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6)
2023(5120)
2022(4302)
2021(4480)
2020(3678)
2019(8456)
2018(8663)
2017(14812)
2016(9423)
2015(10848)
2014(11220)
2013(10193)
2012(9937)
2011(8763)
2010(9421)
2009(8588)
2008(8981)
2007(8505)
2006(7811)
2005(7570)
作者
(25293)
(20961)
(20721)
(20337)
(13497)
(10222)
(9685)
(8224)
(8129)
(7913)
(7357)
(7062)
(6736)
(6709)
(6673)
(6571)
(6398)
(6327)
(6237)
(6082)
(5639)
(5317)
(5058)
(5024)
(4841)
(4790)
(4757)
(4633)
(4291)
(4287)
学科
(26487)
经济(26442)
管理(23257)
(20159)
教育(19595)
(17103)
企业(17103)
中国(14868)
(10629)
方法(10005)
(9941)
理论(9591)
数学(8168)
(8117)
数学方法(7869)
(7363)
教学(7326)
(6517)
银行(6508)
(6072)
(6062)
财务(6039)
财务管理(6016)
企业财务(5695)
(5678)
金融(5678)
技术(5595)
(5401)
业经(5311)
农业(5045)
机构
大学(128642)
学院(123192)
研究(47943)
(40075)
经济(38688)
管理(36827)
中国(33629)
(30461)
教育(29827)
理学(29662)
理学院(29177)
科学(28806)
管理学(28253)
管理学院(27996)
(27362)
师范(27175)
(25252)
(23002)
研究所(22243)
(22236)
师范大学(22212)
中心(21385)
北京(20905)
(19051)
技术(17944)
(17570)
(17064)
财经(16752)
业大(15921)
职业(15668)
基金
项目(68896)
研究(57171)
科学(54281)
基金(45408)
(38939)
国家(38404)
教育(34890)
社会(31728)
科学基金(31225)
社会科(29549)
社会科学(29540)
(27832)
编号(26332)
成果(25907)
(25866)
课题(22188)
基金项目(22152)
资助(19857)
自然(19106)
(18942)
自然科(18610)
自然科学(18599)
自然科学基金(18229)
重点(17394)
(16775)
(16131)
项目编号(16068)
规划(15718)
(15450)
教育部(14882)
期刊
研究(51775)
(51640)
经济(51640)
教育(50234)
中国(38123)
(20043)
学报(19494)
(17698)
科学(16457)
大学(15937)
管理(14832)
技术(14742)
(14186)
金融(14186)
学学(13252)
职业(12099)
农业(11565)
财经(8977)
(7843)
技术教育(7716)
职业技术(7716)
职业技术教育(7716)
经济研究(7556)
(7533)
论坛(7533)
图书(7237)
业经(7018)
(6841)
问题(6657)
(6217)
共检索到217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迟为国  
教育投入,是指教育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和。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分为直接教育投入和间接教育投入、社会教育投入和个人教育投入、宏观教育投入和微观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效率,是指单位教育投入的教育产出。根据全社会教育系统、一个地区教育系统和一个学校的不同评价范围,可分为宏观教育经济效率、中观教育经济效率和微观教育经济效率。一般我们讲的教育经济效率,主要指微观教育经济效率。对微观教育经济效率的计量,要考虑微观教育投入。微观教育投入,是一个学校所花费的全部教育投入,通常包括一般教育经费开支、固定资产折旧等。其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本文采用比较法,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宁  肖淑芳  
时间价值原理表明,不同时点上的资金不等值。若要将发生在不同时点上的收入与支出相比较,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固定资产投资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投资额较大,投资回收期至少在一年以上。固定资产价值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随着损耗程度,以折旧费用项目分期计入产品成本、费用,并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瑞芬  
一、我国现行折旧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折旧制度是从传统产品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仍然是一种高度集中、一统到底的管理模式,已逐渐暴露出其滞后性和不适应性。虽然,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逐年提高,以工业企业为例,1982年为4.3%,1985年为5%,1988年提高到5.3%,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飞虎  黄丽萍  
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享受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会让其所得税负担的时间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企业获得延迟纳税的资金时间价值也各不相同。本文分析表明,选择按60%比例缩短折旧年限的税收优惠对企业最为划算,其次是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获得的资金时间价值最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玉甫  孙丽娟  闫羽静  
文章结合现实经济情况,分析反映企业现行基于货币资本保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在的缺陷,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设计出一种新的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进思路、处理方法及新折旧方法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论述,以满足市场需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卫星  
现行的按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折旧方法(直线折旧法)为: P=(C-(S-B))/n (1) P——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C——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S——固定资产的残值;B——固定资产的预计清理费用;n——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一、问题在本刊物1989年第二期的《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模式的探索》一文中,迟国泰同志建立在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新的固定资产折旧数学模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爱莉,文世华  
由于我国实行行业会计制度,各行业可以按照各自的会计制度提供会计信息。在企业,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按使用与否决定是否计提折旧。笔者认为,这种划分不符合稳健性原则,不利于企业折旧基金的积累,影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畅  
(一)上市公司折旧方法总体情况与分析本文基于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以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总体,对上市公司折旧方法情况进行调查。其中,以证监会公布的2018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为依据,对样本企业进行了行业分类,其中共计17个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调查发现,上市公司披露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信息趋同,根据自身情况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房地产、机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景曾  周德英  
固定资产设置之后,它的损耗就是必然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补偿,是固定资产在使用(闲置)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导致了固定资产不同的折旧结果,也反映了国家不同的折旧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目前普遍认为我国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够完善,折旧率偏低。为了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而为固定资产的评估(重估)奠定基础,有必要探讨各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本质,并比较其优劣。
[期刊] 预测  [作者] 仲臣  
如何才能改变我国固定资产折旧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认为: 1 汲取国外折旧制度的经验和教训,有计划地提高折旧率从国外经营卓有成效的企业来看,只有简单再生产维持得好的企业才具有发展的后劲,才可能在新技术基础上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不能设想连简单再生产都维持不了的企业,还有财力搞技术进步。因此,折旧基金的提取和使用,是关系到现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折旧基金的计提,并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申明宇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革新:多因素折旧法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十分落后,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实行多因素折旧法。应考虑的因素有: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刘海生  
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乃至社会经济的运行密切相关。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不同折旧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规定不明确、折旧计算方法与配比原则和一贯性原则相悖、对固定资产价值耗费计量不足。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绍敏  李英  
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仪器设备更新没有资金来源,是影响卫生事业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客观要求医疗服务应逐步推向市场,医院在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医用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制度,解决自身补偿问题,是医院转换经营机制的首要课题。其理由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