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2)
- 2023(16895)
- 2022(14453)
- 2021(13057)
- 2020(11150)
- 2019(25312)
- 2018(24903)
- 2017(47897)
- 2016(25953)
- 2015(29210)
- 2014(28961)
- 2013(28593)
- 2012(26654)
- 2011(24216)
- 2010(24183)
- 2009(22916)
- 2008(22285)
- 2007(19995)
- 2006(17829)
- 2005(16176)
- 学科
- 济(117283)
- 经济(117151)
- 管理(74817)
- 业(68814)
- 企(55219)
- 企业(55219)
- 方法(45095)
- 数学(39296)
- 数学方法(38909)
- 农(30862)
- 中国(29373)
- 财(29255)
- 地方(26243)
- 业经(24689)
- 制(24614)
- 学(24328)
- 农业(20935)
- 贸(19448)
- 贸易(19436)
- 易(18784)
- 银(18299)
- 银行(18240)
- 融(17465)
- 金融(17460)
- 行(17379)
- 务(17288)
- 财务(17250)
- 环境(17217)
- 财务管理(17200)
- 体(17137)
- 机构
- 学院(372022)
- 大学(371773)
- 济(158347)
- 经济(155039)
- 管理(136481)
- 研究(130592)
- 理学(116669)
- 理学院(115247)
- 管理学(113226)
- 管理学院(112517)
- 中国(99161)
- 科学(79579)
- 京(78324)
- 财(74318)
- 所(67173)
- 农(66362)
- 研究所(60585)
- 中心(59630)
- 江(58292)
- 财经(58020)
- 业大(56044)
- 经(52382)
- 农业(52290)
- 经济学(49808)
- 北京(48921)
- 范(48554)
- 师范(47983)
- 院(46770)
- 州(45346)
- 经济学院(44631)
- 基金
- 项目(244045)
- 科学(191013)
- 研究(177089)
- 基金(176073)
- 家(154323)
- 国家(153011)
- 科学基金(129922)
- 社会(113049)
- 社会科(107029)
- 社会科学(106999)
- 省(96470)
- 基金项目(93042)
- 自然(83175)
- 教育(81826)
- 自然科(81222)
- 自然科学(81194)
- 划(80962)
- 自然科学基金(79766)
- 资助(71581)
- 编号(71493)
- 成果(58806)
- 重点(55795)
- 部(53904)
- 发(53807)
- 创(50775)
- 课题(50222)
- 创新(47570)
- 国家社会(46918)
- 科研(46888)
- 制(46848)
- 期刊
- 济(183766)
- 经济(183766)
- 研究(113025)
- 中国(77039)
- 学报(60855)
- 农(60762)
- 财(60190)
- 科学(54798)
- 管理(51034)
- 大学(45796)
- 学学(43303)
- 农业(40496)
- 教育(38550)
- 融(35431)
- 金融(35431)
- 技术(32043)
- 经济研究(30202)
- 财经(29694)
- 业经(28561)
- 经(25702)
- 问题(23692)
- 业(21367)
- 技术经济(18947)
- 贸(18848)
- 版(18505)
- 世界(16803)
- 统计(16663)
- 理论(16652)
- 现代(16260)
- 商业(16243)
共检索到568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丽静 祝志杰
已有研究指出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却忽视了资源环境和制度因素,这成为近些年经济增长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因此,本文从循环经济视角入手,系统梳理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以钢铁行业为例,通过两步DEA对七个区域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并运用截面模型考察资本、劳动、自然资源、技术和制度因素对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进一步关系进行协整检验,认为制度因素在2000年前后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技术进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应弱化技术对资本投入的依赖,增强人力资本的培育和提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丽静
在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中,基于生态视角的物质流分析和区域比较是主流,经济学框架下的学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并不多见。资本、劳动、技术和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技术创新则是循环型社会实现的主要手段。本文立足于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关系的经济学讨论,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通过对1989—2009年数据的二次DEA分析,考察技术要素对循环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但由于制度环境的约束和技术投入产出的时滞,循环经济效率曲线呈现反复性。1989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绩效经历了高开低走再上升的过程主要源于循环经济推广初期较高的边际反应,2000年以...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 投入产出 DEA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岭 戴淑芬
循环经济效率是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合适测度。结合循环经济的内涵和钢铁行业的特点构建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模型对我国钢铁行业2006—2010年的循环经济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进行测算与衡量,同时采用Malquist指数分解对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的变迁进行动态评价。结果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综合效率在平稳中有所上升,其中规模效率的贡献大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变迁的主要因素在于技术进步的变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健 刘帅
基于绿色生产和绿色发展理念,从经济、绿色和运作三个方面建立钢铁行业绿色经济效益评价体系,选取宝山钢铁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突变级数法为手段,对其2013~2017年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5年间整体绩效呈波动趋势,但总体绩效维持较好水平,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钢铁行业 突变级数法 绿色经济 效益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娟 郑一 王学军 吴鑫 田勇
资源产出率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本文提出一种指标分解的思路,将资源产出率分解成体现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软实力"指标和体现循环经济技术水平的"硬实力"指标。将该思路用于资源密集型的钢铁行业,对太钢、宝钢和首钢等代表性企业进行了资源产出率的实证分析,揭示了钢铁企业资源产出率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5-2012年间,钢铁企业的资源产出率存在显著波动。对于钢铁行业整体,能源产出率和水资源产出率主要由"硬实力"决定,并且受宏观经济因素的显著影响;而铁矿石产出率主要由"软实力"决定。在个体企业层面,三家企业的各项资源产出率主要由其循环经济"软实力"决定,其中宝钢和首钢的"软实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志伟 韩亚南
