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
2023(758)
2022(711)
2021(665)
2020(636)
2019(1436)
2018(1505)
2017(2724)
2016(1606)
2015(1726)
2014(1660)
2013(1664)
2012(1587)
2011(1288)
2010(1173)
2009(1132)
2008(1000)
2007(948)
2006(741)
2005(615)
作者
(5273)
(4333)
(4314)
(4212)
(2780)
(2130)
(1978)
(1757)
(1702)
(1595)
(1523)
(1496)
(1476)
(1425)
(1408)
(1397)
(1381)
(1371)
(1363)
(1330)
(1167)
(1133)
(1064)
(1053)
(1005)
(984)
(983)
(937)
(933)
(933)
学科
(5138)
经济(5135)
方法(3206)
数学(3041)
数学方法(3020)
(3001)
(2598)
企业(2598)
管理(2405)
(2253)
(1323)
(1267)
中小(1248)
中小型(1248)
(1248)
乡镇(1248)
乡镇企业(1248)
小型(1248)
小型企业(1248)
(1024)
贸易(1023)
市场(1022)
(1014)
(922)
金融(920)
中国(901)
水产(898)
产品(896)
(858)
理论(834)
机构
大学(21003)
学院(20612)
研究(8012)
(7264)
(7059)
经济(6928)
科学(6568)
中国(6010)
农业(5895)
管理(5537)
业大(5392)
理学(4951)
理学院(4879)
(4622)
管理学(4610)
管理学院(4585)
研究所(4411)
(4308)
农业大学(4001)
中心(3986)
(3667)
实验(3513)
实验室(3374)
技术(3243)
(3193)
重点(3095)
(3083)
(3058)
工程(3023)
(2834)
基金
项目(16083)
科学(11795)
基金(11721)
(11400)
国家(11326)
科学基金(8994)
研究(8646)
自然(6952)
自然科(6822)
自然科学(6816)
自然科学基金(6705)
(6418)
基金项目(6106)
(5705)
资助(5508)
社会(5015)
社会科(4745)
社会科学(4745)
计划(4255)
教育(4166)
科技(4100)
重点(3870)
科研(3435)
(3356)
(3290)
专项(3279)
(3274)
(3213)
(3163)
创新(3076)
期刊
学报(7505)
(6591)
(5695)
经济(5695)
大学(5450)
学学(5385)
科学(5050)
农业(4563)
研究(4223)
中国(3772)
业大(2697)
农业大学(2350)
(2258)
管理(2211)
(2100)
(2099)
金融(2099)
(1924)
自然(1575)
技术(1539)
自然科(1512)
自然科学(1512)
中国农业(1465)
林业(1266)
科技(1263)
经济研究(1225)
财经(1225)
农林(1167)
(1167)
理论(1163)
共检索到28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东禾  梁小冲  
将传统的微波分光仪加以改,并测量液体的浓度,利用微波的偏振特性和溶液的旋光性测量待测液体的旋光角,进而计算出液体的浓度,并与准实值做比较,检测该方法的可靠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守城  张云茹  
酵母菌在乙醇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进行乙醇逐渐积累将抑制发酵过程的进行,导致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发酵效率下降。为了消除发酵过程的这种抑制作用,根据乙醇的易挥发性,可以用N2作为载气,将发酵液中乙醇载出,从而降低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提高乙醇发酵效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底物浓度条件下,乙醇气提发酵过程中发酵性能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浓度从50 g/L增加到150 g/L,乙醇产量逐步增加,葡萄糖消耗完全;但当葡萄糖浓度达到200 g/L时,残余葡萄糖量增加,乙醇产量下降;而在气载条件下当葡萄糖初始浓度为150 g/L时酵母菌乙醇发酵性能最好,同时载气能有效消除产物乙醇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向萍  邱伟强  金英善  冯宇辉  金银哲  
为了探究不同氨基酸溶液在微波加热下的介电特性,采用网络分析仪和同轴探针法测定了10种氨基酸[甘氨酸(Gly)、脯氨酸(Pro)、半胱氨酸(Cys)、谷氨酰胺(Gln)、赖氨酸(Lys)、蛋氨酸(Met)、组氨酸(His)、精氨酸(Arg)、酪氨酸(Tyr)和色氨酸(Trp)]溶液在微波(250w)加热(0、1、3、5min)下的介电特性。结果表明:在0.3~3 GHz的频率范围内,除了Tyr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氨基酸溶液的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微波加热过程中,Arg、Lys溶液的介电损耗随着频率的增加出现降低的趋势,而其他氨基酸溶液(除Gln外)呈增加的趋势。微波加热过程中Gln溶液的介电损耗在0.9 GHz左右出现明显的转折点(尤其是在微波加热3min和5min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915 MHz时的穿透深度大于2450 MHz。在加热3min时,915 MHz下Tyr溶液的穿透深度最大为(180 ± 0.12)mm,2450MHz下Trp溶液的穿透深度最大为(20 ± 1.5)mm。Arg、Lys溶液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因电离而导致其pH降低。氨基酸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影响杂环族氨基酸和脂肪族氨基酸溶液的穿透深度,且氨基酸溶液的穿透深度与氨基酸分子量之间的相关性(R~(2) > 0.90)大于其等电点(R~(2 )> 0.82)。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杂环族氨基酸(Tyr、His、Trp、Pro)溶液的临界频率降低;而脂肪族氨基酸(Met、Lys、Arg、Gly、Gln、Cys)溶液的临界频率增加(P < 0.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雪春  刘江  吴鑫  沈文杰  李军  师红玲  王振兴  
