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4)
2023(5702)
2022(4758)
2021(4285)
2020(3595)
2019(7811)
2018(7491)
2017(14003)
2016(7864)
2015(8204)
2014(7766)
2013(7504)
2012(6782)
2011(5804)
2010(5460)
2009(5092)
2008(4846)
2007(4158)
2006(3291)
2005(2685)
作者
(25234)
(21142)
(21123)
(19642)
(13421)
(10437)
(9171)
(8393)
(8277)
(7355)
(7317)
(6963)
(6857)
(6793)
(6721)
(6414)
(6365)
(6358)
(6258)
(6089)
(5636)
(5225)
(4897)
(4884)
(4780)
(4763)
(4598)
(4567)
(4522)
(4308)
学科
(27051)
经济(27020)
(22177)
管理(21574)
(17160)
企业(17160)
方法(14069)
数学(12960)
数学方法(12886)
(8564)
(8480)
(7470)
贸易(7469)
(7317)
(7307)
中国(6361)
业经(5876)
(5823)
财务(5822)
财务管理(5818)
农业(5812)
企业财务(5553)
技术(5009)
环境(4655)
(4276)
(4161)
银行(4123)
产业(4121)
(3985)
(3984)
机构
大学(107668)
学院(107533)
(42305)
经济(41696)
管理(39049)
研究(38403)
理学(35392)
理学院(34964)
管理学(34158)
管理学院(34005)
(32699)
科学(28473)
中国(26827)
农业(26757)
业大(25549)
(21626)
(21507)
研究所(20244)
农业大学(18345)
中心(17273)
(17105)
(15255)
财经(14580)
(14025)
(13927)
(13742)
(13500)
经济学(13414)
(13350)
实验(13296)
基金
项目(84174)
科学(64838)
基金(62874)
(59766)
国家(59318)
研究(50126)
科学基金(49061)
自然(35507)
自然科(34770)
自然科学(34753)
自然科学基金(34185)
基金项目(34069)
(33621)
社会(33259)
社会科(31682)
社会科学(31674)
(29032)
资助(25044)
教育(22408)
计划(19807)
重点(19482)
(18062)
科技(17927)
(17665)
(17584)
科研(17412)
(17388)
编号(17234)
创新(17032)
(15637)
期刊
(36643)
经济(36643)
学报(30387)
(28865)
研究(23229)
科学(23140)
大学(21218)
学学(20915)
农业(19949)
中国(17377)
(13346)
管理(11841)
(10763)
业大(10078)
农业大学(8921)
(7943)
(7592)
金融(7592)
经济研究(7280)
业经(6790)
财经(6744)
科技(6487)
中国农业(6006)
技术(6001)
(5714)
自然(5679)
问题(5335)
商业(5280)
林业(5254)
自然科(4930)
共检索到139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建  赵腾  丁超  邢常瑞  张斌  陈尚兵  何荣  鞠兴荣  
【目的】研究不同微波条件对稻谷水分迁移状况、品质、脂肪酶活力、内部结构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微波干燥条件以实现稻谷快速有效干燥,缩短干燥时间。【方法】本文使用不同微波剂量(0.69、1.29、1.92 W·g~(-1))将稻谷处理至50℃、60℃、70℃后,经过缓苏(不缓苏)处理,对照组样品采用热风60℃,干燥时间为60 min,缓苏4 h进行。研究加工品质、爆腰率及相关理化指标,并通过核磁和扫描电镜观察稻谷水分迁移状况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微波剂量、稻谷温度是影响品质的关键因素。在微波剂量为1.29 W·g~(-1),60℃,缓苏条件下稻谷的加工品质较好,爆腰率低至8.65%,碎米率、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为6.76%、83.9%、68.07%,与热风干燥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微波对脂肪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1.92 W·g~(-1),70℃,缓苏条件下脂肪酶活力最低(5.65 U),比对照组样品脂肪酶活力低4.65 U。利用隶属度综合评分法对干燥后各项品质评判,1.29 W·g~(-1),60℃,缓苏条件下稻谷得分排名第3,综合考虑升温速率及各项品质得分,为最适宜的微波处理条件。低场核磁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微波干燥后的稻谷结合水含量下降,并产生明显左迁,水分与其他组分结合地更加紧密;稻谷胚乳细胞破裂及淀粉裸露程度增加,呈放射性排列的结构逐渐消失,内部裂纹增加;复合淀粉粒逐渐崩解,单粒淀粉粒增多。【结论】微波干燥对稻谷的升温速率、品质以及酶活有显著影响,稻谷中各状态水分和其他组分结合的牢固性更强。干燥中水分散失会引起稻谷内部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与热风处理相比,微波处理后样品内部裂隙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习军  熊善柏  赵思明  
