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0)
- 2023(5816)
- 2022(5025)
- 2021(4950)
- 2020(4072)
- 2019(9187)
- 2018(9304)
- 2017(15605)
- 2016(8477)
- 2015(9299)
- 2014(8895)
- 2013(7944)
- 2012(7143)
- 2011(6253)
- 2010(6582)
- 2009(5570)
- 2008(5422)
- 2007(4777)
- 2006(4366)
- 2005(3768)
- 学科
- 业(27528)
- 管理(27507)
- 企(26070)
- 企业(26070)
- 济(23289)
- 经济(23259)
- 技术(15563)
- 技术管理(11315)
- 中国(9743)
- 制(9509)
- 业经(8167)
- 理论(7762)
- 财(7667)
- 体(7125)
- 教学(6896)
- 教育(6689)
- 农(6583)
- 方法(6390)
- 银(6313)
- 银行(6305)
- 体制(6212)
- 行(6133)
- 融(5679)
- 金融(5679)
- 学(5007)
- 地方(4677)
- 策(4614)
- 数学(4610)
- 学法(4597)
- 教学法(4597)
- 机构
- 学院(105661)
- 大学(97309)
- 济(40147)
- 经济(39274)
- 管理(38528)
- 研究(34751)
- 理学(32366)
- 理学院(32031)
- 管理学(31577)
- 管理学院(31354)
- 中国(26352)
- 财(20830)
- 京(20545)
- 科学(19532)
- 技术(18659)
- 职业(18379)
- 江(18103)
- 所(16627)
- 中心(15374)
- 财经(15013)
- 研究所(14755)
- 州(14306)
- 范(14257)
- 师范(14114)
- 经(13685)
- 技术学院(13442)
- 职业技术(13232)
- 北京(13081)
- 院(12898)
- 农(12874)
- 基金
- 项目(66668)
- 研究(56029)
- 科学(54092)
- 基金(44934)
- 家(38353)
- 国家(37934)
- 社会(33983)
- 科学基金(33487)
- 社会科(32020)
- 社会科学(32014)
- 省(30279)
- 教育(28920)
- 编号(24533)
- 划(24291)
- 基金项目(23665)
- 创(21467)
- 成果(19879)
- 自然(19647)
- 自然科(19268)
- 自然科学(19260)
- 课题(19251)
- 自然科学基金(18964)
- 创新(18806)
- 年(16557)
- 资助(16230)
- 重点(15935)
- 发(15389)
- 规划(14908)
- 制(14771)
- 项目编号(14766)
共检索到170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丘丽丹
微时代深刻影响着高职德育教学、网络德育和德育实践方式。德育工作者应积极适应微时代的挑战,创新教育观念,提升网络技术能力,挖掘微时代具有校园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同时联合社会共同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提升高职大学生德育效果。
关键词:
微时代 高职 德育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红梅
"微时代"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文章从信息传播"去中心化"挑战权威性、多元文化冲击传统价值模式和主流意识形态、"微时代"加大了舆论监管难度等方面分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认为"微时代"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在于信息传递的多元化、共时性与互动性,学生更倾向于片段化信息传播,技术理性严重影响价值理性。因此,应以科学理念引导话语权的确立,以意见领袖为基础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打造全新的工作载体与内容,加大对"微时代"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探索。
关键词:
微时代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方式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詹万生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互补 ,主导要素是对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的体认、培育与发展 ;其二是增强综合性与实践性 ,整体构建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体系 ;其三是德育课程形态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麻
当今社会风云变幻,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历史已经证明,墨守成规是不可能长期繁荣富强的,只有不断向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向社会成员提了理性而富有刺激性的新的奋斗目标,才能促进繁荣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 核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壮国桢
在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院校往往把着力点放在课程模式改革上,而课型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则没有引起较大的关注和研究。课改缺乏顶层设计、课型创新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等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主体维度、时序维度和情境维度是高职课型创新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型创新 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江梅 高亚滨
高职院校德育主体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围绕德育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开展研究。但基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存在育人观念有误、主体价值丧失、实施途径偏颇、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为提升德育效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创新德育思维方式,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倡导体验式德育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德育 创新 研究现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星
对话德育是对传统德育范式的超越。我国高职传统的德育教学存在德育目标"工具性"、德育主体"单一性"、德育内容"学科性"的问题。对话德育则更注重人本性、发展性和实践的德育价值。要提高对话德育成效,则必须将对话德育目标从"工具性"向"人本性"转变;将对话德育主体从教师单一主体向师生多元主体间性转变;将对话德育内容的选择从学科逻辑向生活世界转变;将对话德育场域的营建从知识场向情感场转变;将对话德育的路径依赖从单向对话向多元对话转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对话德育 德育范式 德育主体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任务,新任务要有新理论来指导。因此,对"具身德育"做进一步深入系统探究,以便与广大同仁一道共同尽快构建和完善"具身德育"理论和实践新体系,为新时代德育创新做出应有贡献。本文将聚焦"具身德育"提出的时代背景、具身德育内涵以及具身德育创新之处三大方面。
关键词:
具身德育 背景 内涵 创新 一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淑萍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创新德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当前新媒体在高职德育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但高职院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现状并不乐观。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载体等方面提出对策性建议,以求实现新媒体时代高职德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德育 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建清
2013年,我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强盛令世界瞩目。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也走过了百年不平凡的道路。我想用几个值得记忆的历史时段来回顾一下中国金融的难忘历程。最近,我看了一张1913年的世界20大银行的排行表,当时欧洲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欧美银行占据着全球金融业的绝对主导地位。按资产排名,20大银行中,英国占9家,资产占比高达44.8%;德国占4家,其中德意志银行资产位列全球第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迅 杨旭娇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全面进入"微时代"。文章指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教育载体缺乏创新、工作平台不够完善、教师团队合力不足、文化环境比较复杂五方面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微课程""微载体""微平台""微团队""微环境"五微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微时代 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