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0)
2023(8474)
2022(7402)
2021(6932)
2020(6246)
2019(14700)
2018(14545)
2017(28022)
2016(15666)
2015(18041)
2014(18262)
2013(18174)
2012(17321)
2011(15558)
2010(15563)
2009(14530)
2008(14605)
2007(13224)
2006(11355)
2005(10360)
作者
(46870)
(39298)
(39230)
(37662)
(25125)
(19166)
(18129)
(15408)
(14874)
(13997)
(13391)
(13340)
(12610)
(12350)
(12348)
(12341)
(12337)
(11520)
(11515)
(11491)
(9919)
(9846)
(9650)
(9004)
(8946)
(8863)
(8834)
(8656)
(8024)
(7992)
学科
(64085)
经济(63998)
管理(40590)
(37699)
(29177)
企业(29177)
方法(29061)
数学(25955)
数学方法(25693)
(18975)
(15904)
地方(15774)
中国(15662)
(15649)
(13255)
农业(12439)
业经(12198)
(11610)
贸易(11605)
(11177)
(9587)
(9487)
银行(9461)
(9410)
金融(9407)
环境(9227)
(9004)
理论(8983)
(8861)
财务(8838)
机构
大学(225000)
学院(223248)
(87634)
经济(85510)
管理(80854)
研究(78356)
理学(69299)
理学院(68349)
管理学(66961)
管理学院(66527)
中国(59550)
科学(51248)
(48940)
(44361)
(41130)
(40976)
研究所(37491)
中心(37398)
业大(36819)
(35498)
农业(35204)
财经(32179)
(31549)
师范(31204)
北京(30753)
(29021)
(28243)
(28072)
经济学(27132)
师范大学(25262)
基金
项目(149090)
科学(115100)
基金(106363)
研究(105960)
(93740)
国家(92961)
科学基金(77903)
社会(64991)
社会科(61234)
社会科学(61212)
(58913)
基金项目(57423)
自然(51773)
自然科(50490)
(50479)
自然科学(50470)
自然科学基金(49565)
教育(48624)
编号(43421)
资助(43398)
成果(35841)
重点(34080)
(32689)
(32348)
课题(30536)
(30019)
科研(29289)
计划(28603)
创新(28213)
大学(27796)
期刊
(99190)
经济(99190)
研究(63761)
中国(45317)
学报(39600)
(39515)
科学(35156)
(32923)
大学(28796)
学学(27126)
农业(26326)
管理(26234)
教育(22565)
(20380)
金融(20380)
技术(18313)
业经(15842)
财经(15766)
经济研究(15076)
(14674)
问题(14046)
(13511)
资源(12411)
(12381)
图书(10965)
理论(10860)
技术经济(10441)
(10272)
统计(10228)
科技(9895)
共检索到333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熠孟  李卫红  王昕  
毒品犯罪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犯罪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已有文献对毒品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由于数据的局限性,较少从微观尺度对毒品犯罪热点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论文以SZ市NH、DM街道内社区为例,基于毒品犯罪案件数据,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时空扫描识别毒品犯罪时空热点分布,结合用地类型、动态人流量等数据定量分析毒品犯罪案件的时空分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①毒品犯罪主要分布在商业发达地区和城中村地区,且城中村的毒品犯罪时空热点分布的起始时间较商业发达地区更早,影响范围也更大;②毒品犯罪在不同用地类型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住宿旅游娱乐""商业百货批发零售""餐饮经营服务品牌"3类用地类型与毒品犯罪具有高度相关性;③人流量高热区的面积占比与毒品犯罪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高热区面积占比大于5%或为0时,能够抑制毒品犯罪的发生;高热区面积占比在0~5%之间,能够促进毒品犯罪的发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关兴良  张佳丽  鲁莎莎  
基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乡镇)数据,运用象位分析法和缓冲区分析法细致地考察了北京市六环以内核心区的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结果显示:①21世纪以来是北京市人口增长最快时期,年均增长近60万人,其中2015年是一个拐点年份,结束了2000年以来连续14年人口增长超过20万人且年均增长高达56. 3万人的超高速增长阶段;②核心区以21. 47%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市83. 76%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速高达44. 5‰,占全市人口比重10年间增长了5. 42个百分点;③核心区人口快速增长区域主要位于正北及正东方位,包括中关村、西二旗、上地、回龙观、天通苑以及国贸、通州等大型人口居住区和就业区,而包含亦庄新城在内的核心区南部方位,人口增长并不突出,但人口集聚速度显著;④核心区人口集聚力持续提升,其中三环至六环区域集中了全市56. 89%的人口,六环外区域人口比重下降了4. 5个百分点;⑤核心区人口分布及增长呈现明显的"外围化"特征及"摊大饼"蔓延式扩张,这是未来北京市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管控需要考虑的重要命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雪松  蒋献佳  程鹏  
