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98)
2023(15968)
2022(13844)
2021(13102)
2020(11047)
2019(25037)
2018(25045)
2017(47959)
2016(25941)
2015(29213)
2014(28520)
2013(27619)
2012(24974)
2011(22285)
2010(22507)
2009(20885)
2008(19889)
2007(17342)
2006(15026)
2005(12828)
作者
(72096)
(59632)
(59525)
(56770)
(38201)
(28891)
(27006)
(23389)
(22693)
(21304)
(20460)
(19989)
(18977)
(18817)
(18506)
(18254)
(17796)
(17702)
(17234)
(17060)
(14850)
(14634)
(14466)
(13707)
(13436)
(13346)
(13272)
(13219)
(11958)
(11865)
学科
(98711)
经济(98605)
管理(78704)
(73738)
(64333)
企业(64333)
方法(47779)
数学(40874)
数学方法(40084)
中国(25864)
(24807)
(24160)
(23262)
业经(22919)
技术(21660)
理论(19931)
地方(18529)
(17163)
(16959)
贸易(16945)
农业(16611)
(16465)
(16380)
(15801)
财务(15718)
财务管理(15689)
(15014)
银行(14972)
(14860)
环境(14850)
机构
学院(356334)
大学(355765)
管理(143799)
(135139)
经济(132046)
理学(125274)
理学院(123929)
管理学(121300)
管理学院(120665)
研究(112992)
中国(83612)
(75081)
科学(72219)
(61236)
(55504)
(53620)
业大(53334)
中心(51839)
(51192)
研究所(50800)
财经(49559)
(47719)
师范(47275)
北京(47012)
(45026)
(42040)
农业(42022)
(41765)
经济学(39888)
技术(39666)
基金
项目(248798)
科学(196605)
研究(182203)
基金(179624)
(156388)
国家(155077)
科学基金(134425)
社会(113369)
社会科(107395)
社会科学(107368)
(98927)
基金项目(94628)
自然(88709)
自然科(86773)
自然科学(86753)
教育(85504)
自然科学基金(85142)
(83006)
编号(75222)
资助(74502)
成果(60378)
重点(55627)
(54936)
(53749)
(52264)
课题(51921)
创新(50597)
科研(47330)
项目编号(46993)
大学(46511)
期刊
(143571)
经济(143571)
研究(100788)
中国(67153)
学报(55583)
管理(54199)
科学(51407)
(48059)
教育(46339)
(46282)
大学(42183)
学学(39521)
农业(33832)
技术(33816)
(27363)
金融(27363)
业经(24803)
经济研究(23708)
财经(23085)
图书(20411)
(19728)
科技(19088)
技术经济(18250)
(18057)
问题(17728)
统计(17537)
理论(16697)
(16611)
(16261)
现代(15641)
共检索到508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尽法  魏静静  姜红丙  
在创新管理领域,创新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层面,从微观视角展开的研究较少,其中,Majchrzak等基于扎根理论提出的知识重用创新模型,是微观层面上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然而,该模型在可操作性方面有待改进,具体表现为:搜索步骤中广泛运用类比、延伸等概念性方法进行定位,缺乏具体搜索路径;分析步骤并未给出具体可实施的组合分析工具。首先,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拓展:①基于信息觅食理论中的"信息块"、"信息线"和"信息效用与处理成本比"概念、结构映射理论中的属性相似与关系相似概念及相关性理论构建创新搜索模型,使原模型的搜索步骤更加具体;②在原模型分析步骤中引入创新矩阵工具,使该步骤更易于实施。其次,提供初步经验证据,以验证其可行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金凤  王永正  冯立杰  岳俊举  
现有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界定尚不清晰,可行的研究模型也未建立,因此亟待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基于此,将创新基因学理论引入商业模式创新探究,借助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对商业模式创新基因学开展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多领域的普适性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基因学方法具有适用性和新颖性,可视化和可操作性较强,可为多领域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金凤  王永正  冯立杰  岳俊举  
现有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界定尚不清晰,可行的研究模型也未建立,因此亟待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基于此,将创新基因学理论引入商业模式创新探究,借助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对商业模式创新基因学开展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多领域的普适性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基因学方法具有适用性和新颖性,可视化和可操作性较强,可为多领域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琳达·卡斯塔内达  本·威廉森  肖俊洪  
本文是《教育研究新方法期刊》(Journal of New Approach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技术研究‘非常规’路径:创新概念和方法”专题的“编者按”,但又有别于一般的“编者按”。本期专题重点推介从批判性、复杂性和社会科学角度研究教育技术的新方向。本文作为一个“引言”主要阐述与教育和技术的研究相关的两个主要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近年来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焦点,即教育技术的强势新参与者、教育技术应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以及新的技术性能和我们必须掌握与之相适应的专门知识;第二个方面是与批判性研究处于变化中的教育技术领域相适应的各种创新概念、理论和方法,把研究重点从教育技术的效果扩展到教育技术赖以出现并影响实践、教育机构与系统的动态和社会物质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集成。文章强调必须更加重视采用复杂性、关系性和细致入微的方法开展批判性教育技术研究,把教育技术看作是与社会融为一体的与人类实践密不可分且盘根错节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技术环境中的。文章最后呼吁研究者集成新方法和新理论对教育技术开展批判性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金凤  刁莹莹  冯立杰  刘鹏  
首先通过梳理分析大量相关文献和企业案例,解构并聚类出5个商业模式创新维度、总结归纳出9大创新法则,进而从维法耦合视角分两阶段构建基础和关键创新路径并设计相关创新方案,最后以纺织服装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为例,系统阐述维法耦合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的应用过程。研究结果证实该方法在纺织服装业应用的可行性,为企业主动、快速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系统化且可操作的理论指导,有助于企业在预估行业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发掘潜在市场机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丁浩  王炳成  曾丽君  
