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5)
2023(4712)
2022(4372)
2021(4024)
2020(3929)
2019(8590)
2018(8564)
2017(16976)
2016(9494)
2015(10975)
2014(11327)
2013(11390)
2012(10824)
2011(9701)
2010(9846)
2009(9298)
2008(9452)
2007(8828)
2006(7389)
2005(6568)
作者
(29229)
(24808)
(24650)
(23693)
(15600)
(11900)
(11479)
(9787)
(9118)
(8694)
(8337)
(8216)
(8068)
(7853)
(7744)
(7725)
(7708)
(7377)
(7171)
(7151)
(6316)
(6052)
(6003)
(5705)
(5588)
(5582)
(5558)
(5423)
(5063)
(4989)
学科
(41988)
经济(41950)
(25721)
管理(24890)
方法(22381)
数学(20257)
(20102)
企业(20102)
数学方法(20100)
(11686)
(10606)
中国(9644)
(9626)
(8587)
贸易(8585)
地方(8428)
(8311)
农业(7601)
业经(7412)
(7102)
(6588)
财务(6575)
财务管理(6554)
(6455)
企业财务(6149)
(6041)
银行(6018)
理论(5916)
(5811)
金融(5808)
机构
大学(143715)
学院(142470)
(59094)
经济(57816)
管理(53688)
研究(48024)
理学(46351)
理学院(45816)
管理学(44987)
管理学院(44715)
中国(35964)
科学(31077)
(30067)
(28686)
(26326)
(25564)
业大(23809)
研究所(23424)
农业(22965)
中心(22864)
(21838)
财经(21229)
(19161)
北京(18772)
经济学(18687)
(18465)
师范(18240)
经济学院(17163)
(17064)
(16615)
基金
项目(93443)
科学(72010)
基金(66794)
研究(66370)
(58515)
国家(58049)
科学基金(48553)
社会(40815)
社会科(38603)
社会科学(38587)
(37100)
基金项目(35818)
自然(31880)
(31408)
自然科(31109)
自然科学(31092)
教育(30839)
自然科学基金(30537)
编号(27859)
资助(27816)
成果(22826)
重点(21322)
(21036)
(20453)
(19068)
课题(18771)
科研(18548)
计划(17976)
创新(17888)
大学(17642)
期刊
(61920)
经济(61920)
研究(38431)
(25303)
学报(25052)
中国(25041)
科学(21547)
(21305)
大学(18082)
学学(17137)
农业(16774)
管理(16542)
教育(12768)
技术(12213)
(12105)
金融(12105)
财经(10498)
业经(10205)
经济研究(10038)
(9401)
(8969)
问题(8905)
技术经济(7836)
(7710)
理论(7496)
统计(7363)
(7117)
商业(7073)
图书(6984)
实践(6856)
共检索到203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杨延圣  
[目的/意义]通过对微圈、微圈舆情的概念与特征分析夯实了舆情的基础理论体系,有助于推动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治理研究。[方法/过程]通过对新媒体、网络群体以及舆情概念的分析,构建和阐述微圈以及微圈舆情的内涵,并分析微圈舆情的要素特征。[结果/结论]微圈是一种基于新媒体主体身份认定的网络社交群体。微圈舆情是指舆情主体在新媒体空间内,针对借助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对公权力拥有者所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微圈舆情的主体、客体、中介性社会事项及空间四要素呈现出相应的新特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唐云锋  刘涛  王艳艳  
当下,网络社交中的圈层化导致虚拟场域群体极化现象日趋突显。通过对网络圈层的形成过程与圈层特质分析发现,由于网络圈层主体的复杂性、圈层间群体的派别性、网络圈层技术的助推性以及网络圈层间文化的异质性,导致微博舆情传播中因圈层间主体观点相斥,在不同圈层的互动中产生冲突而形成群体极化。同时由于舆情主体圈层化、舆情传播的突发与裂变性以及传播平台间的共振性,微博舆情在虚拟场域中的群体极化容易与现实发生共振效应。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维峰  
【目的/意义】在全国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防控期间公共舆情发生较大变化,朋友圈是这一变化的晴雨表。通过朋友圈进行疫情防治、舆情传播对公共舆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审视其舆情稳定器价值。【设计/方法】以微信朋友圈这一新型虚拟社会平台作为研究对象,从李文亮医生救治事件的朋友圈传播案例分析入手,透视重大疫情中虚拟公共微平台的舆情传播引导功能与主动性治理效用。【结论/发现】通过上述措施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多领域的传播优势,并借助新技术力量增强主流媒体的流量发力,有效激发朋友圈的舆情演化传播效能,使之成为权威媒体的有效补充,有助于在重大疫情期间公众媒介素养提升和舆情引导与治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熊茵  刘丹  
当下,微信成为大学生传播沟通与社交互动的主要手段,微信平台成为高校舆情爆发和扩散的重要场域。本文梳理了高校微信舆情的平台特征及传播特征,并从舆情工作、文化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微信舆情引导的机制构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丹  张海涛  刘雅姝  任亮  
[目的/意义]为防止微博失实舆情爆发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研究如何对微博中关键节点的倾向性进行分类,以及时制止恶意煽动群众情绪的节点,防止更多微博用户被误导,并通过不同的思想引领方式,由点及面地对微博用户进行思想引领,更好地净化微博舆情环境。[方法/过程]利用超网络和动态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关键节点,通过对其情感倾向性进行分析,提供不同的引领策略。[结果/结论]微博舆情生命周期内会出现5类关键节点,思想引领可分为智能引领和智慧引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君  孙绍丹  王阮  宋先智  李贺  
文章主要以微博“滴滴温州女孩遇害”话题评论内容为数据源,计算评论内容的情感值,标注情感正负性,通过Word2Vec和SVM方法构建情感分类模型。采用Word2Vec方法计算与此舆情事件中相关的五类主体对象(滴滴、司机、客服、女孩、警察)高相似度的词语,从情感时序分析和舆情主体对象情感演化分析两个方面探讨微博舆情的情感走势。通过分析发现,情感分类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网民的情感走势;网民的情感时序变化与舆情演变规律相吻合;Word2Vec词相似度计算模型可以有效反映网民对五类主体对象的情感态度和该舆情阶段内的主题特征。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徐旖旎  
