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0)
2023(9404)
2022(7741)
2021(7078)
2020(6179)
2019(13391)
2018(13542)
2017(25689)
2016(14195)
2015(15747)
2014(15722)
2013(15800)
2012(14681)
2011(12915)
2010(13372)
2009(13046)
2008(13328)
2007(12514)
2006(11253)
2005(10212)
作者
(43778)
(37114)
(37067)
(34621)
(23480)
(18196)
(16566)
(14585)
(14033)
(13275)
(12740)
(12624)
(11994)
(11753)
(11709)
(11291)
(10987)
(10937)
(10784)
(10746)
(9593)
(9293)
(9244)
(8721)
(8512)
(8281)
(8276)
(8184)
(7670)
(7553)
学科
(81438)
(64914)
企业(64914)
(60697)
经济(60607)
管理(52422)
(44754)
农业(29818)
业经(27158)
方法(24583)
(21565)
(17046)
财务(17034)
财务管理(17017)
数学(16974)
数学方法(16753)
企业财务(16074)
技术(15257)
(14464)
(14082)
中国(13579)
(12418)
(12190)
(11828)
(11787)
理论(11489)
(11130)
贸易(11122)
(10844)
企业经济(10521)
机构
学院(216093)
大学(206186)
(87697)
经济(86075)
管理(84587)
理学(72772)
理学院(72060)
管理学(70806)
管理学院(70428)
研究(69616)
(60651)
中国(57599)
农业(46634)
科学(46159)
(43655)
业大(41744)
(39503)
(37530)
(35642)
研究所(33913)
中心(32899)
财经(30975)
农业大学(28924)
(27961)
(27185)
北京(26552)
(26460)
经济管理(25648)
(25588)
经济学(24456)
基金
项目(139807)
科学(109772)
基金(101608)
研究(98617)
(89609)
国家(88633)
科学基金(76439)
社会(62856)
社会科(59021)
社会科学(59005)
(57790)
基金项目(54327)
自然(51254)
自然科(50093)
自然科学(50072)
自然科学基金(49234)
(45893)
教育(42298)
资助(40688)
编号(40305)
(36598)
(32565)
(31743)
重点(31011)
(30924)
成果(30429)
(29806)
创新(28857)
科研(26964)
计划(26566)
期刊
(110334)
经济(110334)
(64246)
研究(56005)
中国(43560)
农业(43179)
学报(39969)
科学(36467)
(33958)
管理(33196)
大学(30761)
学学(30105)
业经(25738)
(22253)
(21073)
金融(21073)
技术(19282)
财经(15488)
问题(14633)
经济研究(14475)
(14083)
农村(13862)
(13862)
农业经济(13562)
教育(13542)
(13449)
技术经济(13011)
世界(12511)
业大(12483)
科技(10981)
共检索到328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洁  李生秀  秦清军  李鸣雷  高华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有机物料微生物、胡敏酸 E4/E6值、电导率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堆腐,细菌和放线菌数在堆腐第2天达到高峰,分别为 2.51×1012和3.68×108g-1,之后均缓慢下降,但放线菌数的变化较为平缓;真菌数在堆腐开始时较高(7.58×108 g1),之后随着堆体温度上升而下降,堆腐后期随温度下降而缓慢上升;整个堆腐过程中,真菌数一直较低,而细菌 和放线菌数量相对较高。未加菌剂的堆腐处理,细菌数于第4天达到高峰值5.01×1010g-1,放线菌数在第3天达到 高峰值1.44×108g-1,真菌数在第2天达到高峰值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谷洁  李生秀  秦清军  李鸣雷  高华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有机物料温度、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罐底部有机物料温度较低,中上部较高;罐内有机物料在7~8h可以从环境温度上升到50℃,并在50℃以上持续198~483h。持续高温时间符合消灭病原微生物标准。有机物料温度处于55℃左右的高温阶段,纤维素酶活性[0.457mgglucose/(g·24h)]和蔗糖酶活性[87.836mg glucose/(g·24h)]最高,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达到高峰值21.62μlH+/(g·24h)和0.932mgNH3/(g·24h)。堆腐后期降温阶段,多酚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值6.23mg g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游宏建  张美君  安明远  申佳丽  曹云娥  
【目的】探究不同堆肥材料及其碳氮比堆肥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熟过程中养分及微生物的关系。【方法】试验以餐厨废弃物、秸秆和木屑为主要原料联合堆肥,通过对不同C/N条件下的温度、水分、营养、酶活性与微生物菌群变化的综合测定总结出其对厨余垃圾堆肥的影响规律。【结果】碳氮比30:1堆肥腐熟效果最好,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均达到80%,而且经过100 d腐熟进程过后,各处理均符合标准达到可回收利用水平,并且各项指标符合有机肥行业标准(NY525—2012)。其中,各处理含水量均由前期的63%降至末期的5%以下;并且随着堆肥的持续,各处理pH最终稳定在8左右,EC值均在4 ms·cm~(-1)以下,无毒害作用;而全效、速效养分与有机质的变化均呈现先上涨,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间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峰值分别达到了5.09、9129.00、489.82、7.92 mg·g~(-1)·h~(-1);不同处理间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峰值数量分别达到了23.36×10~(8)~29.45×10~(8)、1.67×10~(8) ~7.33×10~(8)、16.01×10~(8)~28.17×10~(8) CFU·g~(-1)。【结论】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具有相关性的堆肥腐熟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得出排序结果为T6>T4>T5>T1>T2>T3,T6得分最高,为1.911。其中堆肥材料为餐厨废弃物(2.8t)+木屑(0.93t),碳氮比30:1。因此,在生产上推荐使用餐厨废弃物和木屑联合堆肥,腐熟效果更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世良  吴甫成  
