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8)
- 2023(3319)
- 2022(3114)
- 2021(3033)
- 2020(2829)
- 2019(5428)
- 2018(5396)
- 2017(9568)
- 2016(5914)
- 2015(6498)
- 2014(6415)
- 2013(6362)
- 2012(6325)
- 2011(5699)
- 2010(5815)
- 2009(5493)
- 2008(5623)
- 2007(4963)
- 2006(4429)
- 2005(4091)
- 学科
- 济(20268)
- 经济(20224)
- 管理(15198)
- 业(14133)
- 企(12333)
- 企业(12333)
- 学(10392)
- 方法(8675)
- 数学(6625)
- 数学方法(6478)
- 农(5971)
- 业经(5177)
- 中国(4772)
- 地方(4670)
- 理论(4455)
- 财(4444)
- 环境(4326)
- 及其(4206)
- 农业(3971)
- 划(3868)
- 和(3840)
- 制(3817)
- 贸(3357)
- 贸易(3350)
- 体(3343)
- 水产(3342)
- 策(3308)
- 融(3264)
- 金融(3261)
- 易(3219)
- 机构
- 大学(91073)
- 学院(88272)
- 研究(36544)
- 济(28482)
- 管理(28284)
- 科学(28109)
- 经济(27812)
- 农(26033)
- 中国(25336)
- 理学(24512)
- 理学院(24073)
- 管理学(23338)
- 管理学院(23190)
- 所(21466)
- 农业(21110)
- 京(20282)
- 研究所(20223)
- 业大(18918)
- 中心(15254)
- 江(15147)
- 室(13584)
- 农业大学(13447)
- 财(13198)
- 院(13050)
- 范(12890)
- 省(12778)
- 师范(12548)
- 实验(12420)
- 实验室(12028)
- 北京(11826)
- 基金
- 项目(63527)
- 科学(48642)
- 基金(46514)
- 家(44045)
- 国家(43744)
- 研究(38960)
- 科学基金(35423)
- 自然(26155)
- 自然科(25564)
- 自然科学(25550)
- 省(25474)
- 自然科学基金(25100)
- 基金项目(24551)
- 社会(23086)
- 划(22335)
- 社会科(21667)
- 社会科学(21658)
- 资助(19306)
- 教育(18076)
- 重点(15476)
- 计划(14908)
- 科技(14133)
- 编号(14024)
- 发(13442)
- 部(13346)
- 创(12973)
- 科研(12927)
- 成果(12319)
- 创新(12301)
- 业(11935)
共检索到130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浩 王元 房文红 周俊芳 胡文娟
利用纯化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牙膏病"病原微孢子虫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感染蟹肌肉组织的临床变化及其超微病理,并测定感染后肌肉和肝胰腺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时间点的活性。结果发现,微孢子虫肌肉注射感染三疣梭子蟹后,蟹的肌纤维透明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并向白浊化转变。超微病理显示,注射感染176 h后,肌细胞内存在大量微孢子虫,感染蟹肌细胞出现核膜肿胀和线粒体双层膜破裂等病变,严重者肌纤维发生断裂、溶解,电镜下可见大量高电子密度的溶解灶。免疫相关酶活分析显示,微孢子虫感染后,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肝胰腺组织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戴超 王芳 房子恒 董双林
为研究温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呼吸代谢的影响,以三疣梭子蟹幼蟹(1.17±0.03)g和成蟹(57.57±1.16)g为实验材料,设5个实验温度水平(15、18、21、24、27℃),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成蟹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的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力。实验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幼蟹耗氧率在各个温度水平下差异显著(P<0.05),成蟹耗氧率仅在15-18℃与21-27℃之间差异显著(P<0.05);幼蟹和成蟹排氨率在15-18℃与21-27℃之间差异显著(P<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慧 许文军 徐汉祥 李鹏飞 史海东
血卵涡鞭虫病是近年来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流行性疾病,患病蟹的体液和肌肉组织中有大量的血卵涡鞭虫寄生。该病多发生于每年9~11月份的夏秋季节,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死亡高峰。因该病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危害严重,对三疣梭子蟹养殖业发展影响很大。本文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血卵涡鞭虫18S rDNA和ITS1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病的PCR检测方法,从感染血卵涡鞭虫的三疣梭子蟹组织DNA中扩增出产物大小为585 bp的DNA片段。本方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三疣梭子蟹感染和携带血卵涡鞭虫的状况,为三疣梭子蟹的健康养殖和血卵涡鞭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速、简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百尧 伏光辉 安健 于飞 孙苗苗 徐静 高焕
分别设置了10℃、20℃和30℃3个温度干露条件,比较了不同三疣梭子蟹家系血淋巴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等5种非特异免疫因子活性随干露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ACP)指标在3个家系间没有差异,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在3个家系间存在着差异,其中一氧化氮含量(NO)可以作为指示家系是否具有耐干露特性的一个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差异的原因及在培育三疣梭子蟹耐干露新品种上的意义。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干露 温度 免疫因子 家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江水恒 徐善良 邵波 华玉明 魏小荣 张科胜
为揭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不同生长阶段的消化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野生和养殖三疣梭子蟹的幼蟹、雌性成蟹及抱卵雌蟹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比较了其肝胰腺中的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及肌肉中的SOD活性,结果表明:(1)野生和养殖幼蟹的淀粉酶活性分别为(1.57±0.09)U.mg-1和(2.61±0.01)U.mg-1,显著高于成蟹和抱卵蟹(P<0.05);野生和养殖成蟹的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5.83±0.45)U.mg-1和(2.77±0.10)U.mg-1,显著高于幼蟹和抱卵蟹(P<0.05),是幼蟹和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冬发 王春琳 李志强
实验用三疣梭子蟹于2003年3月-2004年6月购自浙江象山石浦港。以成熟卵、精巢、胚胎及状幼体等为材料进行三疣梭子蟹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染色体制片采用组织切片法和气干法,用Olympus显微镜进行观测、摄影,依据Levan等的染色体分类标准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精巢最适宜进行三疣梭子蟹染色体计数,卵内状幼体最适宜做核型分析。三疣梭子蟹染色体的数目是2n=106,n=53。核型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有20对(第1~20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3对(第21~23号)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30对(第24~53号)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因此,三疣梭子蟹核型为2n=106=40m+6s...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染色体 核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德宁 吕建建 刘萍 冯艳艳 高保全 李健
