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8)
2023(11769)
2022(10455)
2021(9849)
2020(8258)
2019(19031)
2018(19078)
2017(36928)
2016(20314)
2015(22899)
2014(22924)
2013(22548)
2012(20549)
2011(18364)
2010(18193)
2009(16873)
2008(16320)
2007(14226)
2006(12403)
2005(11022)
作者
(58251)
(48321)
(47994)
(45700)
(30801)
(23220)
(21752)
(18938)
(18456)
(17192)
(16544)
(16195)
(15305)
(15193)
(14914)
(14876)
(14539)
(14376)
(13796)
(13794)
(11988)
(11910)
(11610)
(10929)
(10797)
(10788)
(10752)
(10611)
(9697)
(9458)
学科
(75997)
经济(75877)
管理(62357)
(57239)
(49455)
企业(49455)
方法(35647)
数学(30686)
数学方法(30349)
(22264)
(19831)
中国(19109)
(18217)
业经(17700)
(17546)
地方(14297)
(14185)
财务(14118)
财务管理(14090)
理论(13423)
企业财务(13375)
(13122)
贸易(13115)
(12759)
环境(12723)
(12700)
农业(12672)
(12606)
技术(12502)
(12331)
机构
大学(286986)
学院(284256)
管理(113814)
(109766)
经济(107265)
理学(99004)
理学院(97919)
管理学(96247)
管理学院(95733)
研究(93032)
中国(68250)
(60714)
科学(58521)
(52853)
(46349)
(45245)
业大(43519)
研究所(42218)
财经(42075)
中心(41934)
(41235)
(38190)
北京(38138)
(36567)
师范(36197)
农业(35256)
(33917)
(32999)
经济学(32719)
财经大学(31450)
基金
项目(197923)
科学(155054)
研究(144667)
基金(143553)
(124768)
国家(123746)
科学基金(106421)
社会(90040)
社会科(85255)
社会科学(85235)
(77466)
基金项目(76795)
自然(69951)
自然科(68267)
自然科学(68250)
自然科学基金(67008)
教育(66243)
(64980)
编号(59181)
资助(59171)
成果(48474)
重点(43923)
(43578)
(41312)
(41100)
课题(40525)
(38878)
创新(38562)
科研(37900)
教育部(37449)
期刊
(119414)
经济(119414)
研究(83803)
中国(52852)
学报(46843)
科学(42126)
管理(42094)
(41120)
(40778)
大学(35574)
学学(33522)
教育(31678)
农业(28244)
技术(23976)
(23441)
金融(23441)
财经(20523)
业经(19156)
经济研究(18272)
(17334)
问题(15475)
理论(15031)
图书(14974)
科技(14671)
实践(13884)
(13884)
(13798)
(13543)
技术经济(13067)
现代(12822)
共检索到409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慧  石苏华  周学辉  
Under the microwave,the activated carbon from bamboo shavings was prepared with the phosphoric acid according to orthogonal tests.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bamboo shavings could be producted good activated carbon by the method of microwave_pho...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凤  于志明  宿可  黄志义  
为探索废弃刨花板的再利用方式,以杨木刨花板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浸渍比和施胶量为参数研究活化工艺对所得活性炭吸附性能和活化得率的影响,并对试验范围内较优试验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吸附性能进行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N2吸附测试。结果表明:浸渍比是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木质活性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活化温度1 000℃、活化时间40 min、浸渍比1∶3、施胶量6%的条件下,活性炭样品的BET比表面积为2 459.708 m2/g、碘吸附值为2.047 g/g、活化得率为58.3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建斌  
研究了胶粘剂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表明胶炭混合物的吸苯率随胶炭比的增加而减少,减少程度依胶粘剂种类不同而异。筛选出了适合于活性炭无纺布工艺的活性炭、胶粘剂和无纺布,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活性炭为60%,胶粘剂37%,无纺布3%,在此条件下所得活性炭无纺布对苯、甲醛、氨和三氯甲烷的吸附能力分别为32 5%,24 3%,26 7%和30 6%。图2表1参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朱铭强  蒋花  苏印泉  杨昇  马超  
以山茱萸果核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山茱萸果核活性炭,探讨了氯化锌活化剂溶液浓度、液料质量比、超声波浸渍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锌活化法制备山茱萸果核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锌溶液质量分数为50%、液料质量比为3.0∶1、超声波浸渍时间4h、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120min。所得山茱萸果核活性炭的得率为33.8%,碘吸附值为1180.8mg/g,达到了GB/T 13803.2—1999中一级品标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春华  秦永剑  张加研  巫伟  许海波  
以紫茎泽兰秆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探讨了浸渍时间、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活化剂含量对产品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800 W,辐照时间12 min,氯化锌质量分数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得率为33.8%,碘吸附值961 mg.g-1,亚甲基蓝脱色力180 mL.g-1.其性能达到国家木质净水用活性炭一级品的要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简相坤  刘石彩  边轶  
以玉米芯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硼酸为催化剂制备活性炭。以磷酸与玉米芯的质量比、硼酸添加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作为考查的4个因素,以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作为活性炭性能的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最佳的水平组合是磷酸与玉米芯的质量比为2∶1,硼酸的添加量为4%,活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80 min,制备出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40 mg/g,焦糖脱色率为120%。在该水平组合下不添加硼酸作对比实验,得到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33 mg/g,焦糖脱色率为110%。用氮气吸附法对这两种活性炭进行表征,发现添加硼酸制备出的活性炭BET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和中孔孔容都有所提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房丹丹  吕春茂  孟宪军  张炜佳  邓晓雨  
