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2)
- 2023(10204)
- 2022(9118)
- 2021(8618)
- 2020(7302)
- 2019(16934)
- 2018(17109)
- 2017(32558)
- 2016(18164)
- 2015(20570)
- 2014(20395)
- 2013(20131)
- 2012(18578)
- 2011(16569)
- 2010(16409)
- 2009(14853)
- 2008(14362)
- 2007(12325)
- 2006(10652)
- 2005(9091)
- 学科
- 济(67020)
- 经济(66941)
- 管理(48718)
- 业(46955)
- 企(39375)
- 企业(39375)
- 方法(33080)
- 数学(28399)
- 数学方法(28025)
- 学(19533)
- 农(17585)
- 中国(16472)
- 财(15659)
- 业经(14921)
- 地方(13842)
- 理论(12433)
- 农业(11866)
- 和(11700)
- 贸(11673)
- 贸易(11667)
- 易(11273)
- 环境(11081)
- 技术(10858)
- 制(10554)
- 务(10245)
- 财务(10186)
- 财务管理(10169)
- 教育(9714)
- 企业财务(9638)
- 划(9573)
- 机构
- 大学(259026)
- 学院(255212)
- 管理(100882)
- 济(92518)
- 经济(90374)
- 理学(88555)
- 理学院(87482)
- 研究(87204)
- 管理学(85729)
- 管理学院(85295)
- 中国(61143)
- 科学(60118)
- 京(55620)
- 农(47311)
- 所(45317)
- 业大(43818)
- 研究所(42242)
- 财(40682)
- 中心(38253)
- 农业(37594)
- 江(36227)
- 范(34926)
- 北京(34638)
- 师范(34477)
- 财经(33659)
- 院(31928)
- 经(30628)
- 州(29493)
- 技术(28540)
- 师范大学(28122)
- 基金
- 项目(185338)
- 科学(144172)
- 基金(133926)
- 研究(130535)
- 家(118987)
- 国家(118047)
- 科学基金(99942)
- 社会(78787)
- 社会科(74471)
- 社会科学(74449)
- 省(73171)
- 基金项目(72282)
- 自然(68533)
- 自然科(66924)
- 自然科学(66902)
- 自然科学基金(65675)
- 划(62529)
- 教育(59557)
- 资助(55247)
- 编号(52850)
- 成果(42792)
- 重点(41812)
- 部(39741)
- 发(39120)
- 创(38405)
- 课题(36557)
- 科研(36194)
- 计划(36003)
- 创新(35844)
- 大学(33885)
共检索到354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响明 何晓青
微生物用来代谢木聚糖的酶系是研究自然界中第 2种最丰富的多聚糖 (木聚糖 )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 ,国际上对微生物分解木聚糖系统的研究日益关注 ,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不同条件下微生物木聚糖酶的诱导产生和调节机制 ,酶的提纯、鉴定 ,木聚糖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和表达 ,以及木聚糖酶在加工工业上 ,尤其是纸浆漂白方面的应用 .该文综述了木聚糖复杂的结构 ,微生物木聚糖酶的生物合成、固定化、固态发酵、酶的协同作用、基因的分子克隆以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并简要综述了微生物木聚糖酶的生物漂白机制、选择标准以及木聚糖酶技术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木聚糖 木聚糖酶 生物漂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六莲 陈礼辉 张建春 蒲俊文
探讨碱性木聚糖酶用于中小径竹KP浆漂白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及碱性木聚糖酶预处理对中小径竹KP浆ECF漂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木聚糖酶Unikfect100处理浆的最佳工艺为浆浓度4%,pH值9.0,温度65℃,时间20min,酶用量15.0×10-7mol·s-1g-1浆;对ECF漂白的影响为O-X-D1-EOP-D2漂序的漂白效果优于O-D/C-EOP-D2,在白度相近的情况下,纸浆的粘度及物理强度较高。
关键词:
竹浆 生物酶漂白 木聚糖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权 盛军 刘均忠 郑鸿飞 孙谧
采用壳聚糖为载体,优化了海洋微生物YS2071脂肪酶的壳聚糖固定化条件。结果显示,在壳聚糖浓度为2%(m/v)、氢氧化钠浓度为12%(m/v)、乙酸浓度为1%(v/v)、戊二醛浓度为0.25%(v/v)、与戊二醛交联的时间为12 h及添加2 ml(1120 U)的游离脂肪酶时,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最高,其活力回收率达到69.4%。对游离脂肪酶与固定化脂肪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游离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而固定化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固定化脂肪酶的温度稳定性明显优于游离脂肪酶。最适反应p H均为8.0,脂肪酶经过固定化之后,酸碱耐受性增大。重复利用10次的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权 盛军 刘均忠 郑鸿飞 孙谧
采用壳聚糖为载体,优化了海洋微生物YS2071脂肪酶的壳聚糖固定化条件。结果显示,在壳聚糖浓度为2%(m/v)、氢氧化钠浓度为12%(m/v)、乙酸浓度为1%(v/v)、戊二醛浓度为0.25%(v/v)、与戊二醛交联的时间为12 h及添加2 ml(1120 U)的游离脂肪酶时,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最高,其活力回收率达到69.4%。对游离脂肪酶与固定化脂肪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游离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而固定化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固定化脂肪酶的温度稳定性明显优于游离脂肪酶。最适反应p h均为8.0,脂肪酶经过固定化之后,酸碱耐受性增大。重复利用10次的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裕丰 赵淑玲 胡紫莹 陈立 邱天逸 方临川
