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3)
2023(8937)
2022(7320)
2021(6506)
2020(4991)
2019(11453)
2018(11192)
2017(20954)
2016(11011)
2015(12353)
2014(12561)
2013(12534)
2012(12452)
2011(11754)
2010(12268)
2009(11467)
2008(11212)
2007(10205)
2006(9655)
2005(9324)
作者
(33980)
(28501)
(28376)
(27024)
(18459)
(13489)
(12772)
(11042)
(10950)
(10307)
(9965)
(9442)
(9402)
(9271)
(8993)
(8859)
(8412)
(8174)
(8120)
(7759)
(7555)
(6958)
(6910)
(6707)
(6444)
(6410)
(6261)
(6103)
(5861)
(5577)
学科
(75544)
经济(75484)
管理(28499)
(25956)
地方(23752)
中国(21317)
方法(19339)
(19311)
企业(19311)
业经(15724)
数学(15714)
(15668)
数学方法(15612)
地方经济(15288)
(14170)
(11824)
金融(11824)
(11527)
农业(11310)
(11005)
银行(10997)
(10853)
(10378)
环境(10041)
理论(9624)
(9584)
(9437)
(9339)
贸易(9328)
(8832)
机构
学院(174164)
大学(173394)
(84357)
经济(82692)
研究(69819)
管理(60611)
中国(53327)
理学(50059)
理学院(49385)
管理学(48719)
管理学院(48383)
科学(39728)
(38536)
(37160)
(35739)
研究所(31847)
中心(29812)
财经(28348)
(27828)
经济学(27539)
(25766)
(25613)
师范(25562)
北京(25558)
(25517)
(24725)
经济学院(24259)
(22609)
科学院(21346)
业大(20668)
基金
项目(102395)
科学(81239)
研究(79069)
基金(72648)
(62177)
国家(61590)
社会(52478)
科学基金(52247)
社会科(49720)
社会科学(49711)
(40234)
基金项目(37158)
教育(35089)
(33210)
编号(31593)
资助(29697)
自然(29645)
(29395)
自然科(28886)
自然科学(28881)
自然科学基金(28361)
成果(26960)
发展(24575)
(24180)
重点(23762)
课题(23498)
(22430)
国家社会(21975)
(20870)
(19819)
期刊
(111350)
经济(111350)
研究(64308)
中国(41497)
(27015)
管理(26043)
(25308)
科学(23551)
学报(22912)
教育(22186)
(20512)
金融(20512)
经济研究(18850)
大学(18025)
农业(17220)
业经(16780)
学学(16758)
技术(16256)
财经(15587)
问题(14082)
(13734)
世界(10645)
技术经济(10532)
(10494)
国际(9526)
商业(9219)
经济问题(9116)
(8710)
经济管理(8709)
现代(8605)
共检索到295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殿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厉行节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市场萎缩,也可能在经济过热情况下,引导人们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系统规划思想,必须以系统化技术支持为基础,必须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提倡,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有条件的,企业只有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条件下,才会融入循环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季松  
现阶段,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现实,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实施显得尤为迫不及待。本文对循环经济的由来、发展和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门新的经济学———新循环经济学。笔者用新循环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我国重化工业化的利弊,提出了重化工业的出路,并阐述了新循环经济学在企业生产、城乡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龚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会齐  严法善  
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产物,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完善,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循环经济经济观要求在经济系统内部实现所有要素的循环。循环经济系统观要求构建一个由人、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自然资源、生产、消费、创新等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价值观,具有结论性的理念为劳动是循环经济体系中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循环经济生产观是循环经济经济观在经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循环经济系统观中循环经济大系统的细化部分,是循环经济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循环经济消费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创新观要求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良性创新、以创新构建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循环经济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展现。循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白林  李晨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入手,阐明循环经济理念不仅会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而且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会齐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循环经济建设在内涵和理念上都取得了突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传统的循环经济"3R"理论发展成"8R"理论。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循环经济理论的内容,可指导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循环经济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通过对主流财政经济理论的理性、价值、国家、发展观等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发现主流理论存在许多非科学的成分。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税收制度,其首要任务是进行理论创新。具体来说,从宏观上看,GDP的增长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因为它不能反映社会秩序和自然秩序的变化状态。从价值理性准则的角度看,如何处理好理性工具与理性准则的关系,这是税制改革的前提。从"理性"的性质来看,GDP的增长和税收的增长之间应该有相应的协调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立群  王新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俊龙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减量、再用、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加大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做好循环经济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循环经济知识普及教育,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循环经济立法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芬  董玉宽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必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娆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它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式,向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转移,促成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