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2)
2023(8850)
2022(7341)
2021(6645)
2020(5745)
2019(12747)
2018(12353)
2017(23154)
2016(13007)
2015(13974)
2014(13219)
2013(12981)
2012(12243)
2011(10740)
2010(10498)
2009(9472)
2008(9250)
2007(8094)
2006(7121)
2005(6388)
作者
(42012)
(34998)
(34962)
(32923)
(22095)
(16959)
(15653)
(13692)
(13506)
(12257)
(12012)
(11591)
(11551)
(11334)
(11046)
(10898)
(10772)
(10587)
(10113)
(10054)
(9268)
(8544)
(8477)
(8014)
(7967)
(7858)
(7639)
(7495)
(7138)
(7100)
学科
(48921)
经济(48864)
管理(33943)
(33171)
(26361)
企业(26361)
方法(22482)
数学(20066)
数学方法(19862)
(15518)
(14072)
(13203)
中国(13173)
(10667)
贸易(10662)
(10408)
业经(10353)
(9858)
农业(9057)
(8484)
财务(8481)
财务管理(8459)
地方(8344)
企业财务(8108)
产业(7985)
(7973)
银行(7896)
(7713)
金融(7712)
环境(7608)
机构
大学(182805)
学院(179785)
(71705)
经济(70423)
研究(69996)
管理(62616)
理学(55143)
理学院(54380)
管理学(53045)
管理学院(52760)
中国(50862)
科学(49811)
(47330)
(39885)
(38557)
农业(38032)
业大(37822)
研究所(35940)
(31080)
中心(30454)
(26711)
(25729)
农业大学(25124)
财经(25039)
北京(24691)
(23316)
(23078)
(22957)
经济学(22764)
科学院(22341)
基金
项目(133514)
科学(103408)
基金(99054)
(93449)
国家(92763)
研究(82757)
科学基金(76540)
自然(54926)
自然科(53668)
自然科学(53643)
社会(53038)
基金项目(52816)
自然科学基金(52764)
(51647)
社会科(50342)
社会科学(50328)
(45478)
资助(40344)
教育(37236)
重点(31472)
计划(30041)
编号(28780)
(28383)
(28317)
(27707)
科研(27379)
科技(27292)
创新(26155)
(24837)
大学(23451)
期刊
(71760)
经济(71760)
研究(48042)
学报(47548)
(41332)
科学(38202)
中国(34309)
大学(34132)
学学(33034)
农业(27434)
(23902)
管理(22591)
(15201)
(14995)
金融(14995)
业大(14361)
经济研究(13629)
教育(12848)
财经(12764)
技术(11993)
(11948)
农业大学(11564)
林业(11295)
业经(11164)
(11041)
科技(10542)
问题(10010)
(8502)
自然(8305)
中国农业(8190)
共检索到259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赖寒健  葛照硕  李小兵  陶冉  张鹏翔  董致远  李燕  
【目的】对13种常见具有疏水性能的植物叶表面微观结构以及亲疏水性能进行研究,探究自然界植物表面的超疏水机制。【方法】选取13种植物叶表面进行分析,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分别观察测定植物叶片除蜡质前后表面的微观结构形态和静态接触角,测定同一种植物正反面的静态接触角以及成熟度不一叶片的静态接触角。【结果】13种植物叶表面主要呈现单级(球冠凸包型、圆柱凸包型、条纹结构型)、双级微纳双凸型和多级网状空心型等不同的微观结构形态,表面蜡质和微观结构对不同植物叶疏水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此外,植物叶背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梅  武亚楠  张振明  
【目的】降雨能够洗脱植物叶表面滞留的颗粒物,使叶表面具有反复滞留颗粒物的能力,研究不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对植物叶表面颗粒物洗脱特征的影响对于植物去除颗粒物的机制有科学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模拟降雨的方法,量化了在15、30和45 mm/h降雨强度的不同历时降雨过程下植物叶表面颗粒物的洗脱量和降雨对叶表面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影响。【结果】(1)植物叶表面的洗脱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2)在不同降雨强度下,降雨对叶片表面颗粒物的洗脱量在树种之间显著相关(P银杏>卫矛>杜仲。(3)4种植物叶表面的洗脱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大,在5 min时,4种植物的洗脱量基本一致,在10和15 min时,卫矛、迎春、银杏的叶表面颗粒物洗脱量显著增大(P0.05)。(4)3种粒径的洗脱量在总颗粒物洗脱量中占的百分比不同,呈现出0.45~2.5μm<2.5~10μm<10~100μm,10~100μm的洗脱量显著高于0.45~2.5μm和2.5~10μm(P0.05),降雨强度与各粒径颗粒物洗脱百分比也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对于植物叶表面颗粒物的洗脱因植物树种的差异性、颗粒物粒径大小而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智  曹金珍  
