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8)
- 2023(8704)
- 2022(7523)
- 2021(6589)
- 2020(5785)
- 2019(13370)
- 2018(13059)
- 2017(26226)
- 2016(13986)
- 2015(16225)
- 2014(16485)
- 2013(16717)
- 2012(16081)
- 2011(14886)
- 2010(15082)
- 2009(14336)
- 2008(14116)
- 2007(12869)
- 2006(11245)
- 2005(10209)
- 学科
- 济(89654)
- 经济(89583)
- 管理(41125)
- 业(38633)
- 方法(38415)
- 数学(35002)
- 数学方法(34805)
- 企(30878)
- 企业(30878)
- 地方(19555)
- 财(17579)
- 中国(17521)
- 农(17264)
- 学(15108)
- 业经(14576)
- 地方经济(13277)
- 贸(12789)
- 贸易(12786)
- 易(12292)
- 制(12151)
- 农业(11711)
- 务(10815)
- 融(10804)
- 金融(10802)
- 财务(10800)
- 财务管理(10766)
- 环境(10683)
- 和(10525)
- 企业财务(10274)
- 银(10023)
- 机构
- 大学(223092)
- 学院(221171)
- 济(107198)
- 经济(105277)
- 管理(84927)
- 研究(75963)
- 理学(73347)
- 理学院(72550)
- 管理学(71563)
- 管理学院(71140)
- 中国(57017)
- 财(46642)
- 京(45191)
- 科学(43322)
- 所(38564)
- 财经(37844)
- 经济学(35388)
- 农(35058)
- 研究所(34782)
- 中心(34642)
- 经(34272)
- 江(32929)
- 经济学院(31918)
- 业大(30455)
- 北京(28490)
- 财经大学(27976)
- 农业(27613)
- 范(27160)
- 师范(26914)
- 院(26280)
- 基金
- 项目(140789)
- 科学(111452)
- 基金(104204)
- 研究(102273)
- 家(89559)
- 国家(88867)
- 科学基金(76399)
- 社会(68100)
- 社会科(64744)
- 社会科学(64725)
- 基金项目(54878)
- 省(53818)
- 自然(47670)
- 教育(47127)
- 自然科(46578)
- 自然科学(46563)
- 自然科学基金(45775)
- 划(44967)
- 资助(43973)
- 编号(40173)
- 部(32806)
- 成果(32718)
- 重点(31690)
- 发(31192)
- 国家社会(28794)
- 教育部(28675)
- 创(28631)
- 人文(27708)
- 课题(27541)
- 大学(27038)
- 期刊
- 济(119858)
- 经济(119858)
- 研究(67670)
- 中国(37413)
- 财(36753)
- 学报(31985)
- 农(30698)
- 管理(29846)
- 科学(29480)
- 大学(24264)
- 学学(23165)
- 融(21228)
- 金融(21228)
- 经济研究(20772)
- 财经(20641)
- 农业(20196)
- 技术(19158)
- 经(17793)
- 业经(16822)
- 问题(16014)
- 教育(15932)
- 技术经济(13870)
- 统计(13104)
- 贸(12921)
- 策(11351)
- 商业(11269)
- 世界(11196)
- 业(10815)
- 理论(10758)
- 决策(10551)
共检索到327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中
随着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危机的出现,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并开始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人们对其认识还存在种种误区,其中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最终实现“全新的封闭式的零排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可解决一切环境问题”的观点最为典型。那么,是否真的存在完美的全社会物质循环呢?实现这种循环的代价是什么?本文以物质循环为基本假设条件,应用扩张环境分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社会实现全循环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以日本为例应用该模型对日本物质循环现状和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全循环的可能性及其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全社会完美的物质循环的难点。
关键词:
循环型社会 投入产出模型 循环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平卫英
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考核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定量标准。文章从循环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理出发,试图从物质流分析的视角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展开相关实证分析,力图由点及面,为我国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物质流分析 统计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勇
对企业循环经济行为进行定量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政策调控企业行为,进而奠定制造业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通过对"企业循环经济行为"的"降维"和指标分解,研制"企业循环经济行为调查问卷",选取典型的制造业集聚区,共发放问卷500份。利用问卷获得的数据,建立LISREL方程。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区内的企业有三种循环经济行为,分别是"被动反馈行为"、"博弈抉择行为"和"积极参与行为"。企业出于"成本—收益"的权衡,以及企业间利益博弈的结果,再加之制造业集聚点内小企业集聚的特征等原因,都使得制造业集聚区内的企业,目前主要表现为"被动反馈行为",其次是"博弈抉择行为",最后是"积极参与行为"。因...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区 循环经济 企业行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杰 李梦柔
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份江苏为实证对象,从绿色发展视角出发,构建多层次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评估得出2006—2015年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江苏省近10年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呈现出"S"型动态变化趋势,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发展不平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废物排放程度不太稳定。最后,以实证结果为基础,结合江苏省新时期对全域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治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创新驱动、结构转型、优化激励机制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顺顺 栾胜基 王颖
借用投入产出法的矩阵思想,构建了一个部门间以负产品关联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基于此模型建立了衡量研究区域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各生产部门的收益与贡献以及区域整体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实证研究中,应用上述指标对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进行了相关评价与分析,同时指出了该评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定量化评价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爽英 唐小我 邵云飞
我国各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用 SPSS 进行聚类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评价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
关键词:
区域 城市循环经济 系统聚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杨明基
在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四个系统,构建包括1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东中西部地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期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判断和定位,探寻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体系 制约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齐美东 柯贤发
市场化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投资主体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基础上,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资金投入对循环经济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提出构建一个以金融为主体、面向市场的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及政策主张。
关键词:
金融支持 循环经济 投入产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庆华 刘军军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工作人员对循环经济的认知水平是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探索了循环经济政策认知是否在政府部门内形成扩散。通过对沈阳、大连两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了政府工作人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地差异。这一结论为地方政府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进一步剖析如何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循环经济认知水平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政策扩散 认知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露 白永秀 薛耀文 宋媚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已被发达国家的历史轨迹所证明,它是末端治理模式的理论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受制于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不能再延袭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末端治理的道路。因此,只有开展循环经济才能到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环境自净化能力消退以及资源濒临枯竭的现状。循环经济的理论充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内涵,循环经济的实践也必将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更加完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爽英 唐小我
介绍了用SPSS进行基于因子分析的聚类实证研究依据;进而探讨基于因子分析的四川省各地级市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实证研究过程和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保乾 张艳冉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论文选择了涵盖18个指标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因子分析法找出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程度、再利用及资源化程度是现阶段影响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它们对循环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8.09%、17.88%、13.97%和11.1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衡量,长三角地区明显发育着三个亚城市圈,说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经济结构已基本形成。根据三类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功能定位,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要有侧重,充分体现长三角大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上海市应当发展以金融、贸易、物流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凯 陈润羊
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0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处于中间水平,且二者呈现出高度相关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较低,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有限,但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关键词:
甘肃省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安佑 王靖添
煤炭发电产业每年有大量废渣量,占用大量耕地并需支付大量环保费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煤炭发电产业废渣问题成为全国各地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乌兰水泥集团公司作为实例,分析了电力—水泥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主要启示和建议为:①电力—水泥产业共生模式值得推广;②因地制宜,建立循环经济基地;③产业循环链的设计是关键;④不断进行循环利用技术研究;⑤拓展融资渠道;⑥引进人才,加大培训力度;⑦建设循环经济信息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