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5)
- 2023(2896)
- 2022(2420)
- 2021(2105)
- 2020(1722)
- 2019(4081)
- 2018(3985)
- 2017(7680)
- 2016(4157)
- 2015(4576)
- 2014(4677)
- 2013(4643)
- 2012(4329)
- 2011(3872)
- 2010(3850)
- 2009(3694)
- 2008(3769)
- 2007(3407)
- 2006(3035)
- 2005(2714)
- 学科
- 济(19379)
- 经济(19362)
- 业(15021)
- 管理(14864)
- 企(14304)
- 企业(14304)
- 方法(10033)
- 数学(8257)
- 数学方法(8179)
- 学(6589)
- 环境(5552)
- 划(4661)
- 业经(4577)
- 财(4397)
- 中国(4374)
- 贸(4302)
- 贸易(4301)
- 易(4162)
- 和(3675)
- 农(3612)
- 理论(3488)
- 地方(3455)
- 技术(3367)
- 制(3293)
- 策(3124)
- 银(2869)
- 银行(2849)
- 融(2814)
- 金融(2812)
- 行(2734)
- 机构
- 大学(66199)
- 学院(65382)
- 济(26104)
- 经济(25603)
- 管理(25370)
- 研究(23123)
- 理学(22389)
- 理学院(22121)
- 管理学(21635)
- 管理学院(21538)
- 中国(16442)
- 科学(16112)
- 农(13439)
- 京(13419)
- 所(12704)
- 业大(12005)
- 研究所(11867)
- 财(11259)
- 农业(10665)
- 江(9908)
- 中心(9658)
- 财经(9436)
- 院(8827)
- 经(8628)
- 北京(8401)
- 经济学(8166)
- 范(7782)
- 州(7771)
- 师范(7648)
- 省(7392)
- 基金
- 项目(46478)
- 科学(36271)
- 基金(34329)
- 家(31456)
- 国家(31217)
- 研究(29718)
- 科学基金(26475)
- 社会(19486)
- 自然(18541)
- 社会科(18535)
- 社会科学(18530)
- 省(18307)
- 基金项目(18258)
- 自然科(18178)
- 自然科学(18168)
- 自然科学基金(17869)
- 划(15377)
- 资助(14508)
- 教育(13038)
- 重点(10452)
- 编号(10350)
- 发(9728)
- 创(9672)
- 计划(9669)
- 部(9658)
- 科研(9374)
- 创新(9062)
- 业(8991)
- 科技(8805)
- 成果(8176)
共检索到91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少沛 李卓佳 曹煜成 陈素文 杨莺莺
采用陈海水配制的无机培养液,添加营养盐的无机培养液和对虾养殖池水3种培养液,分别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隐藻(Cryptomonas erosa)和颤藻(Oscillatoria sp.)进行单培养和混合培养,探讨3种微藻的增殖规律和相互关系。观测各处理组微藻的生长状况,并以Lotka-Volterra的双种竞争模型为基础,计算3种微藻在生长拐点后各取样点的竞争抑制参数。结果显示,在各处理组中,实验前期微绿球藻和隐藻对颤藻的生长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颤藻在混合培养组中的生物量大于单培养组,而微绿球藻和隐藻的最大生物量均出现在其单培养组。在各组生长拐点后,微...
