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9)
2023(13026)
2022(11520)
2021(10767)
2020(9317)
2019(20733)
2018(20630)
2017(39561)
2016(21867)
2015(24607)
2014(24554)
2013(24216)
2012(22215)
2011(19931)
2010(19773)
2009(18432)
2008(17919)
2007(15768)
2006(13897)
2005(12465)
作者
(64577)
(53427)
(53259)
(50660)
(34228)
(25851)
(24099)
(20927)
(20482)
(19226)
(18344)
(18145)
(17198)
(16979)
(16773)
(16538)
(16107)
(16106)
(15389)
(15370)
(13466)
(13182)
(12931)
(12284)
(12054)
(11990)
(11972)
(11795)
(10870)
(10576)
学科
(81232)
经济(81106)
管理(66763)
(60869)
(52303)
企业(52303)
方法(36840)
数学(31398)
数学方法(31016)
(23885)
(21458)
中国(21226)
(20459)
(19675)
业经(19237)
地方(15398)
理论(14937)
(14884)
财务(14816)
财务管理(14783)
(14327)
贸易(14318)
农业(14027)
企业财务(13988)
(13923)
(13812)
(13548)
环境(13532)
(13426)
银行(13366)
机构
大学(312434)
学院(308040)
管理(120234)
(117489)
经济(114768)
研究(105494)
理学(104013)
理学院(102816)
管理学(100979)
管理学院(100430)
中国(77442)
科学(67256)
(67216)
(56681)
(53923)
(53131)
研究所(49095)
业大(48639)
中心(46948)
(45544)
财经(44760)
北京(42490)
农业(41906)
(40622)
(40095)
师范(39597)
(38649)
(36501)
经济学(34838)
财经大学(33390)
基金
项目(213595)
科学(166507)
基金(154418)
研究(154049)
(136002)
国家(134897)
科学基金(114592)
社会(95162)
社会科(89958)
社会科学(89933)
(83333)
基金项目(81989)
自然(76200)
自然科(74354)
自然科学(74332)
自然科学基金(73001)
(70932)
教育(70269)
资助(63755)
编号(62576)
成果(51712)
重点(48041)
(46751)
(44779)
(44386)
课题(43478)
创新(41477)
科研(41207)
(40834)
教育部(39697)
期刊
(130461)
经济(130461)
研究(91855)
中国(60852)
学报(54439)
(48333)
科学(48267)
管理(45214)
(43884)
大学(40737)
学学(38351)
教育(35280)
农业(33285)
(26138)
金融(26138)
技术(25481)
财经(22147)
业经(20705)
经济研究(20155)
(18742)
图书(16769)
(16751)
问题(16751)
理论(15752)
科技(15707)
(15331)
实践(14489)
(14489)
业大(14232)
技术经济(13881)
共检索到452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陈春阳  黄秀玲  
【目的/意义】为探讨微博舆情的生成机制以及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微博舆情现状以及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将Deffuant有限信任模型引入研究中,对微博舆情生成机制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网民、媒体以及政府三种主体在意见交互时发挥的作用,塑造了微博舆情生成的多主体仿真模型。【结果/结论】这对微博舆情的恶意发展和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基于此,提出了进行信息控制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付宏  田丽  
以"三亚宰客门"事件为案例,应用凸面镜及共振等社会物理学原理,剖析微博传播对该事件形成的作用机理;通过内容分析法,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演进模式;采用定量统计与"知微"平台微博传播影响力分析,剖析该事件舆情演进的动因:一是主管部门遮掩事实,成为网民情感负面态势的推动力;二是微博活跃用户的介入,成为舆情产生与发酵的催化剂;三是主动议程设置不当,错失舆情消解的良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青  刘艺  马亚萍  张辉  
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和转发机制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也使得政府的应急处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已有的舆情信息传播与决策模型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染病传播模型,二是多属性模型,但很少有模型考虑了用户的个体特性和来自其他用户的影响。本文则结合用户个性从三个方面探讨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1)来自周围邻居的影响;(2)用户自身对新信息的抵抗力;(3)外界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舆情无干预自由扩散阶段和舆情干预阶段。在舆情干预阶段,主要探讨舆情干预措施强度和舆情干...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及较高的公众关注度,舆情传播会给政府公信力与工程声誉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减弱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网络群体的不同利益关切度建立了舆情传播模型,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公众风险感知度与政府舆情处置行为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次主要研究了公众信任值考量下的政府决策行为及政府临界值管理模型,并得到了在不同网络舆情传播方向下政府选择采取积极处置措施的最优时间结点的计算方式。最后算例研究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决策管理部门实现舆情信息的有效处置及化解舆情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国强  
为了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与引导,防范不良舆情的扩散和演化,牢牢把握网络舆情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需要把握网络舆情的形成要素、生成模式与变动规律,实现高校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双重提升,必须完善舆情应对机制,打造网络专业队伍,构筑网络舆论阵地,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塑造网络传播精神,才能切实维护好高校网络的安全稳定和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洪小娟  姜楠  洪巍  黄卫东  
信息传播通过社会关系进行。媒体基于转发等关系形成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网络结构决定信息传播效果。以2014年食品安全微博舆情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深入研究整体网络、子群网络的结构与特征,探讨媒体网络位置与信息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整体稀疏,呈现无标度网络特征,少数纸质媒体微博和电视媒体微博影响网络结构的稳定性。网络中存在子群现象,且子群内部媒体分布呈地域性特征。媒体信息传播能力与其专业性、权威性及参与度密切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宋瑞晓  
