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8)
- 2023(6038)
- 2022(5066)
- 2021(4568)
- 2020(3874)
- 2019(8558)
- 2018(8241)
- 2017(15659)
- 2016(8528)
- 2015(9104)
- 2014(8719)
- 2013(8497)
- 2012(7630)
- 2011(6635)
- 2010(6366)
- 2009(5879)
- 2008(5607)
- 2007(4705)
- 2006(3988)
- 2005(3199)
- 学科
- 济(33752)
- 经济(33712)
- 业(25952)
- 管理(25285)
- 企(21015)
- 企业(21015)
- 方法(17652)
- 数学(16009)
- 数学方法(15922)
- 财(9326)
- 农(8918)
- 贸(8413)
- 贸易(8411)
- 易(8171)
- 中国(7971)
- 学(7904)
- 业经(7213)
- 农业(6264)
- 务(5908)
- 技术(5908)
- 财务(5907)
- 财务管理(5900)
- 地方(5716)
- 企业财务(5660)
- 制(5626)
- 环境(5552)
- 银(5026)
- 银行(4986)
- 划(4867)
- 融(4747)
- 机构
- 大学(120583)
- 学院(119452)
- 济(49109)
- 经济(48327)
- 管理(46991)
- 理学(42505)
- 理学院(42013)
- 管理学(41225)
- 管理学院(41049)
- 研究(40288)
- 中国(29716)
- 农(28967)
- 科学(27816)
- 业大(24228)
- 京(23781)
- 农业(23380)
- 所(21152)
- 财(20245)
- 研究所(19954)
- 中心(18525)
- 财经(17270)
- 农业大学(16135)
- 江(16004)
- 经(15966)
- 经济学(15297)
- 院(14423)
- 北京(14139)
- 经济学院(14106)
- 范(13649)
- 商学(13512)
- 基金
- 项目(90854)
- 科学(71292)
- 基金(68465)
- 家(63259)
- 国家(62738)
- 研究(57197)
- 科学基金(53032)
- 社会(39101)
- 基金项目(37497)
- 社会科(37177)
- 社会科学(37168)
- 自然(37156)
- 自然科(36373)
- 自然科学(36354)
- 自然科学基金(35777)
- 省(35050)
- 划(30333)
- 资助(26876)
- 教育(25803)
- 重点(20538)
- 编号(20234)
- 部(19690)
- 创(19513)
- 计划(19308)
- 发(18738)
- 科研(18468)
- 创新(18247)
- 业(17734)
- 科技(17045)
- 国家社会(16835)
共检索到156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昊 张斓
互联网时代为消费者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在线评论日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作为当下流行的信息渠道,其自身的环境特性也常常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基于此,在以强关系为主的微信朋友圈情景下,在线评论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好友评论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人际关系视角,采用信号理论,探究亲密程度和社会地位对好友评论效果的影响,并且纳入评论效价和中西文化两个调节变量进行深入探讨。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以中国高校学生作为主要样本,通过5个实验收集一手数据,并借助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研究1和研究2分别在信息情景和消费情景下检验人际关系两个维度亲密度和社会地位对好友评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密度高和社会地位高的好友发布的评论信息均会产生更理想的效果。研究3采用实验启动的方式操控评论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亲密度和社会地位,探究二者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亲密度低的情景下社会地位对好友评论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在亲密度高的情景下不显著。研究4探究在不同评论效价的情景下消费者购买意愿受好友评论影响后的改变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正面评论对亲密度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负面评论对社会地位的调节作用更显著。研究5探究中西文化对于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选取与微信朋友圈环境类似的Facebook作为西方文化的实验平台,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情景下的亲密度和社会地位对好友评论效果的影响均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从人际关系视角出发,完善了已有研究对在线评论影响因素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提醒商家关注社交媒体平台上好友推荐这种新兴的口碑效应,从而为其引导消费者行为而开展营销活动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大丽 孙道银 张铁山
为探究微信朋友圈用户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构建社会资本、知识共享态度与知识共享意愿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运用PL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态度显著地影响知识共享意愿,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都会对微信朋友圈用户知识共享态度产生影响作用,且关系资本的影响作用最大。
关键词:
微信 虚拟社区 知识共享 社会资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剑 莫岚兰 汤胤
在自传播趋势下,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营销,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通过对微信朋友圈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系统分析和规律研究,运用系统因果关系方法论和口碑营销等多种理论,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图,构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型,并对一家花店"教师节送花"活动在朋友圈传播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企业营销提供依据和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金晓玲 冯慧慧 周中允
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学者和医疗健康从业人员越来越关注健康信息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在Facebook、Twitter和WhatsA pp等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中,微信朋友圈因其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相结合的特性而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健康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健康信息接收者在朋友圈子中的传播意愿。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微信(特别是朋友圈)中电子健康信息的哪些特点促使用户对其进行传播。聚焦依托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以信息传播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从传播者内在动机的视角,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剑 莫岚兰 汤胤
在自传播趋势下,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营销,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通过对微信朋友圈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系统分析和规律研究,运用系统因果关系方法论和口碑营销等多种理论,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图,构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型,并对一家花店"教师节送花"活动在朋友圈传播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企业营销提供依据和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西蒙 刘婷
2015年年末,微信智能终端活跃用户首次超过QQ,突破6.5亿。庞大的活跃用户数量使得众多企业纷纷进驻微信开展营销活动。微商平台经营模式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商分销平台等,相比使用微信公众号的
关键词:
朋友圈营销 策略 5M营销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金晓玲 冯慧慧 周中允
