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7)
- 2023(9822)
- 2022(8779)
- 2021(8429)
- 2020(7078)
- 2019(16376)
- 2018(16446)
- 2017(31172)
- 2016(17290)
- 2015(19555)
- 2014(19415)
- 2013(19264)
- 2012(17589)
- 2011(15625)
- 2010(15339)
- 2009(13824)
- 2008(13296)
- 2007(11298)
- 2006(9645)
- 2005(8214)
- 学科
- 济(63199)
- 经济(63134)
- 管理(45884)
- 业(44118)
- 企(37164)
- 企业(37164)
- 方法(30820)
- 数学(26404)
- 数学方法(26088)
- 学(21102)
- 农(16381)
- 中国(15339)
- 财(14787)
- 业经(13919)
- 地方(12511)
- 理论(12099)
- 和(11392)
- 农业(11135)
- 贸(10790)
- 贸易(10784)
- 易(10441)
- 技术(10370)
- 环境(10326)
- 务(9796)
- 教育(9757)
- 财务(9738)
- 财务管理(9722)
- 制(9638)
- 企业财务(9205)
- 划(8791)
- 机构
- 大学(242912)
- 学院(239957)
- 管理(95275)
- 济(86349)
- 经济(84301)
- 理学(83296)
- 理学院(82333)
- 研究(81574)
- 管理学(80781)
- 管理学院(80365)
- 中国(57039)
- 科学(56544)
- 京(52205)
- 农(45202)
- 所(42398)
- 业大(41791)
- 研究所(39465)
- 财(37464)
- 中心(36119)
- 农业(35930)
- 江(33634)
- 北京(32882)
- 范(32253)
- 师范(31842)
- 财经(31000)
- 院(29809)
- 经(28250)
- 州(27673)
- 技术(27463)
- 师范大学(25895)
- 基金
- 项目(174521)
- 科学(134543)
- 基金(124741)
- 研究(122784)
- 家(111130)
- 国家(110239)
- 科学基金(92813)
- 社会(73458)
- 社会科(69349)
- 社会科学(69330)
- 省(69141)
- 基金项目(67320)
- 自然(63717)
- 自然科(62142)
- 自然科学(62123)
- 自然科学基金(60982)
- 划(59005)
- 教育(55896)
- 资助(51519)
- 编号(50165)
- 成果(40341)
- 重点(39339)
- 部(37089)
- 发(36809)
- 创(36245)
- 课题(34399)
- 计划(34216)
- 科研(34147)
- 创新(33779)
- 大学(32038)
共检索到332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志宏 吕柳新
以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为主要代表 ,综述了近年来在结瘤固氮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特别是共生双方与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的定位、表达与调控
关键词:
根瘤 共生固氮 共生基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发棣 赵宏波 李畅 陈素梅 房伟民
从染色体倍数性、染色体分带、核型分析、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原位杂交5个方面对菊属植物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为菊属种的形成、种间亲缘关系等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还需要借助分子系统学等手段。
关键词:
菊属 细胞学 分子细胞遗传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志祥 洪亚辉 莫爱华 蒋泓
综述了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及进展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于植物花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花色素苷的代谢途径研究较多 ,有许多与花色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被克隆 .目前花色基因工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反义 RNA技术、共抑制法及导入新的目的基因等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基因工程 花色 花色素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凤 李耀明 董世魁 张珂 杜安娜 杨珏婕
氮缺乏是陆地生态系统非常普遍的状态。相对于共生固氮,非共生固氮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固氮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和氮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过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研究进行了分析,全面梳理了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非共生固氮菌的分类、群落组成、构建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研究热点和主要发现,阐明了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更好的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氮平衡过程提供支撑。
关键词:
非共生固氮 草地土壤 固氮菌群 影响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丹丹 周凌云 赵圣国 孙鹏
植物提取物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蛋白利用率、减少甲烷排放等功能。这些功能的调控往往是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来实现的,因此,更多的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植物提取物对微生物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如皂苷、单宁、香精油对瘤胃细菌、原虫、真菌及古菌的调控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房建军 韩一凡
植物产生的特异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抗虫的化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与植物抗虫有关化学物质的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同其它植物性状一样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异也是受遗传控制的 ;由于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是整个合成途径中大量酶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大多表现为数量性状 ,受多基因控制 ;次生代谢由主代谢分支而来 ,必然受到主代谢的控制 ,其变异的幅度是有限的 ;某种化学物质只对特定的昆虫种或亚种起作用 ,表现为化学抗性的专一性 ;近几年生物技术和分子数量遗传的发展为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些农作物的抗虫性状数量基因定位工作也得已开展。文中分析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长处 ,以典型实例说明了数量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晓鸿 田芳 杜丽璞 王轲 林志珊 叶兴国
植物与微生物在长期的侵染和抗侵染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的互作关系,二者相互利用、协同进化。一些病原微生物致病能力的变化或增强迫使植物提高抗病性,同时改进了植物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促进了植物基因工程育种途径的创立和生产潜力的提高,尤其微生物介导的基因转移已成为改良植物的重要工具。本文概括性综述了植物与一些主要有益微生物互作的应答反应、信号传导和分子基础,以及利用有益微生物对改良植物性状和生产水平的研究进展。描述了植物对主要有益微生物的应答途径,以及植物和农杆菌、根瘤菌、真菌及植物病毒互作的分子信号系统,并介绍了它们在基因工程、遗传育种和生产实践中的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李阜棣 曹燕珍 陈华癸
总结了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这类根瘤菌的寄主范围较窄 ,早先根据互接种族概念将其定名为Rhizobiumastragali,后来定名为Rhizobiumhuakuii,最近并入Mesorhizobium属。对大量菌株进行的 16S和2 3SrDNAPCR RFLP分析和代表菌株的部分 16SrDNA碱基测序 ,揭示了 7个不同基因型 ,表明这类菌具有遗传多样性 ,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种。它们都有质粒 ,数量 1~ 5个 ,因菌株而异 ,可分为不同质粒型 ,共生基因常定位在最大的一个质粒上 ,即共生质粒。它们的结瘤基因具有独特结构。采用包括nodA ,nodB ,nodC ,nodD的苜...
