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1)
- 2023(8827)
- 2022(8007)
- 2021(7622)
- 2020(6419)
- 2019(15001)
- 2018(15100)
- 2017(29173)
- 2016(16054)
- 2015(18071)
- 2014(18074)
- 2013(17857)
- 2012(16207)
- 2011(14288)
- 2010(14075)
- 2009(12670)
- 2008(12038)
- 2007(10201)
- 2006(8716)
- 2005(7292)
- 学科
- 济(59488)
- 经济(59423)
- 管理(44796)
- 业(42942)
- 企(36626)
- 企业(36626)
- 方法(30388)
- 数学(26469)
- 数学方法(26043)
- 农(15217)
- 学(15025)
- 中国(14253)
- 财(14226)
- 业经(13244)
- 地方(12130)
- 理论(10803)
- 和(10373)
- 贸(10299)
- 贸易(10294)
- 农业(10225)
- 易(9986)
- 技术(9934)
- 环境(9728)
- 务(9533)
- 财务(9475)
- 财务管理(9461)
- 制(9195)
- 企业财务(8966)
- 教育(8744)
- 划(8566)
- 机构
- 大学(222607)
- 学院(220704)
- 管理(91419)
- 济(81044)
- 理学(80423)
- 理学院(79557)
- 经济(79141)
- 管理学(78113)
- 管理学院(77736)
- 研究(71345)
- 中国(50253)
- 科学(48034)
- 京(47225)
- 农(37555)
- 业大(36694)
- 所(35928)
- 财(35153)
- 研究所(33354)
- 中心(32003)
- 江(30190)
- 农业(29723)
- 北京(29576)
- 财经(29167)
- 范(28907)
- 师范(28591)
- 经(26597)
- 院(26084)
- 州(25134)
- 技术(24311)
- 师范大学(23193)
- 基金
- 项目(160964)
- 科学(125115)
- 基金(115904)
- 研究(115375)
- 家(101701)
- 国家(100867)
- 科学基金(86291)
- 社会(69914)
- 社会科(66115)
- 社会科学(66094)
- 省(63770)
- 基金项目(62739)
- 自然(58594)
- 自然科(57211)
- 自然科学(57194)
- 自然科学基金(56125)
- 划(53727)
- 教育(52583)
- 资助(47937)
- 编号(47487)
- 成果(37768)
- 重点(35581)
- 部(34633)
- 发(33672)
- 创(33609)
- 课题(32150)
- 科研(31287)
- 创新(31250)
- 计划(30144)
- 大学(29877)
共检索到302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广跃 毛志怀 李栋 周宇光
采用真空球磨设备,以食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淀粉,对因淀粉颗粒粒度效应引起的微细化淀粉糊化特性、聚集态结构、冻融性、溶解度等的改变进行表征。木薯淀粉经微细化处理后,其黏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及保温过程中黏度下降幅度等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微细化后木薯淀粉黏度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凝胶冷稳定性及溶解度有所提高,冻融稳定性与原木薯淀粉接近。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微细化 球磨处理 糊特性 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俊丽 荣建华 张正茂 康斌涛 赵思明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球磨法制备微细化大米淀粉,观察了不同球磨时间下大米淀粉物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将大米淀粉研磨一定时间后,可以得到平均直径小于0.10μm的超微细粉体;机械力作用对淀粉颗粒的粒度、粘性、分子量及其与碘的结合等有影响;随着破碎程度的增大,淀粉的碘兰值、吸湿量、溶解率、胶稠度、透明度和酶解率都有所增大。在球磨前20 h,各指标变化迅速,20 h后趋于平缓。
关键词:
球磨 大米淀粉 超微细化 性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洁 郭泽镔 刘贵珍 郑宝东
研究了不同功率(120、180、240 W)超声波处理对木薯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动态流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的贮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强而增大,表现出较强的弹性特征;静态流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原淀粉及不同功率超声波处理后的淀粉均属于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在相同的剪切速率下,淀粉糊的表观粘度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强而增大,在超声波处理前后均存在剪切稀化现象,具有明显的触变性.在剪切结构恢复力试验中发现各组淀粉的剪切结构恢复力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强而明显下降.