【目的】研究微波对稻谷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和储藏品质的影响,为利用微波改善稻谷品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2450MHz微波处理稻谷,测试不同微波剂量和时间处理后稻谷的品质变化。【结果】稻谷经微波处理,温度呈线性上升,随微波剂量下降,升温速度减小。不同的微波处理对稻谷品质的影响有差异,适宜的微波条件对碎米率、爆腰率影响较小,且有利于提高稻谷的出糙率及整精米率,降低稻谷含水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改善蛋白质和淀粉的水溶性。【结论】微波条件对稻谷的品质有影响,适宜的微波条件能提高稻谷的加工性能和储藏性能,改善大米的食用品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新文  杨毅  冷向军  吴江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0.3 g/kg的脂肪酶,饲喂平均体重(57.6±0.02)g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60 d,测定南方鲇的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添加0.1 g/kg和0.3 g/kg的脂肪酶,增重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0%和5.8%,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分别下降了5.0%和6.6%,差异显著(P<0.05),肥满度和粗脂肪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0.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钦  李建林  唐永凯  李红霞  吴钧晟  张磊  沈泽恩  俞菊华  
采用对硝基苯酚法测定正常摄食、饥饿(14 d)和重摄食(3 d)状态下鲤鱼不同组织和器官中脂肪酶及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lipase,LPL)的活性。结果显示:与正常摄食相比,饥饿鲤鱼肌肉、脂肪和心脏中脂肪酶比活力显著下降(P<0.05),但脂肪和心脏中LPL比活力显著升高(P<0.05);除脂肪中LPL外,重摄食3d的鲤鱼各组织和器官中脂肪酶和LPL比活力比正常摄食和饥饿鲤鱼均显著升高(P<0.05),有明显的补偿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汉民  沈莲清  桑卫国  董明敏  黄晓春  黄光荣  
采用扩展青霉 (Penicilliumexpansum )PF868产生的碱性脂肪酶为酶源 ,酶解脱脂鲐碎肉 ,其最适条件为 :32~ 34℃ ,pH 9.3,酶活浓度 4 0u/ml,碎肉的质量与酶液体积比为 1g∶5ml,脱脂时间 5 0min。鲐碎肉的干基残脂率低于 4 .0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长平  王延玲  刘遵春  王传增  孙家正  王娜  陈学森  
【目的】研究1-MCP和NO熏蒸处理对采后黄金梨低温贮藏期间主要贮藏品质指标及香气合成中脂肪酸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探讨1-MCP和NO对黄金梨香气代谢的作用机理,为1-MCP和NO应用于黄金梨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商熟期黄金梨分别用1μL·L-1的1-MCP持续熏蒸18h和10μL·L-1的NO持续熏蒸2h,研究低温贮藏期间(4℃)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量、香气成分含量以及脂肪酸代谢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OX)、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醇脱氢酶(ADH)、酰基转移酶(AAT)活性的变化。【结果】1-MCP和NO熏蒸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黄金梨贮藏期间果实硬度下降和乙烯释放,同时有效抑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俊荣  刘红梅  韩茂森  陈营  
对宝石斑 (Scortumbarcoo)的胃、幽门盲囊、肠道、肝胰脏等九个部位进行了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 ,宝石斑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 ,其最适 pH值为 2 2~ 3 0 ;幽门盲囊中既有碱性蛋白酶 ,也有酸性蛋白酶 ,以前者为主 ,其最适pH为 8 2~ 8 6。后肠的蛋白酶活性很低 ,肝胰脏和脾脏中检测到极低的蛋白酶活性 ,胆汁中未检测到蛋白酶 ;脂肪酶的活性在肠道的中后段最高 ,其次是幽门盲囊 ,胆囊中的脂肪酶活性稍次于胃 ,肝胰赃和脾脏未检测到脂肪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理平  冒树泉  马国红  张延华  许鹏  
以鱼油为脂肪源,分别配制脂肪水平为3.7%、6.8%、9.6%、13.1%、15.6%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13±0.03)g的许氏平鲉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形体指数、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与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提高(P0.05);许氏平鲉鱼体脂肪沉积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P<0.05),15.6%全鱼、肌肉、肝脏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7%、6.8%组(P<0.05)。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许氏平鲉肝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红福  林海萍  李芬  张立钦  毛胜凤  
