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60)
- 2023(20143)
- 2022(17101)
- 2021(15835)
- 2020(13276)
- 2019(30250)
- 2018(29850)
- 2017(56946)
- 2016(31037)
- 2015(34614)
- 2014(34384)
- 2013(34110)
- 2012(31632)
- 2011(28741)
- 2010(29146)
- 2009(27072)
- 2008(25978)
- 2007(23160)
- 2006(20662)
- 2005(18473)
- 学科
- 济(130316)
- 经济(130185)
- 业(90773)
- 管理(84603)
- 企(67090)
- 企业(67090)
- 方法(55983)
- 农(50798)
- 数学(49365)
- 数学方法(48760)
- 中国(39461)
- 农业(34007)
- 地方(32017)
- 财(31850)
- 业经(30549)
- 融(30040)
- 金融(30038)
- 银(29493)
- 银行(29417)
- 行(28307)
- 学(27819)
- 制(26758)
- 贸(23884)
- 贸易(23861)
- 易(23124)
- 务(20189)
- 财务(20107)
- 财务管理(20067)
- 技术(20052)
- 环境(19765)
- 机构
- 学院(441256)
- 大学(439649)
- 济(177966)
- 经济(174187)
- 管理(170125)
- 研究(153716)
- 理学(146936)
- 理学院(145276)
- 管理学(142430)
- 管理学院(141658)
- 中国(120551)
- 科学(97140)
- 京(93836)
- 农(93053)
- 财(80364)
- 所(78933)
- 业大(74286)
- 农业(72232)
- 研究所(71918)
- 中心(71526)
- 江(66097)
- 财经(64062)
- 北京(59312)
- 经(58429)
- 范(57194)
- 师范(56511)
- 院(55049)
- 州(53813)
- 经济学(53174)
- 省(48709)
- 基金
- 项目(301912)
- 科学(235589)
- 基金(217939)
- 研究(215276)
- 家(192823)
- 国家(191193)
- 科学基金(162395)
- 社会(135433)
- 社会科(128215)
- 社会科学(128181)
- 省(119176)
- 基金项目(115227)
- 自然(107242)
- 自然科(104707)
- 自然科学(104679)
- 自然科学基金(102774)
- 划(100281)
- 教育(97741)
- 资助(90577)
- 编号(87081)
- 成果(69813)
- 重点(68157)
- 发(67479)
- 部(65673)
- 创(62360)
- 课题(60363)
- 创新(58193)
- 科研(58031)
- 计划(55932)
- 国家社会(55754)
- 期刊
- 济(197571)
- 经济(197571)
- 研究(127851)
- 农(89799)
- 中国(89732)
- 学报(77959)
- 科学(68965)
- 农业(60273)
- 管理(59664)
- 财(58996)
- 大学(58450)
- 学学(55733)
- 融(53751)
- 金融(53751)
- 教育(45358)
- 技术(36486)
- 业经(36322)
- 财经(30911)
- 经济研究(30505)
- 业(29879)
- 问题(26717)
- 经(26369)
- 版(22948)
- 科技(22162)
- 业大(21426)
- 技术经济(21187)
- 图书(20554)
- 理论(20463)
- 统计(20294)
- 世界(19494)
共检索到661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伍艳
本文通过对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片区5个贫困县25个乡镇农户的问卷调查,测算和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资产。在五种生计资产中,人力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值最高,社会资产的值最低,且生计资产总量水平较低。通过OLS回归分析发现,农户是否获得过微型金融的贷款,对农户的人力资产、物质资产以及金融资产影响显著,对社会资产没有明显影响。进一步检验表明,小额信贷次数以及小额信贷额度对农户的人力资产、物质资产以及金融资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小额信贷次数增多或小额信贷额度达到3000元以上时,农户的金融资产以及物质资产明显提高,有助于农户从事兼业或副业经营,外出务工现象得以缓解。
关键词:
微型金融 生计资产 小额信贷 秦巴山片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贵艳
[目的]针对生计多样化成为农村地区消除贫困的重要选择,对甘肃秦巴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农户生计的多样化水平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通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对甘肃秦巴山区的385个村庄的1 200个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层次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因素。[结果](1)甘肃秦巴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指数越高,农户的平均收入就越高;样本中有9. 25%农户只有一种收入来源,且近1/2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在0. 1~0. 5,总体上生计多样化水平较低。(2)生计多样化指数的12. 35%变异是由农户居住村庄的外部环境导致的。在不引入村庄层面的变量时,发现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家庭对教育的重视情况、耕地状况、园地状况、固定资产状况、退耕还林(草)对生计多样化有显著影响。(3)引入村庄层面的变量后,发现村庄的高程对外出务工情况,耕地状况影响显著,村庄的收入状况对教育的重视状况的正影响显著,村庄距最近乡镇的距离对教育的重视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的反作用影响显著。[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种植养殖技能的培训;加大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的资金与税收、金融政策等支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加快生态移民进程等促进生计多样化水平提高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以甘肃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主要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耕地、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借助实地问卷调查,并借鉴英国国家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甘肃秦巴山区的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多样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状况都好于非退耕户。因此,应该加大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宣传、监管力度,创新退耕还林(草)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到退耕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以甘肃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主要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耕地、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借助实地问卷调查,并借鉴英国国家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甘肃秦巴山区的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多样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状况都好于非退耕户。因此,应该加大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宣传、监管力度,创新退耕还林(草)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到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来,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对自主创业农户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承伟 周晶 程水林
贫困治理是民间组织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农村草根民间组织在贫困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川省秦巴山区4家草根民间组织发育较早、发展历程具有典型代表性,其发展伴随着农村制度变迁、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产品需求变化等轨迹,它们扎根于农村贫困社区,以促进贫困社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但在实际参与贫困治理过程中也面临着制度性障碍、非制度性障碍、外部资源依赖和自身组织障碍。把握草根民间组织发育演进的历程,探讨如何突围制度困境和资源困境,对其他民间组织参与贫困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村 贫困治理 民间组织 发展演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卉 傅康佳
紧密契合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进行测度,明确其演变特征,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各县域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2016—2021年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通过旅游发展来带动县域脱贫振兴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交通、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存在显著影响。最后,从合理配置旅游投入产出要素、构建旅游共享发展新格局、改善基础设施及旅游产业经济基础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琦 陶建平