关键词:
超声波 木薯淀粉 流变 表观粘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吴静 罗兴录 翟瑞宁 覃徐建
为探明不同淀粉型木薯品种采后块根变质的生理特性,以淀粉含量较高的木薯品种‘辐选01’(RS01)和淀粉含量较低的木薯品种‘华南124’(SC124)为试材,测定采后贮藏0、5、10、15和20d的块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块根褐化程度逐渐加深,干物质含量和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淀粉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SOD酶活性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POD酶活性则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RS01贮藏过程中块根褐化程度较严重,贮藏第5天褐化面积达30%,而SC124贮藏第20天才开始出现褐化。淀粉含量较高的木薯品种块根干物质含量较高且变化大,失水速率较快,MDA含量较高,SOD、POD和CAT酶活性均较高。可见,块根采后抗变质能力与淀粉含量有密切关系,淀粉含量越高的木薯品种采后块根越容易发生变质。
关键词:
木薯 块根 淀粉含量 采后变质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琼瑶 卢诚 陈新 孙玉芳 王文泉
以11个木薯品种(系)(SC205、SC5、SC8、Arg7、rAyong9、KU50、9I、r3、17Q、FB-1、FB-4)为材料,采用田间统计分析,实时定量PCr和皮尔森相关分析,对不同木薯品种(系)的生物积累量特性、淀粉积累关键基因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系)间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率及相关途径重要基因表达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块根产量高的品种或品系FB-1、SC5、SC8、KU50、SC205、rAyong9在块根成熟期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而对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SC205保持最高,品种(系)间存在差异(P<0.05),但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伊 程裕东 金银哲
在2 450 MHz频率的微波处理条件下,为了考察添加鲢鱼糜对小麦粉面团糊化的影响,将小麦粉、鲢鱼糜、NaCl和去离子水按比例混合制成鲢鱼糜面团,面团中鲢鱼糜含量分别为0%,10%,20%和30%(w/w,质量百分比),对样品面团中淀粉的介电特性和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同尺寸的面团样品,添加鲢鱼糜可改善面团样品在电磁场中的加热均匀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面团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分别在20~23和9~12内波动并呈下降趋势,微波的穿透深度因淀粉的糊化略有上升。淀粉的糊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降低样品中淀粉的含量,会使面团糊化活化能由113.54 kJ/mol下降至59.96 kJ/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吴静 罗兴录 朱艳梅
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及高淀粉品种辐选01为材料,研究木薯各生育时期叶片、茎秆和块根的内源IAA含量,块根淀粉合成关键酶ADPGPAse、sss和sBe活性,以及块根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木薯茎叶内源IAA含量与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呈负相关,木薯生育后期高淀粉品种茎叶内源IAA含量逐渐下降,低淀粉品种则逐渐上升;2)块根内源IAA含量与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高淀粉品种块根内源IAA含量显著大于低淀粉品种;3)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高淀粉品种块根ADPGPAse、ss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仪淑敏 梁丰 杨领 李学鹏 励建荣 米红波 谢晶 于建洋 王明丽 周小敏 胡京徽
以金线鱼鱼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木薯淀粉能使鱼糜制品的凝胶特性得到改善,持水性和弹性得以提升,实验从表观黏度和流变特性(输送难易程度)、打印效果(外观形貌、定型性)、鱼糜制品凝胶特性3个方面研究了木薯淀粉对金线鱼鱼糜3D打印效果的影响。采用质构分析、低场核磁分析、流变分析、成型效果分析方法,对凝胶强度、质构特征、持水性、水分分布及组成、表观黏度、动态流变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金线鱼鱼糜浆料的凝胶强度、硬度、弹性、持水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木薯淀粉添加量为2%时达到最高值,较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3.63%、249.00%、28.00%和9.14%。鱼糜中的不易流动水(T23)相对含量在木薯淀粉添加量为2%时达到最高,T23峰比例为0.98。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鱼糜浆料的表观黏度和屈服应力上升,浆料的弹性模量(G?)和损失模量(G??)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木薯淀粉浓度为3%时达到最高,损失正切(tanδ)在淀粉浓度为2%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在木薯淀粉添加量为2%时,鱼糜3D打印的效果最佳。本研究对鱼糜3D打印有积极指导意义,为实现食品领域3D打印的实用化、广泛化、多样化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欧珍贵 魏云霞 黄洁 黎青 周明强 李志芳 班秀文 刘德贵
为了解不同气象因子对木薯淀粉含量的影响,并给木薯种植规划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以GR3为材料,对3年4个试验点的木薯淀粉含量与8类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与年均温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年积温、9月份均温达到显著正相关,与10月份月均温、11月份月均温、3月份月均温和年日照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年均温、10月份月均温和11月份均温是影响木薯淀粉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论:提高各种温度因子、增加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有利于淀粉积累;以年均温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10月份均温和11月份均温规划种植木薯,可保证木薯淀粉含量。