【目的/意义】新兴媒介生产的媒体奇观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且对社会有着更深刻的影响。针对目前媒体奇观只有定性理论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定量预测媒体奇观舆情热度发展趋势的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引入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微博的媒体奇观舆情热度描述指标体系。之后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改进马尔可夫链模型,通过划分更精化的状态区间、构建状态转移矩阵、预测舆情热度趋势的步骤,以"庆安枪击案"的微博数据为实证案例进行实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构建舆情热度指标体系和马尔科夫链模型应用于媒体奇观舆情热度趋势预测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秀芝  宗继光  
当今时代,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大学生更是网络世界的主力军。近年来,涉及高校的网络舆情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但各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却参差不齐。如何在微时代更好应对网络舆情,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传播,刻不容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晓峰  陈楚楚  尹婵娟  
在分析传统K-Means算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平均相似度的K-Means算法,通过对每个文本的平均相似度计算和排序,以文本平均相似度值为标准来选择初始聚类中心点。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算法,更适合微博文本的特点,聚类精度和聚类稳定性均明显改善,微博舆情监测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于卫红  
[目的/意义]从微信舆情的智能采集与智能分析的视角出发,探究如何借力大数据技术强化舆情的深入分析与有效研判机制。[方法/过程]鉴于Hadoop在分布式处理领域的强大功能以及R语言在数据统计模型方面的优势,使用中间件技术将二者无缝集成,构建了基于R+Hadoop的微信平台舆情挖掘框架。并以4 025篇微信文章作为研究数据,阐述了使用该框架进行舆情采集、舆情分布式挖掘以及挖掘结果可视化展示的思路和方法。又进一步使用不同数量级的数据对该框架与单机处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微信环境下数据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鹏  
微型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具有传播快捷、操作方便、信息海量、成本低廉等特点,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同时,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学生舆情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新态势,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带来了新挑战,促使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基于微博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客观分析大学生群体成长的现实状况以及他们思想动向,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耿  陈海汉  陈福集  陈蕾雯  
[目的/意义]微博舆情监管是政府推进网络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难题。对微博舆情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微博舆情传播规律,为政府监管微博舆情提供建议。[方法/过程]首先对微博舆情传播机制进行分析;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限随机动态链接的网络拓扑结构与多主体有界信任模型对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微博舆情演化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该模型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该现象的产生与初始沉默元胞比例和热门微博关注度有关,并且初始沉默元胞比例对舆情的演化规模与周期有影响,热门微博关注度对舆情观点演化有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福山  祝兴平  
整合多方力量,建立专业化、体系化的舆情管理组织机构。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别舆情事件制定舆情应对举措。亲民管理,让舆情在良好沟通中得到有效的控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微传播时代。人们获取、分享、传播信息的平台越来越多,方式愈来愈便捷。作为微传播使用主力的高校学生已与微媒体深度融合,高校成为微时代危机舆情的高发和聚散之地。了解微传播时代高校舆情传播
关键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尤可  
微信是国内网民发布"自媒体"信息的首要手段,已成为网络舆论最为集中的平台。作为一种社交属性鲜明的工具,微信的私密性等特点使得其舆情体现出"涌现"的相关特征,个体的非理性的传播行为通过虚拟群体间的相互影响而蔓延,易于导致群体效应,引发汹涌舆情。同时,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对微信舆情的掌控也出现了难题。针对微信舆情"涌现"机制,构建仿真模型,分析了5种场景,对微信舆情的"涌现"机制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海涛  王丹  徐海玲  孙思阳  
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微博舆情情感分类模型,通过爬虫方式获取微博话题数据,利用word2vec训练词向量,采用NLPIR/ICTCLAS2016工具进行分词,进而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实现有效的微博舆情情感分类,相较传统机器学习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