基于街道尺度结构特征构建人口与建设用地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冷热点分析和耦合度模型,分析2000-2015年武汉市人地时空分异和耦合关系,识别人地静态与动态耦合的组合特征和类型。研究发现:武汉市人口与建设用地分布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模式,人地静态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以高度耦合为主;武汉市街道尺度人地动态耦合度显著低于静态耦合度,整体以静态高度耦合-动态中度耦合类型为主,部分静态耦合度较高的街道并没有出现预期的高水平动态耦合,人口变化率快于建设用地变化率以及人口老龄化是人地失调的主要原因,应致力于建设用地的存量盘活和以人为本的结构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雪松  蒋献佳  程鹏  
基于街道尺度结构特征构建人口与建设用地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冷热点分析和耦合度模型,分析2000-2015年武汉市人地时空分异和耦合关系,识别人地静态与动态耦合的组合特征和类型。研究发现:武汉市人口与建设用地分布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模式,人地静态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以高度耦合为主;武汉市街道尺度人地动态耦合度显著低于静态耦合度,整体以静态高度耦合-动态中度耦合类型为主,部分静态耦合度较高的街道并没有出现预期的高水平动态耦合,人口变化率快于建设用地变化率以及人口老龄化是人地失调的主要原因,应致力于建设用地的存量盘活和以人为本的结构优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名扬  
改革开放后,随着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群众思想观念开放,交通运输便利,给这一地区制贩毒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沿海地区群体性进行制贩毒犯罪成为一种社会危害性更强的毒品犯罪形式。根据这一地区群体性制贩毒犯罪的特点,分析引发犯罪的社会成因,总结在警务合作、情报引领、夯实基层政权、发展经济、溶解犯罪亚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工作对策,以期对该地制贩毒犯罪加以遏制,从而更好的维护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蕾  汤昪  陈艳红  于婧  聂艳  陈豪杰  由加  
城市零售商业的空间分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科学分析城市零售商业的集聚特征,有利于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及合理配置城市商业资源。基于POI数据,以武汉市街道为研究尺度,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Ripley’s K函数来识别武汉市零售商业中心热点和分析各业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武汉市零售商业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大集聚、小分散"的特征,集聚趋势和扩张态势并存,在中心城区集聚特征明显,并形成多个次级集聚中心。(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oran’s I为0.385,说明武汉市零售商业分布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高-高集聚区的街道集聚特征明显,但其辐射带动作用较弱,极化现象明显。(3)零售商业分布的"中心-外围"结构明显,零售商业集中区主要分布在以江汉路商圈为核心的10 km圈层范围内,由中心城区向远城区递减。(4)不同距离下各业态空间集聚存在差异,商场、超市进行区位选择的范围较小,便利店、家居建材市场、专卖店的距离范围较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项振海   盛杰   班鹏飞   李青  
探究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效应是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关键。文章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首先基于人口热力数据测度多时段街道活力,其次利用街景数据、POI数据及OSM路网数据构建基于宏观街区构成和微观街道特质的多维度建成环境指标体系,最后引入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时间上,武汉市主城区内中高活力街道在9:00—18:00间整体占比最多。空间上,街道活力在各时段整体呈“东核西带、多点聚集”分布。(2)基于宏观街区构成的二维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整体较微观三维街道建成环境更为明显。(3)各建成环境要素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空异质性显著。距娱乐休闲设施最近距离和围合度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整体具有稳健的时空变化特征,接近度、功能混合度、功能设施密度和天空开敞度次之,距综合商场最近距离、街道高宽比和交通安全设施占比则表现了明显的时空局部显著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延吉  林钦熙  朱春武  茅明睿  姜冬睿  