以微、纳米二氧化硅和硅油(羟基硅油和含氢硅油)为主要原料,经高压均质制备了二氧化硅/硅油复合乳液(CSE),稀释后与催化剂混合,经真空-加压浸渍后联合180℃热处理改性东北青杨边材,构建疏水表面。测试并分析了改性材表面的接触角、滚动角、表面粗糙度,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改性材表面的微观形态并对细胞壁中的元素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2.7%CSE/热改性材的3个切面上的水分接触角和滚动角均达到了超疏水性的要求,随着CSE质量分数的进一步增加,改性材表面的疏水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解林坤  郑绍江  杜官本  
【目的】具有超疏水性的木材可以抑制或减小木材表面对水分的吸收,从而延长并提高木材的使用寿命及性能,研究木材表面等离子体刻蚀和沉积碳氟薄膜的超疏水性,为等离子体环境下超疏水性木材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糖枫木径切单板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氧等离子体在放电功率150 W、工作气压66 Pa的条件下对其表面进行不同时间的刻蚀,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刻蚀时间对木材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的影响;然后以五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气体在放电功率120 W、工作气压133 Pa的条件下将低表面能的碳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腰希申  
油橄榄(OleaeuropaeaL.)又称洋橄榄、木犀榄、棕榄树。常绿小乔木,高可达6.5m,小枝四角形。叶对生,近革质,披针形至矩圆形,长1.5~5cm,顶端稍钝,有小凸尖,上面深绿色,稍有银色皮屑状鳞毛,下面密布银色皮屑状鳞毛。边缘全缘,内卷,中...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剑刚  王发鹏  顾笛  
为克服竹材因吸湿而产生开裂、变形等缺陷,利用软印刷技术,以新鲜月季花Rosa chinensis为模板,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印章,在竹材表面仿生构筑类月季花瓣表面的超疏水微纳结构,经转印复型使竹材具有类月季花瓣高黏滞力的超疏水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并对接触角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类月季花瓣竹材样品具有与月季花瓣类似的乳突状微米结构和凹槽状纳米结构的粗糙表面,它与水滴的接触角高达到153.5°,接近月季花瓣表面的接触角157.5°,显示出超疏水特性。同时,水滴可以牢固附着在竹块表面,并将其翻转9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房瑶瑶  王兵  牛香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树种叶片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滞纳能力在降水事件中的恢复特征。【方法】对颗粒物滞纳量达到饱和状态的核桃、刺槐、加拿大杨和银杏4个树种的叶片进行模拟降雨处理,降雨量设置为0,0.66,1.32,1.98和2.64MM,测定并计算单位面积叶片粒径2.0~8.0μM的颗粒物(PM2.0~8.0)和粒径小于2.0μM的颗粒物(PM2.0)的洗脱率,并观察叶片的微观结构,分析其对颗粒物洗脱作用的影响。【结果】单位面积叶片颗粒物饱和滞纳量最大的是核桃,其对PM2.0~8.0、PM2.0的饱和滞纳量分别为(37.05±2.54)和(5.30±0.74)μg...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屠坤坤  
木材表面构建超疏水涂层,可以有效抵御水分特别是液态水对木材的侵入,从而避免木材因吸水而产生的变形开裂、生物降解等问题。但超疏水表面精细的微/纳米粗糙结构比较脆弱,且与木材表面较难通过化学键紧密连接,极大限制了超疏水木材的实际应用。因而,制备具有高机械耐磨性和耐久性的超疏水涂层是超疏水木材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荷叶效应”,以环境友好、性质稳定的纳米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 O2)为无机填料,以具有粘结作用的透明聚合物为有机基质,采用有机-无机杂化的方法,在木材表面构建有机/无机复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根林  余雁  王戈  程海涛  陆方  
基于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原理,以低表面能的三氯甲基硅烷为原料,利用常温、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竹材表面自组装形成直径30~80nm的纳米棒阵列或纳米线网状结构,使竹材横切面对液态水接触角最大达到157°,滚动角接近0,具备了超疏水表面特性。本研究证实了赋予竹、木等亲水性木质纤维素材料以超强疏水性能的技术是可行性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敬国  张淅玲  曹一平  