关键词:
微绿球藻 隐藻 颤藻 共培养 种间竞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曹煜成 王少沛 李卓佳 文国樑 陈素文
分别将微绿球藻、啮噬隐藻和绿色颤藻进行单培养和混合培养,分析其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及竞争作用。结果表明,3种微藻对氮磷的吸收速率为颤藻>微绿球藻>隐藻,培养至第10天时,无机氮的吸收量分别为13.496、7.533和6.739mg/L,无机磷的吸收量分别为2.165、0.581和0.510mg/L。以通径分析法研究3种微藻两两混合培养时对氮、磷的作用程度,发现微绿球藻和颤藻共培养,二者对氮磷的吸收量均有所降低;微绿球藻和隐藻共培养,微绿球藻对氮磷的吸收起主要作用;隐藻和颤藻共培养,隐藻被颤藻抑制,颤藻对氮磷的吸收远大于隐藻。
关键词:
微藻 无机氮 无机磷 竞争 通径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周洪琪 朱建忠 倪勤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微藻,易培养,是海产苗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饵料微藻。在澳大利亚及以色列等国家,微绿球藻被规模化培养来用于生产高纯度的EPA。微藻的营养价值取决于藻种的遗传因素、生长阶段和培养条件。有关培养条件对微藻营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报道较多,而关于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艺峰 林霞 徐同成 虞小花 高成勉 张仕坚
对水产养殖中的主要饵料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Droop)Hibberd)进行了5×3×2析因试验,培养液NO-3-N水平分别设置为0、3、6、12、24mg/L,光照强度分别为22.9μmol/(m2·s)、43.2μmol/(m2·s)、80.4μmol/(m2·s),更新率分别为10%和25%,研究了光、氮和半连续培养更新率对微绿球藻生长、采收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NO-3-N水平、光照强度、更新率及其交互作用对细胞密度、生长率和采收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以更新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光照强度,影响最弱为NO-3-N水平。更新率2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森 陈玉珂 高永生 吴振超 雷新雨 王秋举 张东鸣
【目的】探究L-肉碱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种群增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为L-肉碱对眼点拟微绿球藻营养调控作用和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5,50,100 mg/L)的L-肉碱强化培养眼点拟微绿球藻6 d,每组3个重复。每天检测眼点拟微绿球的种群密度,试验结束时收集样品并检测眼点拟微绿球的生化组成。【结果】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均显著高于50和100 mg/L L-肉碱组(P0.05)。5和50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PUFA、∑EPA+DHA和∑n-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mg/L L-肉碱组(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礼鸿 文金丽 邹有红 王琛
对分离到的1株异养型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的碳源、氮源及其它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该藻种在不同氮源及其水平下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绿球藻异养培养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尿素;最适pH值为7.0~8.0;最适培养温度30℃左右,最适异养培养条件下的倍增时间为5 h左右。在含1倍和2倍氮浓度的培养条件下,绿球藻的粗蛋白含量分别达30.8%和36.6%。相同氮浓度下,氮源对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绿球藻 异养生长 氨基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纪鹏 王伟隆 黄旭雄
研究了不同C/N (0:1、3:1、6:1、9:1、12:1和15:1)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和细胞组分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 cells/mL,实验进行7天。结果表明:兼养培养能够显著提高绿球藻细胞密度、特定生长率和生物量(P<0.05),当C/N为9:1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0.36 g/L;兼养条件下,随着C/N的增加,绿球藻蛋白质和总脂含量有所降低,C/N为12:1时,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小值33.76%,C/N为15:1时总脂含量达到最小值6.6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N为9:1时达到最大值30.5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C/N对绿球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不同,随着C/N的增加,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提高,在C/N为15:1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0.72%和14.6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降低,在C/N为15:1时达到最小值64.67%。由此可知,C/N为9:1可以提高绿球藻生物量,随着C/N的增大有利于SFA和MUFA的合成,但不利于PUFA的合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春晓 王忠全 周全利 乔洪金 王际英 张利民
微拟绿球藻(Nannochloropsis.sp)作为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开口饵料,其蛋白含量对于水产动物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N、P、Fe 3种营养盐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测定了生物量和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微拟绿球藻的生物量和蛋白含量均受到N、P、Fe 3种营养元素的影响;在设置的营养盐浓度范围内,P对生物量的影响最大,而Fe对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大;当N、P、Fe的浓度分别为24.6、1.1和0.2 mg/L时,生物量产量和蛋白含量均达到最高。
关键词:
微拟绿球藻 氮 磷 铁 蛋白含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冬雪 马季 王成强 乔洪金 王际英 李宝山 孙永智