为揭示街道眼与防卫空间理论的分歧源头和适用条件,论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整合法律文书、定位服务、街景图像、兴趣点等多源大数据,将犯罪机会与社会生态理论置于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了可渗透性环境对盗窃犯罪分布的影响以及社会解组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密度、功能混合度、路网密度、沿街通透性等可渗透性特征与盗窃密度整体呈现正向关联。建成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社会生态分异而变化,随着居住不稳定性、途经人员流动性、就业人员流动性、人口异质性、社会经济弱势地位等社会解组程度的加深,可渗透性环境的犯罪引致作用将不断放大,防卫空间理论更具适用性。而在社会结构稳定的社区中,街道眼能够发挥自然监控作用,街道眼理论的解释力更强,现实生活中该类社区仍属少数,盲目采用新城市主义设计方法恐会加剧安全风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齐园园  
我国紧邻世界毒源地"金三角",境外毒品犯罪集团将我国作为毒品的中转地,随着毒品的大量贩运,过境贩毒引发了吸毒蔓延,使我国成为毒品的消费地,特殊人群作为毒品犯罪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实际处理中存在很多法律及措施上的缺陷,本文通过对特殊人群毒品犯罪执法困境的研究,针对在打击特殊人群毒品犯罪中存在的执法难点,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雅琦  陈鹏  
时空临近重复效应是犯罪活动的一种重要时空特征。为深入研究犯罪热点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论文以北京市内城六区2012—2014年抢劫案件为例,通过核密度估计、时空临近重复计算及定义时空临近重复案件链等方法分析了犯罪热点的案件构成,并从犯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对犯罪热点内的案件特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内城六区的抢劫案件存在有"a""b""c"三个主要的空间热点,并且热点内的大部分案件均具有显著的时空临近重复效应;其中热点"a"位于双井、劲松一带,热点"c"位于南四环大红门桥一带,且2个热点内案件的犯罪人特征在一致性程度上高于环境类特征,表明热点的形成源于犯罪人在热点区域内重复作案的可能性较大;而热点"b"位于东南三环的分钟寺地区,热点内案件的环境类特征在一致性程度上高于犯罪人特征,表明该热点的形成为不同犯罪人在热点区域内集中作案的可能性较高。研究对警务部门开展针对性的犯罪打击和防控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敏玲  毛媛媛  黄伟  
试图借助空间句法,分析街道两抢一盗犯罪的案发情况与街道网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量化分析探讨街道案发密度和空间句法整合度指标所表征的街道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可理解度较高、空间内部关系密切、与外部周边地区联系紧密的地区,两抢一盗犯罪发生可能性较低;具体到每条街段,车行活动的频繁程度也与两抢一盗犯罪有关联,车行活动的街道案件密度较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少华  韩玲  
采用心理评价法和认知地图法这两种主观评价法,对重庆市的3条生活性街道进行了实地调研,从而得出街道美景的物质环境特征。研究表明:街道空间序列的统一与变化、视线控制的集中与开放、绿化水体的适度丰富与多样、街道色彩的统一与搭配、街道立面的通透与拓展、街道文化的表现与传承、街道设施的设计与布局是街道美景的重要特征,可以提升街道的吸引力;机动交通的过量与过快、道路表面的脏乱和人群的拥挤对街道美景的营造具有消极的影响,会降低街道的吸引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玉萍  李雪铭  
城市居住景观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和组成实体,是由城市居民的生活、交往、工作及游憩等一系列相关的聚居活动共同组成的景观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大连市南关岭街道为例,借助于期望感知理论和VisualCo-plotVer-sion方法评析了城市居民对周围居住景观环境的满意程度。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对居住景观中的实际感知与期望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对街道级远景和住宅级近景的认知需求评价逐步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文伟  梅艳霞  郭慧慧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宁波市鄞州区的首南街道、钟公庙街道、中河街道城市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宁波市鄞州区的城市结构特点,将研究区的城市景观分成8类。对研究区城市景观的空间组成、空间属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GIS对研究区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影响范围的分析。结果表明:首南街道公共建设景观和农业景观斑块面积比例最大,基本满足其作为鄞州区行政中心的城市职能,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较高;钟公庙街道工业景观较复杂,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产业调整以及旧城改造是提升其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中河街道居...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全世文  曾寅初  
本文在171例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判决材料基础上,从时空趋势、犯罪主体、食品对象和犯罪危害4个维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特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案率与侦破率快速上升;食品安全犯罪具有地区分布不平衡特征,表现为中部高、西部低;犯罪主体主要是中小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肉禽类犯罪约占食品安全犯罪总数的60%,绝大多数食品安全犯罪都产生了违法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