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6)
2023(11656)
2022(10464)
2021(10029)
2020(8454)
2019(19685)
2018(19950)
2017(38321)
2016(21097)
2015(24000)
2014(24018)
2013(23858)
2012(22210)
2011(19424)
2010(19355)
2009(17640)
2008(17137)
2007(14913)
2006(12971)
2005(11146)
作者
(59825)
(49626)
(49362)
(47076)
(32001)
(24028)
(22581)
(19558)
(19063)
(17917)
(17271)
(16614)
(15824)
(15548)
(15307)
(15249)
(15057)
(14796)
(14311)
(14060)
(12327)
(12200)
(11980)
(11373)
(11253)
(11000)
(10975)
(10959)
(10092)
(9973)
学科
(77916)
经济(77827)
管理(58352)
(56618)
(44921)
企业(44921)
方法(36148)
数学(31022)
数学方法(30589)
(22150)
中国(20610)
(19663)
(19089)
地方(18771)
业经(17546)
(15370)
(14994)
贸易(14983)
农业(14714)
(14483)
理论(14120)
(13077)
环境(12284)
技术(12245)
(12004)
财务(11938)
财务管理(11915)
(11844)
银行(11804)
教育(11326)
机构
大学(288953)
学院(285964)
管理(114960)
(105166)
经济(102367)
理学(99449)
理学院(98269)
管理学(96403)
管理学院(95889)
研究(93804)
中国(70984)
(63222)
科学(61495)
(48155)
(47105)
(47027)
业大(44617)
中心(44605)
研究所(42983)
(42398)
北京(40024)
(40002)
师范(39595)
财经(38380)
农业(36784)
(35329)
(34796)
(34588)
师范大学(32080)
技术(31352)
基金
项目(199909)
科学(155311)
研究(146105)
基金(142938)
(124260)
国家(123181)
科学基金(105618)
社会(88902)
社会科(83878)
社会科学(83852)
(78266)
基金项目(77263)
自然(70110)
自然科(68450)
自然科学(68431)
自然科学基金(67175)
教育(66459)
(66080)
编号(61545)
资助(58731)
成果(50052)
重点(44025)
(42941)
(42210)
课题(41420)
(40950)
科研(38167)
创新(38107)
项目编号(37949)
大学(37217)
期刊
(116869)
经济(116869)
研究(82402)
中国(57018)
学报(47926)
科学(42963)
(42073)
管理(40426)
(36362)
大学(35803)
教育(34808)
学学(33115)
农业(29471)
技术(25202)
(23517)
金融(23517)
图书(22001)
业经(19189)
财经(17573)
经济研究(17229)
理论(15200)
问题(15185)
书馆(15024)
图书馆(15024)
(14936)
(14899)
科技(14354)
实践(14286)
(14286)
(14011)
共检索到421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向纯洁  张文萍  
武汉市政府基于微信平台推出了多种可以由微信支付完成的民生服务项目,但是目前的使用人数却低于预期。因此,文章首先以TAM模型和UTAUT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研究影响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来完成民生服务的因素的采纳模型。然后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SMArT PLS 2.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研究结果显示,微信支付的易用性、有用性以及周围人的使用情况能够直接决定人们对利用其完成民生服务支付的态度。同时高学历人才以及中青年是使用微信支付的主体人群,微信支付在民生服务中推行的关键在于扩大受众人群、改变传统支付习惯以及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支付过程的体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进涛  涂姗  
文章在公共租赁住房租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剩余收入法原理,测算住房支出后的剩余收入能否满足非住房基本消费支出,评估了武汉市既有公租房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结果表明,在现有公租房租金及租金补贴政策下,公租房家庭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对住房可支付能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户主年龄上看,户主年龄40岁及以下存在支付能力问题的家庭比例较少,而对户主年龄40岁以上的家庭,随户主年龄增长,存在住房可支付能力问题的家庭比例逐步增加;从家庭规模上看,随着家庭人口增加,住房可支付能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最后,研究还提出从分层次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玲  望晓东  
耕地资源具有多重生态服务价值,对其定量评估,可为耕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测算提供依据。以武汉市为样本区域,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市民和农民两类样本,调查居民对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认知程度、支付态度及意愿支付额,为价值评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农民的认知程度显著低于市民;80%的市民和65%的农民有支付意愿;市民和农民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148.36元/年和100.20元/年。因此应加大相关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认知程度;完善耕地保护与补偿的长效机制,使耕地外在生态价值内在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宇鹏  周敬宣  李湘梅  
目前,如何动态的预测生态预算的结果(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是战略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生态预算的结果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种因素影响,这种影响具有时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如果要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因素来预测生态预算的结果,就必须解决这种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根据集对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聚类分析思想构造生态预算结果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把影响生态预算结果的因子作为一个集合,把生态预算结果看作一个集合,把这两个集合构成一个集对,通过这两个集合的同一、差异、对立的联系度达到精确预测的目的。应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5年~2020年生态预算结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一段时间,武汉市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  张晓钰  