为研究榛子壳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和活性炭表征,以农林果壳废弃物榛子壳作为原料,采用磷酸浸渍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活性炭制备工艺中磷酸质量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料液比等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磷酸质量分数为48.5%、活化温度为494℃、活化时间为117min、料液比为1∶2条件下,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029mg·g-1。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等方法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进行表征,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到1364.00m2·g-1,平均孔径为3.17nm,总孔容为1.08cm3·g-1,表明榛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尧   刘志佳   陈瑶   何林韩   高建民  
【目的】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竹箨探索一种高效除砷活性炭材料。【方法】以竹箨为原材料,以微波加热为热源,利用高温热解自活化技术在不同的活化温度和时间下制备竹箨活性炭,通过表征竹箨活性炭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石墨化程度、表面元素和官能团,揭示活化时间和温度等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竹箨活性炭的砷吸附性能,比较不同制备方法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砷吸附容量的差异。【结果】活化温度1 050℃、活化时间30 min时,竹箨活性炭孔隙结构排列整齐致密,比表面积达到1 251.7 m~2/g,孔容为0.697 cm~3/g,微孔比表面积比率和微孔孔容比率分别为60.9%和64.0%,平均孔径为0.448 nm,主要由微孔和少量介孔组成,孔径远大于砷酸根离子(AsO_4~(3-))和亚砷酸分子(H_3AsO_3)的空间构型尺寸,有利于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反映石墨化程度的R值为1.340,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对As(Ⅲ)的最大吸附量为3.87 mg/g,对As(Ⅴ)的最大吸附量为3.17 mg/g。对比文献中不同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砷吸附容量,竹箨活性炭表现出一定优势。【结论】适当提高活化温度、延长活化时间有利于表面微孔的形成,从而提高砷吸附容量;但过高的活化温度和过长的活化时间会导致孔隙结构坍塌,减小比表面积和微孔比率,降低砷吸附容量。本研究为高效治理水体砷污染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环保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除砷性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田华宇   刘焕   王国睿   郝海彦   王天赐   张文标  
【目的】为充分利用刺竹Bambusa sinospinosa材,提高其利用率,进一步探究刺竹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及使用领域,以达到提升其附加值的目的。【方法】以刺竹炭为原料,使用水蒸气活化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温度、时间、水蒸气量对刺竹活性炭的得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刺竹活性炭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1)刺竹活性炭的最优活化工艺为:活化温度875℃、活化时间2.0 h、水蒸气量0.50 L·h~(-1)。在该工艺下制备的刺竹活性炭得率为29.07%,强度达97.68%,碘吸附值为1 235.03 mg·g~(-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76 mg·g~(-1),吸附性能较好。(2)红外吸收光谱表明:经活化之后峰值在3 130、3 010、1 670 cm~(-1)等处变弱,876、809、747 cm~(-1)处吸收峰消失,但主要峰依然存在;XRD分析表明:活性炭中含有石墨α轴结构;经比表面积测试和电镜观察,最优工艺活化后的刺竹活性炭孔隙发达,孔容、孔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总孔容为0.489 cm~3·g~(-1),微孔容为0.388 cm~3·g~(-1),平均孔径为23.378 nm,BET比表面积为837.005m~2·g~(-1)。【结论】使用最优活化工艺所制备的刺竹活性炭具有较好的性能,可用于吸附、除污等不同场合。图5表1参2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湘洲  
研究利用棉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探讨制备过程中诸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棉秆以磷酸为活化剂,可制得性能优良的活性炭产品;所得活性炭产品得率为34%,活性炭对亚甲基兰脱色力为292.7mg·g-1,碘吸附值898.2mg·g-1,所制备的活性炭对Cr(Ⅵ)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相理  
活性炭工艺品是以活性炭为材料进行相关技术和艺术加工而成的新型工艺品,主要有炭雕、炭画等艺术形式。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兼具净化性和美观性的工艺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材料、工艺、制作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使这种工艺品在种类、艺术影响力、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活性炭工艺品产业的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书敏  杨成建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负载Fe3+,Cu2+活性炭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处理甲基橙废水,优化了处理工艺条件.在相同去除条件下,3种改性前后活性炭催化剂对微波诱导氧化甲基橙的去除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负载Fe3+活性炭,负载Cu2+活性炭,未改性活性炭;微波催化氧化去除甲基橙最佳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480W,辐射时间6min,催化剂质量浓度40g/L,pH为3;在该条件下,以负载Fe3+活性炭为催化剂,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改性活性炭催化剂通过表面吸附-微波诱导氧化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对甲基橙的去除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郝睿敏  刘文金  陈新义  
采用微波对5 mm厚的楠竹竹片进行软化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试件初含水率等因素对软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竹片微波软化进行了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对竹片有良好的软化作用,当微波功率为500 W,微波处理时间为4 min,试件初含水率为90%时楠竹竹片软化效果最好,其弯曲半径可达5 c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伟丽  杨丽聪  许海霞  林乐珍  郑国栋  
【目的】优化珊瑚菌三萜的微波提取工艺,为珊瑚菌三萜的工业化生产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珊瑚菌三萜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提取时间、微波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g)液(mL)比和微波功率对珊瑚菌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珊瑚菌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80%、微波时间150s、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三萜提取率为1.320%。【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得到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萍  黄友谊  袁芳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