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7)
2023(3740)
2022(3134)
2021(3240)
2020(2454)
2019(5755)
2018(5775)
2017(7462)
2016(5641)
2015(6766)
2014(7065)
2013(5758)
2012(5358)
2011(4871)
2010(5319)
2009(3874)
2008(3580)
2007(3381)
2006(3051)
2005(2862)
作者
(12702)
(10353)
(10317)
(10102)
(6664)
(5069)
(4941)
(4440)
(4046)
(3945)
(3638)
(3622)
(3523)
(3473)
(3347)
(3293)
(3285)
(3218)
(3111)
(3084)
(2995)
(2805)
(2709)
(2503)
(2469)
(2440)
(2380)
(2267)
(2261)
(2246)
学科
教育(22166)
中国(10085)
教学(8589)
理论(8437)
管理(5960)
(5792)
(5417)
经济(5414)
研究(5310)
政治(4755)
思想(4729)
(4691)
学校(4658)
学法(4629)
教学法(4629)
(4431)
思想政治(4323)
政治教育(4323)
治教(4323)
德育(4282)
学理(4205)
学理论(4205)
高等(4180)
研究生(3836)
(3608)
企业(3608)
技术(3519)
(3462)
(3450)
发展(3354)
机构
学院(64853)
大学(64105)
教育(28874)
研究(26247)
(20753)
师范(20642)
职业(20467)
技术(18399)
师范大学(17161)
(16137)
科学(15101)
职业技术(14628)
技术学院(13760)
(12833)
(12719)
(12389)
管理(12046)
研究所(11690)
经济(11488)
北京(11177)
教育学(11074)
中国(10946)
中心(10035)
(9861)
(9811)
理学(9700)
理学院(9424)
管理学(8959)
管理学院(8817)
教育学院(8203)
基金
研究(38291)
项目(37596)
科学(29932)
教育(29751)
编号(20920)
基金(20177)
课题(19687)
成果(19557)
(18710)
社会(18258)
(17734)
(17529)
社会科(16668)
社会科学(16666)
(16524)
国家(16173)
规划(13002)
科学基金(12536)
(12234)
项目编号(11554)
年度(11092)
研究成果(11071)
重点(10997)
(10986)
(9856)
(9839)
(9826)
阶段(9796)
(9619)
(9502)
期刊
教育(55847)
研究(29981)
中国(29230)
职业(17224)
(15868)
经济(15868)
技术(12823)
技术教育(11263)
职业技术(11263)
职业技术教育(11263)
学报(8645)
大学(7879)
(6986)
论坛(6986)
科学(6770)
(6706)
(6120)
高等(6091)
职教(5948)
成人(5806)
成人教育(5806)
学学(5469)
高等教育(5254)
(4728)
农业(4483)
(4324)
发展(3911)
(3911)
教研(3603)
高教(3603)
共检索到109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立超  
微时代的到来,给高职生带来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也给高职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新媒介为契机,立足实际,剖析微时代高职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索新媒介与高职生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创新道德教育内容和载体,构建多维立体的道德教育格局,强化教育平台建设,是微时代化解高职生道德教育困境的重要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艳珍  张少兰  
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高职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的现实需求。因此我们要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培育"校企文化对接"的教育环境,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效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春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四个因素发生了相应变化,职业道德教育呈现出新特点,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必须遵循职业道德培养的趋势和心理规律,从切实引导高职生树立全新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职业道德情感、坚定和巩固职业道德意志、强化职业道德行为四个阶段入手,建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化和固化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晓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点,充分强调了其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道德教育所饱受诟病的,并不是其重要性而是其实效性。本文通过对"立德之内涵"以及"如何立德树人"这两个议题的探讨,尝试对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做出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道德相对主义取代道德普遍主义有着某种历史合理性,促进了道德自由和道德宽容,但瓦解了道德共识,中断了道德对话。道德相对主义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非全然消极,它要求将文化多元、价值多元视角纳入公民德育,从道德权利的视角重新审视道德规范的合法性。需要在道德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达成平衡:用道德普遍主义规制普遍人权范围,保障人类基本道德权利;用伦理多元主义来规范公民发展性权利问题,保障价值多元。为此,学校德育不仅需要培养理解本土文化的国家公民,更需要培养具有文化移情能力和文化对话能力的全球公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公芳  蒋承杰  
网络游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正影响着高职大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的形成,加速改变着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给高校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通过网络游戏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在网络游戏兴起背景下开展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为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杰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观念和工作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制度环境、加强校企合作教育等改进措施,以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杰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观念和工作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制度环境、加强校企合作教育等改进措施,以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晓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功能、特点,构建切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晓勤  
在阐述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了非主流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建华  倪嘉  
生态道德教育担负着引导人们科学地走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生态",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的高职人才是江西高职院校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一。书院"德教为先"、"道德践履"、"道德环境熏陶"等德育理念与方法对今天江西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文胜  
生态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顺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普遍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水平,引导国民在处理人、自然、社会等相互联系时自觉遵从生态文明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切实履行保持自然、社会、人和谐统一的责任担当。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是新型伦理实践观,它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理论指导,是人类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物质享受、精神愉悦、政治进步的可靠条件,它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亚楠  
价值观多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是道德教育不可规避的时代境遇。价值多元化使得道德困惑和危机普遍存在,且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面临诸多共同问题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人类的价值共识、"求同"是时代的呼唤。多元文化主义在对传统社会解构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价值的复兴、对普世价值的呼吁等,使得道德教育"求同"具有理论上的依据。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增进国际理解、探寻普世价值、培养个体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教育方法创新等途径"求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汉卫  
多元文化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一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学校道德教育进行必要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意识,明确文化立场,提升文化厚度,彰显文化特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