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3)
2023(6882)
2022(6221)
2021(5777)
2020(5227)
2019(12426)
2018(12248)
2017(24528)
2016(13364)
2015(14862)
2014(15040)
2013(14920)
2012(14048)
2011(12611)
2010(12641)
2009(11859)
2008(11905)
2007(11035)
2006(9371)
2005(8513)
作者
(39504)
(33379)
(33370)
(31756)
(20909)
(16084)
(15263)
(13073)
(12440)
(11654)
(11180)
(11111)
(10515)
(10508)
(10505)
(10354)
(10337)
(9940)
(9703)
(9665)
(8393)
(8187)
(8074)
(7661)
(7647)
(7454)
(7360)
(7268)
(6680)
(6651)
学科
(56999)
经济(56946)
(38694)
管理(37643)
(31031)
企业(31031)
方法(29281)
数学(26024)
数学方法(25791)
(16616)
(14886)
中国(13021)
(12747)
(11586)
业经(11550)
(11314)
贸易(11309)
农业(11093)
(10998)
地方(10924)
(9734)
财务(9714)
财务管理(9687)
企业财务(9205)
(9012)
银行(8985)
(8546)
(8510)
理论(8422)
(8112)
机构
大学(197744)
学院(195234)
(81825)
经济(80168)
管理(78456)
理学(68400)
理学院(67668)
管理学(66519)
管理学院(66160)
研究(63574)
中国(48607)
(40904)
科学(40185)
(37069)
(36152)
(32571)
业大(31496)
中心(30862)
研究所(29878)
财经(29521)
(29337)
农业(29294)
(26808)
经济学(25421)
北京(25290)
(25276)
师范(24956)
经济学院(23206)
(22972)
(22201)
基金
项目(131665)
科学(104298)
基金(97791)
研究(92835)
(85733)
国家(85105)
科学基金(73220)
社会(59611)
社会科(56493)
社会科学(56473)
基金项目(52634)
(50806)
自然(48798)
自然科(47745)
自然科学(47728)
自然科学基金(46951)
教育(43045)
(43009)
资助(39998)
编号(38012)
成果(30613)
(29910)
重点(29533)
(27778)
(27117)
科研(25801)
教育部(25549)
创新(25373)
国家社会(24771)
大学(24739)
期刊
(84225)
经济(84225)
研究(51685)
中国(33687)
学报(33032)
(32016)
科学(29760)
(28428)
管理(25496)
大学(24410)
学学(23090)
农业(21018)
(17094)
金融(17094)
教育(16580)
技术(16244)
财经(14828)
业经(14126)
经济研究(13711)
(12686)
问题(11801)
(11453)
图书(10930)
技术经济(10587)
(10182)
理论(10166)
统计(9904)
商业(9672)
实践(9236)
(9236)
共检索到276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纲  王馨平  巴志超  
[目的/意义]微信群内部会话过程涉及不同网络群体、用户行为及交互方式,探究不同微信群中会话网络结构及用户交互行为的共性与差异,对揭示微信中信息传播规律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16个微信群中真实对话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微信群成员之间的交互行为,计算成员的关系强度并构建会话关系网络,设计微信群成员核心度算法对不同类型微信群中的成员类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微信群的会话网络结构特征、成员类型分布、成员交互行为等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微信群内信息交流网络符合六度分割理论,具有小世界效应的特征;不同类型微信群信息交流网络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成员之间信息交流状态表现为同级或相似群体"层级互动"的特点;成员在微信群中的行为差异不但和群活跃程度、社群结构、现实身份有关,还会受与他人关系的影响。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巴志超  李纲  毛进  徐健  
微信群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会话结构,涉及不同的网络群体、用户行为及交互方式,揭示和把握微信群内部信息交流的网络结构、行为特征以及演化规律对认识微信用户信息行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在网络社群理论和会话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不同目标需求的微信群中信息交流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用户特征量分布、信息交互类型以及演化规律性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不同类型微信群中的消息分布具有较强聚集性,部分成员主导微信群中的信息交流,用户生成内容(UGC)存在较大不平衡,群成员参与微信群聊的积极性是影响群消息分布的决定因素;微信群中的信息交流更多是一种"有限度"和"碎片化"的会话形式,会话结构存在话题"无限漂移"和话语"无限流动"的特征;成员在群中观点的表达受群体压力、群类型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熟悉度、信任度的影响,表现为一种"沉默螺旋"状态;微信群会话过程是由话题的延续、迁移、转换及回逆构成,同一话题的演化也表现出启动、保持、沉默及终结的生命周期。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巴志超  李纲  王晓  李显鑫  
[目的 /意义]微信群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会话网络结构,探究微信群内部网络结构特征、角色类型以及相互关系对认识微信用户信息行为与传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以真实微信群中的对话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成员之间的@关系及交流强度作为边权重构建行为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微信群中会话网络结构的统计特征、核心成员识别、信息交流行为等进行分析,并设计基于数量、黏度和位置的微信群用户影响力计算模型。[结果/结论]微信群中成员发言数近似服从分段幂律分布,其幂律指数与成员活跃度成正比关系;仅依赖发言数和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耿瑞利  申静  
当前社交网络群组吸引着大量高度活跃的用户,使其可以发布丰富的原创内容,进行频繁的知识交流与传播。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梳理社交网络群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动机,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引入知识共享意愿在动机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引入自我建构类型对行为动机的调节作用,构建了社交网络群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动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微信群和Facebook Group共计467份样本数据,采用PLS-SEM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利他和社交参与是最主要的知识共享行为动机;自我效能和互惠受用户自我建构类型的调节,依存自我显著负向调节自我效能与微信群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关关系,独立自我显著负向调节互惠与Facebook Group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从个体自我认知角度提出了动机差异的文化阐释,丰富了知识共享行为动机的理论研究,并对社交网络的知识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吴江  施立  
【目的/意义】研究在线医疗社区用户的交互网络和行为,期望对提升在线医疗社区活跃度和信息传播效率等社区发展问题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选择百度贴吧"肿瘤吧"为研究平台,构造用户交互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的整体结构、演变趋势和个体网中心性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用户个体网属性对其他用户交互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该社区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效应,信息在社区中传播效率较高,但存在网络密度低、核心成员较少、信息交换不平衡等缺陷。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中核心成员的行为对其他用户的交互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阮光册  
