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6)
2023(4071)
2022(3545)
2021(3493)
2020(2841)
2019(6546)
2018(6192)
2017(12068)
2016(6506)
2015(6851)
2014(6820)
2013(6483)
2012(6143)
2011(5404)
2010(5678)
2009(5327)
2008(5194)
2007(4886)
2006(4552)
2005(4127)
作者
(17132)
(14390)
(14204)
(13763)
(9376)
(6720)
(6512)
(5533)
(5459)
(5306)
(4920)
(4643)
(4638)
(4633)
(4594)
(4448)
(4282)
(4262)
(4250)
(4160)
(3569)
(3568)
(3451)
(3337)
(3319)
(3246)
(3240)
(3116)
(2905)
(2858)
学科
(21753)
(20781)
经济(20746)
管理(18714)
(14818)
企业(14818)
(12025)
农业(8676)
(8014)
中国(7254)
(7238)
方法(6591)
数学(5836)
收入(5789)
数学方法(5689)
(5480)
(5406)
贸易(5403)
及其(5386)
(5310)
政策(5184)
业经(5153)
地方(4939)
(4657)
银行(4653)
方针(4577)
(4523)
(4511)
分配(4503)
(4503)
机构
学院(87450)
大学(84658)
(37743)
经济(36877)
管理(33303)
研究(31240)
理学(28064)
理学院(27796)
管理学(27362)
管理学院(27186)
中国(24993)
(19657)
科学(17473)
(17133)
(15446)
中心(14852)
(14613)
(14413)
财经(14347)
研究所(13754)
(12997)
(11867)
师范(11759)
(11499)
(11308)
经济学(11296)
业大(11203)
农业(11164)
北京(10942)
财经大学(10380)
基金
项目(54506)
科学(43351)
研究(43262)
基金(39158)
(33307)
国家(32952)
科学基金(28207)
社会(27109)
社会科(25627)
社会科学(25625)
(21305)
教育(19747)
基金项目(19442)
编号(18823)
(17971)
自然(17134)
自然科(16710)
自然科学(16700)
资助(16542)
成果(16527)
自然科学基金(16412)
课题(13290)
(12608)
重点(12205)
(12182)
(12012)
(11978)
(11239)
项目编号(11207)
(11187)
期刊
(45566)
经济(45566)
研究(28809)
中国(18566)
(14742)
(14325)
(12704)
金融(12704)
管理(12562)
教育(11500)
科学(11033)
学报(10657)
农业(9794)
大学(8644)
学学(8148)
业经(8142)
技术(7374)
经济研究(7292)
财经(6855)
(5894)
问题(5681)
(5421)
国际(4717)
(4312)
现代(4302)
(4188)
论坛(4188)
世界(4144)
理论(4096)
(3956)
共检索到139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晓琦  
在中国的反贫困战略中,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效率导向原则,也就是政府在反贫困这一公共行动仅仅定位为“扶贫开发”的微观的、局部的政策,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反贫困中起着重要作用。微观经济学在机能不健全的土地、劳动以及信用市场上的作用,以及非正式的网络和机构在应付市场失灵等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微观政策在消除长期贫困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消除长期贫困的微观政策主要包括扶贫的目标瞄准机制、卫生、教育、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小额信贷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晓琦  高云虹  
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和相应的经济政策,与消除长期贫困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时,要处理好经济稳定与减贫目标、经济增长和消除不平等、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公共支出和治理能力、增加收入和可持续生计、增加收入和增加资产之间的协调。因此,中国消除长期贫困的宏观经济政策,宜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确定扶贫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加快农村经济增长;三是消除地区发展不平衡;四是改革现行的转移支付体制;五是促进就业和劳动力流动;六是尽快建立个人社保账户;七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志永  何晓琦  
微观经济学在机能不健全的土地、劳动力和信用市场,以及非正式的网络和机构在应付市场失调等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微观政策在经济增长和消除长期贫困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除长期贫困的微观政策主要包括扶贫的目标瞄准机制、卫生、教育、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农户小额信贷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小林  
本文分析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内容、相互关系和政策取向。建议我国依据基本需要和基本能力理论制定多维贫困标准,认识和评价"一切形式的贫困"。进一步完善覆盖贫困人口的经济安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护制度,增强穷人对经济、社会、环境和灾害风险打击的韧性,在可持续发展中消除贫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国风  
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消除贫困国风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以政府发起、组织为前提,为配合、执行政府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支持、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聪  刘文璋  