文章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将感染人群划分为从用户好友之间接触获取舆情信息和从阅读微信公众号获取两大类人群,模拟出基于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双层微信拓扑结构,并利用微信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进行改进,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微信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信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较高的公众关注度使其对舆论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脆弱性。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舆情传播过程中公众与政府的行为选择中的博弈策略。其次基于SIER模型建立了正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的IER模型并讨论了边界值情况。通过建立社会风险感知函数主要研究了舆情传播方向、舆情状态间转化率及社会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社会风险随着个体关注状态向免疫状态的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随个体传播状态向免疫状态转化率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公众的行为选择决定了传播状态间转化的方向及程度,公众选择策略的动态变化比率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联,为政府有效舆情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邢云菲  赵丹  赵军  
[目的]随着4G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成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对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对强化网络舆情管控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基于信息传播路径理论,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为例,使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aPI开放平台获取新浪微博数据,采用GePhI软件绘制舆情信息传播云图,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端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以多级传播型为主,移动端用户节点具有更强的用户影响力。研究在理论层面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理论传播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对政府加强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廖海涵  王曰芬  关鹏  
[目的/意义]探索微博舆情传播周期中不同传播者关注的舆情热点和传播内容的主要观点,进而发现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为舆情分析与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特定舆情事件的事实文本数据为来源,以生命周期理论和LDA方法为指导,设计研究流程与构建研究模型,对微博舆情事件中不同传播者的话题进行主题研究,其中包括主题抽取和结果语义标注、各阶段的不同传播者主题的语义分析、基于时间维度的舆情主题观点识别与刻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模型能够挖掘出舆情传播周期中不同传播者的主题结构、观点脉络以及特征,研判出分布在文字当中有关联性的、代表性的、重要的词语。同时,结论中还发现微博中的官媒、大众媒体发布信息中的话题和用户谈论的热点话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黄微  
主持人导语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大数据网络发展的社会背景提出了深化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迫切要求。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兴起后,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信息来源平台和情绪释放媒介,这些平台媒介的信息来源非常广,并且传播速度特别快。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当这些平台媒介的信息产生具有影响社会大系统稳定的破坏力的时候,就可能演变成舆情危机乃至公共危机。由此,如何确定网络舆情的传播倾向性,有效引导与管理网络行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成俊会  张思  吉清凯  
庞大用户群体的积极参与、方便快捷的信息发布形式与特有的信息裂变传播模式使微博成为社会舆情的放大器。在中国情境下,分析舆情传播规律进而有效引导舆情健康发展是当前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舆情的发展演变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以2017年热点事件"于欢案"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该事件不同传播阶段的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于欢案"微博舆情阶段性传播网络较为稀疏,各阶段的传播规律差异性较大,产生阶段表现出典型的去中心化特征,由于互动的增加和观点的碰撞汇聚,爆发阶段呈现出中心化的传播特性,消亡阶段伴随大量节点退出传播,网络呈逐渐消解趋势。微博用户在舆情传播网络中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受到知名度、专业性、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影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唐云锋  刘涛  王艳艳  
当下,网络社交中的圈层化导致虚拟场域群体极化现象日趋突显。通过对网络圈层的形成过程与圈层特质分析发现,由于网络圈层主体的复杂性、圈层间群体的派别性、网络圈层技术的助推性以及网络圈层间文化的异质性,导致微博舆情传播中因圈层间主体观点相斥,在不同圈层的互动中产生冲突而形成群体极化。同时由于舆情主体圈层化、舆情传播的突发与裂变性以及传播平台间的共振性,微博舆情在虚拟场域中的群体极化容易与现实发生共振效应。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王晰巍  张柳  李师萌  王楠阿雪  
【目的】对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益舆情网络结构特征和信息传播展开研究,对相关部门加强社会公益网络舆情监管,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提供帮助。【方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以新浪微博"画出生命线"话题数据为样本,从中心性、聚类和K-核三个社会网络指标出发,对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益舆情网络结构特征和信息传播展开研究。【结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公益舆情网络为无标度网络,各子社区具有相似的网络结构,核心网络虽相对紧密但分布广泛,社会公益网络舆情已经进入移动时代。【局限】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未剔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王晰巍  文晴  赵丹  王楠阿雪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传播逐渐成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关注的新问题。[方法/过程]基于网络舆情传播理论,提出新媒体环境下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的三种传播路径,并以新浪微博为数据源,采用蜘蛛爬虫获取"雅安地震"话题数据样本,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自然灾害舆情传播路径及网络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传播受到传播媒介类型的影响,移动端自然灾害舆情传播路径以多级传播型为主,移动端微博用户交流更为频繁,舆情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