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2)
- 2023(7131)
- 2022(6124)
- 2021(5572)
- 2020(4666)
- 2019(10666)
- 2018(10537)
- 2017(19652)
- 2016(10982)
- 2015(12091)
- 2014(12056)
- 2013(11692)
- 2012(10891)
- 2011(9790)
- 2010(9949)
- 2009(9538)
- 2008(9399)
- 2007(8547)
- 2006(7595)
- 2005(7099)
- 学科
- 济(41434)
- 经济(41359)
- 管理(35089)
- 业(31225)
- 企(25918)
- 企业(25918)
- 方法(13485)
- 制(13234)
- 财(13099)
- 农(12514)
- 学(11725)
- 数学(11643)
- 数学方法(11475)
- 中国(10264)
- 业经(9873)
- 地方(9266)
- 土地(9213)
- 体(9089)
- 贸(8542)
- 贸易(8538)
- 易(8343)
- 农业(8144)
- 体制(7690)
- 务(7509)
- 财务(7485)
- 财务管理(7468)
- 融(7235)
- 金融(7232)
- 环境(7213)
- 银(7128)
- 机构
- 大学(155680)
- 学院(155074)
- 济(61451)
- 经济(60069)
- 研究(58265)
- 管理(55528)
- 理学(47027)
- 理学院(46414)
- 管理学(45575)
- 管理学院(45299)
- 中国(43886)
- 科学(36867)
- 京(33810)
- 农(32482)
- 财(31313)
- 所(30958)
- 研究所(28022)
- 中心(26397)
- 业大(26203)
- 农业(25823)
- 江(25219)
- 财经(23912)
- 院(21647)
- 经(21561)
- 北京(21008)
- 省(20803)
- 范(19612)
- 州(19545)
- 师范(19332)
- 经济学(19174)
- 基金
- 项目(106080)
- 科学(82360)
- 基金(77049)
- 研究(74164)
- 家(69938)
- 国家(69443)
- 科学基金(57522)
- 社会(47083)
- 社会科(44540)
- 社会科学(44528)
- 省(40992)
- 基金项目(40804)
- 自然(38173)
- 自然科(37203)
- 自然科学(37183)
- 自然科学基金(36499)
- 划(35835)
- 教育(33389)
- 资助(30611)
- 编号(28920)
- 重点(25093)
- 制(24292)
- 成果(23895)
- 部(23634)
- 发(23205)
- 创(21944)
- 课题(21050)
- 计划(20884)
- 创新(20821)
- 科研(20672)
共检索到243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守龙 苏以荣 黄道友 肖和艾 吴金水
【目的】土壤微生物商对于土壤质量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探讨其在中国亚热带土壤中应用的可靠性与灵敏性。【方法】利用2个典型小区域和6个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商对于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林地)和稻田施肥制度的响应。【结果】盘塘样区中稻田土壤微生物商平均为(5.07±1.26)%,旱地土壤微生物商为(2.96±1.60)%,高于林地的(2.40±0.34)%,果园土壤微生物商仅为(1.98±0.89)%。肯福样区情况略有不同,其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商均明显低于盘塘样区,稻田(3.01±1.51)%>林地(1.57±0.40)%>旱地(1.29±0.56)%>果园(...
关键词:
微生物商 有机碳 土地利用方式 施肥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胜蓝 方晰 李岩 项文化 张仕吉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含量特征。【方法】在地处中亚热带地区的湖南长沙大山冲选取6种土地利用方式(杉木人工林、次生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弃荒地)的样地,分别采集其0~15cM和15~30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其MBP、全磷(TP)、有效磷(AP)、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并测定样地的凋落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分析MBP与土壤养分(c、N、P)、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6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MBP含量均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利 苏以荣 黄道友 肖和艾 汪立刚 吴金水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典型样区密集取样(水田和旱地3~4个样/ha、果园2~3个样/ha、林地0.2~0.5个样/ha)和野外调查,对亚热带红壤低山肯福样区的水田、旱地、果园和林地表层(0~20cm)SOC和SMBC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本区SOC、SMBC含量和微生物碳与有机碳比率(SMBC/SOC)分别为(17.53±5.02)g·kg-1,(278±174)mg·kg-1和(1.56±0.84)%。其中,林地SOC、SMBC含量和SMBC/SOC分别为(18.20±4.53)g·kg-1、(293±111)mg·kg-...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守龙 肖和艾 童成立 吴金水
以湖南省6个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对象,研究了亚热带地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C、N、P)状况及其对施肥(包括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反应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分别为310—1270、33.0—193、5.9—28mg/kg土)明显高于报道的旱作土壤的含量,说明稻田有较好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维持能力。各监测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及其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施化肥(NPK)对半数监测点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影响不大,秸秆还田或施用有机肥则均有明显提高,但各监测点的提高幅度差别很大。尽管如此,增加新鲜有机物的投入(如秸秆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妍华 孟庆林 张东霞 郭嘉明 曾志雄
【目的】建立亚热带温室热环境调节试验平台,以解决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内高温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问题。【方法】研究开窗、外搭遮阳网、屋顶喷淋、开启湿帘风机和室内喷雾等5种单项调节措施及外搭遮阳网分别与开窗、开启湿帘风机和屋顶喷淋相结合3种组合措施对温室温度的影响,探讨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不同降温措施的温度调节特性。【结果】采取8种降温措施后,温室内外温差由小到大依次为: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开启湿帘风机、外搭遮阳网与开窗组合、外搭遮阳网与屋顶喷淋组合、室内喷雾、开窗、屋顶喷淋、外搭遮阳网。其中,采用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及单独湿帘风机2种调节措施,温室内温度可低于室外温度;采取室内喷雾措施...