简要分析了有机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理论基础 ;重点论述了有机废弃物在生态农业中多级循环利用的四条途径 :食物链“生产环”的设计、食物链“增益环”的设计、食物链“加工环”的设计和以沼气为纽带的食物链工程设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丰军辉  张俊飚  何可  
利用第一手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从信息成本、学习成本、生产成本、风险成本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肥料化(23.17%)仍是目前农村主要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方式,同时能源化(20.10%)、基质化(15.50%)等新型循环利用方式也日渐得到重视;而另一方面,农业废弃物遗弃比例也较高(26.75%)。2)信息成本、学习成本、生产成本是影响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以信息资源可得性表征的信息成本、以农技指导员的帮助和技术培训的作用表征的学习成本、及以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条件表征的生产成本均对农户是否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P.W.Westerman  J.R.Bicudo  孙荣  霍剑波  
有机废弃物农业利用可以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提供作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农业利用的有机废弃物主要来源有畜禽粪便,而少量的食品加工废弃物和其他工业废弃物(如城市垃圾)也应施用于农田。在过去35年里,特别是近10年,农场受日益增多的环保法规影响,以至于有更多畜禽粪便处理方式,这样也影响了随后农田有机废弃物的施用。农场正在进行养分平衡评估,即对整个养分和粪便管理系统进行评估,目的是获得最佳养分管理措施。由于在某些情况下畜禽养殖场没有足够的土地,所以有机废弃物必须先被处理,然后被运往其他农场去消纳,或者用于园艺作物或以其他方式处理。本文讨论了影响有机废弃物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及挑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芳彬  郑景明  宫殷婷  赵一臣  张家琦  
【目的】园林废弃物经资源化处理利用是人工林土壤培肥和增强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研究园林废弃物不同资源化方式对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可为园林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金叶榆Ulmus pumila ‘Jinye’人工林下开展试验,设置粉碎物、堆肥、生物质炭等3种园林废弃物资源化物料和1、2、4 kg·m~(-2) 3个基于碳当量的施用量,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代谢强度,分析了不同物料和施用量对土壤pH、养分质量分数、微生物碳源利用程度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1) 3种物料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质量分数,粉碎物和堆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弱碱性土壤的pH,对铵态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影响不大;生物质炭处理则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铵态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2)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程度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粉碎物、堆肥、生物质炭;(3)在6类碳源中,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是区分碳源微生物对3种物料利用的主要碳源种类;3种物料均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碳源的利用,降低了对氨基酸碳源的利用,粉碎物和堆肥处理下微生物对氨基酸、聚合物等碳源利用强于生物质炭处理,且生物质炭处理下微生物对糖类利用最强;(4)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施用量增大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增加趋势。【结论】园林废弃物粉碎物、堆肥及生物质炭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工林土壤质量,其中,粉碎物和堆肥处理对降低弱碱性土壤pH、增加土壤肥力及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效果优于生物质炭。图3表4参3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宇  邱墅  何正斌  伊松林  