商业模式创新由商业模式创意与商业模式应用两个阶段构成,仅仅提出或发明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创意并不能称之为商业模式创新,只有完成了商业化过程(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意或发明,即产生了商业价值的新商业模式才能称为商业模式创新。因此,商业模式创意与商业模式应用两个阶段构成了商业模式创新图谱。而创新方法可分为分析性方法与解释性方法,二者需要不同的世界观,在某些方面甚至截然相反,如分析性方法的视角是自上而下的,而解释性方法的视角则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性方法强调逻辑,要求按流程规定完成任务,但解释性方法却强调即兴创作,强调灵光一现。因此,解释性方法与分析性方法构成了创新方法图谱上的两个类别。本文将商业模式创新图谱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存金  
针对创新方法繁杂、缺少系统性梳理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创新周期谱、创新原理、创新思维的创新方法分类梳理体系,提炼出基于创新原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应用特征参数的创新方法应用集成三维模型,构建了创新方法的规范定义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世彤  门玉琢  单长楠  
本文深入研究了创新方法内涵,对各种创新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与分类,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整合和优化基础上,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立多种创新方法集成与应用系统,在产品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形成模块儿化的互补优势,使新产品较以往来说功能上呈现倍增,并适应进化规律,从根源上促进创新的发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胜兰  魏凤  牟乾辉  
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公正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必要,研究新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企业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本文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并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调研和对比分析。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时应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研究并构建了包括创新支撑和创新主体两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新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划分,以期为企业评价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哲晖  胡汉辉  
Nonaka 等提出的知识演化和创新的经典 SECI 模型虽然揭示了知识演化的过程,但难以解释诸多知识的同时演化现象和知识创新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微电子行业的知识演化过程和知识特性说明了传统 SECI 模型的局限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知识演化和创新的改进 SECI 模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对应的三维坐标系,阐述了知识演化和创新中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三者的关系以及个人、团队、组织、组织间知识演化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机理,指出了改进 SECI 模型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并对模型进行了知识动力学分析,解释了知识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复杂现象,并根据改进模型提出了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意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雅蓓  张为付  
文章在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全要素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企业规模、竞争程度和国际化三个维度研究了开放条件下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多变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以减少生产成本为目的的流程创新和通过对员工技术培训实现的组织创新是目前中国企业参与度最高的创新方式;(2)企业规模对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以占领市场为目的的创新活动;(3)适度竞争市场最有利于企业各类创新方式的开展,产品创新受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最大;(4)企业国际化模式对创新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技术许可对各类创新产生的正向影响尤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爱峰  李少波  李存金  
在深入分析产业层面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BA无标度网络的SIR模型,分析了知识扩散过程中扩散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无标度网络结构特性具有促进知识扩散的独特优势;要加快创新方法在产业中的应用,应重视组织结构和服务平台的构建,设计科学的流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引入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爱峰  王俊鹏  赵永刚  
应用创新方法可以提高创新成功率,降低创新风险,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是促进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创新方法作为一种核心知识资源,其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知识扩散机理。本文在分析现有平台不足的基础上,基于改进的知识扩散理论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展态势,对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的改进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秉承Web2.0理念设计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的架构与模式,提出了对现有资源整合的方式,探讨了利用SOA技术在平台上集成创新辅助软件的具体途径,基于情境式知识转移理论构建了网上互动环境,从而促进知识扩散,提高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效率,并探讨了平台的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爱峰  李少波  李存金  
在深入分析产业层面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BA无标度网络的SIR模型,分析了知识扩散过程中扩散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无标度网络结构特性具有促进知识扩散的独特优势;要加快创新方法在产业中的应用,应重视组织结构和服务平台的构建,设计科学的流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引入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波  齐美茹  谷巧玲  
以微观组织麻省理工学院为研究对象,对1998年以来不同的时间窗口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密度演化的特征研究,对创新网络密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作了统计、分析,并采用MRQAP模型作进一步实证剖析。结果表明创新网络密度呈现先增加达到阈值、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创新网络密度与创新绩效表现出"反C型"的特征,即密度达到阈值后,创新网络将呈现出明显冗余性,造成资源分配不合理、信息重复获取、沟通成本增加以及网络活性降低等负面效应。启示产学研合作的微观组织要科学识别并主动优化合作创新网络关系以求创新绩效最佳化。对微观组织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如何优化、提高创新绩效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