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6)
- 2023(6422)
- 2022(5200)
- 2021(4578)
- 2020(3690)
- 2019(8108)
- 2018(7723)
- 2017(14515)
- 2016(7893)
- 2015(8152)
- 2014(7643)
- 2013(7409)
- 2012(6665)
- 2011(5672)
- 2010(5305)
- 2009(4887)
- 2008(4647)
- 2007(3966)
- 2006(3262)
- 2005(2646)
- 学科
- 济(29065)
- 经济(29034)
- 管理(23868)
- 业(23256)
- 企(18418)
- 企业(18418)
- 方法(14375)
- 数学(13173)
- 数学方法(13100)
- 农(8812)
- 财(8783)
- 环境(7625)
- 贸(7390)
- 贸易(7389)
- 学(7372)
- 易(7231)
- 中国(7143)
- 业经(6536)
- 务(5977)
- 财务(5975)
- 财务管理(5971)
- 农业(5879)
- 企业财务(5698)
- 技术(5566)
- 划(5221)
- 银(4684)
- 银行(4645)
- 融(4627)
- 金融(4627)
- 产业(4474)
- 机构
- 学院(108499)
- 大学(108046)
- 济(44735)
- 经济(44092)
- 管理(41452)
- 理学(37339)
- 研究(36958)
- 理学院(36935)
- 管理学(36208)
- 管理学院(36048)
- 农(28013)
- 中国(26675)
- 科学(25981)
- 业大(23343)
- 农业(22644)
- 京(21338)
- 所(19443)
- 研究所(18243)
- 财(18162)
- 中心(17001)
- 农业大学(15647)
- 财经(15460)
- 江(14843)
- 经(14293)
- 经济学(14197)
- 院(13405)
- 经济学院(13170)
- 北京(12582)
- 经济管理(12521)
- 省(11994)
- 基金
- 项目(84138)
- 科学(65679)
- 基金(63117)
- 家(58770)
- 国家(58296)
- 研究(52457)
- 科学基金(49214)
- 社会(35857)
- 自然(34424)
- 基金项目(34392)
- 社会科(34210)
- 社会科学(34199)
- 自然科(33686)
- 自然科学(33668)
- 省(33134)
- 自然科学基金(33117)
- 划(28348)
- 资助(24576)
- 教育(22933)
- 重点(19197)
- 计划(18457)
- 创(18256)
- 编号(18052)
- 发(17887)
- 部(17604)
- 科研(17261)
- 创新(17171)
- 业(16749)
- 科技(16418)
- 国家社会(15848)
共检索到141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贵宾 顾小平 张小平 周益权 岳晋军 袁娜
对经微波处理后的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在冷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微波强度下,随处理时间的增加,PAL活性呈阶梯状递减。中火微波强度下,从0 s(对照)的155.4 nkat降低到30 s的62.0 nkat;高火微波强度下,从0 s的159.4 nkat降低到了30 s的35.7nkat。除中火微波处理10 s笋样外,其他各笋样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以上差异水平。ADF质量分数的增幅前期大,后期小,微波强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增幅越小。显现出笋老化前期速度快,后期慢,随微波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敬文
4月份出笋期挖取毛竹春笋和高节竹笋,测定了笋体从基部向顶部0、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竹笋在25℃放置96h自然老化,测定了24、48、72、96h,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10cm位段24、48、72、96h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AL和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从基部向顶部逐渐降低,呈梯形分布,木质化进程是从基部向顶部推进的;竹笋离体后,PAL和PO活性大幅度增高,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大量增加加速了老化进程。讨论了PAL和PO在竹笋老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余学军 窦可 章兆福 柳德坚
根据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竹笋的3种保鲜预处理方法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在20 h内和7 d内的绿竹笋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绿竹笋采收后,采用常温条件保存,笋体的呼吸速率增加很快,在4~6 h时呼吸速率(CO2)达最高峰,为163.81 mg.kg-1.h-1;用冰水预冷处理的绿竹笋在14~16 h时达到最高峰,为138.66 mg.kg-1.h-1;用冰水处理同时以10 mg.g-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14 h左右达最高峰,为113.43 mg.kg-1.h-1;经冰水预处理和10 mg.g-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采后7 d内维持笋体的低呼吸速率,可以抑制笋...
