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1)
- 2023(18286)
- 2022(15658)
- 2021(14532)
- 2020(12259)
- 2019(28262)
- 2018(28029)
- 2017(53357)
- 2016(29223)
- 2015(33077)
- 2014(33251)
- 2013(32597)
- 2012(30889)
- 2011(28080)
- 2010(29126)
- 2009(27029)
- 2008(26766)
- 2007(24443)
- 2006(21924)
- 2005(20050)
- 学科
- 济(131996)
- 经济(131857)
- 管理(79205)
- 业(74489)
- 企(59507)
- 企业(59507)
- 方法(49981)
- 数学(43281)
- 数学方法(42544)
- 中国(37471)
- 农(35293)
- 地方(31706)
- 学(30525)
- 财(29373)
- 业经(27643)
- 制(24848)
- 农业(23260)
- 贸(22666)
- 贸易(22646)
- 易(21863)
- 银(21666)
- 银行(21610)
- 理论(21567)
- 融(21019)
- 金融(21011)
- 行(20872)
- 和(18710)
- 环境(18421)
- 策(17826)
- 地方经济(17760)
- 机构
- 学院(421570)
- 大学(419848)
- 济(175005)
- 经济(171060)
- 管理(153801)
- 研究(153402)
- 理学(129677)
- 理学院(128088)
- 管理学(125402)
- 管理学院(124615)
- 中国(117189)
- 科学(94637)
- 京(91595)
- 财(81997)
- 所(80471)
- 农(75298)
- 研究所(72444)
- 中心(69294)
- 江(67933)
- 财经(62843)
- 业大(62288)
- 农业(58818)
- 范(58761)
- 北京(58715)
- 师范(58141)
- 经(56641)
- 院(54900)
- 州(53601)
- 经济学(53323)
- 省(48456)
- 基金
- 项目(267912)
- 科学(209068)
- 研究(196532)
- 基金(190253)
- 家(166642)
- 国家(165216)
- 科学基金(139565)
- 社会(121622)
- 社会科(115043)
- 社会科学(115011)
- 省(106686)
- 基金项目(98479)
- 教育(91800)
- 划(90106)
- 自然(89505)
- 自然科(87425)
- 自然科学(87398)
- 自然科学基金(85787)
- 编号(81275)
- 资助(79722)
- 成果(68282)
- 发(61777)
- 重点(61601)
- 课题(58524)
- 部(58330)
- 创(55009)
- 创新(51404)
- 科研(50705)
- 教育部(49420)
- 国家社会(49413)
- 期刊
- 济(207764)
- 经济(207764)
- 研究(131744)
- 中国(94948)
- 农(69563)
- 学报(68297)
- 财(63751)
- 科学(61788)
- 管理(59510)
- 教育(55333)
- 大学(51011)
- 学学(47595)
- 农业(46512)
- 融(43904)
- 金融(43904)
- 技术(39638)
- 经济研究(33829)
- 业经(33363)
- 财经(31559)
- 经(27305)
- 问题(26542)
- 业(25345)
- 统计(22467)
- 贸(21864)
- 技术经济(21790)
- 图书(21754)
- 版(20266)
- 策(20184)
- 世界(19385)
- 国际(19279)
共检索到667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美军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的冲突及其解决的问题。作为一门学科 ,迄今为止 ,还没有一个内在统一、完整的框架可以对门类众多的宏观经济学派进行梳理和整合。那么 ,在风采纷呈的宏观经济学流派发展长河中 ,究竟有没有内在的线索可寻 ?在一定意义上 ,正是因为对于这一个问题缺乏深入而全面的回答 ,目前对于中国经济学发展路径难以形成共识。在本文 ,我们抛砖引玉的提出一个模型 :经济主体决策模型的变化影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走向。接着利用该模型粗线条地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一点拙见。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决策模型 演变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志刚 高虹
以经济主体的跨期最优化和市场一般均衡为基础,"微观化"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趋势。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下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统一,该方法为宏观经济变量在稳态周围的周期性波动提供了解释。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的风险挑战了主流宏观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宏观经济学理论范式在危机前后发生改变。转型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并不适用于DSGE的分析框架,更多地应该从制度层面和结构层面对宏观经济短期波动特征和长期增长趋势进行研究。随着经济逐步趋近一般均衡状态,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应构建统一的框架以解释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周期性波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凯恩斯理论的出现使宏观经济学从西方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中分离出来。现代宏观理论不仅使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大萧条和失业问题得到了说明,而且由于其独树一帜的实证分析范畴和分析手段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领域。然而宏观理论没有涉及到市场、价格和资源分配等问题,因此,传统微观经济学仍固守着自己的阵地。作为两个具有不同分析范畴和分析目标的领域,它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并存着,尽管是那么不协调地并存。这种并存的不协调随着凯恩斯宏观理论的弱点日益暴露而逐渐被西方经济学家所重视。但直到宏观经济理论及其政策无法解释和控制经济活动及其发展时,人们才发现它是多么缺乏一个相应的微观基础。忽视了这个基础的宏观理论和政策经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守一
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分析了"凯恩斯革命"和"新古典综合",前者是指它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自由放任理论,认为这种制度存在非自愿失业,需要政府干预经济;后者是将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相结合,使经济学发生了分裂。二是对三位经济学家为统一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所作努力的评价。在评价之前,树立了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重建微观经济学,将它与宏观结合,创建新经济学。三位学者为统一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作了一些努力,但进展不一。三是对以斯蒂格里茨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为弥合经济学两大部分所做的努力从七个方面给予了正面评价;同时指出,他们没有完成统一任务,需要继续努...