玉米、油菜和黑麦草等植物根系可直接活化和利用片麻岩和钾长石中的矿物结构钾。尤其在磷胁迫条件下,这些植物对钾长石中矿物结构钾的活化利用能力都显著增强,表现在矿物结构钾的净释放量显著增加。玉米和油菜对矿物钾的直接活化和利用作用,可能与磷胁迫条件下有机酸的释放有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春霞  傅雷鸣  熊静  刁含梅  
[目的]探讨酸、碱、水热处理对麦秸秆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20 g·L~(-1)NaOH、20 g·L~(-1)草酸和热水对麦秸秆表面进行处理,并测试3种表面处理和未处理麦秸秆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用热重分析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它们的热性能,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它们的化学官能团,并观察麦秸秆经不同表面处理后其内外表面的微观结构。[结果]不同处理方法对麦秸秆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较大影响,经NaOH处理后的麦秸秆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大,其次是水热处理,而草酸处理会降低麦秸秆的拉伸性能。不同表面处理麦秸秆的热失重趋势相同,在250~400℃内质量损失均较大...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宇龙  孙欢  
弯月面水膜的存在会影响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土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影响着其物理-力学行为、接触角和毛细压力。在非饱和土力学领域,迄今积累的岩土技术知识多局限于亲水性土。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疏水性砂,研究了弯月面水膜的存在对疏水性和亲水性非饱和砂剪切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基质吸力对剪切强度的作用。结果显示:弯月面水膜对非饱和状态砂的剪切行为存在较大的影响。亲水性砂的剪切强度和剪胀性均大于疏水性砂。对于疏水性砂,砂中水分并非以弯月面水膜的形态存在,而是以水珠的形态存在于颗粒表面,初始饱和度对剪切强度影响较小,但对剪胀性影响较大。对于亲水性砂,剪切强度随着初始饱和度的减小而增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之  
根据多年从事电镜技术工作的经验 ,作者结合在电子显微镜实验中出现较多的问题 ,介绍两种优化试验方案 ,主要使用技术和技术关键 :①植物叶片的处理和观察 ;②植物花柄脱落部位情况的研究。这两个类型样品的观察方案 ,都是对植物某一个器官的整体到局部 ,表面到内部 ,微观结构到超微观结构的系统观察。它基本能够涵盖对不同植物微观形态分析的方法 ,在植物样品研究中可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哲  杨洪秀  李琛  高珊  
【目的】植物纤维多孔材料的制备通常采用热分解型化学发泡剂,研究碳酸氢铵(NH4HCO3)、碳酸氢钠(NaHCO_3)、偶氮二甲酰胺/碳酸氢钠(AC/NaHCO_3)以及AC/NaHCO_3不同复配比例对植物纤维多孔材料的泡孔结构及缓冲性能的影响。【方法】以漂白针叶木浆为主要原料,添加NH4HCO3、NaHCO_3、AC/NaHCO_3 3种不同的发泡剂,以及AC/NaHCO_3不同复配比例条件下,采用微波成型工艺制备植物纤维多孔材料。利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对植物纤维多孔材料泡孔的显微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孔隙率、孔径大小及泡孔分布等参数;通过静态压缩测试分析材料力学性能和单位体积变形能。【结果】对比3种发泡剂试样,AC/NaHCO_3复配发泡剂制备的植物纤维多孔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且泡孔分布较均匀,得到最小缓冲系数为4.93,具有良好的缓冲特性;对比AC/NaHCO_3 3种不同配比的试样,得出比例为2∶1及3∶1时发泡效果较好,泡孔分布较均匀,其中AC/NaHCO_3比例为2∶1时材料得到的最小缓冲系数最小,缓冲性能良好。【结论】AC/NaHCO_3复配发泡剂能在更大温度范围内持续产生气体,且AC/NaHCO_3比例为2∶1时,发泡剂发气均匀,制备的植物纤维多孔材料泡孔分布均匀性更好,材料缓冲性能优良,此结果可为研究发泡剂对植物纤维多孔材料的泡孔结构及缓冲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亚玲  易福金  熊博  
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肉蛋奶产品消费的增加。这一变化带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进而导致豆粕饲料需求以及作为豆粕生产主要副产品的豆油产量增加。本文借助ED模型(Equilibrium Displacement Model)对以上相关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中国植物油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不断增长的肉蛋奶产品消费量将会通过畜牧业生产扩张和现代化使豆油产量增加,从而给非大豆类植物油国内供给带来挤压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油料作物种植户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