微塑料是一种新兴污染物,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和处理不当对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的环境风险。微塑料在土壤中为微生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并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塑料际。塑料在土壤环境中不易降解,使得塑料际对原始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且持久的生态威胁。目前对塑料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生态系统,关于土壤塑料际对微生物、微塑料以及土壤环境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联合效应等方面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为探究土壤塑料际中微生物与微塑料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随之产生的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塑料际作为土壤微生物新的栖息地带来的生态风险相关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土壤塑料际对微生物的选择效应与微塑料迁移转化的影响、土壤塑料际对土壤结构与土壤碳循环带来的改变以及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新育 崔世修 刘艳芳 贾新成 陈红歌
【目的】从成熟的小麦籽粒中纯化小麦木聚糖酶抑制蛋白,并研究其对木聚糖酶的抑制作用,从而探明小麦中木聚糖酶抑制蛋白对外加木聚糖酶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铵盐析、Macro-prep cM阳离子交换层析、Macro-prep 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以及Macro-prep 25S阳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小偃22小麦中分离纯化木聚糖酶抑制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木聚糖酶抑制蛋白的纯度和分子质量,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抑制活力的影响。【结果】小麦木聚糖酶抑制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9ku,N端氨基酸序列为SVSSVVS,经NcBI BLaST比对,该抑制蛋白N端序列与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玉超
胆固醇氧化酶是细菌FAD依赖的黄素蛋白,能够高效地氧化固醇类物质的3β-羟基基团,完成胆固醇代谢的第一步反应。胆固醇氧化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生物催化方面,可用于生产多种固醇类物质;农业上作为抗虫蛋白,对棉铃虫幼虫具有显著的抗虫效果;医学上用于检测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这些重要的应用促进了人们从不同来源的微生物中分离、纯化胆固醇氧化酶,详细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文综述了产胆固醇氧化酶的微生物种类、酶的类型与结构、酶的催化机理及胆固醇氧化酶的应用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云柯 周云横 卫亚红
聚乙烯醇(PVA)因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浆膜强韧性和耐磨性而被广泛应用,已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之一。因此PVA的降解也受到了关注,对PVA降解微生物的采样环境和筛选方法、降解微生物的存在形式和降解机理研究现状进行疏理,分析降解微生物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素,并对今后PVA降解微生物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降解菌 降解机理 研究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聂国兴 王修启 明红 李春喜 李用芳 周洪琪
研究了无机离子、pH值、温度对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产木聚糖酶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无机离子对木聚糖酶活性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激活或抑制作用;黑曲霉产木聚糖酶活性对pH值不敏感;温度对黑曲霉产木聚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木聚糖酶 离子 抑制 激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时良 朱劼 邬敏辰
采用硫酸铵盐析、Phenyl—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等分离技术,从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固态培养物浸出液中分离出一种SDS—PAGE电泳纯木聚糖酶组分,其最终的收率为19.0%,纯化倍数为26.9。该木聚糖酶的相对分子质量20.7 ku,等电点pl5.0,含糖量0.42%;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 C,在50 C以下较稳定;最适作用pH 5.0,在pH 5.5~9.0时较稳定;Ca2+对该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Pb2+,Sn2+,Cu2+,Al3...
