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3)
2023(2290)
2022(1982)
2021(1857)
2020(1676)
2019(3708)
2018(3705)
2017(6337)
2016(4124)
2015(4594)
2014(4477)
2013(4430)
2012(4394)
2011(3952)
2010(4033)
2009(3729)
2008(3971)
2007(3637)
2006(3257)
2005(2869)
作者
(16588)
(14166)
(14057)
(13202)
(9304)
(6873)
(6130)
(5649)
(5365)
(5145)
(5139)
(4951)
(4922)
(4840)
(4631)
(4546)
(4465)
(4305)
(4287)
(4178)
(3932)
(3786)
(3666)
(3358)
(3320)
(3196)
(3153)
(3123)
(3071)
(3067)
学科
(11306)
经济(11285)
(8381)
(8114)
管理(7239)
(6547)
企业(6547)
方法(5122)
数学(4146)
数学方法(4011)
(3641)
理论(2815)
水产(2797)
中国(2750)
生物(2635)
及其(2539)
(2496)
业经(2478)
农业(2466)
动物(2261)
(2223)
(2214)
贸易(2213)
(2163)
金融(2161)
(2129)
(2120)
(2119)
(2071)
(2069)
机构
大学(65737)
学院(63597)
研究(29443)
科学(24852)
(24360)
农业(19891)
中国(19268)
(18548)
(17868)
研究所(17669)
经济(17405)
业大(17015)
管理(16499)
(14848)
理学(14318)
理学院(13973)
管理学(13314)
管理学院(13227)
(12932)
农业大学(12782)
实验(12321)
实验室(11873)
中心(11755)
(11571)
重点(11226)
(11029)
(10923)
(10698)
科学院(9996)
技术(9578)
基金
项目(47540)
科学(34260)
(33703)
国家(33482)
基金(33248)
研究(25756)
科学基金(25206)
自然(19881)
(19536)
自然科(19404)
自然科学(19384)
自然科学基金(19039)
(17771)
基金项目(17433)
资助(14379)
社会(13651)
科技(13443)
计划(13396)
社会科(12756)
社会科学(12749)
重点(12266)
教育(11826)
(10503)
(10486)
专项(10352)
科研(10190)
(9724)
(9602)
(9389)
创新(9182)
期刊
学报(24953)
(21990)
(19497)
经济(19497)
科学(18303)
大学(16752)
学学(16332)
农业(14925)
研究(14809)
中国(12275)
业大(8396)
(7635)
农业大学(7101)
(6338)
(5934)
林业(5675)
管理(5675)
教育(5377)
自然(4977)
科技(4524)
自然科(4329)
自然科学(4329)
中国农业(4299)
(4119)
金融(4119)
农林(3689)
(3689)
科技大(3553)
科技大学(3553)
水产(3432)
共检索到91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飞  孙军德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2株絮凝剂产生菌,以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2,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该菌产絮凝剂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在生长的稳定期后,达到最高的絮凝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碳源,NaNO3作氮源,Y2产絮凝剂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值7.0,温度30℃,摇床转速160r.min-1,培养60h可达最高絮凝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融  刘云鹏  霍远涛  郭元飞  李顺鹏  蒋建东  
从江苏苏州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初筛分离出21株产絮凝剂的微生物菌株,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XNJ1。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将菌株XNJ1鉴定为居幼虫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 sp.)。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NJ1对高岭土悬浮液的最佳絮凝生长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尿素,pH值7.0~8.0,温度30℃左右,培养时间48 h。在最佳絮凝条件下,2%絮凝剂投加量对4%的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82.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菌株XNJ1具有较好的生物絮凝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焕利  冯贵颖  赵淑艳  张雪峰  杨娜  
【目的】为紫外诱变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由1株絮凝剂产生菌XL-18出发,经过紫外诱变得到絮凝活性高的正突变菌株YB-1,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分析纯化后YB-1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苯酚-硫酸法分析样品中糖含量,双缩脲法分析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并用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水性油墨废水,研究了不同因素(pH、投加量、助凝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YB-1的絮凝率为95.0%;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含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总糖含量为6.630 g/L,不含蛋白质,其是由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要单体组成的多糖;添加0.5 mol/L CaCl2溶液作助凝剂、废水pH 8.0、Y...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正林  冯贵颖  岳晓勤  单丽伟  王月红  刘晓荣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6 3株菌株 ,培养、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 17株 ,其中 2株絮凝活性较高。研究了这 2株菌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及其絮凝活性等 ,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 ,得出 2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 :真菌 IV- 2 1,以蔗糖为碳源 ,蛋白胨为氮源 ,Na Cl为无机盐 ,p H为 6 .0 ,培养温度为 30℃时 ,絮凝效果最好 ;细菌 I- 9,以葡萄糖为碳源 ,尿素为氮源 ,K2 HPO4 为无机盐 ,培养基初始 p H偏碱性 ,培养温度为 30℃时 ,絮凝效果最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滨  马美湖  杨华  