为了更加准确地控制实际生产中热解物各部分的温度、提高园林废弃物的处理效率及处理质量、更好地利用园林废弃物热解后得到的产物,对园林废弃物热解过程中的热量传递问题进行研究。从测量园林废弃物热解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及变化入手,了解热解过程中的热量传递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热力学分析建立热解传热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模拟求解。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热解传热模型。在此过程中不仅得到热解过程中反应器内的温度分布,还得知热解温度、物料多少、物料所处位置等因素都对热解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有明显影响;相同条件下,热解温度越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明国  
“自然法”农业主张农业生产过程尊崇农作物的自然发生机制,实践的核心是土壤营养的“微生物富集培肥”和植保的“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通过对河南省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三地农业农村废弃物治理中,农村废弃物制肥、养分回归田园土壤系统的农业自然法传统与“种—养—沼”“绿色种植养分平衡”“新型农村社区中消纳物管理”等现代生态管理的相得益彰,揭示了秸秆全量化农艺农技创新、技术性废弃物污染控制及“控源、洁流、增链”等绿色生产生活流程再造的政策意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娜  
农业废弃物中蕴含着巨大的生物潜能,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及其产业化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对日本滋贺县、宫崎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及产业化发展的分析,总结了日本两个地区发展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化的经验,并剖析了日本在促进农业废弃物产业化过程中的支撑体系,对发展中国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及循环利用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梅  孟军  牛卫生  胡睿  陈东雨  
为了更高效地利用生物焦油产物,同时降低生物炭的生产成本,对农业废弃物炭化后液体产物进行常压和减压蒸馏试验。对蒸馏后的馏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成分分析,并对两种不同的分离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常压和减压蒸馏的方法可以对产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分离后的馏分主要为乙酸、丁酸和苯酚的混合水溶液,分馏的条件不同,3种产物的比例分配不同,同时混合溶液里还夹杂着其他诸如酮、酯和呋喃类等物质。要想彻底分离,必须改善和严格控制分离的条件,如分流比、加热速率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莉  
农业废弃物物流的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废弃物物流的发展状况,从构建合适的运作模式、因地制宜提高废弃物资源化程度、加大信息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出发促进农业废弃物物流的快速发展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立   孙绘骐   史苏安   张红美   杨增玲   韩鲁佳  
为深入系统地了解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在农业废弃物堆肥研究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以“近红外光谱”“农业废弃物”“堆肥”和“好氧发酵”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计筛选出58篇相关文献,并从堆肥基础特性检测、过程监测和质量评估等3个方面对现有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1)在堆肥基础特性检测中,提高模型精度需增加样本、提取相关波段和适配更多算法;2)NIRS对堆肥进行过程监控实现精细化管理需优化通用模型、加强硬件开发;3)进一步完善堆肥NIRS评价系统可通过迁移学习、多特性同步预测和质量分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未来NIRS应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高光谱成像等新技术融合,从而为农业领域数据密集型科学创造新的机遇,为农业废弃物堆肥的现场监测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卞华  杨木侠  吴翠  
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内涵,阐明了城镇化与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间的关系,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逆向物流意识淡薄、逆向物流政策制度不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系统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应增强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意识、完善农业逆向物流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合理的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系统、选择适当的废弃物资源化方式等对策与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敏  王海星  
通过对农业废弃物现状及其造成危害的综合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总量不清、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落后,利用率低、农民素质不高,科学技术难见成效、缺乏与农业废弃物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总结指出了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几个发展方向,即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复合材料加工化及其他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