关键词:
字佐美曲霉 木聚糖酶 纯化 性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晓鸿 田芳 杜丽璞 王轲 林志珊 叶兴国
植物与微生物在长期的侵染和抗侵染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的互作关系,二者相互利用、协同进化。一些病原微生物致病能力的变化或增强迫使植物提高抗病性,同时改进了植物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促进了植物基因工程育种途径的创立和生产潜力的提高,尤其微生物介导的基因转移已成为改良植物的重要工具。本文概括性综述了植物与一些主要有益微生物互作的应答反应、信号传导和分子基础,以及利用有益微生物对改良植物性状和生产水平的研究进展。描述了植物对主要有益微生物的应答途径,以及植物和农杆菌、根瘤菌、真菌及植物病毒互作的分子信号系统,并介绍了它们在基因工程、遗传育种和生产实践中的应...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甜 王君婷 许梦莹
人工光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但难以合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微生物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促进自我修复与复制、具有高特异性的生物酶催化合成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结合两者优点,为化学品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清洁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途径.近年来,有科学家利用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从光催化剂协同微生物杂化光合体系和微生物电合成体系两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进展,研究了利用该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富丽 申丹 钟儒清 张顺芬 李滔 孙曙东 陈亮 张宏福
【目的】利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玉米—杂粕型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并分析优化的非淀粉多糖酶谱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饲粮高效利用和精准饲养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一在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采用胃—小肠体外模拟法测定体外回肠干物质消化率(IVIDMD);取IVIDMD达到最大值时各NSP酶的添加水平为该NSP酶0编码水平,按照六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体外消化试验,建立IVIDMD与NSP酶添加量的六元二次回归方程,筛选出玉米—杂粕型饲粮最优NSP酶谱(OEC);利用胃—小肠—大肠体外模拟消化法分析测定添加OEC前后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和体外消化能(IVDE),以验证OEC的效果。试验二按照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6头健康、体重相近去势公猪(117.8±1.66 kg),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加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OEC;在试验开展第18天采用直肠擦拭法采集猪新鲜粪便,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杂粕型饲粮OEC为:纤维素酶1 003 U·kg~(-1)、木聚糖酶18 076 U·kg~(-1)、β-葡聚糖酶1 3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4 765 U·kg~(-1)、α-半乳糖苷酶337 U·kg~(-1)和果胶酶138 U·kg~(-1);(2)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OEC使IVDMD由73.44%显著提高到76.26%(P<0.01);(3)在门水平上,共筛选出了12个相对丰度大于0.1%的菌门,其中Bacteroidota(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Spirochaetota(螺旋体门)为优势菌门,三者之和在组内占比达96%以上;(4)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OEC显著增加norank_f_F082,norank_f_Bacteroidales_RF16_group,Bacteroides(拟杆菌属)和Roseburia(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依 赵毅雯 贾田丽 陈守文
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一种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在食品、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法生产GABA因其温和、可持续发展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为了得到环保、便捷且效率更高的GABA生产方式,以满足食品、制药和畜牧领域对添加剂的严格要求,本文系统介绍了GABA的生产方法、生物体中的合成途径及微生物法生产GABA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全细胞催化法和微生物从头合成GABA的生产水平。研究者们致力于筛选和优化具有高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酶并通过对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进行精细调控,以提高GABA的合成效率,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酶和菌株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并探索更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途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东 杨新元 赵燕昊 叶晨洋 黄振兴 甘毅
花生Arachis hypogaea、油菜Brassica napus、大豆Glycine max等油料作物是中国食用和工业用油脂的重要来源,其根系微生物的活性和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油料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有关油料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油料作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机制和农业生产应用3个层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油料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发现:(1)影响油料作物根际微生物组成主要因素有油料作物的品种、生育期、土壤环境和耕作方式等;(2)油料作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在利用有益根际微生物对油料作物抗逆性、产量以及品质的提升方面;(3)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调控宿主油料作物以及调节耕种方式来促进油料作物生长。通过对油料作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今后探究油料作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拓展微生物菌剂在油料作物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图1表1参7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