【目的】蛇莓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具有良好的生物和药用活性,目前对其抗氧化、降血糖、防治老年痴呆方面研究较少。【方法】以总酚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蛇莓多酚的微波辅助提取条件;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改良的荧光法考察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能力;采用吸收光谱法考察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能力。【结果】微波辅助提取蛇莓多酚的最佳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67%,料液质量体积比1∶18(W/V),微波功率280 w,微波时间为112 s,在此条件下蛇莓总酚得率为5.21%;蛇莓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8.63μg/m 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为32.11μg/m L,铁还原能力为2 190.33μg Fe SO4/mg;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为223.89μg/m L,低于标准对照物阿卡波糖(310.81μg/m L);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IC50值为202.95μg/m L。【结论】蛇莓多酚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能力,具有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和降血糖、防治老年痴呆药物的可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银都  赵亮亮  马晨夕  赵金良  
为探究池塘溶氧昼夜变化对鳜(Siniperca chuatsi)葡萄糖代谢和血糖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17:00(T1)、23:00(T2)、次日07:00(T3)、11:00(T4)、17:00(T5)共5个连续时间点采样并测定分析,比较测定鳜池塘常氧组(>5 mg/L)与昼夜溶氧变化组鳜葡萄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时序差异。结果显示,1天中,池塘溶氧经历常氧与低氧的周期性变化,T3时池塘溶氧最低,平均溶氧为0.93 mg/L;T5时池塘溶氧最高,平均溶氧为10.58 mg/L;T3、T4时,血浆中葡萄糖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肝脏中肝糖原含量下降,乳酸含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降低;T3、T4时,肝脏有氧代谢柠檬酸合酶(CS)活性显著降低,无氧代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糖酵解酶HK、PFK、PK酶活性显著升高,糖原分解酶GP活性无显著变化;T3、T4时,hk、pfk、pk、ldh-a、gp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cs表达量显著下降,glut2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鳜养殖池塘中溶氧存在昼夜周期性交替变化,溶氧水平的下降会引起鳜葡萄糖代谢发生变化,由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而导致能量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弋  邱红  侯迎梅  陆游  申屠基康  周歧存  
为研究大黄鱼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和相关糖代谢关键酶的表达量,选取体质量约为100 g的大黄鱼禁食24 h,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0.9%的无菌生理盐水,CG组),低剂量葡萄糖组(300 mg/kg体质量,LG组)和高剂量葡萄糖组(1500 mg/kg体质量,HG组)。结果显示,大黄鱼在注射高剂量和低剂量葡萄糖后,血糖均在3 h达到最高水平,且HG组的峰值显著高于LG组,LG组在24 h恢复至正常水平,HG组在24 h仍然高于正常水平。HG组、LG组注射葡萄糖后,HK、GK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文  林心宇  黄小红  罗忠宝  翁丽蓉  林艳  
以D-果糖、葡萄糖、D-甘露糖和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G)为效应物,研究它们对猪精液碱性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3.1.52)活力的影响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范围内,低浓度的葡萄糖对NAGase活力表现为激活作用,而D-果糖、D-甘露糖和NAG对酶活力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D-甘露糖、NAG、D-果糖;D-甘露糖表现为可逆的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KI为18.36 mmol·L-1;NAG表现为可逆的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16.98和55.26 mmol·L-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伏生  朱晓燕  张兴忠  
从遗传学的角度对嗜水气单胞菌(Acromonas hydrophila)的溶血毒素的产生及调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嗜水气单胞菌的溶血毒素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组成型酶,产量稳定,与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没有关系;另一种是诱导酶,当有诱导物时大量产生,但这一诱导现象被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抑制。该结果为解释嗜水气单胞菌是否是条件致病菌摸索了一条新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丽萍  秦超彬  郑文佳  卢荣华  聂国兴  