关键词:
园艺学 绿竹 竹笋 呼吸速率 壳聚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擢溪
Specific weight, photosynthetic rate, respiratory rate and the N, P, K content were studi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leaves of Dendrocalamopsis oldhamii in one-year-old, two-year_old and three-year_old during various shoot grow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
关键词:
绿竹 笋期 叶片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玉生 官凤英 彭超 尹子旭 张美曼 詹美春 晏颖杰
【目的】探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矮化方法及矮化后绿竹生长规律及光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笋为研究对象,不截梢为对照(ck),比较不同高度H_1(60 cm)、 H_2(90 cm)、 H_3(120cm)、 H_4(150 cm)、 H_5(180 cm)绿竹笋截梢对绿竹形态指标、成竹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①竹笋截梢后绿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株高与截梢前绿竹笋高度呈线性极显著负相关(R~2=0.90, P0.05)。②竹笋截梢显著提高绿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降低了叶绿素a/b。③竹笋截梢处理初始荧光(F_o)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着绿竹株高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增加,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_(NP))呈下降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_(TR))和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_(ield))增加,在H_5时达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8.63%和42.17%。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绿竹株高与总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 Y_(ield)、 E_(TR)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b及q_(NP)显著正相关。【结论】绿竹笋高度H_5(180 cm)时截梢处理可有效控制高度生长,矮化后光化学功能进一步提高。图2表4参39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学军 裘贤龙
对采收后绿竹Bambusa oldhami笋经不同的处理后,研究不同温度的储藏条件下,对绿竹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与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竹笋采收后,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各处理PAL活性呈先升后下降趋势,2~3 d后PAL活性快速下降,4 d开始PAL活性变化趋缓;而常温条件下竹笋PAL活性上升得快,下降速度也快,常温条件下竹笋PAL酶的失活早于低温储藏的竹笋。储藏过程中各组POD活性迅速增加后降低,经保鲜处理后的各组竹笋POD活性增加和降低均迟于未处理的对照组;常温储藏的对照组POD采收后4 d就完全失活,常温储藏过程中竹笋纤维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暾 郑剑 余学军
【目的】研究外源草酸处理对低温下去壳绿竹笋Bambusa oldhami的保鲜效果及其机制。【方法】用5 mmol·L~(-1)草酸浸泡去壳绿竹笋10 min,置于(6±1)℃下,定期测定去壳绿竹笋的过氧化氢(H_2O_2)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硬度、木质素质量分数和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AL、4-CL、CAD、POD)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5 mmol·L~(-1)草酸溶液浸泡去壳绿竹笋10 min,能够提高去壳绿竹笋组织内SOD和CAT的活性并延缓H_2O_2的累积,抑制去壳绿竹笋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AL、4-CL、CAD、POD)的基因表达水平和活性的上升,并显著降低木质素质量分数和硬度的上升。【结论】外源草酸处理通过抑制木质素代谢和提高抗氧化酶系统阻止去壳绿竹笋采后木质化进程,从而延缓了其冷藏期内品质的下降。图4参3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蓉 郑维鹏 方伟 黄耀华 张闪闪
分析了福建和浙江12个绿竹Dendroc alamopsis oldhama主要产地鲜笋形态性状(笋地径、笋高、总质量、去壳质量)和营养成分(水解氨基酸、还原糖、水溶性总糖、粗蛋白质、粗纤维、总灰分、水分)的差异,探明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受产地生长性状、栽培条件的影响,产地间鲜笋形态指标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13.27%~36.13%,产地漳州、福安及凤岭的可食率最高,达77%~82%;产地龙岩、苍南、龙湖、同安、漳州及漳平水解氨基酸总量较高,品味鲜美;竹笋营养成分的积累也因产地不同而差异明显,粗纤维、还原糖、水溶性总糖受影响最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竹笋含糖量较高时粗纤维质量分数较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高培军 吴擢溪 陈礼光 吴大忠