关键词:
木薯 淀粉含量 气象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景峰 汪羽宁 梁胜凯 陈格 李小红 李昌宝 陆宇明
【目的】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木薯淀粉和环氧丙烷发生醚化反应制备羟丙基淀粉,为木薯淀粉改性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环氧丙烷用量、硫酸钠用量和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的影响,选取环氧丙烷添加量、pH值、温度、时间为反应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并对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淀粉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无水硫酸钠添加量、pH值、环氧丙烷添加量的增加,羟丙基淀粉的分子取代度也随之增加;但当反应温度高于50℃、环氧丙烷添加量大于13.0%、pH值超过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曰汤 马开华 何璐 张德 瞿文林 沙毓沧 袁理春
以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及其它地区引进的25个木薯品种(材料)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试种,每个品种(材料)试种0.1 hm2,2007年1月种植,在木薯主收获期2007年12月、2008年1月、2008年2月分别对木薯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进行测定,探索不同品种干物质及淀粉变化规律,确定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期,科学指导农户和企业生产,使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木薯 淀粉 干物质 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丽松 张柏林 林顺顺 王贵禧
以中国不同板栗产区16个品种板栗为试材,研究淀粉表面结合脂对板栗淀粉糊化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在升温过程中逐渐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黏度降低并在整个温度保持阶段持续降低并降到谷值;在冷却过程中,淀粉糊黏度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整个糊化过程结束。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曲线按形状可分为4种类型,脱脂处理虽不改变淀粉糊化黏度特征曲线的形状,但对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值产生影响,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升高,糊化温度降低,峰值时间影响不大,对稀懈值和回冷值有显著影响。当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含量为0.96%~4.50%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受到显著影响,从而影响...
关键词:
板栗 淀粉 淀粉表面结合脂 糊化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振文 郑永清 叶剑秋 李开绵
以木薯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片光反应曲线测定,研究叶片净光合速率Pn(net photosynthesis)对光、CO2的变化规律,运用S igmaplot软件利用非线性方程拟合分析叶片对光、CO2的反应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木薯叶片的光和CO2反应曲线变化均呈现非线性变化,各品种在高CO2浓度下均表现较高的Pn值。5个品种中,SC5品种的CO2补偿低最低(15.67μl.L-1),而饱和点最高(2053.91μl.L-1);同时,SC7品种的光补偿点最高(46.98μmol.m-2.s-1),光饱和点最低(895.63μmol.m-2.s-1)。另外,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的品种为SC...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淑娟 方开星 陈新 马平安 周新成 卢诚 王文泉
在盆栽条件下,用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块根形成期的木薯品种,测定处理及对照在不同时刻叶片中ABA等激素变化、ABA合成与失活以及淀粉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条件下木薯叶片内源ABA水平及ABA合成途径基因均存在明显的夜间低而白天较高的昼夜节律,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也表现出下午的高峰表达,它们与淀粉合成途径基因的夜间表达一般具有相反的趋势。2)ABA处理后,木薯叶片内源ABA含量迅速下降,与观察到的ABA合成途径基因表达下降与后期ABA失活基因激活表达相一致,同时发现细胞分裂素中的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和生长素(I...
关键词:
木薯 脱落酸 淀粉合成基因 基因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裴金利 陈新 夏志强 刘陈 马平安 张圣奎 王文泉
为了明确淀粉分支酶(SBE)在木薯淀粉合成中的功能,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了MeSBE2.2序列,并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其转录特点。结果表明,MeSBE2.2全长2 053bp,编码616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质序列与蓖麻SBEII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91%。研究其转录特点发现:MeSBE2.2在块根和叶片中的表达模式有品种间差异性;器官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eSBE2.2主要在木薯块根中柱中表达;于3个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分析发现,MeSBE2.2在块根中表达平稳,在叶片中其表达量随植株生长呈显著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BE家族在木薯块根淀粉合成中的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