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0)
- 2023(6500)
- 2022(5607)
- 2021(5415)
- 2020(4638)
- 2019(9947)
- 2018(10001)
- 2017(17586)
- 2016(9917)
- 2015(10835)
- 2014(10712)
- 2013(9796)
- 2012(9082)
- 2011(7914)
- 2010(8378)
- 2009(7479)
- 2008(7551)
- 2007(7159)
- 2006(6435)
- 2005(5745)
- 学科
- 管理(31807)
- 业(29495)
- 济(26830)
- 经济(26790)
- 企(24404)
- 企业(24404)
- 财(13632)
- 农(10915)
- 中国(10147)
- 制(10067)
- 务(9260)
- 财务(9246)
- 财务管理(9228)
- 企业财务(8798)
- 方法(8775)
- 银(8663)
- 银行(8659)
- 策(8619)
- 行(8298)
- 数学(7462)
- 业经(7284)
- 贸(7279)
- 数学方法(7272)
- 贸易(7271)
- 融(7224)
- 金融(7223)
- 农业(7202)
- 易(7163)
- 教育(6536)
- 体(6381)
- 机构
- 大学(125955)
- 学院(125554)
- 济(47696)
- 经济(46382)
- 管理(46186)
- 研究(41179)
- 理学(38384)
- 理学院(38010)
- 管理学(37258)
- 管理学院(37024)
- 中国(34595)
- 财(28049)
- 京(25873)
- 科学(23096)
- 江(21042)
- 财经(20322)
- 中心(20186)
- 所(19995)
- 农(18648)
- 经(18397)
- 范(17959)
- 师范(17788)
- 研究所(17656)
- 州(16884)
- 北京(16571)
- 业大(16235)
- 院(15192)
- 财经大学(14907)
- 农业(14382)
- 经济学(13814)
- 基金
- 项目(77459)
- 研究(62450)
- 科学(60538)
- 基金(53664)
- 家(45091)
- 国家(44611)
- 科学基金(38582)
- 社会(37524)
- 社会科(35431)
- 社会科学(35425)
- 省(31205)
- 教育(30288)
- 编号(27715)
- 基金项目(27260)
- 划(25750)
- 成果(25716)
- 自然(23665)
- 自然科(23141)
- 自然科学(23133)
- 自然科学基金(22721)
- 资助(22156)
- 课题(19811)
- 项目编号(17708)
- 性(17462)
- 年(17376)
- 重点(17334)
- 部(17133)
- 发(16617)
- 创(16240)
- 制(15850)
共检索到205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福山 祝兴平
整合多方力量,建立专业化、体系化的舆情管理组织机构。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别舆情事件制定舆情应对举措。亲民管理,让舆情在良好沟通中得到有效的控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微传播时代。人们获取、分享、传播信息的平台越来越多,方式愈来愈便捷。作为微传播使用主力的高校学生已与微媒体深度融合,高校成为微时代危机舆情的高发和聚散之地。了解微传播时代高校舆情传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剑静 任占营
面对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形象传播与塑造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成因,提出了更加重视形象塑造、新媒体传播、口碑传播、"经营学校"、舆情管理等"5个更加重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自媒体 高职院校 形象传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宋瑞晓
文章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将感染人群划分为从用户好友之间接触获取舆情信息和从阅读微信公众号获取两大类人群,模拟出基于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双层微信拓扑结构,并利用微信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进行改进,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微信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信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化。
关键词:
微信网络 舆情传播 SIR模型 双层网络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陈春阳 黄秀玲
【目的/意义】为探讨微博舆情的生成机制以及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微博舆情现状以及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将Deffuant有限信任模型引入研究中,对微博舆情生成机制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网民、媒体以及政府三种主体在意见交互时发挥的作用,塑造了微博舆情生成的多主体仿真模型。【结果/结论】这对微博舆情的恶意发展和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基于此,提出了进行信息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
微博 舆情 生成机制 传播规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付宏 田丽
以"三亚宰客门"事件为案例,应用凸面镜及共振等社会物理学原理,剖析微博传播对该事件形成的作用机理;通过内容分析法,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演进模式;采用定量统计与"知微"平台微博传播影响力分析,剖析该事件舆情演进的动因:一是主管部门遮掩事实,成为网民情感负面态势的推动力;二是微博活跃用户的介入,成为舆情产生与发酵的催化剂;三是主动议程设置不当,错失舆情消解的良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阙方平
新媒体作为社会舆论力量的主导,具有放大声誉风险并衍生出更多风险的可能,从而使银行监管面临更大挑战2014年3月,一则关于"射阳农商行倒闭"的谣言在网络传播,导致射阳农商行紧急调度大量现金应对挤兑风波。这是新媒体时代,舆情放大银行声誉风险并引发局部流动性危机的典型案例。新媒体正重塑社会信息传播环境,被动的舆情应对和单一的声誉风险防范已无法适应,必须重新审视舆情中的监管价值,主动构建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潘芳 胡彬 夏颖 朱晓峰
网络这一载体加速了舆情的传播,网民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压抑情绪或需发泄的心理诉求,往往因某个热点事件一触即发,容易被放大和极化。采用科学方式管控网络舆情,是目前党和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组织结构升级和外向管理升级两个方面研究网络舆情传播管理驱动策略。设计问卷调查网民对组织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重视度,采用模糊群体决策的评分法分析调研结果。建立博弈模型辅助政府在网络舆情传播管理中的策略制定。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网络舆情管控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菲 柯平 高海涛 张琦 宋佳
