次性提 高存款准备金率无法解决渐进增长的外汇占款问题,而通过价格型的操作工 具央行票据去调控数量型操作目标会产生成本偏高的异化现象,至于美元做 市商制则效果有限,由于缺乏利益共同体关系,货币市场基金也不适合作为 吸纳央行票据的对冲工具。为此,笔者提出微量递增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 认为有助于解决当前货币政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彦华  
本文采用2003~2008年的季度数据,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函数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2003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有长期稳定关系,而在短期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并没有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兵超  
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有效工具。但是,从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这一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在商业银行有充裕的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只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而不改变准备金的总额,因而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没有影响,或影响都很小;而当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或只有很少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将使准备金总额增加,从而使货币乘数缩小,但使基础货币增加。于是,货币乘数缩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被基础货币增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所抵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从来  朱恩涛  
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包含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需要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付息及其(付息时)利率以及相关罚则等内容的确定和调整的一个整体。本文从这七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历史,认为我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体系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从货币政策角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作用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玉凤  
本文在对计提或有环境成本准备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有关污染索赔的法庭判例和现有的环境法规,结合现行企业征收排污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做法,从会计方法论与会计技术方面进行论证与分析,提出计提或有环境成本准备金在目前不仅必要而且是可行的观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仲伟周  
基于垄断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银行在受到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重约束条件下,在面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最优信贷决策行为。通过构造贷款市场总体均衡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当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表现出有效性;而当贷款市场中的银行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或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则表现出无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泽华  周闯  
利用2005-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PanelGranger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对比分析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央行沟通的货币政策效果。结果表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均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并会加剧经济波动;而央行沟通的政策效果则更加迅速及时,且有效地避免加剧经济波动的不合意现象;受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主体市场化水平差异的影响,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调节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效应;总体而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作用相对显著,而央行沟通对实现稳定物价目标更具优势。因此,央行应围绕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炎  陈昆亭  
本文引入银行中介部门优化行为,建立了一个内生信贷需求与供给的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分析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对金融总量、经济总量、货币乘数等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发现,准备金率具有逆周期特征。动态分析发现,货币创新与准备金率提高具有相互抵消效应。通过中国数据校准参数后进行模拟发现,单纯的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政策不仅不能有效抚平信贷市场波动,反而可能会造成信贷市场的不稳定。同时模型经济还预测到金融部门的活动对经济会产生巨大影响,而恰当的货币手段和准备金率手段的组合使用可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对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模型经济的主要特征同实际经济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2010年到2011年中期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重新出现并不断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连续多次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事实上,近年来央行频繁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状况做出反应。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首先从理论上对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进行分析,然而再对准备金率调整后的现实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进行一些评价和总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伟  宫舒影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08年6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至此,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升至17.5%的新高点(见图1)。这是央行自1984年以来第2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进入2008年以来,央行第五次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关调高准备金率的原因和效应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智  秦艳梅  
近年来,由于外汇占款大量增加,经济和货币信贷增长较快,中央银行连续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从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的国际经验看,由于该工具存在诸多固有缺陷,目前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从国内货币政策实践看,存款准备金率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过高的存款准备水平无法解决中国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政府应更有针对性的采用其他政策工具调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许之捷  
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金融调控中的影响与作用,近来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议题,本文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调整的历史,结合准备金率的调整效果和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提出对差别准备金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明  
本文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式出发,推导出影响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四个约束条件,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准备金政策的信贷紧缩效应确实存在,其有效性主要受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存款规模变化情况以及其他资金来源结构三个因素的影响;由于信贷资金来源结构和超额存款准备率等方面的差异,紧缩性准备金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紧缩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扬  彭兴韵  
法定存款准备要求与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金融当局对商业银行施加的最重要的两项管制制度。从功能上看,这两项制度都有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效果,基于这种联系,将这两项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细致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法定存款准备金被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早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新的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资本金监管产生的货币政策效应,已经渗透到许多原有货币政策工具都暂时无法达到的领域。这也正是国外资本充足率监管逐渐覆盖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深刻根源。由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已经被引入我国并逐渐发挥作用,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若干新的重大变化,并且随着监管的深入,不断跟踪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谦  何蓉  
在货币紧缩过程中,使用准备金率工具关键在于把握好尺度,降低政策超调风险,为此必须研究存款准备金率上限。本文依据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在分析货币经济中"漏出"问题解决方式和货币控制的基础上,以存款准备金率来统一度量货币政策空间,建立起一个分析框架,得出一个基于宏观调控考虑的、用以衡量货币政策空间的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限公式,测算了1993年以来各年的上限值,并结合货币政策使用力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为,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限客观存在,在引入菲利普斯曲线之后,发现在经济处于不同状态、各种因素持续变动时,准备金率理论上限是动态变化的。对准备金率理论上限与货币政策力度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从宏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