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3)
2023(14002)
2022(12214)
2021(11304)
2020(9479)
2019(21584)
2018(21557)
2017(40818)
2016(22487)
2015(25262)
2014(25363)
2013(25205)
2012(23658)
2011(21346)
2010(21444)
2009(19510)
2008(18807)
2007(16646)
2006(14823)
2005(13403)
作者
(68593)
(56550)
(56336)
(53329)
(36227)
(27382)
(25455)
(22361)
(21824)
(20390)
(19398)
(19339)
(18338)
(18094)
(17779)
(17514)
(16995)
(16966)
(16318)
(16252)
(14393)
(14108)
(13834)
(13029)
(12823)
(12733)
(12730)
(12540)
(11683)
(11348)
学科
(91567)
经济(91473)
管理(60387)
(58704)
(47388)
企业(47388)
方法(36797)
数学(31245)
数学方法(30880)
中国(27571)
(25368)
地方(24365)
(22386)
业经(21300)
(20273)
(17431)
农业(17265)
(16166)
贸易(16150)
(15582)
(15390)
银行(15326)
理论(15084)
(14899)
(14871)
金融(14870)
环境(14858)
(14727)
技术(14684)
(13458)
机构
大学(318978)
学院(317194)
(121908)
管理(121534)
经济(118908)
研究(115819)
理学(104131)
理学院(102836)
管理学(100924)
管理学院(100374)
中国(85384)
科学(74961)
(70796)
(60590)
(59379)
研究所(55271)
(54794)
中心(51543)
业大(50996)
(48693)
农业(46582)
北京(45481)
(43883)
师范(43323)
财经(43007)
(42623)
(39673)
(39087)
(36938)
技术(36146)
基金
项目(216948)
科学(168200)
研究(156062)
基金(154101)
(136483)
国家(135287)
科学基金(114010)
社会(94916)
社会科(89697)
社会科学(89673)
(86501)
基金项目(81854)
自然(75811)
自然科(73966)
自然科学(73941)
(73279)
自然科学基金(72602)
教育(71129)
资助(64111)
编号(63887)
成果(52352)
(50376)
重点(49307)
(46534)
课题(45533)
(44821)
创新(41775)
科研(41683)
计划(40818)
发展(39336)
期刊
(142606)
经济(142606)
研究(96620)
中国(69326)
学报(56357)
(54334)
科学(50824)
管理(46091)
大学(41550)
教育(40344)
(39402)
学学(38951)
农业(38083)
(29524)
金融(29524)
技术(27571)
业经(23906)
经济研究(21992)
财经(20334)
(19681)
图书(18530)
问题(17906)
(17282)
科技(16566)
理论(15686)
(15144)
技术经济(14962)
业大(14910)
实践(14458)
(14458)
共检索到483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锦年  陈胜  黄辉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园中的观察,了解了幼虫钻蛀芽、梢、果和干的不同习性,以及该虫发生与绒茧蜂、长体茧蜂等天敌的关系。通过研究,提出了灯诱杀虫、早春喷梢、打孔注射和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在1989—1993年,对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新害虫皮暗斑螟(EuzopherabatangensisCaradja)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51个不同的木麻黄地理种源的虫害率及生长情况,应用IBM-PC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发现C38、C39、C44种源属绝抗类群。自然界有拟小腹茧蜂、蚂蚁等10余种天敌。次暗斑螟幼虫多寄居在树干的2m以下部位,郁闭度0.3、林龄2年以下林木虫害发生轻。通过8个昆虫病原斯氏线虫品系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teinernemafeltiaeAgriotos为最佳品系,林间喷洒200条/ml线虫水液,死亡率为72.0%在室内,新发现的白僵菌对害虫感染率为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建良  贺正兴  罗鸣高  张巧荣  阳明  左玉香  
研究表明,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始于6月,在7~9月的高温干旱期,病害较严重,但整个病变过程比较缓慢。1993~1996年防治试验说明,5~6月,土壤或叶面施硼砂、微肥复合晶、钼酸铵、柑桔微肥,防治效果好。尤其是硼砂,防效高,肥效稳定。土壤施硼砂23~25g/株,1a一次;叶面喷0.2%的硼砂水溶液,连喷3次,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卫宁  李修炼  仵均祥  李建军  李怡萍  
从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繁殖特征及种内竞争、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测报技 术、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美洲斑潜蝇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英林  查广林  