关键词:
紫云英 根瘤菌 中慢根瘤菌 分子遗传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玉菊 祁红英 郭坚华
植物土传病害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王玉菊,祁红英,郭坚华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通常侵染根部,引起作物根部乃至全株性的病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土传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通常属于积年流行病害,年度间波动不大,且易受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海军 秦红灵 陈春兰 魏文学
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土壤微生物参与氮素循环的三个重要方面。自分子生态学方法应用于土壤学后,土壤微生物作用于氮素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包括:1)利用固氮菌的nifH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有机质、氮素与固氮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固氮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然而,固氮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与土壤速效N含量呈负相关,施用氮肥会抑制固氮微生物的生长,施氮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2)以氨氧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为探针,揭示了土壤pH与氨氧化微生物分布关系密切,碱性土壤中氨氧化细菌是硝化作用主要参与者,而酸性土壤中氨氧化古菌是硝化作用的主导者。土壤中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 端木德强
衰老是影响豆科植物根瘤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深入探究根瘤的衰老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衰老根瘤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变化、衰老的途径以及物质代谢调控等方面综述根瘤衰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中与衰老相关基因在共生固氮过程中的功能。开发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能够更全面地揭示衰老根瘤中关键物质代谢的分子机制。深入了解根瘤衰老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通过遗传改造延缓根瘤衰老,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新华 陈力耕 陈怡
氮素固定是地球上维持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生态反应,是继CO2固定之后最重要的生化反应。非豆科木本双子叶植物与固氮放线菌Frankia共生形成根瘤固氮,这些植物对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供氮者。Frankia菌具有对宿主的侵染范围广、固氮活性比较强和对氧气不敏感等特性,在Frankia菌与农作物之间建立起新的共生固氮体系的可能性很大。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和方法构建高效的Frankia工程菌和新的固氮共生体系将成为今后生物固氮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重点介绍了弗氏放线菌中共生固氮相关的固氮基因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根瘤中结瘤固氮相关的nod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晓南 季丽静 王琪
芍药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种及品种繁多,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从分子水平上系统论述了芍药属中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牡丹组与芍药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认为:种源不同是造成芍药属遗传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在种源一致的前提下,其遗传多样性与部分形态特征尤其是花色、花型、株高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所有分子标记技术与DNA序列分析所得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形态学分类将牡丹组划分为2个亚组是完全合理的;研究者大多"重牡丹而轻芍药",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对芍药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今后须综合利用多种遗传标记及序列分析手段,加快芍药属全基因组序列的开发与各种新型标记方法的探索应用。同时...
关键词:
芍药属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志杰
为系统了解牦牛Y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通过查阅近15年来的研究资料,从Y染色体分子标记和Y染色体基因2个方面对牦牛Y染色体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分子标记方面,研究者已对13个普通牛Y-STRS在牦牛中的特异性进行了检测,发现4个标记(即INRA124、INRA189、UMN2404和BYM-1)为牦牛Y-STRS标记。确定了6个Y-SNPS标记(即USP9Y(223C>T)、UTY19(158A>C和169C>T)、AMELY2(261C>T)、OFD1Y9(165A>G)和SRY4(104G>A))可用于牦牛父系遗传研究。在基因研究上,已对SRY、ZFY、TSPY和HSFY等多...
关键词:
牦牛 Y染色体 分子标记 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荣珍 谭支良
氮素是反刍动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蛋白质代谢实质上是氮素代谢。准确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氮素代谢会更真实的反映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同时减少氮素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助于完善反刍动物整体蛋白质周转体系,同时对于动物饲养标准的修订、饲料原料营养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配制日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综述了微生物氮素循环机制、微生物氮合成量的测定方法、氮素循环模型和影响微生物氮素循环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瘤胃微生物 氮代谢 同位素标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