基于陕西省农村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测度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农村居民微信支付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较低,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样本家庭微信支付采纳比例为66.5%,教育、收入水平与微信支付采纳概率正相关;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越高,采纳微信支付的概率也越高;金融素养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微信支付采纳概率,教育、收入水平及社会资本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综上,应准确评估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微信支付采纳概率,降低互联网支付排斥,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福利,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莹  张安录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产业的聚集,经济的增长过程,而且还是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用地结构的调整过程。因此,推行城市的更新改造,推进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实现城市用地的集约化,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益意义重大。本文以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互动过程,探讨武汉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渠丽萍  张丽琴  胡伟艳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静  龚健  李靖业  
论文基于2017年Landsat 8遥感影像,通过GIS技术选取城市地表温度、源汇景观密度、源汇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武汉市局部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贡献及其效应。结果表明:①武汉市城区热岛(urban heat island, UHI)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热岛强度大、范围广,呈"大"字型分布,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产生的UHI更显著;②武汉市城区平均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在距市中心约8 km处达到峰值后沿城乡梯度逐渐下降,呈现"倒钩型"特征,这一现象与景观密度变化密切相关;③LST与源(正向)、汇(负向)景观密度存在极强相关性,不透水表面是城区热岛的主要贡献因子;④相同密度的水体和绿地,水体更具有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⑤一般当汇-源景观面积比>0.89(汇区密度>0.47)时,局部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有缓解作用,且局部汇区越集中缓解效果越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小路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在政治、经济、人口各方面相较于其他省内城市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但作为一个核心城市并没有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本文通过研究武汉市的红色文化发展现状,分析武汉市发展红色文化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在文化认同中的优势作用,增强武汉市的文化软实力,将红色文化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中部六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部崛起。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惠青  沈玥  
伴随着经济发展、家庭模式的转变和传统养老观念的变化,我国城市的独居老人数量日益增多,这些老人因独居的生活方式产生诸多问题,因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以武汉市Q社区的独居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析独居老人生活现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工作(简称社工,下同)介入的角度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余家祥  索馨  胡海  冯军清  肖康延  
通过对武汉市零售业、批发业、药品流通业、快递业、餐饮业、生鲜电商、第三方物流、平台型城配等八类共20余家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开展调研,深入研究武汉市城乡高效配送网络构建、配送车辆管理以及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情况,重点分析武汉市城乡高效配送的代表性模式,提出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创新城乡高效配送组织模式、提升城乡高效配送管理水平等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华飞  王秀兰  
研究目的:采用供求均衡模型从住宅竣工率和住宅空置量对住宅市场的供求均衡状况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1999—2003年武汉市住宅市场存在住宅过剩,2004—2007年住宅市场供不应求,其中2005与2006年住宅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通过对武汉市住宅供给量和住宅消费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5年武汉市住宅市场在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可以实现供求均衡。研究结论:提出了消除非市场因素、增加住宅有效供给、减缓改善性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等为实现住宅市场供求均衡提供良好宏观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夏屹  
湖长制是中国水环境治理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实现湖泊水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使用2007~2017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和武汉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湖长制对水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湖长制显著改善了试点湖泊的综合水质,降低了污染物超标总值。上述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环境治理投资和工业废水排放在湖长制与水环境治理效果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湖长制通过促进环境治理投资和降低工业废水排放改善了水环境治理效果。(3)异质性分析表明,湖长制显著改善了高经济水平辖区和非跨辖区湖泊的水环境治理效果。研究结果为完善湖长制形成常态化和系统化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伯华  曾菊新  
利用2006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动力机制,认为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驱动力是压力和引力2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并利用调研数据和消费理论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根据农户居住空间行为交通依附的特征,提出了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的6个阶段的过程模型,最后针对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不和谐的趋势,从多角度探讨了引导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若干对策,为解决乡村出现的各种空间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新  郭露  
占武汉市企业总数95%以上的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方便生活等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率与日俱增,但这并未改变其弱势群体地位,融资难题始终存在。另一方面,随着"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1+8"城市圈建设的全面实施,作为中部地区惟一的特大型城市武汉,借助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契机,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