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1)
2023(11781)
2022(9849)
2021(8657)
2020(7094)
2019(15935)
2018(15352)
2017(29486)
2016(15376)
2015(17218)
2014(17365)
2013(17077)
2012(15930)
2011(14775)
2010(15293)
2009(15070)
2008(14006)
2007(12687)
2006(11747)
2005(11132)
作者
(44777)
(37480)
(37104)
(35584)
(23844)
(17658)
(16899)
(14273)
(14175)
(13271)
(13048)
(12409)
(12251)
(12086)
(11910)
(11660)
(10906)
(10830)
(10742)
(10311)
(9672)
(8971)
(8897)
(8613)
(8473)
(8470)
(8268)
(7978)
(7628)
(7283)
学科
(85578)
经济(85479)
管理(51023)
(44400)
(38889)
企业(38889)
(27713)
金融(27711)
方法(27215)
中国(25687)
(25117)
银行(25104)
(24342)
数学(23075)
数学方法(22813)
地方(22650)
(21486)
(20885)
业经(18812)
(16378)
(15424)
(14361)
地方经济(13666)
(13247)
财务(13214)
财务管理(13185)
企业财务(12581)
理论(12296)
环境(11832)
体制(11340)
机构
大学(231137)
学院(230706)
(109001)
经济(106822)
管理(83991)
研究(81455)
理学(70863)
理学院(70103)
中国(69068)
管理学(69037)
管理学院(68606)
(54022)
(47705)
科学(44233)
财经(41685)
(40303)
中心(37939)
(37524)
经济学(36409)
(35813)
研究所(35719)
经济学院(32339)
财经大学(30822)
(30806)
北京(30367)
(29403)
(28580)
(28057)
师范(27800)
业大(27377)
基金
项目(143340)
科学(113705)
研究(107432)
基金(105461)
(90301)
国家(89560)
科学基金(77345)
社会(72729)
社会科(69175)
社会科学(69158)
(55287)
基金项目(54411)
教育(48178)
自然(46036)
(45339)
自然科(44917)
自然科学(44908)
自然科学基金(44108)
资助(43078)
编号(41572)
成果(35132)
重点(32945)
(32172)
(32127)
(32104)
国家社会(31173)
课题(30102)
(30004)
教育部(28469)
(28340)
期刊
(131571)
经济(131571)
研究(78434)
中国(48894)
(43553)
(38630)
金融(38630)
管理(35340)
学报(30762)
科学(29643)
(28900)
大学(24695)
学学(23657)
财经(22953)
经济研究(21951)
教育(20115)
技术(20000)
(19856)
农业(17894)
业经(17821)
问题(16463)
(12857)
技术经济(12575)
国际(11800)
统计(11385)
世界(11371)
理论(11175)
现代(10666)
(10435)
经济问题(10324)
共检索到373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霆  王芳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资源成了当今社会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也是人类在 2 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已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人口众多 ,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因此 ,转变传统的经济模式 ,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已被公认为是可以使人口、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旨在探讨循环经济理论与环境管理的“三同时”法律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以期在理论上作一个新的尝试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光太  
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引起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因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根本上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构建与保障,我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立法的理念与原则未体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不够全面与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地方立法十分薄弱,有必要从这些方面完善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南  
强制责任保险是国家公权力进入私人领域对私人意愿的干预,公益性考量是责任保险在特定领域被强制的理由,同时,这种"强制力"应被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实现公益与私益的融合。保险交易无法单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失灵的特定领域,政府以强制力约束责任保险的投保人与保险人是低成本、高效率的选择。强制责任保险在保护第三人利益、维护社会公益、补救侵权责任方面具有强大功能。在具体制度构建方面,应当谨慎确定强制责任保险的险种范围;其合同条款的制定应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完善保险人的抗辩义务;建立特定行业准入的配套机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詹有平  
《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建设进行研究的专业书籍。伴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各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国建立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是推进低碳经济模式践行实施的必然举措。该书针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且分析了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参考了西方国家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韩文霞  
本文分析法律环境对不同结构的金融体系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中国健全法律制度,以发挥金融体系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昌发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是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金融调控立法的经济学基础在于金融市场失灵和金融信息不对称。秩序和社会整体效率应是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具体实施应在稳定金融秩序的前提下提高调控效率,且要在提高效率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之间找到均衡。为此,完善金融调控法律制度应从建立金融预警法律制度、强化金融调控法律责任、建立金融调控信息公开制度方面进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妍  
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架构既要符合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本要求,又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文章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建立中面临的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达到效率、公平的统一,实现滨海新区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云  
傣族是我国有着上百万人口的,并且有着悠久历史的边疆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傣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傣族历史法律制度是傣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与傣族社会的历史上的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傣族的生产关系变革导致傣族社会政治、刑事法律制度变迁。傣族的商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使得傣族商品经济法律制度显现出简单,层次较低的状况。傣族经济生活的发展程度低导致了傣族社会没有常备军的简单军事法律制度。元明时期,特别是明代以后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傣族社会的按经济标准而划分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刑法上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体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峰  
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充分认识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的紧迫性 ,以加快市场经济的法制化进程。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体制因素、人口因素、社会财富分配因素、加入“世贸”因素等。因而要完善相关的企业法律制度 ,如反垄断法律制度、计划生育法律制度、财税法律制度、立法制度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皮天雷  段宇信  
在金融生态建设中,完善法律制度是改进金融生态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释了中国金融生态环境法制缺陷的深层次原因是没有真正实现从“人治”、“权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以及非正式约束与市场经济还存在诸多的矛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法律制度建设。当前我国金融生态建设的首要问题应以完善金融产权为核心,以强化信用秩序为重点,改善金融主体法律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皮天雷  
在建设金融生态中,完善法律制度是改进金融生态的重中之重。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法律制度建设,对我国的金融生态状况从微观、宏观经济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在我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波   欧阳恩剑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是促进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深度对接和合作过程中,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质量为目的,形成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客观上能为法律所调整。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教育法律关系,教育行为(育人行为)作为产教融合关系的客体符合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特殊性本质特征,产教融合关系的复杂性符合教育法律关系的综合性特征,产教融合关系内容的权利义务集中体现产教融合教育关系的法律化,产教融合是反映职业教育规律的社会关系。为克服教育执法弱化的软肋,产教融合执法需实现主体专门化、程序固定化、结果公开化和监督主体多元化。要解决职业教育法律“软化”问题,其路径在于建立申诉制度以保障企业和学校的申诉权,以及明晰法律救济的具体程序,以保障学校和企业等主体的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军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在封闭、半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一向遵循以金融安全为重的监管思路,农村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且不具有农村金融市场特质,不能适应当前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应秉承"安全与效率并举"价值理念;应着眼于开放经济条件;应契合农村金融市场特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金融监管绩效和确保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劲松  欧阳恩剑  
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的优质、多元需求不相适应,其根源在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足。依照弗里德曼的法律制度生成理论建构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其"输入"端应为确立企业职业教育主导地位的客观立法需求。"加工"内容则重在调整校企合作法律关系,厘清法律关系主体,重新匹配权利义务,聚焦法律关系客体。至于校企合作法律制度的"输出"端,则应为包括制度规范、行为规范和责任规范在内的旨在规范校企合作主体行为的制度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