优化了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产微生物絮凝剂(MBF)的发酵条件,并对该微生物絮凝剂(MBF)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以红平红球菌为出发菌株,以廉价的蔗糖和尿素作为碳源和氮源,发酵培养液的配方为蔗糖30.0 g/L,尿素7.5 g/L,CaCl20.5 g/L,MgSO41.0 g/L,NaCl 0.2 g/L,pH 9,在30.0 L发酵罐中,以发酵温度35℃,搅拌转速350 r/min,发酵时间96 h的条件下发酵,其发酵液中絮凝率为89.31%;发酵液经离心后,用0.5%三氯甲烷∶正丁醇(4∶1)处理,利用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初步分离得到粗制MB...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娟  赵妮  张吉斌  邵宗泽  刘子铎  喻子牛  
以深海盐单胞菌V3a′(Halomonas sp.V3a′)合成的新型微生物絮凝剂HBF-3对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进行脱色试验,探讨HBF-3加入量、溶液pH、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与活性炭和壳聚糖对刚果红染料的脱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HBF-3的加入量可以提高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HBF-3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对200mg/L刚果红的去除率达83.7%;HBF-3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受pH值的影响大,pH值在5.0~6.0时,HBF-3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较弱,为41.1%左右;pH值在7.0~9.0之间变化时,脱色率稳定在88.7%左右;在10~70℃范围内絮凝率随温度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霞  张卫  王莉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造纸厂排污口底泥中采样,富集培养后分离得到5株有絮凝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E1的絮凝除浊性能较强、稳定性最好。对E1絮凝活性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絮凝剂的适宜投加量为2.0%,Ca2+的助凝效果较好,且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通过测定菌株E1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发现其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达到90.32%,产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pH8.0,温度40℃,180r/min摇床培养72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剑  冯贵颖  王曙光  高宝玉  岳钦艳  
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絮凝剂的菌种KLE-1,采用BIOLOG菌种鉴定仪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t aerogenes)。该菌株培养产生的絮凝物质主要存在于发酵液中;絮凝剂以粉末状态存在时,在室温下放置50 d以后絮凝活性仪下降14.1%;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的最适宜pH值为7.0~8.0,即中性偏碱性条件,Ca2+,Al3+,Mg2,Na和Fe3+等金属阳离子均有助于絮凝作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晖  俞勇  李会荣  张琳  任大明  
对北极海冰获得的14株低温微生物进行培养条件和胞外水解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均为15℃和20℃左右,最适pH在8.0左右,在酸性条件下几乎不生长。生长需要一定浓度的盐,在3%NaC l的培养基中能很好的生长,而在没有NaC l的培养基中不生长。(2)14株菌株能不同程度的分泌胞外水解酶。(3)菌株i429,i539在低温下产纤维素酶的活力最高,具有低温酶的特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伟伟  王秀华  孙振  黄倢  朱岩松  史秀秀  付军  杨从海  
从山东及河北沿海分离到一株产絮凝剂细菌(编号200903091102,简称1102),分别用细菌全脂肪酸气相色谱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均显示细菌1102为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 s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细菌1102与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特基拉芽孢杆菌(B.tequilensis)等亲缘关系最近。应用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细菌1102,提取其絮凝剂进行絮凝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达到80.19%。发酵72 h时,絮凝剂得率最高达19.5 g/L;分别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苯酚-硫酸法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所得絮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萱   杨玉莹   王花   张洁   曹云娥   陈书霞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指标的影响,为黄瓜育苗阶段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耐35B’为试验材料,设置T1(解淀粉芽孢杆菌)、T2(枯草芽孢杆菌)、T3(甲基芽孢杆菌)、T4(胶质芽孢杆菌)、T5(放线菌)、T6(哈茨木霉菌)、T7(EM菌)、T8(叶芭复合微生物菌剂)等8个菌剂处理进行育苗试验,菌剂采用拌基质的方式施入,用量为3.75×108 CFU/株,以用清水代替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为对照(CK)。