为探讨继代移殖对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与毒力的相关性,以筛选得到的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为出发菌株,通过连续接种松墨天牛幼虫获得H1、H2、H3、H4继代移殖菌株,而连续在PPDA培养基上转接,获得R1、R2、R3和R4继代移殖菌株。分别对各原始菌株与继代移殖菌株进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与毒力测定,并将每种酶活性与相应菌株对松墨天牛的半致死时间(LT50)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在PPDA培养基上继代移殖,随着各菌株对松墨天牛的毒力逐代下降,其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也逐代降低;来源于松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邢成锋  阎萍  梁春年  裴杰  
脂蛋白脂酶是脂质代谢的关键酶,主要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产生供组织利用的脂肪酸和单酰甘油。笔者综述了LPL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以及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蕙心  司龙亭  唐慧珣  
为探明酶在黄瓜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以2个黄瓜高代自交系华北型M6和华南型M87为试材,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碱式滴定法及愈创木酚法测定淀粉酶、脂肪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发芽过程中2个黄瓜品种总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在萌发初期逐渐升高,末期降低,说明淀粉水解是种子萌发所需主要物质和能量的来源;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萌发初期活性均较低,中期显著上升,后期下降,催化脂肪分解成供给种子萌发的碳水化合物;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与种子萌发密切相关。M6和M87的种子萌发与α-淀粉酶活性相关极显著(r=0.949,r=0.989),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关极显著(r=0.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淑媛  赵书青  倪德江  陈玉琼  
结合膜超滤技术从青砖茶中分离提取α-淀粉酶和脂肪酶抑制活性组分,分析青砖茶汤直接超滤组分和青砖茶汤乙酸乙酯萃取物超滤分离组分对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砖茶5ku膜截留组分具有较强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100ku膜截留组分具有较强脂肪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萃取物5ku膜截留组分具有更强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而其透过组分具有更强的脂肪酶抑制活性。膜超滤技术结合乙酸乙酯萃取法能更好地分离纯化青砖茶汤α-淀粉酶和脂肪酶抑制活性成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宇  周文化  邓学良  伍金娥  
为获得高产脂肪酶菌株,对包括白地霉在内的数十种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在采用油脂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之后,用酸碱滴定法对菌株所分泌的脂肪酶活力进行测定,筛选获得了高产脂肪酶的白地霉菌株,其酶活力达10.79 U/mL;然后对该菌株的产脂肪酶培养基配方、pH值、温度、摇床转速等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产脂肪酶条件是:培养基配比的橄榄油2%、牛肉膏2%、蔗糖0.5%、(NH4)2SO40.1%,最优培养条件为pH值7.0、温度28℃、摇床转速225 r/mi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黎军胜  李建林  吴婷婷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淀粉酶、脂肪酶分布与特性。结果表明,Ⅰ(体重55.14g)、Ⅱ(体重122.82g)、Ⅲ(体重225.68g)组实验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表现出相似规律: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前肠、中肠、后肠。实验鱼体重从55g增至122g,肠道淀粉酶活性急剧上升,实验鱼体重从122g增至225g,酶活性增幅减缓。3组实验鱼肠道各肠段淀粉酶活性相对比值(前肠、中肠、后肠)分别为1:0.95:0.52、1:0.44:0.21和1:0.50:0.24;脂肪酶活性相对比值(前肠、中肠、后肠)分别为1:0.17:0.12、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权  盛军  刘均忠  郑鸿飞  孙谧  
采用壳聚糖为载体,优化了海洋微生物YS2071脂肪酶的壳聚糖固定化条件。结果显示,在壳聚糖浓度为2%(m/v)、氢氧化钠浓度为12%(m/v)、乙酸浓度为1%(v/v)、戊二醛浓度为0.25%(v/v)、与戊二醛交联的时间为12 h及添加2 ml(1120 U)的游离脂肪酶时,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最高,其活力回收率达到69.4%。对游离脂肪酶与固定化脂肪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游离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而固定化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固定化脂肪酶的温度稳定性明显优于游离脂肪酶。最适反应p H均为8.0,脂肪酶经过固定化之后,酸碱耐受性增大。重复利用10次的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