[目的 /意义]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及传播规律,使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今后的舆情信息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应用,使其理论和方法更加完善,也能对移动环境下舆情传播监管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 /过程]在对研究对象界定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软件)结合新浪微博"大学生理财"的话题所采集的基础数据,对移动网络环境下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参考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监管对策。[结果 /结论 ]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于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说明了移动环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舆情传播 社会网络分析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家坤 王新华
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中企业舆情的形成与传播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当前关于企业舆情传播的研究主要以在线社交网络为传播媒介展开,鲜有研究考虑舆情在传统线下网络与在线社交网络的同时传播。此外,通过识别社交网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威节点以实现信息传播规模最大化是当前信息传播控制策略的主要思路,而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针对最小化负面舆情传播范围的控制策略相对较少。基于此,探索双层社交网络上的企业舆情传播规律和控制策略。考虑到线上、线下活动的相互依赖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传播动力学等方法,构建双层社交网络上的舆情传播模型;对传播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单层社交网络进行对比;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提出以减缓未知者向已知者转化为目的和以加速传播者向免疫者转化为目的的两类企业舆情传播的控制策略,并利用仿真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双层社交网络中,舆情的传播同时具备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络中的传播特征;②双层社交网络层间的耦合连接模式对舆情的传播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同配连接最利于舆情的传播,而异配连接最不利于舆情的扩散;③企业的第1类和第2类舆情控制策略对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具有阶段性,即两类控制策略在舆情传播初期边际效用最大,资源投入越多,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而在传播后期,控制策略的边际效用趋近于0,无法实现预期效果。现代企业在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除利用正面舆情树立企业形象外,也应时刻关注负面舆情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有效地规避负面舆情传播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可通过在社交网络中投入资源,如实施广告宣传、经济赔偿等价值共创策略来抑制舆情的传播,但需要注意控制策略及实施控制时间点的选择。研究结论为企业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保持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洁 佟丞
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核心的"微时代"已悄然到来,其具有信息量大、受众广、传播时效强等特点,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冲击。文章从开辟德育新阵地、弘扬主流价值观、主客体相互提升等角度,对发挥微时代的积极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背景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关键词:
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厚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7.7%。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随着Web2.0上线运行,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4G手机等新媒体蓬勃发展,舆论的形成与传播,呈现出涉及范围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芳 卞艺杰 潘郁
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讨论网民关系网络,得出其为一个均匀网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研究消极思潮产生扩散的条件,并针对不同规模的消极思潮提出应急对策,避免网络舆情在为国家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引发次生的危机事件。研究成果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管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危机事件 传播模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邓文池
图书馆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带来的发展契机的同时,需要面对不同于传统危机的新危机——舆情危机。图书馆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煽动性、不确定性及建设性等特征,并能够通过传统媒体、新闻网站、社交论坛、微博、博客、即时通讯等方式快速传播。我国图书馆应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舆情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改进不足,以利用网络环境加快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防控与传播 网络环境 图书馆 舆情危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较高的公众关注度使其对舆论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脆弱性。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舆情传播过程中公众与政府的行为选择中的博弈策略。其次基于SIER模型建立了正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的IER模型并讨论了边界值情况。通过建立社会风险感知函数主要研究了舆情传播方向、舆情状态间转化率及社会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社会风险随着个体关注状态向免疫状态的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随个体传播状态向免疫状态转化率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公众的行为选择决定了传播状态间转化的方向及程度,公众选择策略的动态变化比率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联,为政府有效舆情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关键词:
重大工程 舆情传播 社会风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秀芝 宗继光
当今时代,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大学生更是网络世界的主力军。近年来,涉及高校的网络舆情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但各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却参差不齐。如何在微时代更好应对网络舆情,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传播,刻不容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