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8)
- 2023(15418)
- 2022(13186)
- 2021(12505)
- 2020(10314)
- 2019(23406)
- 2018(23140)
- 2017(44339)
- 2016(23940)
- 2015(26473)
- 2014(26053)
- 2013(25360)
- 2012(23146)
- 2011(20547)
- 2010(20483)
- 2009(19007)
- 2008(17928)
- 2007(15418)
- 2006(13315)
- 2005(11454)
- 学科
- 济(89793)
- 经济(89677)
- 管理(66116)
- 业(64595)
- 企(53908)
- 企业(53908)
- 方法(40782)
- 数学(35059)
- 数学方法(34653)
- 农(26923)
- 中国(24170)
- 财(24109)
- 业经(21592)
- 学(21470)
- 农业(18213)
- 地方(17776)
- 贸(16178)
- 贸易(16169)
- 制(16009)
- 易(15738)
- 理论(15717)
- 务(14965)
- 财务(14898)
- 财务管理(14870)
- 和(14274)
- 技术(14251)
- 银(14143)
- 企业财务(14121)
- 银行(14100)
- 融(13970)
- 机构
- 大学(327867)
- 学院(327255)
- 管理(128995)
- 济(125976)
- 经济(123187)
- 理学(112606)
- 理学院(111310)
- 管理学(109282)
- 管理学院(108692)
- 研究(108523)
- 中国(80630)
- 科学(69100)
- 京(68710)
- 财(57982)
- 农(55108)
- 所(53744)
- 业大(50337)
- 中心(49973)
- 研究所(49443)
- 财经(47096)
- 江(46633)
- 范(44497)
- 师范(44042)
- 农业(43093)
- 经(43008)
- 北京(42658)
- 院(39690)
- 经济学(38075)
- 州(38024)
- 师范大学(35665)
- 基金
- 项目(232351)
- 科学(182824)
- 研究(169514)
- 基金(168994)
- 家(148305)
- 国家(146797)
- 科学基金(125805)
- 社会(106942)
- 社会科(101139)
- 社会科学(101113)
- 省(90741)
- 基金项目(89951)
- 自然(82180)
- 自然科(80286)
- 自然科学(80264)
- 自然科学基金(78809)
- 教育(77904)
- 划(76596)
- 编号(69301)
- 资助(68706)
- 成果(55698)
- 重点(51928)
- 部(50865)
- 发(49199)
- 创(48631)
- 课题(47244)
- 创新(45219)
- 科研(44792)
- 国家社会(43912)
- 教育部(43716)
- 期刊
- 济(135085)
- 经济(135085)
- 研究(95176)
- 中国(58816)
- 学报(55227)
- 农(51467)
- 科学(50129)
- 管理(45582)
- 财(43532)
- 大学(41584)
- 学学(39292)
- 教育(37798)
- 农业(35381)
- 融(30421)
- 金融(30421)
- 技术(26104)
- 业经(23516)
- 财经(22489)
- 经济研究(22205)
- 经(19182)
- 业(17494)
- 图书(17240)
- 问题(17190)
- 版(16557)
- 科技(16349)
- 理论(15800)
- 实践(14567)
- 践(14567)
- 技术经济(14362)
- 业大(14280)
共检索到465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欣 周宇红
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反映了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之间配置的不均衡。本文从微观家庭视角来研究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全面梳理了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现状,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家庭的社会关系指数与金融知识指数,从微观家庭层面考察了社会关系和金融知识对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近年来我国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仍在不断扩大;第二,家庭社会关系和居民金融知识的差别是造成信贷可得性城乡差异加剧的重要原因;第三,改善贷款担保机制、破除信贷信息壁垒、加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是降低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村居民信贷可得性的重要举措。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锋 李安程 徐瑾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及信贷获得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城乡间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在对家庭创业决策影响中存在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相较于城市家庭,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组后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大,而社会资本分组中,低社会资本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明显。这表明深入推进互联网普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红利,有助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落实,实现稳就业保民生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信贷获得 家庭创业 城乡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甘宇 徐芳
本文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信贷排斥的城乡差异。研究表明相对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家庭更容易受到信贷排斥;家庭人口数量的上升可以降低城镇家庭受到信贷排斥的概率,却使农村家庭更容易遭受信贷排斥;但随着劳动力比率的提高,农户受到信贷排斥的抑制可以获得缓解。对于缺少抵押财产的农户,房屋是其能否顺利获得贷款的关键因素。主事者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城镇家庭,如果其已经受到非正规融资渠道的排斥,那么其同样很难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贷款。
关键词:
信贷排斥 城乡差异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金融市场化、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对中国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家庭的信贷可得性,并且对农村和东部地区家庭信贷可得性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拥有的金融资产和房屋套数越多,家庭信贷可得性水平越高。引入货币政策变量后发现,小额贷款在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紧缩时期对家庭融资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村地区家庭信贷融资提供的支持作用更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金融市场化、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对中国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家庭的信贷可得性,并且对农村和东部地区家庭信贷可得性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拥有的金融资产和房屋套数越多,家庭信贷可得性水平越高。引入货币政策变量后发现,小额贷款在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紧缩时期对家庭融资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村地区家庭信贷融资提供的支持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修华 赵亚雄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宏观与微观匹配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受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这有利于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影响了城乡融合发展,数字设备和金融教育的普及虽然能对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产生正向调节效应,但效应明显小于城镇家庭;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家庭传统生产信贷的挤出效应更大,对提升农村家庭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规模的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为未来数字金融深化发展、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改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星竹 吴子靖