于播后15,25,35 d时,取样测定株高、茎粗,采用根扫描仪对根系进行扫描,测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尖数;于播后35 d测定黄瓜叶片的叶长、叶宽,计算叶面积,测量植株地上部干鲜质量、地下部干鲜质量,并计算根冠比、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并测定栽培基质p H、电导率(EC),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于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测定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播后15~25 d,各菌剂对黄瓜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35 d时有的表现为促进作用,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差异大多不显著;各菌剂对黄瓜幼苗茎粗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更趋明显;播后35 d,T1处理的叶面积最大。T7处理的地下部干鲜质量、根冠比最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表现较好。T5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大;不同菌剂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其中以T5和T7处理效果较好。各菌剂处理对土壤p H、EC有一定影响,但均在植株可正常生长的范围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以T7处理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76%和50.48%;过氧化氢酶活性以T3处理最高,但与T7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蔗糖酶活性以T4处理最高。T7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高,其中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24%和41.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T7处理(EM菌剂)排名第一,处理效果最好。【结论】EM菌剂可以有效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基质中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静  袁同琦  刘竹  付文娟  
该文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制得纤维素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并探讨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及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着重考察了絮凝剂投药量、体系pH值、接枝产率、胺化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纤维改性共聚物是一种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浊度去除率达到71%,对造纸废水色度去除率达到81.2%,浊度去除率达到72.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兰萌  梁语燕  高晓峰  窦妍  杨明琰  樊成  段洁  
【目的】研究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us)MY6-2的絮凝特性及其对重金属Pb2+的吸附作用,为微生物絮凝剂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发酵、醇沉、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胶质芽孢杆菌MY6-2生物絮凝剂;研究pH、絮凝剂用量、金属助凝剂及其用量、加热对MY6-2絮凝剂活性的影响;分析溶液pH、Pb2+初始质量浓度及絮凝剂用量对MY6-2絮凝剂吸附Pb2+的影响。【结果】MY6-2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最佳絮凝条件为:pH>7.0,絮凝剂用量20 mL/L,助凝剂金属离子为C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亮雨  段国珍  苏彩风  郭寰  樊光辉  
为明确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对柴达木地区有机枸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使用5种不同用量的木霉菌微生物菌剂(A_1、A_2、A_3、A_4、A_5)处理,以不施加木霉菌微生物菌剂(CK)为对照,对枸杞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促进了枸杞生长,枸杞的株高、冠幅、地径、结果枝长和SPAD值明显增加,A_4(74.25kg·hm~(-2))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佳。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显著增强了枸杞的光合作用,其Pn、Tr、Gs、Ci较对照均显著增强,A_4(74.25kg·hm~(-2))处理提升效果最佳。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增加了产量,A_4处理效果最好,较CK增产59.4%;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枸杞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枸杞多糖、甜菜碱、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A_3(59.40kg·hm~(-2))处理的效果最佳。施用微生物菌剂之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枸杞可直接吸收利用的碱解N、速效P、速效K等物质也大幅提高,且降低了土壤电导率,A_3(59.40kg·hm~(-2))处理的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经综合评价后得出,不同用量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枸杞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其中每公顷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59.40kg·hm~(-2)效果最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莉  冯贵颖  田鹏  
 制备了无机-有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AC-CTS,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废水pH值对城市废水和金属合成水样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的城市废水pH值为8,复合絮凝剂组成中CTS含量为200g/kg,投加量为80mg/L时,废水的色度、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99%和68%;在金属合成水样的应用中,当水样pH值为8,CTS含量为300g/kg时,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最好,投加量分别为4和5mg/L时,Cu2+和Pb2+的去除效果分别为85%和73%。说明复合絮凝剂PAC-CTS兼有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新型絮凝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