关键词:
温室 热环境 亚热带地区 降温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海来 千怀遂 杜尧东
选取中国亚热带地区273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IPCC SRES A2情景下未来亚热带地区温度、降水模拟数据,综合考虑柑桔气候适宜性水平及其变率变化,构建柑桔的风险度模型,对未来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风险度出现了不同速度和形式的趋势性变化,近46 a来,柑桔气候风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以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增加最快;同时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风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着区域分异性,中国亚热带柑桔气候风险在其北部边缘地带和西部高山地区风险度是降低的,在中部和南部风险度是升高的,尤其以中部地带升高最快。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苗丰涛 刘碧强
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分析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国有林场生产经营水平低、社会支持较少、政府管理及政策待完善是产生林地林权有争议、林下经济发展差、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待提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故,从政府、社会、林场三方面提出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的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国有林场 可持续经营 亚热带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帅 郑景明 刘艳红 刘忠华
亚热带地区是外来种入侵的活跃区,林改后人类活动增加可能会加大外来种入侵风险。对地处我国亚热带北缘地区的九江、星子两县不同生境的外来植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区系起源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森林、林缘、田边、路缘4类生境中共计调查发现外来植物28种,因为光照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的不同,基于种数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外来植物种种数在林内、林缘、农田边缘和路边呈依次增高的趋势;盖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外来植物种数在林内、林缘、道边、农田边缘呈增高趋势,支持干扰促进外来种发生的假说。对各个生境内部本地种和外来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本上各个生境内部本地种种数和外来种种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而本地种盖度和外来种盖度呈负相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苗丰涛 叶勇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借鉴已发布的国际、国家、地区、经营单位层面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要内容,对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出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为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借鉴,期盼为制定亚热带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代劲松 曹林 王婧琦 汪贵斌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成为目前国际上关注的热点之一,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降尺度历史(1960~2009年)和未来(2010~2099年),来源于全球环流模型MIROC3.2medres A2情景)高分辨率年均温数据为基础;首先,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对亚热带地区1980~2009年、2010~2039年、2040~2069年和20 70~2099年时期油茶温度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并将其划分为最适宜型、适宜型、次适宜型和不适宜型。适合油茶生长区域有着较为明显的向北偏移趋势,适宜型区域到2010~2039年时期已经到达亚热带的东北部边界,最适宜型区域到20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培忠
经14a的收集和引种栽培,已引进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共38科63属83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的23.4%,占广西保护树种总数的67.4%。对30个保护树种进行了播种、扦插等试验,已成功地繁殖了一批苗木。进行了34个树种的物候相、生长量、适应性等观测。并建立了0.46hm2的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区
关键词:
珍稀濒危树种,引种保存,繁殖,种质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建莉 姜昕 关大伟 马鸣超 赵百锁 周宝库 曹凤明 李力 李俊
【目的】为表征长达35年轮作与施肥条件下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特征,解析长期施肥及作物对土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变化与施肥及不同作物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改良耕作制度与施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选取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季的4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有机肥处理(M)、无机肥处理(NPK)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MNPK)的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处理前加字母M表示玉米季样品,加字母s表示大豆季样品。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和Real-tIMe PCR技术,以16s RRNa基因为分子标靶,研究作物与施肥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代正福 周正邦
根据5a 的实地调查和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贵州亚热带地区的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有12 科14 属14 种。对资源种类、分布、濒危原因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类植物资源的保护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代正福 周正邦
贵州亚热带地区共有 93种稀有濒危植物。其中 ,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松科、木兰科、棕榈科、金缕梅科 4个科植物略占 1 /3 ;以森林为生境的稀有濒危植物占 3 1 50 % ;因生境破坏而受到威胁的植物达82 80 %。表明人类干扰是贵州亚热带地区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因素 ,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保护贵州亚热带地区稀有濒危植物的主要途径。根据区内的资源现状 ,可将该区的稀有濒危植物分为 5个保护等级 ,其中 1 0种为优先保护对象。
关键词:
贵州亚热带地区 稀有濒危植物 优先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安妮 俞佳固 杨晓娟 魏英楠 刘航铖 姚宁
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是制定灌溉制度的基本参数,更是干旱评价的必要变量。为全面探究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ET_0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主要成因,基于该地区1961~2020年246个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和部分大气环流指数,采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ET_0,结合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滑动t和累积距平突变检验探究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ET_0,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ET_0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T_(mean)、T_(min)、T_(max)呈上升趋势(0.028、0.029、0.019℃/a),n、u_s、RH_(mean)波动下降(-0.018 h/a、-0.005 m/(s·a)、-0.052%/a),突变点依次是1996、1997、1996、1980、1988、1981、1988和2002年。ET_0整体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45 mm/a,夏季ET_0极显著减少会导致年ET_0下降,年、季尺度下ET_0的空间分布较复杂。ET_0与NAHAI、NANRP、APVA、NAPVA、PPVI、AEPVI和AO、AAO、NAO、EM、TSN、SO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5、-0.07~0.09。ET_0的下降趋势在时空上均有体现,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且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PPVI是影响ET_0变化的最相关因素,结论对该地区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