为加深对鱼类糖的感知与代谢调控的认识,本文综述了鱼类的葡萄糖感知与摄食调控、糖代谢调控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鱼类的下丘脑不仅是中枢葡萄糖感受器所处的主要部位,同时也是食欲调节中枢。leptin、ghrelin、CCK、NPY等内分泌因子均能调控鱼类对糖的感知与摄食。另一方面,鱼类糖代谢受到胰岛素、GLP-1、ghrelin、CCK、NPY、SS等内分泌因子和糖、脂、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双重调节。尽管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低于陆生动物,但鱼体内亦存在较完善的糖的感知、摄食与代谢调节机制。因此,将来的重点工作应在于研究鱼类中枢神经系统整合营养和内分泌等信号的机制,研究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在糖耐受力及糖异生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健超  袁华均  潘厚炎  胡腊英  肖应艺  
研究了湖北沼泽型母水牛在发情末期唾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与排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NAG活性峰出现前的酶单位为18.96±6.73(n=128),临排卵前出现的活性峰的酶单位为60.37±15.46(n=128),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5头发情排卵典型的母水牛,在其发情末期唾液中NAG的活性呈现规律性变化,在临排卵前出现一明显高峰,此前3~6h尚出现一小峰。在母水牛发情末期待小峰出现而后下降时进行冷冻精液人工授精,2个冻配点的情期产犊率和受胎率分别为45.83%(22/48)和45.00%(36/8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海峰  刘静轩  王意程  左卫芳  曲常志  王得云  张静  姜生辉  王楠  陈学森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杂种一代优系‘红脆1号’液泡膜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MdVGT1生物学信息、表达水平及其在糖代谢中的功能,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功能型苹果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杂种一代优系‘红脆1号’为试材,克隆MdVGT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嘎啦’组培苗中该基因在葡萄糖诱导下的表达,通过酵母双杂交验证其互作关系,并通过原核诱导获得重组蛋白。【结果】在‘红脆1号’中克隆获得MdVGT1全长,测序发现其包含1 506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1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53.16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国先  张晓云  左晓磊  计成  马秋刚  
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180只26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研究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1%,0.2%,0.3%,0.4%的葡萄糖氧化酶,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分别提高了11.01%(P>0.05),12.34%(P>0.05),16.06%(P<0.01),13.79%(P0.05),33.45%(P>0.05),49.66%(P0.05);0.3%和0.4%葡萄糖氧化酶添加组显著提高了饲料转化率(P<0.05)。日粮中添加0.4%葡萄糖氧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金伟  陈武勇  
为了探究微波辐照对铬鞣过程的影响,以I型胶原蛋白溶液和33%碱度的硫酸铬鞣液为反应物进行均相铬鞣反应,以微波辐照加热鞣制为实验样,相同条件下水浴加热为对照样,利用pH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动态光散射(DLS)和超灵敏差示量热扫描仪(VP-DSC)对反应过程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照进一步加速了胶原蛋白与铬的反应速度并使反应更彻底,鞣制后胶原蛋白的粒径更大、热稳定性更好。说明微波辐照在铬鞣过程中既具有热效应又具有非热效应,将为开发快速、清洁化铬鞣工艺提供新的选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鹤忠  丁磊  宋学宏  王永玲  杨彩根  
选用典型的淡水肉食性鱼类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和草食性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为对象进行糖耐量初步实验。青鱼和草鱼的体重分别为(63±3)g和(46±2)g,在实验室适应4周后禁食24h,以高剂量(H)1.67g/(kg体重)和低剂量(L)0.42g/(kg体重)灌喂葡萄糖,比较研究其代谢反应。结果显示,2种鱼灌喂不同剂量葡萄糖后都出现持久的高血糖,青鱼血糖含量高于灌喂相同剂量的草鱼,灌喂剂量越高,血糖含量越高。草鱼组及青鱼L组在灌喂葡萄糖后血浆总氨基酸和甘油三酯先降后升,但青鱼H组口服葡萄糖后血浆总氨基酸和甘油三酯先升高。青鱼H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凤江  韩春春  刘丹丹  万火福  杨文兰  翁梦珂  苟丹  龚金祥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鹅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白鹅为供试动物,采用半原位二步胶原酶灌注法采集鹅的肝细胞,之后用含不同浓度(0(对照组,CK),5,20,35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鹅原代肝细胞,培养48h后用Br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rdU阳性细胞率,BrdU-ELISA法检测肝细胞DNA含量,ELISA法检测Cyclin D1蛋白质量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和35mmol/L葡萄糖可以显著增加BrdU阳性细胞率,并可以明显提高原代肝细胞的DN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