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学者和医疗健康从业人员越来越关注健康信息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在Facebook、Twitter和WhatsA pp等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中,微信朋友圈因其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相结合的特性而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健康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健康信息接收者在朋友圈子中的传播意愿。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微信(特别是朋友圈)中电子健康信息的哪些特点促使用户对其进行传播。聚焦依托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以信息传播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从传播者内在动机的视角,研究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传播电子健康信息的行为的影响机制。梳理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的相关研究,从信息内容的社会特征、情绪特征、功能特征3个维度中选取7个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和模型。进一步,选取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健康信息,采用大规模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通过R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广义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的社会特征(有趣性、新颖性、正确性)、情绪特征(令人惊叹性、积极性、富含情绪性)和功能特征(有用性)均对电子健康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具有显著积极的影响,对电子健康信息的传播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富含情绪性、有用性和有趣性。研究结论为电子健康服务平台的运营策略提供一定的实践建议,运营者在撰写健康类文章时应当提高话题和内容的有趣性和新颖性,保证信息的正确性,注重通过情绪的渲染使信息内容富有感染力,尤其积极情绪和令人惊叹的情绪,并突出对用户的实用价值。通过以上方式,可使受众乐于阅读并转发健康信息,提高电子健康服务平台的用户参与度和关注度。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王宏波
作为当今时代最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微信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为了科学有效地利用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功能,本文深入剖析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特点,提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演化规则。随后以SIR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微信朋友圈紧密度、免疫以及策略改变机制等因素,构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演化模型,并对演化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最后探讨了接收信息概率、免疫系数以及策略摇摆度等因素,对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有效控制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爱梅 陈铭焜
微信朋友圈广告在社交媒体上有着巨大的传播优势和传播潜力。然而微信原生广告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对广告接受度研究甚少。文章在UTAUT模型基础上,分析广告态度和广告精准度对用户接受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接受度不高,娱乐体验和广告态度对用户的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工作绩效、生活便利和广告精准度对用户行为意愿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广告态度 广告接受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苟思远 李钢 张可心 梁燕均 周佼
大数据时代旅游者行为呈现智能化与个性化趋势,因而增加了相关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及其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为旅游者时空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及技术支持。以往地理学者重点关注群体性旅游者的时空行为,而忽视多身份及个性化的群体领袖和代表的时空行为。为此,文章基于微信平台的朋友圈,获取特殊"旅游者"W教授2014年逐日活动记录,挖掘其日常活动内容、足迹、照片、情绪等时空信息,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GIS空间热点分析和追踪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时空表达,探究其时空行为特征。研究发现:(1)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波伟 李秋华
大数据时代,"数据化表演"成为一种常见的数字化生存状态。借助微信朋友圈这一轻熟人的舞台,人们以"晒""刷""赞"等"表演"方式拉近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但"数据化表演"中个人隐私的自我披露,以及他人的有意泄露需要引起关注,由此更需着力探讨"数据化节制"问题。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构建契合微信朋友圈的动态、虚拟隐私边界和隐私规则,藉由二者的相互渗透与协调,合力规制微信朋友圈隐私的"数据化节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耿小庆
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一直是电商平台的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传统B2C平台,缺少针对C2C平台特别是微信朋友圈这一新兴C2C平台的相关研究。针对微信朋友圈购物,基于人类行为模型(SOR)理论,选取感知风险和情感信任两个变量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模型并解析在C2C交易中感知风险、情感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强度对感知风险存在显著负向作用,感知风险在关系强度和情感信任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信息质量和感知有用性因素对情感信任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对感知风险存在显著负向作用,感知风险在二者与情感信任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服务质量只对感知风险存在负向作用,对情感信任没有影响,感知风险也不存在中介作用;情感信任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感知风险负向影响购买意愿,情感信任在感知风险和购买意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微信朋友圈中的卖家可以根据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提升商品的销量。这不仅有利于商家吸引顾客、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也有利于提高微信平台在网络购物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微商行业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彦 孙明贵
新媒介一直是怀旧营销突破创新研究中关注的重点。通过微信朋友圈怀旧帖,挖掘怀旧消费群体的怀旧倾向点。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对100位微信朋友圈的怀旧内容文本帖进行分析,使用NIVIO 10.0分析软件测试了586个怀旧帖,识别出怀旧主题关联到的因素和怀旧消费群体特征,建立了微信平台与怀旧主题、怀旧产品、消费者怀旧倾向点间的互动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怀旧消费群体中年轻化的趋势,幸福和美好的怀旧情感反应是促使消费者购买怀旧产品的主动力,从而为微信品牌商家怀旧营销提供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网络社交 微信平台 消费群体 情感反应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坤
对微信朋友圈用户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形成机理及概念模型进行探索性的扎根研究,有助于丰富现有研究体系,优化相关方网络健康信息服务,改善我国医疗服务现状,间接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行。文章使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数据,按照扎根理论的编码要求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微信朋友圈用户健康信息转发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机理并构建其概念模型。研究表明,健康信息发布方层面因素和平台运营方层面因素是微信朋友圈用户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也是间接影响因素,包含健康信息质量、发布方被认可度、管理规范性和平台服务质量4条影响路径。用户层面因素是微信朋友圈用户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形成的内部影响因素和直接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偏好、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3条影响路径。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健康信息 信息转发 扎根理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张呈磊 周先波
基于中国珠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农民工社会关系网以及朋友圈对其工资的影响。在研究农民工社会关系网对其工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探讨朋友圈中的教育网差效应和职业网差效应对其工资的影响机理和程度。研究发现:整体上看,农民工个人社会网络对其工资有正向影响;农民工最好朋友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更进一步,朋友圈内教育网差效应的表现跟农民工与该朋友的社会距离有关,社会距离越近,此种效应相对越大;而职业网差效应的表现跟农民工与朋友的社会距离关系不大。在排除自选择因素以及考虑教育的内生性问题、工资与教育网差及职业网差的联立关系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