麻楝蛀斑螟在云南石岩寨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该虫以幼虫钻蛀珍贵速生树种红椿树主梢和侧梢,造成枝条中空、断折,从而形成多头树而难以成材.云南省红椿主产区的林分,60%~100%的植株受其危害,且幼林受害尤重.生产实践证明,螟害是造成省内红椿造林多年未获成功的主要因素.该文就麻楝蛀斑螟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春明  周德荣  吴小毅  
对柏牡蛎蚧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蚧主要寄生在杨梅的叶片和一、二年生枝条上。在江苏太湖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蚧越冬,越冬代雌成蚧的平均产卵量为93.21粒,第一代雌成蚧的均卵量少于越冬代雌成蚧,为60.22粒。其发育适温为20~26℃,当平均气温高于27℃,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利于其卵与若虫的生长发育。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第一代一龄若虫期使用机油乳剂或扑虱灵防效较好。优势天敌有轮盾蚧长角跳小峰和江原钝绥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丹  傅俊范  周如军  李大刚  李玉娥  
为探索白头翁叶斑病的田间发病规律,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采用五点取样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头翁叶斑病发生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头翁叶斑病的发生与品种、株龄及栽培方式密切相关。病斑直径变化与田间病情动态基本一致。供试药剂对白头翁叶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白头翁叶斑病的防效最高,达80.0%;40%嘧霉胺悬浮剂次之,防效可达78.0%;25%嘧菌酯悬浮剂对该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晓梅  黄炳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景河铭  黄定芳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王军,景河铭,黄定芳关键词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cinguIata(Stonem)S.etS.]是杉木针叶和嫩梢上的主要病害。受害林分生长停滞,枝枯叶黄,状似火烧,严重时全株枯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佩珍  顾茂彬  郑日红  严培吉  
桉小卷蛾在我国桉树分布地区普遍发生,危害顶梢和嫩叶,严重影响幼林的高生长。1985~1987年、1991~1993年,先后在海南岛国营上埇林场、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对该虫进行了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生物学特性桉小卷蛾(Pelochrista sp.)在广东每年发生8~9代,且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成虫晚间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嫩梢、嫩叶或嫩叶柄上,孵化后啜嫩梢或嫩叶结成苞。1~2龄幼虫藏于苞中取食,3龄后常爬出苞外取食或弃老苞另结新苞造成转移危害。幼虫大多5龄,老熟幼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姚景德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松树抽梢期,于树冠喷洒0.2%硼酸水溶液,防止芽坏死效果明显。抽梢初期,用烟雾机喷6.5%百菌清油雾,有较好的防梢枯效果。使用此法防治松梢枯病,在当前经济水平下,易为林业单位所接受。上述两法结合起来,配成硼和百菌清乳油,用烟雾机喷油雾防治松梢枯病,效果更好,有推广应用前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智渊  杨红福  吉沐祥  
近年来,江苏省大面积、多品种水稻普遍发生“小穗头”症状。经室内检测,发现“小穗头”谷粒中含有大量的线虫,而健康稻穗的谷粒中不含线虫。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小穗头”中含有的线虫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besseyi),“小穗头”症状是水稻干尖线虫病的一种非典型症状。田间试验表明,应用巴丹、恶线清(16%咪鲜.杀螟)等杀干尖线虫药剂在水稻播种前浸种48~60 h,可有效防治水稻“小穗头”症状发生,其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福元  席客  杨宝君  葛明宏  孙永春  
南京地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补充营养和防治徐福元,席客,杨宝君,葛明宏,孙永春关键词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Monchamusalternatus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据调查,近几年由于6、7月间多阴雨天气和飞防面积的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从俭  邵良玉  尹万珍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