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2)
2023(10215)
2022(8622)
2021(7675)
2020(6381)
2019(14001)
2018(13815)
2017(25990)
2016(13483)
2015(14953)
2014(14601)
2013(14233)
2012(13349)
2011(12336)
2010(12683)
2009(12203)
2008(11752)
2007(10822)
2006(9783)
2005(9030)
作者
(37874)
(32046)
(31793)
(30121)
(20407)
(14957)
(14157)
(12154)
(12035)
(11281)
(11074)
(10516)
(10491)
(10319)
(9954)
(9743)
(9407)
(9154)
(9076)
(8774)
(8154)
(7633)
(7471)
(7413)
(7184)
(7130)
(6997)
(6857)
(6272)
(6133)
学科
(75139)
经济(75055)
管理(51311)
(45031)
(40301)
企业(40301)
方法(22382)
数学(18935)
数学方法(18781)
地方(18371)
中国(17626)
(16714)
(16391)
业经(16225)
技术(16201)
(13402)
地方经济(12928)
(12381)
(12254)
技术管理(12197)
(11275)
金融(11273)
(11221)
银行(11209)
(10807)
环境(10468)
(9851)
体制(9512)
(9485)
财务(9464)
机构
学院(199455)
大学(199288)
(96289)
经济(94581)
管理(77658)
研究(69301)
理学(66111)
理学院(65421)
管理学(64622)
管理学院(64212)
中国(53245)
(45454)
(40348)
科学(36793)
财经(35020)
(33350)
(31550)
(31368)
经济学(31099)
中心(30757)
研究所(29485)
经济学院(27448)
财经大学(25737)
北京(25561)
(25147)
(24154)
(24006)
(23658)
师范(23462)
业大(23270)
基金
项目(126889)
科学(102745)
研究(96628)
基金(93625)
(79770)
国家(79119)
科学基金(69579)
社会(66278)
社会科(63022)
社会科学(63008)
(50043)
基金项目(49075)
教育(43766)
自然(41365)
(40653)
自然科(40442)
自然科学(40434)
自然科学基金(39768)
编号(36586)
资助(36505)
(32429)
成果(30226)
(30093)
创新(29401)
重点(28828)
(28494)
(28420)
国家社会(28300)
课题(26732)
教育部(25506)
期刊
(117570)
经济(117570)
研究(67491)
中国(44449)
(36518)
管理(35099)
科学(25292)
学报(23897)
(22388)
(21094)
金融(21094)
经济研究(19879)
教育(19808)
大学(19801)
技术(19180)
财经(19031)
学学(18786)
(16609)
业经(16561)
农业(14379)
问题(14255)
技术经济(12772)
(10878)
科技(10781)
世界(10023)
(9872)
经济管理(9511)
国际(9490)
现代(9470)
统计(9394)
共检索到318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建光  
发展循环经济面临许多非技术性难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加以破解。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对循环经济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协调循环经济运行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规范循环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激励和引导人们作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行为,降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塑造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秩序。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包括法律制度、政策和市场运行机制。循环经济制度安排要坚持"以人为本",循环经济制度创新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循环经济制度构建要着力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英东  
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依赖于制度重构和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正式制度包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基础,制定与执行各项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与政策措施;进一步实施产权制度与价格制度改革,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制度,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设施。发展循环经济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包括转变观念,为发展循环经济创设思想基础;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及公众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建设  
1.创新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包括三个层次:(1)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法律;(2)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3)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充实能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定。2.创新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产权模糊一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杜健勋  
循环经济是基于资源稀缺性理论产生并发展的,其思想可追溯至中国的远古时代,而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则是西方发达国家首先阐述并实践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循环经济是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所能找到的最理想的经济发展形态,它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法律规范的明确指引与切实保障。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8年8月29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文章描绘了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障下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图景,以各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为基点,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区域循环有序与微观消费的生态和谐。基于资源稀缺性的理论背景与现实基础来探讨循环经济与资源稀缺性的互动关系模型,强调了边际收益与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问陶  邓可斌  
文章构建了较为新颖的理论博弈模型,以研究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与路径依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创新是我国实施循环经济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制度创新过程中很可能遇到严重的路径依赖问题;政策及相关信息的高透明度、利益集团间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都是循环经济相关政策制度能够顺利实施落实的基础条件,而这些条件在我国尚有待进一步成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大才  
制度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看 ,是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和制度利用效率的差距。本文从东西部制度非均衡的表现着手来探讨西部地区制度供给和制度安排滞后于东部的原因 ,并以此提出了西部完善制度、创新制度的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诸一军  
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除了取决于科学研究的基础实力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而这一点正是我国科技创新的软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吕景春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筑和谐社会与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核心内容。文章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劳动关系和谐的帕累托最优标准,认为雇主效率需求与雇员公平需求之间的利益平衡是劳动关系和谐的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和谐劳动关系的一般性制度安排,并提出了创新利益制衡机制以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蓉蓉  
专利制度是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有效产权制度。我国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但低碳技术专利发展存在缺陷。应不断构建和完善低碳技术专利申请的加快审查制度、低碳技术专利权的强制许可制度、低碳技术专利申请的资助制度,简化低碳技术专利的维权程序,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辜胜阻  王敏  
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引领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重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努力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极、科技产业融资中心、知识型人才栖息地、产学研一体化的空间载体、制度创新示范区和创业创新的重要基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以增强区域创新的内生动力为重点,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激活各主体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光明  卫龙宝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而相对于某一个产业来说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该产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每一产业由于其独特的市场要素分配状况、独特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特点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独特的制度安排形式 ,决定了该产业独特的技术创新特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惠贤  
在保险业日渐繁荣,保险市场逐步完善的现阶段,保险中介也在飞速发展,但如何解决我国保险中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保险中介人的行为,建立并完善我国的保险中介制度,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应针对保险中介发展初期的特点及存在的缺陷,研究其制度安排与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明瑜  
技术创新产权激励作为技术创新利益激励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最根本、最直接的激励措施,具有其他激励方式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而这一独特功能的实现,需要系统的技术创新产权激励制度安排。本文认为,分别以技术的产权化、技术资本化和技术股份化为核心内容所构建的技术产权制度、技术资本制度和技术股份化制度,构成了技术创新产权激励的系统制度体系,它为技术创新产权激励功能的充分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杰  高旭东  田也壮  周作伟  
如何在市场开放条件下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讨论了传统"技术追赶"理论的适用条件,然后讨论了市场开放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开放条件下自主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