关键词:
经济学的分裂 对弥合分裂的评论 统一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彦斌 邱哲圣 李方星
理性预期革命之后,基于代表性个体和完全市场假设的分析框架逐渐成为宏观经济理论中研究长期经济问题的主要方法。然而,这一分析框架由于受到基本假设的限制而存在较多的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Bewley模型通过引入个体的异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克服了这些缺陷,进而在消费和储蓄理论、财产不平等、宏观经济政策福利分析以及纳入房地产的宏观经济研究等领域实现了重大进展。本文对这些领域的前沿文献进行了梳理,在给出模型一般框架的基础之上,系统总结了Bewley模型在各个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并对其建模方法的发展、求解方法的改进以及在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汤为本
拉姆齐在1928年所提出动态最优化模型(拉姆齐模型)及其重要思想湮没了30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并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都认为,就理论分析框架而言,拉姆齐模型已经取代了IS-LM模型的位置,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透过拉姆齐模型的略带喜剧意味的命运,追寻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那艺 贺京同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学界对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否陷入"麻烦"的讨论。对此,本文回顾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下新兴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相继兴起的历程,并对近年来新兴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缘起、发展与演进趋势做出评述。本文认为,所谓的"麻烦"仅是主流宏观经济学在各个时期所遭遇的无法解决实践问题的暂时性困难,而其近30多年的发展演变恰是不断对其微观基础进行修正以解决各种"麻烦"的过程。如果说新兴古典主义实现了基于个体理性的微观建模,那么新凯恩斯主义则是在其中加入了市场摩擦因素,行为宏观经济学又将之推进至个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那艺 贺京同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学界对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否陷入"麻烦"的讨论。对此,本文回顾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下新兴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相继兴起的历程,并对近年来新兴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缘起、发展与演进趋势做出评述。本文认为,所谓的"麻烦"仅是主流宏观经济学在各个时期所遭遇的无法解决实践问题的暂时性困难,而其近30多年的发展演变恰是不断对其微观基础进行修正以解决各种"麻烦"的过程。如果说新兴古典主义实现了基于个体理性的微观建模,那么新凯恩斯主义则是在其中加入了市场摩擦因素,行为宏观经济学又将之推进至个体背离理性的异质性认知层次,这充分体现了层层递进式的理论演进规律。可以预料的是,行为宏观经济学也并非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终极版本,必将随着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而得到进一步改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汉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力 梁晶晶
环境宏观经济学研究环境约束下的宏观经济的规模和总量问题。本文将该领域的理论进展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环境均衡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最初是将环境均衡曲线EE添加到IS-LM的分析框架,之后考虑了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开放经济条件下生态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与环境政策需要搭配使用。(2)环境定向技术进步理论。本部分分析了节能技术进步的微观机制,通过实施征收碳税政策与补贴政策可以促进环境定向技术进步,开放条件下实行环境定向技术国际合作可以使双边的环境得到改善。(3)商业周期与环境政策理论。商业周期情况下,环境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确定性冲击还是不确定性冲击的差异、经济不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易风 方松英
在同凯恩斯主义的论战过程中,一个新的学派脱颖而出,它就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进入80年代以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了新的发展。一批学者自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代,对卢卡斯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挑战,试图用实际因素解释经济波动根源,此外他们还对财政政策、政策的时间一致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巴罗、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和芬恩·基德兰德。目前,这批学者以其与众不同的周期理论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统计检验技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烽 寿伟光
长期以来,宏观经济学只涉及封闭经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研究往往被忽视。这种局面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才得以转变。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日益开放和加剧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使得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如果不考虑各国所处的外部环境,那么也就无法充分理解和把握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在这样认识的推动下,国际宏观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成樑 崔小勇
在传统的Ramsey模型中,代表性个体的效用函数是时间可分的,这类效用函数由于其简洁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后续的研究发现,时间可分效用函数框架下得到的结论与现实经济差别很大。为此,经济学者通过拓展和完善Ramsey模型关于效用函数的设定,进而使得理论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现实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在传统Ramsey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习惯形成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从而对很多宏观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介绍了习惯形成的含义以及习惯形成的基本分析框架,而后从消费储蓄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资产定价理论几个维度考察了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璐 柳欣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