钢铁行业是河北省七大主导行业之一。近年来,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受钢铁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行、生态环保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税收规模下降明显、税收贡献度逐年降低,直接导致了财政收入的较大波动。为此,对河北省钢铁行业进行税收经济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本省财政收入变化情况。
关键词:
钢铁行业 税收 财政收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艳媚 王翔
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对重污染行业向环保行业转型的思考。本文以钢铁行业(重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环保)为例,以该行业中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近年来占用的经济资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钢铁行业存在消耗大量政府补助、资产回报率低、就业承载力较低等问题;而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盈利能力较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且潜在的就业机会能够妥善解决转型中产生的人员就业问题。因此,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看,推进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向环保行业转型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凯 史红亮
基于动态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1992~2007年中国28个省市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七大经济区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指标,分析了这三个指标对中国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钢铁行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技术效率相对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七大经济区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级差,低效经济区学习和追赶高效经济区的效应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钢铁产业各经济区产能应实现在高效率地区的相对集中,获取行业的规模经济;各经济区都应该注重钢铁行业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和平
中国钢铁上市公司2005年共有31家,其中东北区域5家,华北区域6家,中南区域6家,华东区域4家,华南区域2家,西北区域4家,西南区域2家。本文的“中国钢铁上市公司区域经济增长分析表”选择29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才志 梁宗红 翟小清
中国已经进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然而鲜有研究从4类资本视角探讨其增长的动力机制。论文利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Translog-SFA)模型测度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构建自然、知识、社会、制度4类资本及外部环境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识别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平均资本要素禀赋水平稳步上升,各类资本积累速度呈现“慢—快—慢”的发展趋势,区域禀赋存在较大差异。(2)沿海地区平均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属于中等水平,但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3) 2000—2012、2013—2020年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驱动力分别为自然资本、知识资本;北部、中部、南部经济圈2000—2012年主要驱动力均为自然资本,2013—2020年主要驱动力分别为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自然资本驱动力不断减小,知识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驱动力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制定差异化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明坤
企业在危机中的表现集中反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内部问题。2008年以来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为我们研究中国企业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背景。文章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了中国的三家钢铁企业,对其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危机中不同表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三家企业在危机应对、产品和是否存在国企病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危机应对 企业管理 钢铁行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岳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瑞芹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在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呈几何倍数增长。实现低碳经济,首先应从高耗能的行业入手,这些行业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力量。在工业生产中,现代钢铁企业生产是以碳还原、碳氧化、碳添加为主线的生产过程,是耗煤、耗电大户,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污染严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向明 强永昌
根据HS八分位将钢铁行业分为204类产品,并利用我国与168个国家(地区)的1 6748个出口数据将出口分解为广度边际(EM)、集约边际(IM)、价格因子(P)和数量因子(X),从二元边际的角度分析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的途径,实证表明:集约边际对钢铁出口增长的作用大于广度边际,国家间出口的差异来源于数量因子,而价格因子的国家间差异较小;此外,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成本对出口边际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
关键词:
广度边际 集约边际 经济规模 贸易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玉波 张卫国
政府主导下的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已经不可持续,从三个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存在着结构性供给不足、政府在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与微观领域的双轨制等多重特征。需要认清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在"新常态"背景下,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与结构,更加注重对供给的管理、地方政府激励转型以及重构以双轨制为特征的微观基础,重新定位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回归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供给管理 中国模式 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