网络用户行为研究大多采用Web用户日志挖掘,首先介绍Web关联规则应用的传统方法,并指出传统方法中忽略了用户兴趣这一因素研究,更多的是以网页高频出现为挖掘结果进行聚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eb关联规则挖掘、页面内容和会话相似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聚类出用户频繁访问的页面组,以发现网络用户行为的规律。在案例应用中,以上海某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研究为例,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莹盈  林德荣  
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旅游分享已成为当下旅游者的行为偏好,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微信、QQ这类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国内学界对移动社交平台旅游分享行为的研究随之日增,但少有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地揭示旅游分享行为的过程与动因。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反映强关系网络移动社交平台的旅游分享动态过程理论模型。将旅游分享行为动态过程划分为分享前因、分享实现与分享结果3个阶段,总结每个阶段的行为特征、表现方式及阶段之间的演替规律,并探讨这类旅游分享行为的特点与动因。研究发现,在旅游分享动机上,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强调情感联结与互动,从而旅游者受到与个体相关动机的影响更为显著;分享内容上,平台的强关系特性与熟人社交促使旅游者尽量避免分享负面信息;分享结果上,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的旅游分享能调节旅游者行中、行后的体验水平,并形成兼具网络时空拓展性与熟人圈规模局限性的口碑传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春茂  米国伟  
以基于Web2.0的社会网络用户"社会联系"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仿生学"意义上群体行为的社会特征,并呈逻辑关联地分析从"人机交互"到"人信息交互"、"社会交互"发展历程中的动力因素及本质特征,社会网络信息资源生成模式的"自组织"现象及其弊端,指出从语义关联角度集成社会网络资源的"社会语义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在以基于"社会提示"的社会导航及Bradford分布对社会网络的信息资源所产生的过度离散现象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网络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建构;区位条件差异、要素空间流动、交通综合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时空演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高明  李志斌  王东宇  贺灿飞  
以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20102014年的产业投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间投资联系的空间结构评价指标与模型,通过城市节点的中心度、点入(出)度、网络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模型等来探讨城市投资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城市群整体的网络密度偏低,网络中心势相对较大,大量的联系出现在城市群内部少数城市之间;(2)城市群内部投资扩散呈现邻近扩散为主,跳跃扩散为辅的联系特征;(3)城市群现阶段投资联系强的城市基本均分布于河南省内,其他四省城市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间具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朱鹏  朱星圳  刘子溪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用户微信学术信息检索习惯以及检索意图的影响因素,为服务提供商的微信学术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研究假设与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到186条样本,经过数理分析对假设和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本文中,笔者从用户行为、用户认知、社会交换理论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理论等研究角度出发,结合微信学术检索平台,对微信用户学术检索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娟  孟凤娇  封洁洁  
基于社交平台的旅游大数据能够反映旅游者出行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崭新的研究视角。对2011—2019年游客展现在穷游网上的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网络游记进行抓取和整理,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动态刻画旅游者的空间移动演变轨迹,识别演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旅游客流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心的空间极化现象显著且具有持久性,旅游客流的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且呈现长半轴缩短、短半轴增长的趋势。在旅游客流节点-轴线特征方面,点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整体网络结构洞水平较低,效能值上升,约束值缩小;客流轴线指向由相对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指向空间邻近城市的城市数量减少,指向核心城市和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数量增加。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信息化水平两个因素对成渝城市群旅游客流空间格局的塑造和演化影响力值最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响  
城市群网络化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内16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为实证,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网络结构属性及内部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间已互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关联,但网络内各城市结点间中心性不均衡、枢纽型城市较少,区域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显现,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网络功能提升及治理的相关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刘小平  田晓颖  
【目的/意义】为了解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识别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与类型,更有效地对信息传播进行监管和引导。【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部分媒体微博为研究样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并结合中心度与Leader Rank算法测度媒体微博影响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媒体微博社会网络整体较为紧密,信息在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较快,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强;网络结构与节点位置决定着成员的影响力程度;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核心节点的资源控制能力与话语权相对较大,可以通过改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