地理资本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要素,是影响地区消除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行政村微观调查数据,构建指标对各地区的地理资本进行测度。利用回归分析检验其对消除地区贫困的影响程度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地理资本的增加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和降低地区贫困程度。将地理资本对消除地区贫困的影响机制进行分解发现,注重自然资源类地理资本受益共享、提高地理资本利用程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区位交通建设,能够减少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有利于消除地区贫困。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为消除地区贫困,助力脱贫攻坚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实施以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国家扶贫战略规划,不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整合统筹机制,突出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重点,创新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大力支持开展专项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佳丽  
决胜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分化问题凸显,扶贫政策的边际效率不断递减、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经济决策行为,是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的主要政策倾向。然而,新时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对其减贫效应的发挥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考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减贫的现状,深入剖析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从立体化结构视角,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宏观战略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促进劳动力的本地非农就业等五项政策优化路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慧东  贺达水  梁希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雨巷  解垩  曲一申  
由于贫困持续期较长,当期贫困不能充分反映其不利地位的原因和后果,基于脆弱性的视角考察长期贫困与持续贫困非常必要。文章通过两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贫困代际传递状况及其阻断的财政教育政策效应。结果显示:子代、父代的贫困脆弱性从1991年至2015年均呈现下降趋势;贫困脆弱性具有较强的城乡、地区异质性;贫困脆弱性具有代际传递特点;财政教育政策可以有效缓解长期贫困,降低子代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该减贫效应对父代教育水平较低的子代影响作用更强;相对于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减弱作用更明显。文章的发现有利于解决财政政策反贫困对象的瞄准问题,为财政政策缓解长期贫困的讨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恒秋  赵丛礼  
贫困与生态是全球社会十分关注的两大问题,而消除岩溶(也称喀斯特)地区的贫困则又是世界性的一大难题。岩漠化(即石山化)不亚于沙漠化的危害。本文所表述的岩溶贫困区域,主要是指我国西南部一个连片的岩溶贫困区,其范围大致东起湖南省的怀化、湘西,西至云南省的曲...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原华荣  
贫困对策与人口障碍的消除原华荣一、贫困的分布、背景和对策(一)贫困的分布1988年,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牧区专项贴息贷款、"三西"资金扶贫县计328个,省、自治区扶持的贫困县370个,合计698个,占到总县数的31%①。我国农村贫困的分布,有五个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尹俊  孙博文  刘冲  易红梅  
本文基于西部S省G市三县贫困户建档立卡微观追踪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渐进DID方法,系统评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效果,并基于配套精准扶贫项目和帮扶人制度的双重视角,对促进搬迁政策效果的精准扶贫项目渠道作用和帮扶人制度保障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显著降低了家庭贫困发生率,并提升了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表现出显著的脱贫效应和增收效应。三县的本土化集中安置特色模式,比分散安置表现出更好的政策效果。搬迁政策除了直接效应外,还通过配套精准扶贫项目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公益岗位项目等渠道发挥作用,但短期内教育扶贫、金融扶贫项目的渠道作用不显著。帮扶人长期帮扶是搬迁政策起效的制度支撑,搬迁政策效果仅在长期帮扶样本中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厚义  
消除贫困的一部力作——读《中国政府消除贫困行为》张厚义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消除贫困的历史。到了本世纪的80年代,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取得了大小不等的成就。其中,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行为,中国贫困人口减少的数量,中国人民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