研究施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对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笋N、P、K含量、粗蛋白质、粗纤维、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竹笋N和蛋白质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复合肥处理最高 ,K含量、粗纤维、半需氨基酸总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但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不施肥处理明显高于施肥处理。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发笋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发笋初期N、P、K含量施肥处理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 ,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盛期叶片N、P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关键词:
绿竹 施肥 笋营养成分 笋期叶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习军 熊善柏 赵思明
【目的】研究微波对稻谷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和储藏品质的影响,为利用微波改善稻谷品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2450MHz微波处理稻谷,测试不同微波剂量和时间处理后稻谷的品质变化。【结果】稻谷经微波处理,温度呈线性上升,随微波剂量下降,升温速度减小。不同的微波处理对稻谷品质的影响有差异,适宜的微波条件对碎米率、爆腰率影响较小,且有利于提高稻谷的出糙率及整精米率,降低稻谷含水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改善蛋白质和淀粉的水溶性。【结论】微波条件对稻谷的品质有影响,适宜的微波条件能提高稻谷的加工性能和储藏性能,改善大米的食用品质。
关键词:
稻谷 热处理 微波 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双林 杨清平 陈长远
根据丛生竹以竹丛为无性系单元的特点,提出了丛立竹数与根盘面积比(N/S)的丛生竹林分结构概念,以绿竹笋用竹为对象,开展了竹林地环境资源高效利用的N/S结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N/S与丛竹笋产量呈单峰抛物线形关系,N/S优化配比为4.0~5.0株.m-2;竹丛根盘面积与竹冠平面面积呈线性增长关系,可以通过增大初植密度、扩大竹丛根盘面积来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丰产林分结构立竹数为9 200~11 500株.hm-2,竹林竹丛根盘面积、土地利用率分别可达到2300 m2.hm-2、23.0%,初植密度可提高到1050丛.hm-2左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蓉
应用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福建和浙江的12个产地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的鲜笋质量指标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依据笋品质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4.658%,可选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笋品质的综合指标。鲜笋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最能反映笋营养状况,其次为水分,第三为蛋白质与总灰分。笋品质性状与土壤养分指标有着显著典型相关关系,尤其是第1典型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 99,其相关信息接近占2组性状总信息的100%。来自土壤养分指标的第1典型变量中pH值、全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对绿竹品质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鲜笋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东 傅峰 李贤军 姜笑梅 陈志林
为提高人工林桉木的干燥质量及产品附加值,该文针对近年来出现在木材改性领域的微波处理技术在桉木利用中的潜力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合微波处理原理及特点,在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对微波处理减小桉木残余生长应力及微波处理对木材微观构造、木材干燥及加工质量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为桉木微波处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波处理 桉木 生长应力 微观构造 干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婷 樊明聪 车丽 赵思明 黄琪琳
采用脉冲微波处理大米,以普通连续微波作对照,考察脉冲微波处理对大米理化指标和流变特性的影响,并对蒸煮后的米饭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米经过微波处理后其温度、碎米率、爆腰率和碘蓝值均高于未处理,含水量低于未处理,脉冲微波处理后的大米的爆腰率(10%)显著低于普通连续微波处理(24%),更接近于未处理(8.5%)。稳态剪切模式下,未处理和微波处理后的大米糊均属于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呈现假塑性流体的特征,经脉冲微波和普通连续微波处理后,大米糊的黏稠性降低,流动性增强,更接近牛顿流体。动态振荡模式下,未处理和微波处理后的大米糊化温度均在68℃左右,经脉冲微波和普通连续微波处理后的大米糊G′和G″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常佳 王金林 王清文 李春生 王志同
以25mm厚杨木、桦木、柞木厚板为研究对象,进行微波处理,通过改变木材初含水率、辐射时间和微波辐射强度,以木材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得到的增质率和上染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微波处理条件与木材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木材的增质率和上染率在含水率为30%时最大,并随初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强度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微波处理 木材染色 增质率 上染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