为了发掘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与生长相关的SNP,本研究基于三疣梭子蟹比较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出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片段19条,利用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总长为17 387 bp的DNA片段;通过直接测序法发现74个SNP位点,分布频率为0.43/100 bp,其中转换突变的比例为80%,颠换突变的比例为20%,转换的比例远远大于颠换,符合"transition bias"原理。C/T(G/A)突变所占比例为60%,G/T(C/A)突变占20%,A/T突变占9.33%,G/C突变占10.67%,C/T(G/A)突变所占比例最大。内含子上突变发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元 周俊芳 房文红 李新苍 马立才 赵姝 陈甜甜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梭子蟹肌孢虫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组织分布和形式特点,结果显示,梭子蟹肌孢虫主要寄生在骨骼肌、血淋巴、鳃、胃和肠,而在心脏、肝胰腺、性腺和神经等部位未发现。在胃和肠的结缔组织以及骨骼肌中发现梭子蟹肌孢虫的分裂体,表明其可以在这些组织的细胞中增殖,尤其是在骨骼肌细胞中,大量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显示了该虫对骨骼肌的亲嗜性。梭子蟹肌孢虫的分裂体以及其他增殖期的细胞仅寄生于宿主细胞内,而成熟的孢子可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和细胞外基质中。梭子蟹肌孢虫的孢子有6种存在形式,在宿主细胞内和宿主细胞外基质中各有3种。孢子在宿主细胞内的存在形式:1孢子直接寄生于宿主细胞质中,自由游离,无膜包围;2孢子...
关键词:
微孢子虫 三疣梭子蟹 寄生 存在形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印庚 杨洋 张正 李彬 廖梅杰 邓威 孟繁林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许文军 绳秀珍 施慧 王忠发 胡则辉
利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采用注射和投喂方式,对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梭子蟹的易感性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结果发现,在水温24~25℃条件下,病毒注射感染组全部发病,10~16d全部死亡;投喂组死亡率33%;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各试验组梭子蟹的肌肉和肝胰腺混合物进行WSSV检测,发现注射感染组阳性检出率为100%,均为强阳性;投喂组阳性检出率为5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梭子蟹的肝胰腺、肌肉组织、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变形,并出现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电镜下病变组织细...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施慧 许文军 徐汉祥
近年,浙江省舟山市暂养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连续暴发“乳化病”,发病蟹均分离到一种酵母菌。本实验以该株酵母菌通过肌肉注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红星棱子蟹、日本鲟3 个品种的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以验证其致病性。结果发现,该菌株能感染试验蟹类,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蟹类似的症状。从感染蟹的体液、肝胰腺、心脏等部位分离到了酵母菌,但未分离到细菌,也未发现寄生虫。酵母菌在病蟹的肝胰腺、鳃、心脏中大量侵袭,并引起这些组织发生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初步确认该酵母菌是引发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萍 王清印 李健 李吉涛 刘淇 刘萍
将健康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176±21.3g)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溶藻弧菌,在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组梭子蟹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测定其中的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研究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体内免疫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组梭子蟹血淋巴LSZ活性在感染后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活性显著降低(P<0.05);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LSZ活性在感染24h有稍微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又逐渐下降,且在感染48h后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梭子蟹不同组织中ACP和ALP酶活随着感染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尚丽丽 冯碧云 黄辉洋 叶海辉 李少菁
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在甲壳动物视神经节中的存在及分布情况,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兔抗人GnRH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对不同发育期雌性三疣梭子蟹的视神经节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物质在视神经节的多个部位,视神经层、视外髓、视内髓、视端髓及X器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存在,在视外髓、视内髓与X器处的神经分泌细胞中尤为明显。不同发育期的雌性三疣梭子蟹视神经节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分布位置相似,免疫阳性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三疣梭子蟹视神经节存在的GnRH受体免疫阳性物质,为GnRH参与视神经节调节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建军 许文军 施慧 查智辉
以平均体质量为(162±26)g雌性三疣梭子蟹为试验对象,注射组从游泳足第一关节基膜注射200μL浓度为2.4×107 CFU/mL的溶藻弧菌菌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各组在注射0、24、48、72、96 h后随机取9只三疣梭子蟹,从游泳足基膜部位抽取血淋巴,测定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大颗粒细胞比例、血清蛋白、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遭受低剂量的溶藻弧菌侵袭后,三疣梭子蟹血细胞总数迅速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降低36%,而大颗粒细胞比例则先上升(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岳峰 潘鲁青 谢鹏 李健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酚氧化酶原系统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分0mg/L、1mg/L、5mg/L、20mg/L氨氮处理组,分别于0h、6h、12h、24h、48h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多巴胺含量、血细胞数量、血细胞酚氧化酶原(proPO)活力和mRNA表达以及抗菌、溶菌活力的影响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