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区域差异分析方法,进行金融扶贫效率测度、形态分布及精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片区金融扶贫效率不足且区域差异大;金融扶贫的主要支撑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层面的金融改革是提高秦巴山片区金融效率的核心路径,但部分县域与其市整体扶贫政策导向不同,应采取差异化金融扶贫策略。为提升片区金融扶贫效率,应根据潜力型、朝阳型、黄金型、夕阳型四种效率形态分布类型,以及金融资源投入目标值优化分析,采取精准的金融扶贫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冬梅 刘伟
由于扶贫形势的不断变化,"贫困县扶贫模式"逐渐暴露出制度设计的局限,并有被"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模式"取代的趋势。在逐步推行的"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模式"中"扶贫中心的选点工作"是当前辄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增长极理论,应该选择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实力较强、经济结构较为合理、资源较为丰富、生态情况良好、人口较多的地区作为"扶贫中心"。本文在选取增长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推动片区科技扶贫的相关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书华 苏剑
基于2100户农户2005-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间的两阶段面板门限协整回归,对金融资产配置作用于农户收入差距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论文从数理模型上证明了金融资产配置差异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利用非线性门限协整回归的极大似然估计量,本文估计了我国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的两阶段门限模型,并对其模型选择及其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模型的回归结果及门限参数的变化轨迹证实了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前后农户收入的差异性,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确实对农户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改善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环境及结构可能有助于消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倩 陈佳 吴孔森 杨新军
中国扶贫瞄准单位已下沉到农户单元,发展和完善农户尺度的多维贫困测度方法是精准配置扶贫资源、提高扶贫效率的关键。通过借鉴"人""地"和"业"关系理论构建了"能力—资本—环境"多维贫困综合评估框架,以秦巴山特困区商洛为例,通过多维贫困测度体系对农户进行综合测度,识别样本区多维贫困户,进而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多维贫困发生的主要影响机理,最后依据多维贫困户剥夺维度的组合划分不同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有245户被识别为多维贫困户,239户被识别为非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户与非多维贫困户在能力维度、资本维度和环境维度均存在较大差异;②有84.08%的多维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重叠,多维贫困户在综合维度和单维度的贫困程度均较深;③多维贫困发生主要受"人"的发展能力和生产能力、"业"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以及"地"的地理条件和区位的弱势或剥夺的影响;④多维贫困户划分为发展缺失型、复合贫困型、生存环境恶劣型和综合贫困型4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子 蔡洁 陈瑗 夏显力
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内涵与外延,利用秦巴山区456户微观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从人力资本来看,良好的劳动力健康状况不利于赡养期家庭参与农地转出,非农就业率对抚养期、负担期家庭参与农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农户认知来看,限制农地用途,了解流入方,村委会推动、政府主导型转出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各阶段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对于拥有较多非农就业机会的抚养期和负担期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稳定性促使其转出农地并外出务工。因此,在实践中执行农地流转政策时,应采取精准的农地转出激励措施,差别化对待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兆林 杨庆媛
研究目的:评估秦巴山重庆片区宅基地非市场价值,为加大贫困地区宅基地退出补偿力度提供依据,为制定更为合理的宅基地复垦补偿标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double-bound DC CVM)。研究结果:(1)研究区城乡居民对宅基地各类非市场价值认知存在一定差异;生活环境、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经济收入等因素差异影响到城乡居民认知水平。(2)受访者对各类非市场支付意愿支付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受访者往往"理性"的将宅基地价值与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更多地表现为理性经济人。(3)Tobit模型回归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海英 张琰飞
以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2004—2015年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数据为基础,研究人口、产业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偏低,长期处于失调状态;多数中心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人口集聚能力有限。结合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提出了提高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的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海英 张琰飞
以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2004—2015年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数据为基础,研究人口、产业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偏低,长期处于失调状态;多数中心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人口集聚能力有限。结合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提出了提高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的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艳秋 郭家秀 杨丹妮 尹华强
四川秦巴山区属国家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主要是初级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区域内未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程度不够,尚不能满足四川秦巴山区走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需求。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特有的条件,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连片开发、整体扶贫、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提出了"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工业化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同步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努力构建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走工业绿色化、信息智能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秦巴山区不同类型贫困户易地搬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418户农户调查
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现状与思考——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
子女结构会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吗——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
金融扶贫惠农效率评估——以秦巴山区巴中市为例
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农户的创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来自“农村金融调查”的证据
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来自吉林省典型黑土区农户的证据
人工智能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来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经验证据
经济不确定性与全球金融资产配置——来自双边证券投资资本流动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