本文以辽宁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为例,调研了辽宁14个市的394个农户,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根据“农户借贷需求”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保险情况、家庭供养比、家庭生产经营总收入、农户贷款经历和农户家庭经济类型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地区的农户,其正规借贷需求不同。因此政府与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来提升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水平,从体系上不断完善农户的征信体系以及抵押担保体系,进而响应辽宁省的金融扶贫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小华 李昕儒 宋檬 马小珂
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三农”金融服务中面临的缺乏标准抵押物的“痛点”和信息不对称的“堵点”,有望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让广大农民得以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差异,进而基于不同等级的数字鸿沟展开异质性讨论。研究表明:(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但明显更有利于城镇家庭,即城乡间存在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差距拉大的危险;分维度来看,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也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且更有利于城镇家庭。(2)数字鸿沟是制约数字金融发展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城乡家庭都逾越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即数字金融发展要更好地促进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提升,其关键在于缩小数字鸿沟。因此,必须加快构建数字金融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培育的体制机制,不断弥合“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辉煌 吴伟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发布的调查数据,分别构建非参数次序probit模型和Heckman模型检验了影响城乡家庭信贷约束状况和贷款可得性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家庭资产规模增加等都能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户主的党员身份、大学以上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资产规模等能提高家庭的贷款可得性,户主年龄、风险偏好等变量对家庭信贷规模的边际效应显著为负,而尽管城市家庭和东部地区家庭获得的贷款支持更多,但是城市家庭和东部地区家庭还是面临着更大信贷约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博 胡金焱 范辰辰
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中国城乡差异的视角,本文实证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城乡家庭创业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社会交往面较广、交往对象趋于多样化的城镇家庭的积极作用更大,其作用机制在于社会网络通过拓宽家庭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其提供大量重要信息,从而有助于提高创业收入,而并非通过融资机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家庭创业选择而言,由于需要依靠亲戚等家庭强关系提供物质资本支持,社会网络在资源约束程度更高的农村地区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选择和创业收入的作用及其机制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吴伟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调查数据,利用自适应核密度函数估计刻画了城乡家庭人均收入的分布,测算和分解了城乡家庭人均收入不平等状况,还运用计量模型讨论了影响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测算了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还比较严重,受教育程度、党员身份和城乡、地区因素等都是影响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其中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等因素在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差距中贡献最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甘宇 朱静 刘成玉
该文基于CLDS2012年数据,分析金融约束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家庭创业行为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镇地区家庭创业概率为15.77%,而农村地区家庭创业概率为11.49%。整体上,家庭创业受到自有财富水平的影响,财富水平与家庭创业概率显著正相关,表明金融约束是家庭创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相对于农村家庭,城镇家庭在创业选择上受到显著的金融限制。在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为创业提供了补充性的信贷支持。按财富阶层分组回归显示,总体上,财富分布处于后四分之一的家庭创业受到金融约束的抑制尤为显著,这有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和限制低财富家庭的"向上流动"。
关键词:
家庭创业 城乡差异 金融约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天芸 张政 陈铭翔
数字技术渗透在居民生活之中,影响着家庭的行为和经济决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接受理论模型,本文探讨数字技术对金融参与的影响机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微观统计数据,对城乡家庭的金融参与进行实证研究。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了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和金额,如果城乡同时实现数字普惠,农村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远高于城镇家庭,但由于资产、收入等因素的限制,其购买金融产品的金额相对较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坤
互联网不仅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平衡。互联网的发展在城乡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城乡网民规模差异,农村网民学历与发展趋势的差异,农村网民使用内容的差异和城乡政府服务部门的互联网发展差异几方面。导致城乡互联网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收入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差距,政府要从政策上进行导向,资金上进行扶持;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方中介平台的作用;要大力培养适应农村环境和能为农民提供福利的电子商务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 城乡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坤
互联网不仅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平衡。互联网的发展在城乡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城乡网民规模差异,农村网民学历与发展趋势的差异,农村网民使用内容的差异和城乡政府服务部门的互联网发展差异几方面。导致城乡互联网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收入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差距,政府要从政策上进行导向,资金上进行扶持;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方中介平台的作用;要大力培养适应农村环境和能为农民提供福利的电子商务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 城乡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