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_0、N_(3.88)、N_(7.76)、N_(11.64)、N_(15.52))。选取初始体重为(24.60±0.02) g的大菱鲆幼鱼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70d。结果显示:1)各实验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日摄食率(D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藻粉添加量的增加,全鱼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3)血清溶菌酶(LZM)、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N_(7.76)、N_(7.76)、N_(11.64)、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N_(15.52)组碱性磷酸酶(ALP)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4)藻粉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藻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著低于N0组(P0.05);6)藻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_(11.64)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N_0组(P<0.05),藻粉组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低于N_0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52%的鱼粉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替代7.76%可显著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
关键词:
大菱鲆 拟微绿球藻粉 生长 抗氧化能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发文 高鹏程 来琦芳 么宗利 陆建学 周凯 仲启铖 郑亮 王慧
以盐碱池塘优势微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0℃,25℃,30℃)和光照强度(2000 lx,4000 lx,6000 lx)组合条件下两种微藻对水环境ph的影响。结果显示,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均能使水环境ph上升。在本实验范围内,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能使水环境ph显著上升至9.50以上,在温度25℃、光照强度2000 lx条件下,藻密度达最大值1.1×10~7 cells/M l,水环境ph也达到峰值10.83;小球藻生...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小球藻 温度 光照强度 pH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亮亮 黄旭雄 蔡敬 危立坤
利用耐污微藻净化污水并耦合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是当前微藻开发应用的热点。探讨了不同培养温度(20、25、30、35和40℃)对一株耐高氨氮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及细胞油脂特性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Cells/m l,培养周期为7 d。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绿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绿球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峰值均在35℃,分别为3 604×10~4Cells/m l和0.92 g/l。对采收的藻细胞脂肪蓄积及特性分析表明,藻细胞的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其峰值也出现在35℃,分别为23.67%和2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红星 陈钊 李健 冯艳艳 刘思涛 赵法箴
为探讨pH和氮磷比对青岛大扁藻(Tetraselmis helgolandica)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生长竞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对虾养殖水体pH值的范围设置了7.5,8.0,8.5和9.0共4个pH梯度,获得了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在该pH条件下,设置了氮磷比分别为3:2(高富磷组),6:1(富磷组),24:1(对照组)和96:1(富氮组)等4个梯度,其中,单种培养体系中只接种青岛大扁藻或者微小原甲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同时按照1:1的比例接种青岛大扁藻和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雄 胡盼 庄林川 倪良平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Zarrouk培养液培养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探讨温度对微小色球藻生长的影响,并对微小色球藻的营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0μE/M2.S~45μE/M2.S光照强度范围内,微小色球藻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0℃~38℃。对微小色球藻的营养组成分析表明,该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脂肪酸组成简单的特点。其粗蛋白含量为61.82%,粗脂含量仅为0.99%,饱和脂肪酸主要为C16:0和C20:0分别占44.88%和11.47%,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18:2n6(占16.01%)。干物质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64.09 mg/g,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姜小玉 杨佩昀 王洁玉 赵闪闪 褚一凡 马剑敏
为了解生物操纵和恢复水生植被的抑藻效果,分别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vugari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作为浮游植物的代表,在温度25℃、光照度2 600-3 000 lx和光暗比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三种藻共培养和单一加入大型溞、金鱼藻以及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各自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藻共培养时,最终铜绿微囊藻占总藻细胞数的95.9%,成为优势种;单一加入大型溞或金鱼藻时,三种藻的增长被显著抑制,特别是铜绿微囊藻,最终小球藻占优势,单一加入大型溞的抑制效果更好;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大型溞的数量增加了55.6倍,金鱼藻的质量增加了42%,三种藻提前进入衰减状态,小环藻、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达到最大藻细胞密度时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6.02%、-5.46%、99.91%,大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联合作用能更好地控制浮游藻类的增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书秀 梁英 王虎
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利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2个单因子(不同氮浓度、不同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叶绿素相对含量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