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3)
2023(8361)
2022(7189)
2021(6756)
2020(5534)
2019(11982)
2018(11547)
2017(21945)
2016(12176)
2015(13512)
2014(13337)
2013(12297)
2012(11133)
2011(9974)
2010(10165)
2009(9148)
2008(8457)
2007(7535)
2006(6755)
2005(6039)
作者
(31449)
(26076)
(25953)
(24901)
(16684)
(12377)
(11882)
(10010)
(9976)
(9472)
(8752)
(8707)
(8361)
(8272)
(8232)
(8122)
(8001)
(7937)
(7711)
(7452)
(6587)
(6551)
(6229)
(6054)
(6020)
(5951)
(5826)
(5741)
(5232)
(5172)
学科
(41271)
经济(41237)
管理(32083)
(27641)
(21967)
企业(21967)
(13546)
地方(13301)
中国(13161)
方法(12754)
数学(10980)
数学方法(10770)
(10482)
业经(9612)
(9002)
贸易(8996)
(8969)
理论(8870)
农业(8825)
(8724)
(8711)
(8331)
地方经济(7980)
环境(7553)
(7455)
银行(7447)
(7220)
技术(7147)
(6995)
金融(6992)
机构
学院(161227)
大学(147458)
(60427)
经济(58886)
管理(56056)
研究(53252)
理学(47401)
理学院(46862)
管理学(45941)
管理学院(45658)
中国(40652)
科学(32727)
(30606)
(29215)
(26563)
(26312)
中心(25117)
技术(24784)
研究所(23952)
(23806)
职业(23502)
(22646)
师范(22433)
财经(22144)
(21299)
业大(20569)
(19977)
(19936)
北京(18883)
农业(18596)
基金
项目(104687)
研究(83215)
科学(83040)
基金(71788)
(61585)
国家(61029)
科学基金(52429)
社会(49907)
社会科(47192)
社会科学(47189)
(44915)
教育(40814)
编号(38087)
(37065)
基金项目(36918)
自然(32461)
自然科(31672)
自然科学(31659)
自然科学基金(31039)
成果(30497)
资助(29034)
课题(27840)
(24907)
重点(24810)
(24351)
(22430)
(22140)
项目编号(22048)
(21553)
规划(21267)
期刊
(71607)
经济(71607)
研究(46414)
中国(34313)
教育(28989)
(22122)
(21049)
管理(20560)
学报(20304)
科学(19938)
技术(17685)
(16847)
金融(16847)
农业(15438)
大学(15421)
学学(14476)
职业(13731)
业经(13562)
经济研究(12041)
财经(10067)
(9764)
论坛(9764)
(8780)
技术教育(8503)
职业技术(8503)
职业技术教育(8503)
问题(8409)
(8037)
(7473)
图书(7368)
共检索到24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冀东  
微信的迅速发展,给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了巨大挑战。应当积极开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微信阵地,努力改变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话语体系,着力提升教育主体和对象的媒介素养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丽  
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伴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还有网络语言的兴起与普及。作为互联网与现代生活衍生物的网络语言,其根植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具备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其与人们现代生活紧密联系使之饱含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意识,极具解构性;其与年轻人日常需求相契合则使之具备鲜明的戏谑性,这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与挑战。因此,消除网络语言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解构性,是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智华  陈军  
包括意识形态教育在内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信息互动的泛化与深化过程。新传播革命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重构,主要原因在于内涵式教育成为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攻方向、学生的自我赋权改变了传统德育方式、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后现代转向重塑了德育环境。高职院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构过程应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步、意识形态理论与德育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其重构策略要坚持意识形态话语共同体的塑造,确立起以学生接受为美的教学策略,打造走向生活化教育导向的制度框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伟斌  荣燕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既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文章阐述了信息化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信息化给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就这些挑战提出了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彦霏  
边疆民族地区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对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有效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是促进民族团结的"粘合剂"、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器"、保障国家安全的"保护屏"、复兴中华民族的"助推仪"。然而就目前来看,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却面临着传播理念陈旧、传播主体不足、传播对象复杂、传播内容模糊、传播方式单一等诸多传播困境。当务之急必须要通过更新传播理念、充实传播主体、细化传播对象、精准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来优化传播策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力、影响力和主导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邹怡  王自超  
以"微"为特质的传播方式构成了一个新的言语环境——微传播语境。该语境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和精准性等特点,彰显个性化特征,凸显意见领袖的作用,传播的内容既多样又琐碎。微传播语境下,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重建信息传播路径,变革传统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管理者和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挑战。因此,须用好微传播技术,将线上线下管理融为一体,建立适应新时代大学生需求的微传播路径,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专家型微传播队伍,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熊玲  吴琼  
民族地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多样性的文化差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等因素对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此,以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为理论基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引领多样性民族文化、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视大众媒体宣传,是加强当前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乐乐  
元宇宙是一个脱胎、平行、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深度沉浸式人造虚拟空间,本质上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西方元宇宙既是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整合器,又是西方国家对外进行数字殖民的新工具。元宇宙给我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包括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元宇宙对我国进行渗透、电子世界的“虚拟国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多方面挑战,以及元宇宙巨头公司的科技政治权力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挑战。对此,我国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治理:积极主动研究元宇宙、抢占元宇宙发展先机、立法监管治理元宇宙、掌握元宇宙话语权和标准制定权、培育元宇宙管治人才、组建国家元宇宙机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卫琴  
随着微博的兴起,微视频、微课堂、微支付等以"微"见著的新媒体平台陆续呈现,催生了"微文化"时代。微文化搭建了村民参与农村治理的广阔平台,开通了政府联系村民的便捷渠道,开辟了村民实施监督的有效途径,对乡村治理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它也有信息的多元化消解了乡村干部的权威公信力,自由主义膨胀瓦解着淳朴民风的传承力,谣言、不良信息的泛滥影响了乡村维稳的执行力等负面影响。微文化时代的乡村治理要以大数据意识推动"三农"工作,以动态治理意识构建"三治"体系,以善治意识实现"三共"格局,促进"三三共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庆堂  沈澄英  
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形式和学习方式,慕课引发了全球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变革,给传统的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在解读慕课的概念、剖析慕课教学模式内在特征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玉明  
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主体媒介环境。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反映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分析新媒体视域下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从教育方式、制度设计、理论研究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为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现代高技术的高素质产业人才服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单剑  华学成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逐步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期间受到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环境、接受者的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传播模式呈现典型的阶段性变化。自从马克思主义从五四时期的"民间信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政党指导思想",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家意识形态",其传播模式呈现典型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简洁  
微信以其跨平台交流、沟通形式多样、应用资费低廉、交友途径广泛等特点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方式,但不容忽视的是,微信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的一些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日益变化的新媒体,结合微信的特色功能,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多渠道积极探索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晖  
微博作为可以即时发布信息的信息系统,其渗透性、互动性等特征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又是确保其素质的重要环节,积极研究当今微博时代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新方法,使党员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更加有成效,是当今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微博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提出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景君学  廖健太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和传播带来不小的冲击。通过分析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认同带来的影响,在厘清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方式、途径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认同需要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及发展规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特征,需要采取适应性、约束性、多样性、主动性、选择性策略,从而构建适应新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新型传播策略,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