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7)
2023(12172)
2022(10176)
2021(9397)
2020(7664)
2019(17254)
2018(16806)
2017(32378)
2016(17751)
2015(19606)
2014(19601)
2013(18851)
2012(17413)
2011(15741)
2010(15589)
2009(14399)
2008(14278)
2007(12849)
2006(11390)
2005(10296)
作者
(52483)
(43470)
(43242)
(41396)
(27774)
(20838)
(19779)
(16980)
(16717)
(15615)
(14823)
(14382)
(14033)
(13875)
(13784)
(13384)
(13062)
(13018)
(12660)
(12554)
(10824)
(10815)
(10668)
(10038)
(9946)
(9715)
(9696)
(9560)
(8772)
(8715)
学科
(64606)
经济(64524)
管理(50681)
(46946)
(37385)
企业(37385)
方法(28402)
数学(25542)
数学方法(25295)
(22262)
银行(22116)
(21609)
(20764)
(19254)
(19196)
中国(18823)
(15643)
贸易(15634)
(15501)
金融(15494)
(15294)
(14343)
业经(14092)
(12948)
制度(12942)
农业(12368)
(11911)
地方(11613)
(11298)
(11116)
机构
学院(244970)
大学(243549)
(103876)
经济(101719)
管理(92016)
研究(85890)
理学(78677)
理学院(77858)
管理学(76526)
管理学院(76117)
中国(72786)
科学(52110)
(50689)
(50643)
(49593)
(44083)
中心(40616)
研究所(40039)
财经(39567)
农业(39438)
业大(39336)
(38067)
(36117)
经济学(32613)
北京(31504)
(31026)
(30119)
经济学院(29767)
(29549)
财经大学(29508)
基金
项目(165402)
科学(129532)
基金(121154)
研究(116375)
(107884)
国家(106985)
科学基金(90618)
社会(75087)
社会科(71318)
社会科学(71305)
(64272)
基金项目(63306)
自然(59513)
自然科(58219)
自然科学(58196)
自然科学基金(57203)
(54784)
教育(53492)
资助(50043)
编号(45630)
重点(37420)
成果(36657)
(36517)
(35160)
(34771)
创新(32590)
课题(32368)
科研(32036)
国家社会(31661)
计划(31173)
期刊
(109816)
经济(109816)
研究(75491)
中国(49746)
(44044)
学报(43776)
(41916)
金融(41916)
(38365)
科学(37789)
管理(33197)
大学(32506)
学学(31272)
农业(27852)
教育(23797)
财经(19813)
经济研究(19666)
技术(18852)
业经(18136)
(17021)
(14438)
问题(14430)
(13833)
国际(13199)
(12394)
理论(12173)
业大(11467)
商业(11307)
科技(11278)
实践(10915)
共检索到377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就外资银行率先登录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作个案分析 ,探讨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本文认为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的利率管制、数量管理和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 ,同时削弱了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宏观调控能力。就此 ,文章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和改善窗口指导等三项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张咪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也在不断显现。中国在影响全球经济的同时,必然也会受到货币政策外溢的回溢效应。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宏观政策将会如何影响国内外的福利?中国宏观政策又该如何选择?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下的DSGE模型,数值模拟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全球外溢路径,并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中国从国外进口的比例以及国内金融市场摩擦程度会显著影响外溢效应,而中国的资本管制程度对外溢效应没有明显影响。本文进一步发现,在考虑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后,中国选择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或使用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均能有效改善中国和全球的福利,并且搭配使用两种政策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最后,本文基于2010~2018年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为理论模型结论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元元  
本文以广西横县为案例,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组合、协调问题。文章认为:第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微观领域的共性在于各自通过影响资源配置以推动经济增长,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注重总量调节,后者主要作用于交易激励;第二,当前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因收入不足而制约支出的问题,而货币政策则面临政策工具不足、金融机构和信用环境不良而无法有效激励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第三,面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分工、协调实施静态和动态规划。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余晶晶  
在全球货币政策效率下降的大环境下,2015年名义上完成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会推动银行业竞争环境改变,从而提高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率成为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竞争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率的作用机制,选取2004年到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竞争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2)中小规模银行对竞争的影响最敏感,并承担着主要的信贷传导渠道作用;(3)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了竞争影响信贷渠道传导的效率,金融抑制程度浅的银行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恩慧  许月丽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存在性、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因素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有银行集中度、银行业结构、银行业竞争度和银行规模,随着我国加深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促使我国银行业提高资本利用率,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磊  章杉杉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银行、企业作为信贷渠道中最主要的微观主体,构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重要的微观基础。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在货币政策调整过程中,具有不同投资效率的企业的债务融资变化,具有不同产权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易程度,以及政府干预对银行债务融资-投资效率敏感度的影响,进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传导效率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胡冰  李颖  陈琳  
银行业机构业务创新的动力来源于货币政策调控及以巴塞尔协议Ⅲ要求的资本约束监管要求。以规避货币政策调控、资本约束为实质的银行业务创新规模不断放大,将弱化稳健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效果。通过对四川省银行机构信贷业务创新行为分析,指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孝星  刘雅丽  
2003年底以来,随着基金公司产品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MMF)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获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但是依据其在美国的发展经历,货币市场基金会干扰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本文试图从货币层次、信贷政策、加息等三方面分析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操作经验,为改进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杨广青  
货币政策风险传导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效应,而银行只是风险传导的中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风险传导更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出发,选取非金融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存在风险传导效应,即宽松货币政策会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存在差异,对小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大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对非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避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胜会  
汲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通过实施逆周期政策以及跨市场、跨行业的全面监管,克服金融体系和微观监管上的顺周期波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政策要求将具体体现在资本充足要求、动态拨备机制、杠杆率指标、流动性指标、系统性风险管理与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信贷增长的控制以及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对商业银行资本运营、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创新等行为产生影响。评估上述影响,无论对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还是对商业银行经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时红秀  
近期,两则消息使得市场化债转股再度成为舆论热点。一个是2018年6月24日下午,央行宣布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另一个是6月29日傍晚,银保监会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前者明确了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尹雷  
本文利用1993~2011年有关中国银行业结构和中国货币政策的数据分析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五个传导渠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中国银行业结构弱化了信贷及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效果,但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这种弱化效果将会降低;中国银行业结构对利率传导渠道及资本市场传导渠道产生了负向作用,弱化了利率和资本市场的传导效果,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利率和资本市场传导渠道的传导效果将会增强。中国银行业结构对汇率的传导效果影响不显著。上述结论表明:实施货币政策过程既要重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要关注银行业结构的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胜民  何玉洁  
本文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和房价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兼具利率效应和替代效应,但以利率效应为主导,即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影子银行信贷。(2)信贷是房价上涨的原因,并且影子信贷比银行信贷对房价影响更迅速也更强烈,时变性也更高。房价上升会提高影子信贷,而降低银行信贷,表明房价与影子信贷具有相互推升的内生机制,与银行信贷有内生稳定机制。(3)本文根据实证结论制定了合理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方案,并指出政策协调要根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式"将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这一实践问题内化为监管部门平衡政策效果,强化沟通搭配的制度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